三百二十二 未戰先亂

東籲王朝立國時間不長,但是和周邊國家打的仗的確不少,從莽應龍開創基業開始就一直在打,而且基本上是打遍周邊無敵手,甚至還把曾經的傳統強國暹羅給打的亡國好幾次,國都都被焚燬了好幾次,可見其武力強悍,但是這種武力強悍的國家的弱點很明顯,那就是文職不興,國家底蘊不足。

所謂的國家底蘊不足,一言以蔽之,就是興盛快,衰亡也快,好比曾經曇花一現的亞歷山大帝國,在亞歷山大大帝還活着的時候是何等的囂張不可一世,揚言要從西方打到東方,目的地是中國,可惜亞歷山大身死,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瞬間分崩離析,不復存在,短短十三年而已。

底蘊足的國家就宛如華夏,縱使面臨亡國之危,也的確亡了幾次國,但是最終都能憑藉雄厚的底蘊得以復國,縱使是在滿清極度衰落的時候,西方國家也明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殖民統治整個中國。

那就是先祖給咱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名爲底蘊。

東籲王朝立國時間短,大部分時間都在爭戰,文治不興,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追隨的感覺還沒有完全確立起來,之所以強大,完全是因爲武力的強大,就好比曹魏,因爲曹操的存在而強盛無比,但是曹操一去,國家底蘊不足的缺陷立刻顯露無疑,曹丕想要代漢稱帝,就必須要以九品中正製取得士族的支持,獲得士族的底蘊。

以武立國的國家若要長久存在,文化就必不可少,文治就必須要興盛,軍政府無法長存,軍人統治只是權宜之計,而如今的東籲政府就像是軍政府一般,完全沒有進入正常的文職政府統治階段,國家的強盛靠武力維持,外交狀態非常糟糕,一旦出現強有力的外敵,往日被壓制的敵人就會羣起而攻,國家會瞬間陷入危亂。

這樣的狀態似乎可以印證如今的緬甸東籲王朝的處境。

從大明軍隊南下的消息傳開以後開始,整個緬甸就處於極度不穩定之中,那些往日被莽應裡的軍力壓制的反對派們開始蠢蠢欲動,不斷的給他找麻煩,今天這個糧倉失火,明天那個軍械庫被盜,今天這片田地被毀掉,明天那裡又出現了大量的來路不明的山賊把官府的倉庫給搶了,錢一分不剩。

東籲王朝虛弱的內政基礎被完爆了,戰爭狂人莽應裡終於意識到了基礎建設的重要性以及他對整個國家的掌控虛弱度,往日的一切如同空中樓閣一般,頗有大廈將傾之感,明軍還沒有打過來,整個國家已經風聲鶴唳,甚至於某些重要的產糧地駐軍地已經流傳起了大明暹羅聯軍開始進攻的謠言,鬧得人心惶惶。

莽應裡今天帶隊進攻這裡的山賊,明天帶隊入住城池維持安定解釋謠言,忙的是天昏地暗,卻依然無法阻止整個國家的驚恐慌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他一次又一次的要求雲南邊境和明軍對峙的緬軍加速撤退,不要戀戰,反正那些明軍根本追不過來,留少數兵力固守險要,大量兵馬向王都而來,準備開赴暹羅邊境。

他統治力度的薄弱在此時此刻顯露無疑,沒有過多久,緬甸境內的孟族人發生了叛亂事件,起因是抗拒他的強行徵稅。

爲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他檢查了自己的倉庫和內存,驚訝地發現自己連年征戰所得到的財物基本上都用光了,窮兵黷武之下,他的國家根本沒有時間休養生息,無法給他提供足夠的支援戰爭的糧草和錢貨,在大明和暹羅的強大壓力之下,他不得不對國內的諸部族和百姓加派稅收。

東籲王朝建國五十年,就沒有哪一年是不打仗的,最開始幾十年大家是越打越富裕越打越強盛,那是因爲莽應龍懂得節制,也懂得注重生產的道理,沒有過度壓榨底下的平民,給了他們足夠的生產的時間,但是在莽應龍死後,莽應裡只注意到戰爭帶來的好處和快感,卻根本不去了解發動戰爭需要些什麼東西。

在莽應龍留下的一批能幹的老臣死掉之後,莽應裡的政府逐漸變得衰弱不堪,無法組織基層政府給軍隊提供足夠的糧草。

正常的生產維持不了,莽應裡就沒有錢,但是打仗需要錢,怎麼辦?那就徵稅咯!這是唯一的辦法,一次一次的加征戰徵稅,勉強維持着戰爭的進行,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的忍耐逐漸抵達了極限程度。

