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舊事

北邙山莊園。

碧空如洗,林木成蔭,鳥雀歡歌。

自魏國定都洛陽時日漸久,人口聚集愈來愈多,城內外也就被天子劃爲行園的這裡,纔有綠意盎然的宜人景象了。

一大早就策馬過來的夏侯惠,看着鬱鬱蔥蔥的林木,不由想起了洛陽典農部的積弊之一:最初王昶任職典農中郎將期間的洛陽,還是樹木成林的;是故他以身作則,帶領士家開墾了很多荒廢的田畝,但時至今日,這些田畝大多都不屬於典農部了。

一來,是隨着洛陽逐漸變得繁華,耕田變得日益緊缺與值錢,故而陸續被達官貴人巧取豪奪了去。

另一,則是皇室對屯田民力的濫用,加劇了典農部失去對田畝的掌控力。

自文帝曹丕伊始,就有驅使屯田士家建造宮室、經商逐利之事;到了曹叡時期,更是連年大興土木、爲寵臣起高第。

如夏侯惠自己現今的府邸就是曹叡驅使士家修築的。

僅是在這段不足二十年的時間裡,洛陽典農部就從“士民飢凍”演變成爲了“士民餓死與凍斃”。

餓死,是很直觀的現象。

洛陽典農部與其他屯田區不同,還要額外種植專供皇室貴胄的“新城粳稻”。

“江表惟長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城粳稻邪?上風吹之,五里聞香”。

這是曹丕《與朝臣論粳稻書》的句子,也是後來劃分田畝讓洛陽典農部種植新城稻專供皇室、額外增加勞作的真實寫照。

在人力固定的情況下,額外增加勞作其他事情,典農部的田畝自然就因爲勞力不足而難以迎來豐收了。

但關鍵是,官民分配的額度是不變的,洛陽中軍的糧秣是萬萬不可短缺的。

因而歉收的部份,就只能攤在士家的頭上了。

而凍斃,則是被遮掩起來的現象。

隨着曹叡大興土木愈演愈烈、在後宮奢侈揮霍越來越肆無忌憚,致使國庫虧空,爲滿足一己私慾,除了對百姓苛捐雜稅外,還讓士家負擔皇室林園內的狩獵與皮毛商貿等力役,令士家一年四季到頭都沒有空閒的時間。

在達官貴人猶恨“狐裘不暖錦衾薄”的年代,每一年歲末的天寒都要奪走很多人的生命。

沒有時間外出樵採的士家,沒有砍伐的木柴可取暖、沒有山草與枝葉編制的席被可驅寒,自然也就凍斃無數了。

這就是楊阜無法清查下去的根本原因。

一切源頭都要歸根於魏國兩代君主,而不是典農部主官的推脫之辭。

當然了,典農部主官肯定也是有違法之事的。

只是這些違法之事,都被動或主動與君主的過錯糾纏在了一起,讓人投鼠忌器、無從下手。

總不能只抓摸黑偷吃的小老鼠,對明目張膽強取豪奪的大老虎置之不理吧?

近來隨着查閱洛陽典農部的宗卷越深入,夏侯惠就對天子曹叡的心態與動機愈發迷茫。

甚至還生出了這樣的懷疑:

在楊阜鎩羽而歸後,已然瞭然具體實情的曹叡,還堅持要自己來清查士家積弊的緣由,或許並不是他想改變士家不公的狀況,而只是因爲士家的數量年繼一年持續減少,讓他開始擔憂,日後洛陽中軍的糧秣供應恐難以爲繼了罷。

這個想法,在今天也得到了證實。

今日已然是三月十一,都超過約定時間的期限了。

若是再沒有被招來議事,夏侯惠都要忍不住拋開衛臻,獨自叩闕求見了。

嗯,是在昨日下午時分,史二前來告知他來北邙山莊園的。

還頗爲蹊蹺的知會他,若無別事的話,可以來得早一些。

要知道,今天是聽朝日,天子曹叡與衛臻都要參加太極殿的大朝議,他早些過來又有什麼用呢?

獨自一人,能商議嗎?

但夏侯惠還是依言提前過來了。

緣由無他。

他已經隱隱猜到了,讓他早些過來,應該就是曹叡這些時日拖延商議的緣由吧。

所以,此中的變故是什麼呢?

又是什麼事情,是要曹叡與衛臻避席,讓旁人過來告諭自己的呢?

輕車熟路,策馬緩緩來到莊園前。

莊園的甲士與管事應該都被囑咐過了,沒有多言詢問,只是沉默的行禮罷、代他將坐騎牽馬廄安置,便請他自由進入了。

莊園之內雅緻如故。

連廊重重,亭臺起伏,庭院深深。

唯有的區別,也只是莊園的侍從人數稀疏了許多,靜謐得連假山花卉內的蟲鳴都清晰可聞。

一路步履緩緩,夏侯惠穿行連廊,轉過外院的月門,來到第一個亭子處,遠遠便看到一個人背對着自己負手而立。

那人着燕服,不帶冠,正微昂着頭看着白雲蒼狗。

善射且猶年輕的夏侯惠,眼力很好,能看到那人的頭髮略有白絲,身軀不甚挺拔,應是差不多不惑之年了。

令他有些奇怪的是,他竟覺得這個背影隱約有些熟悉。

但一時之間,卻怎麼也想不出是誰。

或許,是聽到腳步聲了吧,那人轉過身來,率先寒暄道,“稚權,別來無恙?”

