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摩納哥公國的來客

這一晚奧朗日的古羅馬劇場裡燈火輝煌,彷彿又回到了羅馬的帝政時代,莫里哀別出心裁地採用了大量的火把照明,又僱傭了數百人披着長袍喬裝成古羅馬人的樣子,在搖晃不定的燈光下,演員同樣身着託加、帕拉(外衣),丘尼卡(內衣)出場,臉上戴着面具。

一出場,莫里哀就大聲地宣告,今天他要爲“偉大的凱撒”獻上一出古希臘的諷刺喜劇。

話音一落,想要爲難莫里哀的孔蒂親王就和身邊的人交換了一個眼色——莫里哀確實走了一條捷徑,在沒有排練,也來不及準備佈景、音樂與服飾的時候,有什麼能夠比一出古希臘的戲劇更合宜呢?畢竟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的戲劇,從來就是戴着“悲喜”、“男女”、“老少”面具的演員在舞臺上演出的,沒有任何佈景與伴奏,所以對演員的要求很高。

但光耀劇院的演員一向自持的就是自己的天賦與經驗,如果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戲劇規範去要求他們,他們的演出是不會出什麼太大差錯的。

何況領銜的正是莫里哀先生,他雖然不如年輕時精力十足,聲音嘹亮,但在如何控制與調整舞臺狀況上沒人能比他更嫺熟從容——一干年輕的男女演員在他的引領下,即便在這樣粗陋的條件下,也爲國王奉上了一出精彩的演出。

哦,對了,如莫里哀先生所說,這齣好戲還是奉獻給“偉大的凱撒”的,這個名詞可謂意味深長,畢竟法蘭西的國王是沒有那個權力自稱皇帝的。

在歐羅巴的歷史上,皇帝”(Empror)和“國王”(King)兩個詞從來就有着截然不同的意義。國王從一開始就是指世襲與獨裁併舉的封建式君王,皇帝呢,最早在拉丁文中是軍事統帥的意思,所以如果有人從現代回到古羅馬帝政時期,聽到有人稱你爲皇帝,可不要高興的太早。

因爲這時候的皇帝可能還不如國王呢。

帝政時期的皇帝所指的是元老院授權的首席元老、執政官、軍事統帥與護民官、大祭司——可不是獨裁者,獨裁者反而會被視作對羅馬帝國的背叛,是個貶義詞,甚至在早期的羅馬帝國,人們很少用皇帝這個詞來稱呼最高領袖,而用“凱撒”與“奧古斯都”來稱呼羅馬皇帝。

凱撒一詞自然是來自於曾經的凱撒大帝,奧古斯都則是指凱撒的政治繼承人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

莫里哀在這裡將凱撒之名冠在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的頭上,是種相當狡猾的做法,如果他直接稱路易爲皇帝,而路易接受了,這是不合法律與傳統的——在歐羅巴甚至英國人的認知中(英國人現在大多也是曾經的日耳曼蠻族),皇帝的頭銜應該自屋大維這一系得到傳承,纔是無可辯駁的正統。

羅馬帝國覆滅在三支蠻族之手後,分裂成了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與東羅馬帝國相繼滅亡,不過這妨礙蠻族的後人代爲復興,公元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在羅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教皇宣佈他爲“羅馬人皇帝”“奧古斯都”——但隨着法蘭克的分裂,這頂冠冕幾經輾轉、撕扯與爭奪,有段時間竟然落在了意大利的小諸侯頭上。

這種可笑的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十一世紀,出身東法蘭克貴族的奧托從羅馬教皇手中再次接過了冠冕,宣佈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這個稱號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不過在十三世紀的時候,皇帝的冠冕就從繼承變成了由七大選帝侯推選,哈布斯堡以此把持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之位——雖然也不過是一百多年的事情。

那麼也許有人要問,既然如此,一個凱撒的名號又如何能夠受到國王們的青睞呢?這又與國王們的野心有關係——羅馬帝國曾經橫跨亞歐大陸,神聖羅馬帝國也在書面意義上擁有現在的普魯士、奧地利、匈牙利、波蘭、意大利與法國,荷蘭比利時等領地、公國與王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若是有人將其製作成一份地圖,就會發覺路易十四的大方略正微妙地與之契合——就算不屬於法蘭西,至少也是屬於波旁家族的,也不怪神聖羅馬帝國的利奧波德一世嫉恨如狂,這原本是哈布斯堡,或者說是這位年輕君王夢寐以求的戰果。

