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

徐光啓一番言論將在座的其餘士子說的是雲裡霧裡。

“然後呢?”

“然後土默特部是我大明盟友,常年爲我戍邊,此時此刻更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糧食安撫他們,讓他們繼續爲我大明擋災,減少邊關傷亡,諸位,軍費和糧食費哪一項更貴,那是顯而易見的!”

有士子聽了之後緩緩地點點頭,似乎有些認同徐光啓的意思,也有人對此持不認同的態度。

“子先,你糊塗!本來九邊就缺少糧食,糧食還要從江南運過來,這運費本來就很貴,供給九邊將士實屬不易,還要將這些糧食給蒙古人,那咱們的將士吃什麼?九邊那些挨餓受凍的百姓吃什麼?”

徐光啓忙說道:“不是讓他們挨餓受凍,而是相對的少吃一些,把更多的糧食給土默特人,讓他們武裝起來給咱們擋災。

他們十幾年和其餘蒙古人打仗,本身就會其他蒙古人有血海深仇,只要大明支持,他們會堅定的站在大明這邊,如此一來,九邊將士該少掉多少傷亡?”

“不可不可,北虜始終是北虜,不可輕信,大明的糧食當然要大明將士百姓吃,這樣他們才能守邊。”

“可是……”

“子先!不要再說了!”

同鄉拉住了徐光啓的肩膀,示意他看了看周圍,徐光啓往周圍一看,看到了不少怪異的眼神,這才連忙住嘴,可是心中依然是不住的憂慮。

他記得對他有恩的座師焦宏說過,九邊武備廢弛,早已不復國朝之初的鋒銳,那真是每一年都有被攻破的危險,每一年都在苦苦支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現在嚴寒之際,更不適合作戰。

大明缺少一個可以整頓九邊的名將名帥,缺少一個可以便宜行事大刀闊斧改革的首輔,張居正只有一個,無人能成爲張居正第二,朝臣只知道明爭暗鬥相互掣肘,卻不知道去辦實事。

也不知道這件事情會給大明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徐光啓喝了一杯悶酒,正在鬱悶,忽而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和士卒的暴喝聲。

“讓開!讓開!全都讓開!全部讓開!!”

徐光啓連忙轉身朝小酒館外面望去,只見一名騎兵飛一般的從小酒館門前掠過,把一整條街道給弄得雞飛狗跳,引的一陣叫罵之聲。

“這是怎麼了?那是傳令騎兵吧?”

“不清楚,那麼急吼吼的,難不成是哪兒又有流民造反了?”

“瞎說,流民都被丟到緬甸去了,現在哪裡還有流民?”

“那是什麼情況?”

幾個士子坐在桌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着,徐光啓卻十分不安的站起身子跑到了酒館外邊,遠遠望着那一騎絕塵而去的騎士,心中的不安越來越重。

騎士掠過了京師的大街小巷,直驅皇城,皇城門口,守門士卒正要阻攔,騎士從懷裡掏出了一枚令箭。

“大同急報!北虜寇邊!大同急報!北虜寇邊!大同急報!北虜寇邊!”

如此喊着,便沒有士卒上前阻攔,而是紛紛讓開了道路,看着這名騎士飛奔進去,然後聚在一起交頭接耳,談論着大同那邊遭遇北虜寇邊的事情。

這種事情往年倒也不少,但是這種直接越過其餘邊鎮向朝廷報警的例子,還真不多見,一般需要鬧到朝廷這邊的,都不是小事,要是小打小鬧,邊鎮自己解決掉之後上報戰損就可以論功行賞了。

這一次,到底發生什麼了?

內閣之中,趙志皋正在和張位打冷戰,兩人互相看着不順眼,你見我哼一聲,我見你哼一聲,兩人就像是賽着誰比誰更能哼。

以往內閣也不是沒有緊張的時候,但是首輔和次輔之間如此嚴重的對立還真是不多見,趙志皋就算不是強勢首輔,但是地位放在這裡,張位也該給他三分顏面,可是張位居然完全不顧首輔的顏面,和首輔唱反調,這不合規矩。

其餘三位輔臣都不明白張位爲何竭力阻止此事,調撥一些糧食又如何呢?糧食當真如此緊張嗎?一點都允不出來支援不了土默特?這實在是太不仗義了吧?

