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七百九十五章博學的趙老

趙老對於李忠信岔開話題的心思,他並沒有什麼太多的理解和想法。

和田老對於設備的爭論呢!無非也是爲了國家省錢,話題岔開以後,他也沒有覺得什麼。

所以,這個時候,趙老搖頭晃腦地對李忠信講述起來了中國最早時期人們對於氣象方面的認識,可以說是從最早的時候開始說起,一直說到了明朝的雨量器。

而說到這個的時候,趙老臉上多出來了一種慍色,對於韓國人的那種無恥,他們感覺到羞臊,更是感覺到一種氣憤。

李忠信對於趙老說的這些個東西呢!基本上是第一次聽說,他雖然心中也是知道,中國古時候的人就會研究氣象。

首先,李忠信認識到最早的能夠說明中國古時候就有氣象研究的事情,基本上是要從赤壁之戰這個地方說起。

怎麼說呢!諸葛亮巧借東風,給曹操的大軍來了一個火燒連營,這個事情呢!說白了,就是最早期的氣象知識和學問。

雖然諸葛亮巧借東風這個事情是虛構出來的,真實的三國當中沒有這樣的一種情況,真實的情況是周瑜主持的赤壁之戰,諸葛亮只是讓孫權和劉備進行了同盟,並沒有起到什麼關鍵性的作用。

諸葛亮的神奇是後世寫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不過呢!火燒赤壁這個事情是真實存在的,那個時候,周瑜火燒赤壁是根據了氣象信息,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這個就是李忠信最初時候知道古代人也是會看氣象,會總結經驗的。

另外一個就是李淳風懂氣象學,李忠信還記得他看過的關於袁天罡和李淳風傳當中寫過,李淳風夜觀天相,推算出某月初一日有日食。日食並非吉兆,唐太宗聽了十分惱怒。於是質問他:“如果沒有日食怎麼辦?”李淳風堅持道:“如果沒有,我甘願受欺君之罪的責罰。

君臣二人就打了個賭,到了日子卻天朗氣清,萬里無雲。唐太宗故意恐嚇,讓他回家與妻兒訣別,然後回來受死。李淳風眯起眼,看了一會太陽,在牆壁上畫了一道線,篤定地請李世民稍安勿躁,等太陽光照到這條線時,日食就會發生。果然,當太陽光照到了這條線的時候,日食發生了。

因爲他精準的預測了天象,李淳風一生仕途平坦。

李忠信心中清楚,古代時候人們雖然沒有先進的氣象設備,但是,他們卻也是能夠掌握天氣變化的一種規律的。

趙老在這個事情上,說的其實還是很對的,哪怕是不用那些個先進的儀器設備,他也能夠判斷出來未來天氣的走勢和變化。

這些東西無非是專業了一些,不是李忠信這樣業餘的二八坑子能夠理解得上去的。

至於趙老說的有些個韓國人往他們臉上貼金,說那個是他們發明的,李忠信也是十分無語。

後世的時候,李忠信沒少聽到韓國那邊各種鼓吹,就差說中國是他們韓國的一部分了。

按照後世一些互聯網大佬,對韓國那邊那些狂妄自大的人的分析,韓國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韓國人的心一直都是很大的。

那種心大能夠大到一種什麼地步呢!用一個最爲簡單的例子來說,韓國人就好像是一羣螞蟻,他們指着大象對他們的同類說,你們看到沒有,那些個大象怎麼樣,看上去很大的吧!但是,如果我們多了的話,我們能夠把他們都咬死,蟻多咬死象,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我們征服不了的。

我們曾經征服過無數的象羣,那個時候,他們都對我們俯首稱臣,我們是最牛逼的人。

韓國人一直認爲自己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強大的,對於以前的那些屈辱歷史都刻意的迴避甚至是直接篡改歷史,然後自己看上其他國家的什麼歷史文化了就會想辦法的搶過來,據爲己有。

中國就飽受韓國的這種騷擾,並且韓國人對中國的文化也是覬覦很久了。

韓國人一直都說中國的商朝是韓國人創建的,並且說商紂王就是韓國人,但是真實的是商朝滅亡以後紂王的叔父箕子前往了朝鮮半島,並在朝鮮建立了半島政權,之後朝鮮就經歷了被中國戰國時的燕國統治,並且像中國的各個朝代俯首稱臣,一直時中國的附屬,並且還被扶余人侵佔,所以韓國的歷史不是被侵略就是依附中國不被欺負,這樣的歷史也實在時過於屈辱,也怪不得韓國人不願意承認了。