雖然劇場面積廣闊,又只有火把照明,但這個時候誰都懂得應該緊盯着誰,國王在聽到了那聲“獻給凱撒”之後,確實笑了,然後他轉過身去和自己身邊的科隆納公爵與王太子說了幾句話,人們心中都清楚,今天那座由絲綢帷幔妝點的露天包廂中,不止坐着一個國王。

接下來甚至沒人能夠全神貫注在莫里哀的演出上,除了國王和他的兩個兒子,還有他的親眷們,奧爾良公爵看得哈哈大笑——莫里哀有意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弄巧成拙的“聰明的奴隸”,在劇院中心的石灰石舞臺上做出一副跌跌撞撞,狼狽不堪的樣子,因爲做了錯事又不甘心受罰,因此巧計百出,可惜的是無論如何,總會被高高在上的主人識破,最後還是不得不跪伏在地,向主人祈求寬恕。

想必這樣,那些心懷不忿的貴人們應該舒服一點了——至少孔蒂親王不再那麼如鯁在喉了,一個演員不應讓自己顯得比凡爾賽宮中的貴人更聰明,更勇敢——雖然也許不久之後,他能夠一步登天,但總也有國王也無法做到的事情。

路易輕輕地笑了笑,“我還準備讓他到意大利待一段時間的。”他對科隆納公爵說。

科隆納公爵對莫里哀很有好感,雖然當初他是和博尚一起創立舞蹈學院的,但舞蹈和戲劇從來就很難分開,他也從莫里哀先生這裡得到了不少有用的建議與意見,莫里哀先生有點輕浮,卻有着一顆孩子般的純潔之心——這裡不是說那顆真正的血肉心臟……莫里哀先生的風流韻事可能比凡爾賽宮的貴人們加在一起還要多。

而且莫里哀先生這次可以說是爲瑪利.曼奇尼發了聲,其他人不是無法窺見國王的內心,就是因爲種種顧慮不敢上前,像是奧爾良公爵,當時科隆納公爵又遠在那不勒斯……

“現在不用了嗎?”科隆納公爵問道,如果莫里哀去了意大利,在托斯卡納大區,他可以保證他的安全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威脅,而且崇尚美與藝術的意大利人也會歡迎他的。

“不用了,”路易說:“莫里哀是個聰明人。”在大巡遊後,他會給這位大膽又敏銳的藝術家一點應有的獎賞,也算是安慰。

然後他站起身,脫下手上的一枚戒指,繫上緞帶,向劇場中央的舞臺丟了過去,一直關注着國王的莫里哀先生立刻跑過去,準確地將那顆價值一千個裡弗爾的戒指接到手裡。

這可能是他從事演出事業之後,獲得的最爲豐厚的一次獎賞了,莫里哀在心裡想道,他不知道的是,在回到奧朗日的臨時住所時,還能獲得另外一份驚喜——國王讓他排演一出奉獻給聖母瑪利亞的新戲,在即將到來的聖母無染原罪瞻禮時,在巴黎的皇家劇院演出。

這就是說,他不用擔心被趕出凡爾賽了。

——————

之後的幾天,莫里哀先生將那些荷蘭人,佛蘭德爾人甚至布列塔尼人遞來的懇請轉給了達達尼昂伯爵。這些可憐的人,他們現在輕易見不到國王身邊的人,荷蘭的流亡政府原先打算在荷蘭於亞美利加大陸的殖民地建立新荷蘭,但這樣的打算很快就被法國同樣在殖民地的“國王軍”粉碎了。

這支國王軍幾乎與法蘭西本土沒有關係,從將領到士兵都是殖民地人,他們……出身或是來歷都不怎麼清白,但在路易十四的注意力還在歐羅巴的時候,盧瓦斯侯爵與沃邦將軍也就不那麼挑剔了,反正這些軍人所需要的東西——也不過是些淘汰下來的火槍,火炮與艦船,這些如今的法蘭西已經根本不在乎,甚至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半廢棄軍備,在亞美利加卻是人人渴望的利器。

