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九十八章關注點

李忠信比任何人都清楚,香港一直在高速發展,在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很大,比如說,香港的音樂和電影在那時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不比美國那邊差多少,並且作爲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對於世界金融方面的影響較大。

爲什麼香港被稱之爲四小龍,那是因爲在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亞洲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分別是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因爲他們發展的迅速,所以被世界上很多人稱之爲亞洲四小龍。

亞洲四小龍在1970年代之前以農業和輕工業爲主導,1970-1990年代經濟發展高速。它們利用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而發展迅速,成爲亞洲繼日本後的發達國家和地區。

正是因爲這樣的一個原因,香港無論是對英國那邊來說,還是對中國這邊來說,都是一個必爭之地,哪怕是九七年香港就回歸中國了,英國列強和一些不甘心的人也不想輕易放棄香港這塊大肥肉。

李忠信對於已經確定下來回歸的香港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用不着他什麼,香港也能夠安全正常地迴歸,帝國主義只不過是紙老虎而已,不用他操什麼心,李忠信在這個時候,只是有意介入一下香港那邊的股市。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香港的股票市場在亞洲來說,已經算是歷史悠久了。

李忠信看過很多資料,他心中清楚,香港的股票買賣,可以追溯至1860年,早期英國商人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其股票轉讓以私人交易形式,透過中間人撮合。

1891年,香港經紀協會正式成立,1914年協會正名爲香港交易所。早期的買賣,大部分是在雪廠街街邊達成,經紀間互通消息,包括貨源多寡、價格多少等,然後經紀會坐着人力車去找投資者(有錢佬)洽談。

當時的節奏很慢,成交不多,主要是英資公司如匯豐、置地、九倉、港燈、煤氣、電車、太古船塢、黃埔船塢及均益倉等。

1949年中國解放後,上海交易所部分經紀轉移到香港,帶來了人才及資金。上市公司如會德豐亦遷移到香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場一度活躍起來。

解放前怡和主要生意集中在長三角流域,解放後,投資在中國的貿易及紗廠生意血本無歸;幸好,在香港仍有不少投資:如置地及九倉等。

經過休養生息後,1961年怡和控股在香港上市,發行90萬股,每股16元,當時超額認購56倍,開市價31.25元。

1965年香港發生銀行擠提風潮,怡和股價跌破上市價,只有12元。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香港交易所曾停市兩次,每次爲期10天。

那個時候,因爲只有賣出,沒有買入,不能達成任何成交。但銀行要求經紀在掛出賣盤時,要將賣出價儘量掛高些,銀行藉着賣出價來估值,儘量減少“斬倉”的情況出現。

六十年代香港上市股票只有數十隻,經紀數目亦只有幾十人,成交十分稀疏。

到了七十年代,香港股票開始普及化,1969年12月遠東交易所成立;金銀交易所成立於1971年;九龍交易所於1972年。4所成立後增加了很多會員,亦增加市民的參與。

那時候在香港開戶,當時最低消費約爲1萬港元,買賣要向經紀的跑腿落單,這些跑腿用自己的資產擔保其客戶,然後纔可透過經紀進行買賣。

1969年地產漸漸從1967年暴動中復甦過來。外來資金虎視眈眈,1969年終更有美國財團投得尖沙嘴喜來登酒店地皮,刺激地產市道,小股民亦恢復信心,股市被認爲是容易套現的產品,暴動期間買賣樓宇很困難,爲了保值,資金都涌入股市形成了一波香港的股市狂潮,使英國經紀行留意香港股市。

1971年維高達及嘉惠父子率先到達香港,爲外國基金買賣香港證券。整個七十年代,愈來愈多的英資經紀行來了香港,高峰時有十多家之衆。

這個情況在八十年代中期起了很大變化,英國金融業在1986年經歷了大改革,容許外國銀行收購英國經紀行及金融機構。

等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這十多家在香港有分行的英資經紀行,亦陸續被英、歐、美資的銀行或投資銀行所吞併。經過一連串收購後,九十年代本地的證券市場,漸漸由歐美的大銀行及投資銀行所壟斷,本地經紀數目由“四會”高峰時的近千名,逐步下降至當時少於400名,成交佔有率亦由超過90%,下降至不足30%。