而在看到那人面目時,夏侯惠腳步微頓、苦笑無語,旋即,心裡不由發出了一聲深深的嘆息。

滿是失望的嘆息。

因爲那人,是毌丘儉。

當今天子曹叡的潛邸之臣,也是唯一一位被曹叡當作廟堂重臣培養的潛邸之臣。

也曾經是洛陽典農部的主官之一。

故而,夏侯惠明白了,曹叡爲何拖延議事的時間了。

也唯有報以苦笑了。

他那日讓史二調來洛陽典農部宗卷,史二不可能不對曹叡稟報,而十餘日的時間,也正好對上了信使前去幽州將毌丘儉私召回來的時間——曹叡這是太瞭解他的爲人了,知道他在清查士家積弊上,絕不會袒護任何人,故而擔心毌丘儉被牽連,所以纔將毌丘儉召回來與他提前見一面。

這就是夏侯惠心中失望至極的緣由。

他也太瞭解曹叡的爲人了。

以毌丘儉的品行,即使在主事洛陽典農部時有些失措之處,但絕不可能是對仕途有影響的大過!

被牽連到了,也不過是些許風霜罷了!

只需要一份請罪的上疏,就能帶過的事情,曹叡竟將他從千里之外給召回來了?!

這意味着什麼?

不就是在隱晦的告訴夏侯惠,讓他清查的時候,只能抓小老鼠,切不可提及大老虎嗎!

曹叡要顏面,要夏侯惠謹記,不管千錯萬錯,君王都無過。

也不能有過。

如果不能保證這點的話,就不要清查洛陽典農部了,甚至清查士家之事就不會重啓了。

“仲恭兄,其實,你不必回來的。”

對着毌丘儉笑了笑,過來就坐的夏侯惠,沉默了許久,最終才憋出來了這句話。

半是抱怨,半是暗示着彼此之間,猶如當年那般可以推心置腹之人。

也讓原本還面帶笑容的毌丘儉陷入了沉默。

“唉~”

許久之後,他終究還是開口了,“其實,我也不想回來。只是,稚權也知曉,我爲人臣,當奉君命。”

他的語氣中盡是疲倦。

有些是連日倉促趕路的身體疲倦,有些是心裡的。

夏侯惠聽出來了。

心中隱隱燃起了希望,正想開口請他一併勸說曹叡呢,卻被他接下里的話語給打消了。

“陛下遣使召我歸來時,猶作手書將事情原委說了,並附有兩句話。一曰‘水至清則無魚’;一爲‘治大國如烹小鮮’。”

“稚權爲人,我頗爲了解,也知曉沉痾當需猛藥之理。只是有些事情,牽扯太廣,若急躁而爲,恐適得其反,更遑論此中有幹陛下聲譽。君者,國之本也。我等臣子做事,恪守忠信之外,亦當爲君諱。”

“日落月升,陰陽相輔。我魏國自代漢而立以來,善政不乏,弊病亦難免有之,但國力猶日漸增長。士家之弊,不過癬疥之疾耳,稚權是爲譙沛子弟,與魏室休慼與共,當以社稷爲重。若稚權徐徐而圖,未必不能成事。”

“再者,今陛下春秋正富,稚權亦未至而立。既然君臣相得、皆有心整頓時弊,若持以恆心,日拱一卒、積少成多,何患不能有所爲?且.”

說到這裡,毌丘儉話語微頓,別開臉看去了庭院,猶如自語般低聲道,“且上意不可違。稚權若執意不遂陛.嗯,就是今廟堂之上,未有詔令重啓清查士家之命,廟堂諸公也不欲見如此詔令。”

好嘛~

果不其然。

天子曹叡並沒有給夏侯惠反駁的餘地。

清查士家積弊,要麼依着他的心意行事,要麼就不用查了。

不過,想想也對。

曹叡不可能爲了區區士家,而讓自己的威信受損。

如若他有這份擔當的話,也不會有大興土木、窮奢極欲之事了。

只是,若是依着他的心意而來,抓小放大,只在細枝末節上做文章,於事何補呢?如何服衆呢?被圈在巴掌大的地方,夏侯惠又能有什麼施爲呢?

當然了,夏侯惠並沒有讓曹叡威信受損之心。

他也明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

他只是想着,在將事情清查清楚後,曹叡能下詔廢除士家的宮室之役、不奪農時而已。以身作則,樹立推行善政、整改積弊的明君榜樣,然後就能號召朝臣一併向着吏治清明的方向發展了。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這不是挺好的嗎?

