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倭寇

藉此預想,這場交流不說困難吧,至少再推進也不應該太順利。

但真實接觸之後,他們在倭寇的身上,根本就沒見什麼兇殘,野蠻,感官上那些倭寇更像是一條狗,順從,服從,尤其是在幾路海商代表面前,那完全是將自身尊嚴當草甸子踩。

到底什麼樣子的倭人,纔是真實的倭人?

一時間弄得常向東,黃興都有些分不清。

直到他們看到那些倭寇首領親手處決手下的時候,方纔明白的過來,這些倭寇究竟是怎麼樣的,也慢慢理解了朱允熥的評論……

“倭國諸島的價值,與我瓊海存有巨大的互補性,土地,人力,資源,及地理位置,無不如此!”

倭國的存在,對於中原並不陌生,隋朝便有遣隋使者,到了唐朝之後,遣唐使的規模逐漸擴大。

尊禮,崇佛,謙卑,視中原王朝爲君父的倭國,除去最開始有些自大,在官方文書中自稱日出之國外,整體給士族的印象極好,甚至還在朝鮮之上。

誰讓朝鮮,在蒙元鐵騎還沒踏進其疆域前,便第一時間換了衣冠,以示臣服。

烏鴉是看不到自己的黑。

中原士族同樣也看不到……他們看不到南宋衍聖公的驚天一跪,看不到自己身爲元朝官員欺壓百姓的黑暗歷史,更看不到時至今日自己那張任在欺上瞞上的嘴臉。

只看到……學法自身的朝鮮,毫無骨氣與氣節,背棄了儒家“仁義智信義”的核心教義,換了衣冠的舉動。

這也就導致,洪武初年哪怕大明與倭國外交不善,江浙一帶有倭寇爲禍,但整體風評上,倭國強於朝鮮,這一感官尤其是在洪武二十年後更爲明顯。

爲何如何?

原因很簡單,因爲欺瞞,因爲李成桂!

李成桂,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朝鮮半島的天降猛男。

相同的歷史,同樣反抗元朝通知,類同的開國之功,按理來說朱元璋與李成桂之間本該心心相惜。

可問題是在大明開國後沒多久,當時佔據朝鮮的高麗政權,便與大明建立了藩屬國關係,甭管是捏着鼻子認的,還是有其他考慮,法理角度上,高麗政權纔是大明認可的藩屬國,而不是李成桂後來建立的朝鮮王朝。

因此李成桂的行爲便是造反。

造反也就算了,問題在於造反成功後李成桂瞞了兩年時間,纔將情況通報大明,導致大明知曉有李成桂這個人,還是在洪武二十年,而李成桂造反之實已發生四年。

甭管大明對藩屬國是什麼態度,就這一行爲,你李成桂,你朝鮮幾個意思?

也就是大明要穩民生,穩發展,老朱年歲大了,不然按照中原的規矩,信不信,當年就滅了你!

說回倭國,倭國的情況就要好太多,自身哪怕正在生亂,洪武三年就跪了大明,縱有不城,倭國王良懷還是排了“僧祖來俸稱臣”,面子上給足了大明想要,朱元璋雖有所不喜,卻也沒再大動干戈。

至於南方倭寇的問題,在大明看來不過是皮癬,若無後續歷史做參考,倭寇的問題在洪武年,大明高層眼中也就那樣。

說到底就是信息差下,做出的錯誤判斷。

不過瓊海因有朱允熥在,迷霧已經被撕開,不僅在方方面面正視倭國,更是動了全境佔領,高強度殖民的念頭。

不會再被表面的玩意所騙!

“我個人覺得,對於倭國,我瓊海瞭解的比大明多了一點,但這一點也是有限!

此番倭人既然邀請,那就當藉此北上,親身實踐的看一看!”

想了想,黃興開口道。

歷史上,這個時間點,倭國已結束了南北戰爭,南朝勢力逐漸衰落,三神器已移交北朝天皇,室町幕府開始享受成果,逐漸掌權倭國,從光明天皇開始,逐步被架空北朝天皇權勢,與現任後小松天皇身上只剩下最後一點餘輝,室町幕府的時代即將開始。

可具體倭國發生了什麼?