韓國人對於歷史的篡改是不遺餘力的,尤其是吹噓韓國曾經抵擋了中國兩個強盛王朝隋唐的攻打,但是那時候是扶余人在朝鮮半島建立的高句麗的事情,和韓國人是無關的,但是韓國一直把這個當作自己歷史強大的資本,就像在明朝幫助朝鮮打敗了入侵朝鮮的日本之後,被日本打得幾乎滅國的韓國反而開始吹噓是自己把日本打敗的,並且還把李舜臣打造成戰神一樣。

別說是韓國人說雨量器是他們發明的,就說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他們發明的,這個李忠信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

只不過呢!在這樣的一個場合,李忠信無法和趙老去說這個事情。

李忠信在趙老講到雨量器和韓國人無恥地想要把雨量器,說成是他們國家研究出來的時候,李忠信在腦海裡面轉了很多個念頭,不過呢!這些東西卻是他不能和趙老解釋那些。

於是,李忠信笑着對趙老說道:“趙老,您剛纔說的真好,我真就不知道我們中國古代時候氣象學的事情,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說法嗎?”

趙老露出來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以後,他輕輕地抿了一口茅臺酒,然後繼續開口說道:“早在中國漢朝時期,漢朝人就知道了空氣溼度與天氣的關係,比如《淮南子》的說法是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

也正是在那時,中國人就有了原始的天平式測溼計。

就是一個天平狀的器械,一頭放土,一頭放炭,通過兩者輕重來測試陰晴。這種看似搞笑的溼度計,比歐洲領先一千多年。

wωω •tt kan •C〇

而當歐洲好不容易學會用天平測溼時,中國明清年間,中國人又有了鹿筋式測溼計。用長兩尺的鹿腸線夾在架子頂端,下面設有指針圓盤,空氣的溼度變化,會導致圓盤轉動,因此可以精確得出溼度!以後來西方學者的說法,這種溼度計,就是現代溼度計的雛形。”

第五百五十五章王亞偉第兩千零九十八章關注點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準備見大佬第八百九十四章忠信豆油廠第兩千零四十八章百分之十?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還能不能有點出息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激進的投資第三百零一章行家一出手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新區的變化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開始了第十二章 吃江魚第五十二章盛況空前第九十四章 我想你了第六百二十七章吃貨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江城新區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多大的事情啊?第九百四十七章你們知道嗎?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周邊版權的事宜第六百八十一章這是在搶錢嗎第四百五十章咋這麼不靠譜呢!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我怎麼沒有聽說過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這怎麼可能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什麼和什麼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培養自己人第九十九章黏豆包第一千零三十九章準備拍攝第兩千零七十六章對比第六百一十五章工匠精神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愛咋整就咋整吧第四百一十二章何方神聖?第四百九十三章心態崩壞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馬不停蹄第兩千零三章大佬談話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來訪第七百三十五章是誰呢?第三十章自慚形穢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張鵬的想法第三百五十八章管理定位第七百六十二章困難問題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美食節目的風潮第兩千四百一十章溝通第八百六十二章驚人的財富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產物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毛的權力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見聞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興旺村第二百五十四章回家了第二百三十七章意外的大驚喜第一千三百八十章忽悠我呢?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勸諫第三十七章 新路子第二十八章結個善緣第四百四十四章奢侈品理論第兩千六百六十四章拒絕一下第一百七十七章變臉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去測試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想當年第七百六十九章沒文化,可怕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大老粗第九百五十六章雷霆之勢第二百九十九章李玉芳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大年初一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巷子深第兩千七百六十三章孰輕孰重第兩千一百零一章佈局的原因第兩千九百六十章禍水東引第兩千四百零二章必須做到第十章 董國忠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渠道問題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還能跑了不成?第七百九十三章甩手掌櫃第一百六十三章 破局的方法第七百零五章搞什麼亂七八糟的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到校第兩千兩百四十八章工業科技園區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興師問罪第一千九百零四章託人第四百零七章你們的誠意不足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誰都不好使第兩千零六十七章江城批發市場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牛得一批第一百四十八章 認錯人了第兩千三百九十章別鬧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那是傻子做的事第八百四十四章想法和理論第八百四十六章酒會開始第五百六十章大義凜然第六百七十三章必須要薅羊毛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想法第六百三十九章經濟體系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一次小較量第兩千兩百八十五章什麼情況第兩千零六章籌劃的東西第五百四十六章舞榭歌臺第一千六百章從不懈怠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到家了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一語雙關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不懂第兩千零六十章長途線路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