有了這些武器與裝備,亞美利加的法國人打得荷蘭人找不到一點喘息的機會,流亡政府還是要流亡——這裡也要提一下曾經覲見過路易十四的印第安人,他們現在已經和“法國國王軍”成爲了堅實的盟友,如果說單單隻有法國人,荷蘭人或許還有可能窺見一絲可乘之機,但加上了亞美利加的原住民……那就一點希望都沒了。

不久前,“國王軍”的將領還特意送回了一面破爛不堪的荷蘭旗幟,作爲對國王四十歲生辰的賀禮。

於是,荷蘭的溫和派總算是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他們到處鑽營,四處懇求,只希望路易十四能夠寬仁地對待他的手下敗將,按他們的話來說,一位如此顯赫、高貴與偉大的國王,這樣窮追一個沒有軍隊與人民的流亡政府……實在是毫無意義。

但所有人都記得,路易十四曾說過,荷蘭已經不存在了。

一個不存在的人如何發出聲音,沒人能夠聽到他們的吶喊與哀求——他們已經求到了一個演員這裡,可見也快走投無路了。

佛蘭德爾的問題比起荷蘭也不是那麼重要——諸位還記得路易提出並且執行的階梯式稅收吧。

年限已至,一些“溫順”的佛蘭德爾人已經被特許與法蘭西人繳納同等的稅收,誰都知道,法蘭西只有人頭稅,這筆稅金放在什麼地方,無論是伯國,。公國還是王國,都會讓人覺得彷彿來到了天堂。

於是,一個殘酷的笑話出現了——那些曾發誓絕對不會被一個法國國王統治的佛蘭德爾人都後悔了,但國王的旨意不可能朝令夕改,他們註定了要繼續承擔沉重無比(尤其是與前者相比)的賦稅,他們不敢與國王的軍隊對抗,就去搶掠與殺戮他們的鄰居。

那些前來求告的佛蘭德爾人倒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者,只是這種事情實在是太諷刺了。

布列塔尼人是前來宣告自己的臣服的,莫里哀不知道,達達尼昂卻覺得又是憐憫又是好,這些人不知道最可怕的懲罰還在後面——國王已經決定要將布列塔尼分裂成幾個省,然後將奧爾良人,或是其他地方的人遷入布列塔尼——如果布列塔尼人還在堅持那套“我不是法國人,我是布列塔尼人”的說法,等到布列塔尼境內的外來人超過了原住民……當你是少數人中的一個時,你會發覺你的特立獨行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猶大人如此,新教徒如此,布列塔尼人當然也不會例外。

不過這些都已經與一個演員,莫里哀先生無關了,他甚至沒有對不起這些人的饋贈,他確實將他們的話傳到了國王的耳朵裡,至於國王是否會改變主意,難道還是他能操控或是知曉的嗎?反正他已被允許繼續留在凡爾賽,他也相信,路易十四不會忘記爲他做事的人,他就安心地等着吧。

懷着這樣的心情,莫里哀先生開始籌備國王要求的新戲,在這段時間裡,他的光耀劇團也跟着大巡遊的路線在各個城市演出,從奧朗日到阿爾維農,阿爾維農的特殊性不必多說,在這裡曾經有七位可敬的教皇駐蹕……至於合法性與合理性我們暫時就不要深究了,反正這裡完全可以說是法蘭西的“聖地”。