後世研究這一塊也僅僅只是知曉一大概,更別說朱允熥這種關注都沒關注過的,瓊海是有多路海商控制了好幾支倭寇,但這些倭寇終究遠離倭國本土多年,信息,消息面上存在巨大的延後性與侷限性。

可按軍機的規劃,最早洪武三十年下半年,最晚洪武三十一年上半年,瓊海就會對倭國本島動兵。

相關的情況目前沒有,如果可藉此機會北上,進入倭國本島,具體瞭解倭國現狀,對於整個大戰略而言,將是巨大的補充。

可是要接受邀請去了,大王的婚事肯定是無法參加,常向東心心念念登上瓊海的想法又將再度告破。

“眼下的情況,從國內調人也不現實……”

捏了捏鼻樑,常向東苦笑,幾度有機會南下登臨瓊海,幾度機會告破,要不是常向東知道事爲意外,真的,常向東都快懷疑,自己是否和瓊海八字不符,不然怎麼就這麼背呢!

“快一點,大王的婚事或許趕不上,但先生想要入瓊海的想法,今年應該能成,只是北上這一路,我們的人手是否太少了!”

機會難得,放棄一開始就不在各類選項中,唯一考慮就是人員配置和進入倭國後要做那些事。

“人手!

可以從南直隸調取,不需要從瓊海派,可以的話,藍開以及其手下火器連要帶在身邊。

這樣便可以保障自身。

難點在於,你能否獨立一人,負責中原事務,不能就要從瓊海另外調人!”

常向東看着黃興。

倭國不在佈局中,一旦人跑過去了,消息就徹底斷了,這些年來中原事務被理順,要沒理順常向東也不敢往瓊海跑,但這跑是在消息不斷的情況下,有飛信體系來,常向東在哪裡都可以處理中原事務,可倭國眼下爲一信息盲區。

想了想,黃興搖了搖頭,“我一個人不行的,人都沒認全,機會我想要,但我還背不起這後面責任!”

“那就只能從瓊海調人了!”

頭大!

意外來臨,總是那麼的麻煩,核心還是少能主政一方的官員。

常向東想了想,“儘快發信吧,具體我要好生思量一番,另外看看最近有沒有我的船到舟山,如果可以,最好是坐自己的船過去!”

“是!”

倭國爲什麼要邀請瓊海北上,看重的自然是利益,人心貪婪,看着瓊海沿着大航線大賺特賺,如今國內內務整好,自然就要想着與外界撈點回家補充家用,也就是硬實力不足,不然搞不好就是直接動手搶……

第457章 特殊的事第187章 完全不同第549章 戌時登場第402章 不對勁第89章 齷齪第246章 金庫第224章 賞賜第494章 掠奪第405章 主動融入第357章 文化色彩第459章 醫療需求第418章 清爽第99章 安安分分第45章 充分的經驗第76章 溝通一番第146章 威望第550章 洋洋灑灑第520章 比例不變第325章 武力第109章 精細改造第166章 發狂第343章 各有弊利第477章 好奇第56章 兩貫藥錢第389章大清洗第405章 主動融入第309章 被動入局第250章 面露艱難第284章 無法分辨第60章 常態第197章 充滿了信心第527章 休息之地第271章 臣子的根本第513章 千人有千樣第205章 榮譽感第17章 面聖效果很不錯第123章 告知第241章 優先考慮第573章 思考第426章 強烈第29章 說服第36章 後悔第108章 妨礙第168章 解釋第48章 撕破臉面第241章 優先考慮第280章 饒有興趣第181章 消失第381章仁慈第213章 單一的猜測第415章 如此強烈第463章 匯聚第539章 嚐嚐味道第232章 無限憧憬第175章 武斷第548章 發展的成果第144章 異想天開第447章 籠罩第159章 無知之人第570章 蹩腳樣子第221章 儒家經典第510章 水煮青蛙第82章 瞞不住第90章 不愁發展不起來第95章 嘆息第143章 有何用處第49章 絕對不能慫第532章 西山發展第380章學員第494章 掠奪第463章 匯聚第80章 追求飛昇第362章 小會議第445章 漁港第415章 如此強烈第50章 信息泄密第232章 無限憧憬第75章 小意思第298章 喜笑顏開第182章 爵位不要了第221章 儒家經典第36章 萬畝良田第46章 有所用處第572章 特例第105章 堅固第558章 蹩腳第288章 扶家魔第260章 玩物第505章 爵位不同第270章 委屈小媳婦第307章 不堪入耳第508章 繪製組第91章 把握全局第417章 三等功第505章 爵位不同第382章牴觸心理第221章 儒家經典第89章 齷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