也能算是有損君王威信嗎?

不見齊威王聞過則喜,至今仍被人稱讚!

夏侯惠想不明白,爲什麼曹叡要如此安排,就連毌丘儉也來勸說他。

但他也知道,事情已經不容得他辯說了。

毌丘儉都千里迢迢跑回來了,曹叡的心意是不會更改了。

所以,清查士家積弊的結局已然註定了是虎頭蛇尾,自己還要繼續做嗎?

似是沒有必要了罷。

與其草草而爲,還不如一開始就不爲。

但是,現今拂了天子曹叡之意,日後自己還會被視作股肱,還會被委以重任嗎?

以天子曹叡那意氣心性推論,應是很難了吧?

沉默之中的他,在心中悄然問着自己,斟酌着得失。

一旁對坐的毌丘儉,沒有催促,看着天際線外的白雲蒼狗,靜靜候着答案。

正如方纔他所說,他也不想回來的。

但既然都不可抗的回來了,那就要忠君之事,努力將曹叡的囑咐做到、做好。

世事本就如白雲蒼狗那般變化無端。

不是嗎?

持續了好一陣的沉默。

“呵,呵呵,呵呵~”

垂頭闔目沉吟的夏侯惠,不知爲何,很是突兀的笑了起來。

他倏然發現,自己的糾結一點意義都沒有。

因爲曹叡看似很恩寵的,給予了他自擇可爲可不爲的兩個選擇,但事實上並沒有——他是吃定了,夏侯惠必然會選擇做!

哪怕他圈定的規矩更多一些,夏侯惠都會做。

君子可欺之以方。

這種手段放在忠臣身上一樣適用。

是啊,夏侯惠怎麼可能不做呢?

若是不做,怎麼保住聖眷不衰、怎麼爲日後能有權柄做更大的事情夯實基礎?

他又不是曹肇或何晏那般能歌善舞、還長相殊美。

只不過,曹叡或許沒有想到的是,發現自己沒有選擇的夏侯惠,還想起了一件舊事。

那是早年他還剛入宮充任散騎侍郎的時候,曾徹夜與曹叡詳談,進勸了以天子恩科緩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拿中護軍蔣濟貪墨之舉來整頓京畿風氣等事,但最後都被曹叡當作了增添權術的舊事。

如不出意外的話,曹叡想清查士家積弊,應該也如先前一樣只是項莊舞劍罷。

就是不知道,他這次劍指的“沛公”是誰。

對於夏侯惠來說,是誰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曹叡還是當年的曹叡,但他自己已經不是當年的自己了。

也不可能如當年諫言之時,將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那般了。

一念通達,整個人都豁然開朗。

所以他笑得很突兀,也笑得酣暢淋漓。

但卻令毌丘儉變得緊張了起來。

他知道夏侯惠性情剛直固執且不乏魯莽,故而以爲彼是怒極反笑,抑或是恨自身一腔報國熱忱皆錯付後的癲狂之笑了。

第283章 委蛇第152章 莫求財第204章 舍與不捨86.第86章 難彰功第164章 非莽夫第34章 門戶計第211章 自作死100.第100章 魏闕第35章 門戶計2第20章 可志同89.第89章 詐關第206章 夜話69.第69章 副職第208章 無心之舉第194章 不歸50.第50章 順遂128.第128章 拔刃第263章 狡詐92.第92章 偶遇66.第66章 有變94.第94章 閒歸家第217章 惠求教第25章 爾敢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第29章 居不易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178章 不識第302章 牛蹄中魚第251章 觖望108.第108章 鮮卑55.第55章 詔來120.第120章 不可避83.第83章 皆學問第167章 同行84.第84章 臨發50.第50章 順遂第205章 將離第209章 畏水如虎第149章 肺腑否第252章 有兒子了第4章 休沐第298章 忠奸108.第108章 鮮卑第232章 入營第252章 有兒子了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65章 我知第224章 不公第241章 誠意第288章 大噪第185章 死地第194章 不歸52.第52章 狼狽第13章 可恨70.第70章 詔來第281章 強人所難第294章 舊事第221章 黃雀是也66.第66章 有變第7章 入東堂第181章 京口督71.第71章 扈從第203章 好甜第184章 競速第269章 出鞘第190章 可堪否第268章 推諉第4章 休沐第254章 君心第39章 弗改第160章 部曲123.第123章 緣由122.第122章 義從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第299章 無外人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152章 莫求財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227章 求貶惠第286章 復甦第138章 不語132.第132章 破襲第234章 噤聲第290章 授權第28章 窮也第276章 司空薨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84章 初春寒第186章 穿胸第217章 惠求教第27章 動怒第215章 稚權何如125.第125章 負氣第270章 喜怒第23章 卿之志84.第84章 臨發第179章 門戶仇第281章 強人所難79.第79章 主次第183章 或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