莫里哀先生正在考慮是不是應該去給瑪利.曼奇尼夫人做一場大彌撒,這時候卻有人敲他的門。

一位尊貴的先生說,他很願意與莫里哀先生見一面。

莫里哀完全猜不出對方是誰,不過他也只是一個演員——他不認爲自己有重要到什麼地步,也許是個馬賽或是別處的貴族,希望能夠靠着他來得到大臣的引薦……

雖然說,讓莫里哀最終答應下來的還是因爲對方給的太多了……

第兩百二十三章 可笑又可怕的自由之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威廉三世向我們告別(下)第六十七章 達達尼昂先生在聖法爾戈第兩百三十六章 阿姆斯特丹!(3)第三百五十八章? 小歐根第兩百一十六章 醫生們的大冒險(下)第五百零七章  上帝的旨意(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敦刻爾克是個大舞臺第一百九十二章 高乃依的瘋狂一夜第一百七十八章 耶羅尼米斯·博斯第一百五十八章 倫敦的黑死病第四百三十三章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3)三百七十六章 國王的巡遊(5)第一百二十九章 錢永遠是個問題(上)第一百九十章 聖但尼(12)第一百五十章 黑死病番外四——太陽王八十歲誕辰的盛大慶典(續)第四十五章 國王與弗雷德里希.紹姆貝格的談話第兩百三十五章 阿姆斯特丹!(2)第一百六十一章 孔蒂親王與利奧波德一世第三十二章第四百二十章 異教徒與叛逆的勝利(中)第四百零八章 木匠約瑟(下)第三百二十章 罕見的爭執第三百六十四章? 大郡主的修羅場第兩百三十四章 阿姆斯特丹!第兩百七十五章 蒸汽鐵甲船番外一——太陽王八十歲誕辰的盛大慶典(上)第兩百三十八章 救救我們!第五百四十六章  蒙特斯潘夫人向我們告別(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巴勒莫的後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血誓婚約的漏洞第九十九章 敦刻爾克的入城儀式(1)第三百六十四章? 大郡主的修羅場第三百一十二章 國王的再一次御駕親征(9)第一百四十四章 來自於米萊狄的提點第三百零八章 國王的再一次御駕親征(5)第二十七章第七十一章 迎接前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一些事情(上)第兩百五十八章 蒙特斯潘夫人的價值第五百一十四章  意大利之王(3)第五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輓歌(中)第六十章 國王的婚事第一次被提起第兩百三十七章 絕望 (兩章合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人間地獄(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羅馬熱鬧滾滾第一百六十章 倫敦的黑死病(3)第兩百六十八章 法蘭西的教育工程第兩百零五章 亨利埃塔的勸說與查理二世的決定第兩百零八章 亨利埃塔的勸說與查理二世的決定(4)第一百四十七章 三年後(3)第五百零四章  聖地亞哥騎士團大首領三歲半(上)第五百零四章  聖地亞哥騎士團大首領三歲半(上)第六十九章 國王得到了他想要的以及失蹤的兩個傢伙第八十六章 孤單的瑪利第四百九十七章  聖地亞哥第五百二十九章  蒂雷納子爵生日宴會 的前奏第二十章第四百二十章 異教徒與叛逆的勝利(中)第五十九章 摸治儀式與沃邦第五百七十章  大孔代向我們告別(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馬紮然主教的離去第五百三十八章  白色與紅色(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奧地利的安妮之死第六十九章 達達尼昂爲風流所付出的一點點小代價第七十四章 前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其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王的職責第五百一十七章  意大利之王(6)第二十章第五百四十七章 蒙特斯潘夫人向我們告別(中)第七十三章 如何迎接前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下)第一百零六章 裡世界的面紗第四百六十五章 巴塞羅那伯爵(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地獄與天堂第四百一十七章 托萊多的暗流第八章第五百零三章  聖地亞哥(6)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王的職責第三百一十二章 國王的再一次御駕親征(9)第五百二十四章 最後一個斯福爾扎第兩百一十二章 四位瘟疫醫生(中)第四百八十八章  國王的第三次御駕親征(4)第兩百五十六章 蒙特斯潘夫人進入宮廷第兩百五十二章 瓜分荷蘭第四百八十一章  法國王太子的固執(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國王的巡遊(3)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死病(2)第四百一十五章 人間地獄(中)第兩百九十一章 奧比涅夫人與裡世界與羅馬教會的關係第一百五十九章 倫敦的黑死病(2)第六十六章 國王的收入與支出第六十五章 巫師維薩里的過去與巫師界的一角(下)第兩百七十六章 科隆納公爵的婚事議定第五十章 國王與魔藥師的談話第四百零一章 豐特萊修道院醫院及療養處第四百二十九章 回報(中)第五百三十八章  白色與紅色(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國王的巡遊(4)第兩百六十九章 波蘭國王路易一世!(3)第兩百六十二章 蒙特斯潘夫人的價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