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議”字尚未出口,左冷禪忽道:“那麼我們便任由這四人下山,從此爲害江湖,屠殺無辜?任由他們八隻手掌沾滿千千萬萬人的鮮血,任由他們殘殺天下良善?嶽師兄以後還算不算是華山派掌門?”
方證遲疑道:“這個嗤的一聲響,嶽不羣繞到柱後,挺劍向令狐沖刺去。令狐沖閃身避過,數招之間,二人又鬥到了殿心。
嶽不羣快劍進擊,令狐沖或擋或避,又成了纏鬥悶戰之局。再拆得二十餘招,任我行笑道:“這場比試,勝敗終究是會分的,且看誰先餓死,再打得七八天,相信便有分曉了。”
衆人覺得他這番話雖是誇張,但如此打法,只怕幾個時辰之內,也的確難有結果。
任我行心想:“這嶽老兒倘若老起臉皮,如此胡纏下去,他是立於不敗之地,說甚麼也不會輸的。可是衝兒只須有一絲半分疏忽,那便糟了,久戰下去,可於咱們不利。須得以言語激他一激。”
他在一旁說道:“向兄弟,今日咱們來到少林寺中,當真是大開眼界。”
向問天道:“不錯。武林中頂兒尖兒的人物,盡集於此……”
任我行道:“其中一位,更是了不起。”
向問天道:“是哪一位?”
任我行道:“此人練就了一項神功,令人歎爲觀止。”
向問天道:“是甚麼神功?”
任我行道:“此人練的是金臉罩、鐵面皮神功。”
向問天道:“屬下只聽過金鐘罩、鐵布衫,卻沒聽過金臉罩、鐵面皮。”
任我行道:“人家金鐘罩、鐵布衫功夫是周身刀槍不入,此人的金臉罩、鐵面皮神功,卻只練硬一張臉皮。”
向問天道:“這金臉罩、鐵面皮神功,不知是哪一門哪一派的功夫?”
任我行道:“這功夫說來非同小可,乃是西嶽華山,華山派掌門人,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君子劍嶽不羣嶽先生所創。”
向問天道:“素聞君子劍嶽先生氣功蓋世,劍術無雙,果然不是浪得虛名之輩。這金臉罩、鐵面皮神功,將一張臉皮練得刀槍不入,不知有何用途?”
任我行道:“這用處可說之不盡。我們不是華山派門下弟子,其中訣竅,難以瞭然。”
向問天道:“嶽先生創下這路神功,從此名揚江湖,永垂不朽的了。”
任我行道:“這個自然。咱們以後遇上華山派的人物,對他們這路鐵面皮神功,可得千萬小心在意。”
向問天道:“是,屬下牢記在心。”
他二人一搭一檔,便如說相聲一般,儘量的譏刺嶽不羣。嶽夫人一張粉臉脹得通紅。
嶽不羣卻似一句話也沒聽進耳中。他一劍刺出,令狐沖向左閃避,嶽不羣側身向右,長劍斜揮,突然回頭,劍鋒猛地倒刺,正是華山劍法中一招妙着,叫作“浪子回頭”。
令狐沖舉劍擋格,嶽不羣劍勢從半空中飛舞而下,卻是一招“蒼松迎客”。令狐沖揮劍擋開。
嶽不羣刷刷兩劍,令狐沖一怔,急退兩步,不由得滿臉通紅,叫道:“師父!”
嶽不羣哼的一聲,又是一劍刺將過去,令狐沖再退了一步。旁觀衆人見令狐沖神情忸怩,狼狽萬狀,都是大惑不解,均想:“他師父這三劍平平無奇,有甚麼了不起?何以竟使令狐沖難以抵擋?”
衆人自均不知,嶽不羣所使的這三劍,乃是令狐沖和嶽靈珊二人練劍時私下所創的“衝靈劍法”。
當時令狐沖一片癡心,只盼日後能和小師妹共締鴛盟,嶽靈珊對他也是極好。二人心中都有個孩子氣的念頭,覺得嶽不羣夫婦所傳的武功,其餘同門都會,這一套“衝靈劍法”,天下卻只他二人會使,因此使到這套劍法時,內心都有絲絲甜意。
不料嶽不羣竟在此時將這三招劍法使了出來,令狐沖登時手足無措,又是羞慚,又是傷心,只覺活在世上了無意趣,不如一死了之,反而爽快,心道:“小師妹對我早已情斷義絕,你卻使出這套劍法來,叫我觸景生情,心神大亂。你要殺我,便殺好了。”
嶽不羣長劍跟着刺到,這一招卻是“弄玉吹簫”。令狐沖熟知此招,迷迷糊糊中順手擋架。嶽不羣跟着使出下一式“蕭史乘龍”。這兩式相輔相成,姿式曼妙,尤其“蕭史乘龍”這一式,長劍矯夭飛舞,直如神龍破空一般,卻又瀟灑蘊藉,頗有仙氣。
相傳春秋之時,秦穆公有女,小字弄玉,最愛吹簫。有一青年男子蕭史,乘龍而至,奏簫之技精妙入神,前來教弄玉吹簫。秦穆公便將愛女許配他爲妻。“乘龍快婿”這典故便由此而來。後來夫妻雙雙仙去,居於華山中峰。
華山玉女峰有“引鳳亭”,中峰有玉女祠、玉女洞、玉女洗頭盆、梳妝檯,皆由此傳說得名。這些所在,令狐沖和嶽靈珊不知曾多少次並肩同遊,蕭史和弄玉這故事中的綢繆之意,逍遙之樂,也不知曾多少次繚繞在他二人心底。
此刻眼見嶽不羣使出這招“蕭史乘龍”,令狐沖心下亂成一片,隨手擋架,只想:“師父爲甚麼要使這一招?他要激得我神智錯亂,以便乘機殺我麼?”
只見嶽不羣使完這一招後,卻是又使一招“浪子回頭”一招“蒼松迎客”,三招“衝靈劍法”,跟着又是一招“弄玉吹簫”,一招“蕭史乘龍”。
高手比武,即令比鬥到千餘招以上,大多數的時候招式也不會重複,畢竟既然這一招既能爲對方所化解,再使也必無用,反而令敵方熟知了自己的招式之後,乘隙而攻。嶽不羣卻將這幾招第二次重使,旁觀衆人均是大惑不解。
令狐沖見嶽不羣第二次“蕭史乘龍”使罷,又使出三招“衝靈劍法”時,突然之間,腦海中靈光一閃,登時恍然大悟:“原來師父是以劍法點醒我。只須我棄邪歸正,浪子回頭,便可重入華山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