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文化底蘊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文化,每一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底蘊,並且創造出屬於自己本土的文化。

所謂的文化底蘊呢!就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即人或羣體所秉持的可上溯較久的道德觀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徵。也是人或羣體學識的修養和精神的修養。

李忠信感慨的是,江城那邊就沒有太多的文化底蘊,或者說是基本上沒有這種歷史底蘊。

在中國,最沒有歷史底蘊的地區就屬黑省了,東北三省的文化底蘊相對來說較全國差了一截,而黑省的的底蘊則是最爲墊底的。

從歷史上來看,黑省一直就是一個不毛之地,哪怕是中國成立以後,也是北大荒,到東北那邊的人,基本上都是從山東或者是其他地方闖關東過去的。

在江南,任何的一個小地方,總能夠說出來當地曾經出現過什麼什麼名人,在那個時代那個年代怎麼輝煌過,而在黑龍江,基本上就沒有這樣的一種歷史文化。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學生上學的時候學歷史,東北的學生和南方的學生學歷史的差距就相當大,很多時候,對於歷史這個東西,黑省這邊沒有從小形成那麼一種觀念。

比如說出生在洛陽的人,他們從小就知道玄奘,他們會知道玄奘姓陳,法名是玄奘。洛陽偃師人,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三藏、與鳩摩羅仁真帝並稱爲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他們在不大的時候,就知道,唐僧從小就出家於洛陽淨土寺爲和尚,後又在國內遍訪名師,他感到所說紛歧,難得定率,便決心到天竺學習,在那爛陀寺從戎賢受學,後又遊學天竺各地,並同一些學者展開辯論、名震天竺,經歷了17年,貞觀十九年回到了長安。

而全國各地的大部分人呢!卻只是知道唐僧是西遊記裡面的人物,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經。

洛陽這邊的名人很多,再比如元稹,他也是河南洛陽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小說家。

他的詩與白居易齊名,被世人稱之爲“元白”。元稹出身寒門,又早年喪父,依靠親戚度日。

他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學習,發奮爲文,15 歲明經及第,21歲初仁河中府。25歲登書判拔萃科,授爲秘書省校書郎。28歲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對策第一,授左拾遺。

青年時代,具有正義感,力主改革時弊,因遭忌,被貶爲河南縣尉。後又任監察御史,奉使東蜀,不畏權貴,懲處貪官污吏,名動三川。

他的詩作,以樂府詩爲最有名。如《國家詞》、《織婦詞》、《採珠行》、《連昌宮詞》。他的小詩《行宮》,寫得含蓄有味。雖只有四句,而讀者不覺其短。他寫的《鶯鶯傳》,爲後來《西廂記》故事所取材。

洛陽這邊的人,從小就知道元稹,更是把元稹的生怕作爲一種對孩子的激勵和勵志的故事來講。

而東北的孩子,被說是元稹了,就是湯圓的來歷都弄不明白,這些呢!就是文化底蘊的差距。

黑省那邊的孩子,從生下來以後,你給講一些故事,那都是沒有辦法引起共鳴的東西。

說什麼什麼人刻苦學習怎麼怎麼樣了,那是沒有說服力的,而如果出生在洛陽,一講這個故事,自然會給孩子講述,這個名人呢!是我們洛陽這邊的人,以後呢!你得像這樣的人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這個人出生在什麼什麼地方,你是知道的,就是在洛陽什麼什麼地理位置。

這樣一來,勵志了不說,甚至連帶着讓孩子多學習了很多知識,而且呢!孩子也會爲之而自豪。

哪怕是提起姓氏之類的東西,有文化底蘊的地區和沒有文化底蘊的地區也是不一樣。

一說起來姓李,那麼,洛陽這邊的人就說開了,李姓是一個大姓,也是曾經的國姓,從大唐盛世開始,洛陽這邊的人幾乎都姓李。

我們祖上雖然沒有流傳什麼太多的信息給我們,但是,我們家的祖上卻是和李世民或者是李世績有親戚,不想吹大的人,也會拿出來一些史料來旁徵博引,證明自己祖上曾經是什麼什麼人。