1973年香港股市泡沫,整個六十年代是香港工業起飛時期。由1962年至1973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撇除通脹後,每年以9.4%複式增長。

1971年至1973年期間有很多新股上市,包括:長實、新世界地產、新鴻基地產等。上市以一元票面價認購,上市後股價飆升20-30倍,令股民如癡如醉。那時的心態是寧買地產股,不買地產,前者雖然昂貴,卻很容易套現。

恆指自1973年見頂後,輾轉下跌至1974年12月最低的150點,之後是一路上揚。

1987年美國出現股災,香港股市亦受波及。當美國股市開始回落時,一部分較精明投機家便拋出所持有的期指,結果產生一個滾雪球效應,現貨市場承受不了沽售壓力,股價於是急促下滑。所以恆指在短短數天內,由3,968點跌至1,876點,總共下跌了52%。

李忠信看到手中的資料顯示,進入九十年代以後,香港的恆生指數便開始走好一直穩健發展,從九零年的兩千七百多點,一路上漲到九四年的一萬多點,一直處於一種上升期,在九五年的時候,一直保持在九千點到一萬點左右。

李忠信有着重生的記憶,通過以前看香港電影的什麼《大時代》等等,知道港股在九五年九六年的時候,一直處於一種上漲的趨勢,所以,這個時候,李忠信想要參與進香港股市一些。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美食節目的風潮第兩千零五十七章一臉無語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認識一下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老神在握第六章風箏板子第一千六百三十章送給國家吧!第六百八十一章這是在搶錢嗎第兩千六百九十九章怨念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幾個想法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買車的事第五百三十九章假期來了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足矣!第兩千兩百七十七章到家了第九百八十五章喪心病狂第一千四百零八章李忠信的想法第六百零三章倒黴蛋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開始營救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治不了你了?第兩千八百三十章老鄰居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鴨子聽雷第十三章 買糧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消滅萌芽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形式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打算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要求第兩千兩百九十章變化很大啊!第五百二十四章成長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你相信愛情嗎?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大炮仗第九百八十章和稀泥第八百六十六章秘辛第五百五十七章 有沒有搞錯第二百一十九章 構想第兩千兩百六十一章有些怕了第兩千零七十三章最後的問題第一百三十六章 開始生產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邀請第八百六十四章晚宴開始第三百四十一章霸氣地迴應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形式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不是騙錢的吧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尷尬第兩千七百六十一章敷衍我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待遇第一千七百九十章王先河的算盤第八百八十五章啥時候是頭呢!第兩千七百四十三章反駁第一千六百章從不懈怠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瞧不上眼第兩千七百二十八章石紅渠的身份第二百六十四章患難見真情第一百三十一章 籌備(上)第二百八十八章妙招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一隻土財主第九百一十八章能掐會算?第四百一十六章那些都是錢啊第七百五十二章我這是親生的嗎?第九百四十七章你們知道嗎?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什麼個情況第兩千九百八十八章如此安排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發展重點第兩千九百六十四章這叫什麼事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談合作第一千五百九十章信服和分析第八百一十六章殺雞儆猴第六百四十章憑什麼第四百零四章 這是什麼個情況?第二百四十八章 世界太瘋狂第兩千七百八十四章司空見慣第一千零八十七章抵達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那個傷痛的回憶第兩千三百零八章答應了還不成嗎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轉變第兩千七百零六章看法第六百九十四章各方態度第五百二十章遠大的規劃第兩千八百五十章活回去了第兩千六百八十五章辯論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忠信賓館第一千六百章從不懈怠第兩千八百八十一章電影開始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機場第兩千六百章落實下去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心態第兩千兩百七十章規模多大?第兩千八百四十九章勸酒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想買車找我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心知肚明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有些水平第三百一十八章銷售模式第三千零二十七章商量第八百五十六章心中有數第兩千兩百三十八章必然的結局第兩千六百五十八章簡直是扯蛋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滿腦子是屎嗎?第三百零一章行家一出手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瞎操心第兩千四百一十章溝通第七百八十六章雅子的心思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