終於,孟族人不願意繼續忍耐了,得知大明王朝和暹羅國要聯合進攻莽應裡的消息之後,他們決定公開反抗莽應裡的統治,絕對不把自己子民的生命線交給莽應裡去進行毫無意義的戰爭,寧可這些糧食被他們自己人吃掉,也絕對不給莽應裡。

莽應裡得知以後,氣急敗壞,嘶吼着就要帶領衛隊進攻,但是自古以來,樹倒猢猻散牆倒衆人推,孟族人的起義帶動了一大波不願意把糧食交給失敗者的部族一起起義聯合,緬甸的南部領土一片烽火,莽應裡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該揍誰不該揍誰,因爲大家都反了,沒有反的也拒不交稅。

莽應裡被氣昏了頭腦要調集主力軍隊先平定叛亂再去對付大明和暹羅,結果被身邊的親信死死的阻攔住了。

“大王的大敵是北邊的明國還有暹羅人,不是他們,他們只是不願意交稅而已,並不打算反抗國家,但是明國和暹羅是盼着我們徹底滅亡,大王,哪個纔是我們的敵人?孟人會跟隨勝利者,只要我們打贏了,孟人絕對會老老實實的補充糧食交給我們,但是現在,我們不能讓軍隊損失太多!”

莽應裡雖然被氣昏了頭腦,但是他並不昏聵,知道輕重緩急,如果自己被打敗了,那麼自然萬事皆休,但是如果勝利了,這些人還不是任自己搓扁搓圓?明國只是名聲大立國時間長,但是裡子早就壞透了,表面強大而已,倭國是個廢物國家,換作他去打,一樣可以把倭國揍的四分五裂,名將?他就笑了!

這年頭,真是什麼人都敢自稱名將!

二十三 主動出擊一千二百四十八 那一千兩銀子的事情你不打算和朕說說一千三百三十五 醫部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二百二十九 決戰(上)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九百九十九 『友情』提示四百三十九 混亂的總督府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一千零四十五 幫褚英奪權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語一千三百六十二 終有一天,你要自己面對這些豺狼虎豹六百五十六 赫力圖的動搖四百二十六 豪情四百二十九 興師問罪(二)一千零三十四 何和禮滿臉的絕望之色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一千零八十四 傳奇的毛文龍三十七 叛逆者梅國楨九百四十五 也不能讓這些人繼續姓朱了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二百三十二 明軍血戰德川軍(中)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九百四十八 蕭季馨,我就先走一步了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六百九十二 袁黃的擔憂(下)四百三十二 興師問罪(五)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一百二十四 暗流涌動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上)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動八百三十 爲難的李化龍七百五十七 沈一貫沒安好心五百二十八 讓士兵重燃戰鬥的信念六百三十二 解救大同城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二百五十九 朱翊鈞的組合拳六十六 意見統一三十六 八成把握一千一百五十四 喂不熟的白眼狼一千二百六十一 切記你我吃的都是誰家的俸祿二百七十四 決然的母子(下)二百七十五 凡人的悲哀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進獻傳國璽(上)一千二百三十九 岌岌可危的暹羅八百八十八 細小的危機五百二十六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一千零四十 兒媳自會爲您解暑三百七十二 大明重回南洋一千零九十一 他們被皇帝打敗了一百三十九 血戰碧蹄館(八)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六百零四 生擒扯力克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四百一十八 這個武人倒不簡單一千三百七十八 從此以後,你便是大秦的皇帝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四百八十三 梅國楨借糧(上)一百九十四 他註定找不到識字的人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一千一百三十四 後關失守一千零五十九 毛文龍的決定一百九十四 他註定找不到識字的人十八 激戰平虜城(下)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二百四十 三方會談(上)一千一百七十 無法迴避的陽謀三十八 許朝欲降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九百九十四 吳惟忠歸來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來做這個皇帝吧一千零七十七 大逃殺一百四十七 朱翊鈞召見羣臣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五百一十六 蕭鎮南到京城了!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一千零三十九 褚英覺得有些委屈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蕭如薰一千零一十九 軍隊的忠誠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四百二十二 心底最深的野望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一千零六十八 我接替你的職位二百零六 大明日本互助友好條約六百六十五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鬆二百六十九 王錫爵的最後努力三百三十二 接風洗塵宴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認慫一千零二十七 撫順邊市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動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時機二百一十五 給宇喜多秀家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