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

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

“陛下不可,定都金陵是太祖皇帝的旨意,豈可隨意更改?”

朱棣想要遷都的話剛一出口,御史劉進就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

“正是,北京雖是陛下龍興之地,但地處偏遠,位於北疆,正面應對北方的威脅,若草原人南下,北京首當其衝,實在不宜做爲國都!”

隨着劉進的反對,立刻有其它官員站出來附和,很快朝堂上反對聲連成一片,就連金忠和夏元吉這幾個內閣大臣,雖然沒有明着反對,但也沒有站出來表態支持。

面對羣臣的反對,朱棣卻表現的極其強硬,只見他冷哼一聲,掃視了一下反對的大臣道:“遷都之事,朕意已決,此事不容更改!”

朱棣說完一甩袖子,轉身就離開了朝會,根本不願意聽大臣們反對的意見。

不過朱棣如此強硬的態度,並沒有嚇倒羣臣,特別是都察院的御史,以及六科給事中,身爲專門的言官,他們對此事也都是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繼續上書,直到陛下改變主意爲止。

趁着這個混亂的機會,朱瞻壑本想趁人不注意,悄悄的溜走。

卻沒想到他纔剛走沒幾步,忽然被一人拉住道:“世子留步!”

朱瞻壑扭頭一看,卻發現拉住自己的竟然是彭城伯張昶,只見對方一張臉氣的通紅,看向他的目光中也滿是憤怒。

“彭城伯有事?”

朱瞻壑明知故問道。

“世子,你這事做得可不地道啊,明知陛下要遷都,自己卻悄悄把應天府的田產變賣,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彭城伯氣的想要打人,前兩天他纔剛花了十九萬貫,買下漢王府的一塊田地,可是現在遷都的消息一出,應天府的田地價格肯定會一落千丈,這讓他心疼的都快流血了。

“彭城伯你可不要污人清白,我家明明只是缺錢才賣地,這是京城人盡皆知的事,而且買賣都是自願的,我又沒逼你買,什麼叫欺負老實人?”

朱瞻壑立刻反駁道。

兩人的爭吵也吸引了其它人的注意,隨即就有六七個官員圍了上來,他們都是之前貪便宜,買了漢王府的田產,這時自然不甘心,一個個都吵着要朱瞻壑退錢。

朱瞻壑當然不肯退,堅稱自己事先什麼都不知道,就是因爲朱高煦下西洋,王府缺錢才賣地。

彭城伯等人雖然氣憤,可也拿朱瞻壑沒辦法,幸好這時有宦官來請朱瞻壑去武英殿議事,這才讓他有了脫身的機會。

當朱瞻壑來到武英殿時,只見金忠等幾個內閣大臣全都到齊了,朱高熾也在,於是他乖乖來到朱高熾的身後站好。

“伱們怎麼都不說話,是不是也認爲朕不應該遷都?”

朱棣看到人來齊了,這才掃視了一下金忠等人質問道。

朝會上金忠等人沒有表態,這其實已經是一種沉默的反對,這也引得朱棣十分不悅。

“陛下,臣以爲遷都北京之事可行,我大明最大的威脅盡在北方,金陵距離北方太過遙遠,若北方發生戰事,不但不利於指揮,光是消息傳遞就有半月有餘,若國都設在北京,更方便抵禦北方的威脅!”

只見張輔這時第一個站出來表態支持。

他並不是拍朱棣的馬屁,而是身爲武將,自然希望國家重視軍事,遷都北京,使得大明直面北方草原人的威脅,到時大明肯定會加強武備,這對於武將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隨着張輔的表態,內閣中的另一個武將,武安侯鄭享也同樣站出來表示支持,力陳遷都北京的種種好處。

看到這種情況,站在朱高熾身後的朱瞻壑也暗自點頭,這就是他當初堅持讓武將入閣的原因,畢竟在國家大事上,軍中的將士需要有人爲他們在朝堂上發聲。

“陛下,臣以爲遷都北京之事不可行!”

就在這時,夏元吉忽然站出來反對道。

“我大明的稅收大部分出自南方,北京雖是陛下的龍興之地,但周圍的土地貧瘠,糧食產量有限,若定都北京,到時不但需要養活京城大量的人口,還要養活京城周圍大量的駐軍,糧食肯定需要從南方調集,這光是運費就是一筆鉅額的開支啊!”