這樣的話,自然就會多出來很多對歷史的嚮往和歷史知識的底蘊。按照後世人的說法,吹牛逼也是要講文化的,沒有文化,吹牛逼你都吹不出來。

哪怕是海南島這邊,隨便拿出來一些地方,都能夠說出來文化底蘊的東西。

五公祠,騎樓老街,這些東西都是歷史文化古蹟,都有着那種歷史文化的沉澱。

走到五公祠這邊,知道了五公祠這邊曾經都有過什麼什麼人,走到騎樓老街,知道騎樓文化,而在東北黑省那邊,走在大街上,就是走在大街上,屁的文化沒有,要說街道的名字,都是什麼長安街了,光復路了,西林路了的,最多的也就是能夠說道解放以後。

就好比三亞那邊的天涯海角,要不是有名人在那邊題詞,誰知道那個地方叫做天涯海角。

傳說中的天涯海角最初並不是指三亞,很多真正的歷史專家提出來,“天涯海角”不應該專指海南一處,還指今天廣西的靈山、合浦等處,根據史料這些地方得名爲“天涯海角”甚至比當時的崖縣還早了近700年。也就是說,在海南島的青石刻字成名以前,就已經有“天涯海角”這個地方了。

這個就是名人效應了,如果不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被流放到這裡時,曾在一塊高高矗立的青灰色巨石上題下“天涯”兩字,誰也不會認爲三亞這邊就是傳說中的天涯海角。

李忠信在聽完導遊說起來的傳承的時候,想到了文化底蘊,一下子聯想到了很多東西,也更是堅定了李忠信要在江城那邊大量辦學的想法,他想要讓江城今後多出來文化底蘊,多出來更多的人文景觀。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錯嗎第七百八十四章投資方向(中)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泡溫泉第二百二十七章 達成共識第三百七十一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上座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財神爺第兩千零五章有新想法沒?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一千萬的獎勵?第兩千七百三十四章明白了第兩千六百八十五章辯論第五百三十三章有沒有搞錯啊第四百二十八章居然沒看過電影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居功至偉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安頓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窮途末路第兩千兩百四十一章真心牛皮第兩千九百二十五章輪崗第兩千兩百五十五章另類心思第九百二十章誘人的獎勵第一千零四十章順利完成第兩千九百三十一章較勁第八百四十四章想法和理論第兩千一百零三章商量第兩千兩百四十四章心思第三百六十二章停薪留職第兩千八百九十四章路轉粉第二百二十六章 想不到第兩千七百六十五章你咋不上天呢?第兩千七百三十四章明白了第一千兩百四十章馬拉爬犁第兩千九百一十九章跨年了第八百一十三章緣由第六百二十章算計第九百九十二章痛苦的抉擇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興致濃第六百五十八章佈置第六百五十章安保公司的想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外的發現第兩千零六十七章江城批發市場第一千兩百章搶前抓早第四章 馮小武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同胞第兩千七百零九章繼續懟第兩千八百四十六章敲定第兩千九百三十三章不上當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什麼鬼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尷尬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臉呢?第七十章蓋暖棚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轉變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三亞規劃第一百七十九章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傲慢與偏見第六百二十一章不請自來第九百二十七章洶涌人潮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說清楚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智商倒退了?第一千七百零一章滿意第一千八百六十章老生常談第一千六百章從不懈怠第四百二十九章糊弄孩子呢?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抽取第三十章自慚形穢第兩千四百零二章必須做到第兩千七百六十九章信義茶樓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震驚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義信集團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做得很對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第四篇章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到底是啥樣的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誠意第兩千九百三十一章較勁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去哪兒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記錄片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有些頭疼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傻白甜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旅行社的想法第六百九十二章承諾第七百六十六章代言人第九百二十三章是賠錢的第兩千六百七十五章有好的提議嗎第二百五十二章 觀點第一百八十一章 老舊記憶中的車票第五百零五章有錢就是任性第一千零六十八章最佳思路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不麻煩您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午宴第兩千四百八十九章恬不知恥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頭疼的事情第二百一十二章 投資計劃第八百八十八章兩種遊戲第一千九百三十章哪裡來的膽子第兩千九百八十章沒卵用第六百六十九章這尼瑪是什麼?!第三百七十章心有溝壑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分析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新區大樓第四百八十一章想佔我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