忽然間,內閣衆人聽到內閣之外一陣喧譁之聲響起,趙志皋正在煩着,聞聲不高興的問道:“何人在這裡喧譁?不知道內閣重地不準大聲喧譁嗎?值官快出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立刻就有值官遵命去了。

張位望着門外,眉頭緊鎖,若有所思。

很快,值官就慌慌張張的回來彙報道:“閣老,不好了,大同鎮八百里加急急報,北虜寇邊了!”

趙志皋一愣。

其餘三名輔臣也一愣。

張位的目光有些閃爍,頓了一下,也裝出了一副愣神的樣子。

北虜寇邊不是小事,但是往年也不是大事,九邊自行處理自行解決,戰後上報戰損和戰果,論功行賞,這就是慣例,什麼時候需要直接彙報給朝廷呢?還是八百里加急呢?

邊鎮危急,有被攻破的危險。

大明邊鎮雖然武備廢弛戰力孱弱,不復國朝初年之鋒銳,但是早已今非昔比的蒙古人一樣沒有辦法威脅大明邊鎮太多,大多數時候雙方就是菜雞互啄,你啄我一口我啄你一口,然後各自回家安好,沒有致命的危險。

上一次遇到這種危急情況的時候,還是嘉靖年間的俺答寇邊,當時死了不少人。

可是自隆慶和議之後,雙方罷兵休戰,開始互市,這都多少年了?怎麼突然出了這個事情?

“北虜寇邊?八百里加急?這是什麼情況?傳令騎士呢?”

趙志皋連忙問道。

“在外邊!”

“喊進來!”

“諾!”

很快,行色匆匆的傳令騎士就進到了內閣,一進來就單膝下跪,奉上軍報。

“閣老!卑職奉大同巡撫梅國楨之命特來送此急報!北虜以大軍十萬寇邊,梅撫臺正在苦苦支撐,望朝廷迅速調兵支援,則局面還有挽回的機會,若是晚了,大同休矣,山西危急!宣府也要面臨危險!”

“什麼?!十萬?!”

內閣衆輔臣被驚得一臉呆滯,趙志皋嚇得直接站了起來,顫顫巍巍的走到傳令騎士面前拿過了那封急報。

六百零八 蕭如薰的目的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四十六 寧夏亂平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四百九十七 選將一千二百零四 改進中華朝貢體系五百八十三 皇權危機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龍多謝陛下隆恩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一百四十四 不安的宇喜多秀家三百四十一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中)五百五十九 抽你者蕭如薰也!(上)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七百七十一 爲了四郎,去死吧!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五百二十一 大明第一猛男五百八十 仇敵(下)四百三十五 天誅(上)五百 後悔的李成樑(下)四百五十八 菲律賓海戰(二)八百五十八 李汶的反應很快一百三十三 血戰碧蹄館(二)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確的選擇一百零九 強勢否決一千一百三十九 木托實心彈七百七十七 退一步,萬劫不覆,進一步,海闊天空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認慫四百四十九 山頭一百三十五 血戰碧蹄館(四)九百六十一 一堆爛泥二百三十二 明軍血戰德川軍(中)三百九十三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上)九百二十 臨界點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三百六十八 進擊的明軍九十一 外臣預祝提督首戰大捷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九百八十三 大秦宗室(上)一千三百七十六 羣臣始終沒有看穿過皇帝哪怕一次三百三十 上國還是那個上國九百二十二 流言一千零一十六 中央軍事學院三百零四 政治至上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七十九 寶刀未老袁了凡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七百九十八 總動員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二百二十五 換約之戰(中)一百三十六 血戰碧蹄館(五)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一千二百七十四 衆人皆醉我獨醒三百零五 暹羅(上)八百九十 這個自作聰明的傢伙喲!八百七十四 當小人物撞上大時代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八百九十六 今晚就動手八百六十四 劉鄧之爭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八百 絕不反悔!六百六十六 拉攏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一千二百九十七 大秦拒絕和西班牙人來往六百三十 有來無回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一千二百七十三 今日始知皇帝滋味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九百八十九 大有可期九百八十六 奏請選秀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五百二十 拜見提督一千三百七十三 願我大秦繁榮昌盛,永世不衰四百二十三 蕭如薰的手工作坊八百九十五 僵局五百四十九 焦頭爛額的王世揚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七十四 大明劫八百一十三 薑還是老的辣三百八十六 凱旋(下)三百二十五 利瑪竇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一千一百一十六 直取婁山關六百八十二 抄家九十七 炮打牡丹峰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七百三十一 嘴炮天團的逆襲(下)五百七十二 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