不得不說夏元吉真是個理財高手,他反對的理由也十分充分,自從宋朝之後,華夏的經濟中心開始南移,大明的稅賦大半都來自南方。

若是定都北京,光是運輸糧食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到時肯定會給大明的財政增加很大的壓力。

在原來的歷史上,南糧北調一直是明清兩朝的大問題,漕運也是因此而生,而這條運輸線,也最容易發生貪污腐敗之事。

“臣以爲夏尚書所言有理,而且北京位於北疆邊陲之地,極易受到北方的威脅,天子坐鎮邊陲,實在太不安全了!”

蹇義這時也站出來贊同夏元吉的意見。

這下內閣大臣二比二了,還有兩位內閣大臣沒有發表意見,一個是金忠,另一個則是呂震。

金忠這時眯着眼睛,似乎並不打算現在就發表看法,於是呂震站出來說道:“啓稟陛下,臣以爲遷都北京之事可行!”

呂震的話一出口,夏元吉和蹇義都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神情間也頗爲惱火。

呂震官拜禮部尚書,但他的名聲卻並不好,做爲朱棣的寵臣,他經常毫無底線的附和朱棣,以朱棣的意見馬首是瞻,因此被許多人視爲小人。

但呂震卻絲毫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見他繼續說道:“至於夏尚書所說的糧食運輸問題,去年工部尚書宋禮、平江伯陳瑄治河有功,已經將運河疏通,有了這條運河,南方糧食物資送到北方,花費也並不多,完全可以支撐北京之用!”

“呂尚書說的輕巧,就算是走水運,也同樣消耗不小的人力物力,你以爲我們戶部的錢糧都是大風颳來的嗎?”

夏元吉氣不過,當即怒聲駁斥道。

“可定都北京也同樣關係到大明的江山社稷,區區一點錢糧算什麼?”

呂震卻毫不示弱的回懟道。

(本章完)

462.第462章 好事701.第701章 蒸汽機的應用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858.第858章 重要人物第178章 只差三歲第79章 餘孽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第229章 舊港求援822.第822章 奇蹟之船729.第729章 錦衣衛謝鋒(上)第146章 飛天787.第787章 硝酸655.第655章 私塾關門443.第443章 將計就計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692.第692章 紡織業(上)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486.第486章 設局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第114章 東廠的誕生(下)第222章 百萬倉第9章 相逢即是有緣417.第417章 朱瞻壑的條件955.第955章 楊善的質問637.第637章 天竺見聞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第238章 又見賣地(上)第166章 長江上的截殺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第141章 討公道(上)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第96章 打開一道口子361.第361章 姚廣孝病重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邊(下)454.第454章 張忠來了793.第793章 偶遇舊識681.第681章 奧斯曼使節第192章 鄭和抵達交趾931.第931章 使團到來392.第392章 假和尚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邊(下)484.第484章 大明情報網(中)769.第769章 商談(下)第224章 齊先生(上)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第263章 官船商用459.第459章 報仇(中)482.第482章 搞平衡?第26章 過勞肥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641.第641章 白銀運輸609.第609章 殺進京城(下)635.第635章 刁鑽的問題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335.第335章 對馬島之戰(上)728.第728章 試乘蒸汽船786.第786章 研製新火藥568.第568章 榆木川(下)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731.第731章 錦衣衛的交鋒733.第733章 大發雷霆第87章 長頸麒麟第242章 京官(下)438.第438章 移民(下)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763.第763章 美洲圖志538.第538章 餘百戶的毒計(下)471.第471章 一個教訓(上)929.第929章 正統十四年431.第431章 橄欖枝845.第845章 種地和經商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908.第908章 不是時候778.第778章 黑火藥的侷限性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774.第774章 派駐總督390.第390章 來歷不明的和尚309.第309章 從源頭上解決倭寇826.第826章 北上第252章 做票大的573.第573章 苦悶的夏元吉673.第673章 常威的兒子821.第821章 生靈塗炭943.第943章 聯手819.第819章 開平衛內遷(下)351.第351章 菊池氏投靠380.第380章 成婚(上)404.第404章 遭遇風暴310.第310章 兩個好處809.第809章 新火器322.第322章 朝鮮使節的報信311.第311章 聯合朝鮮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857.第857章 合作的資格873.第873章 攻陷羅德島325.第325章 遼東總兵974.第974章 朱祁鎮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