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營造安逸的愛就是營造人生陷阱

孫大江的媽媽58歲那年,孫大江剛好結婚,一直以來她都非常寵兒子,他結婚了,自然也承擔起照顧他和兒媳婦孫梅的責任,這在她看來是理所應當的。本來是想着兒子結婚後和她生活在一起,後來考慮到小兩口要有自己的空間,才放棄了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但爲了方便照顧兒子兒媳,他專門搬到他們住的小區,每天早上她會去兒子家幫忙做早飯、打掃衛生,晚上做完晚飯、等他們洗漱準備睡覺纔回到自己家。

一天,她像往常一樣,拎着從早市上淘來的新鮮蔬菜,滿懷喜悅地朝兒子家走去。可是卻沒能打開家門,不是鑰匙拿錯了,而是兒媳換了門鎖。她說:“最近小區偷盜案特別多,所以……”那天,我像往常一樣,給他們一家三口做了早餐,打掃了房間,將髒衣服都洗了,然而,他們沒有給她新鎖的鑰匙。也許他們忘了吧。

晚上,兒子來她家,將一把鑰匙交到她手上,她本來提着的心就此放下,但他兒子說了一句:“別讓我媳婦知道”,她知道事情不簡單。

第二天,也沒多想,照常去兒子家,可剛走到他們家門口,就聽到了裡面的爭執。 只聽見兒媳不斷在說:“你一定把新鑰匙給你媽了”,“誰沒有拖延症,洗完澡,內衣扔在髒衣籃裡,第二天早上一定被你媽給洗了。看着曬衣杆上的短褲和胸罩,我沒有被幫忙的快樂,只有隱私被窺視的尷尬”,“你看看你被你媽慣的,每天回家就躺沙發上,什麼都不幹,東西不收、垃圾不倒,就差沒把飯餵你嘴裡了,你就像個沒斷奶的小孩”“她就不能像別的大媽那樣,跳跳廣場舞,走走模特步,別像個攝像頭似的盯着咱們”

沒想到,她這個堪稱“二十四孝”婆婆的付出,換來的卻是這般聲討,最讓她心塞的是,兒子從頭到尾就一句話:“她是我媽,你讓我怎麼辦?”

不管在職場還是家庭,她自認裡裡外外一把手,可到頭來,在兒媳的眼裡,她是一個如此不懂事的人。

回到家,我流着淚給兒子打電話:“你是我唯一的兒子,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想把你們照顧好,就差把心掏給你們了,居然落下這麼多的差評,都是白眼狼,有機會,我跟你們說道說道。”

接下來兒子說,“看看你的那些同事,近的遊遍中國,遠的都環球了。你從前多新潮的一個人,可是爲了我們,就這麼被別的老頭老太太給落下了。想想,我都替你憋屈得慌……”兒子的一席話,句句都說在她心窩子上,難道她就不想出去走走?

說走就走,她連招呼都不打,就奔壩上草原去了。在牧民家裡,親眼目睹了羊媽媽產子的全過程,看着羊媽媽哺乳小羊的樣子,曾幾何時,我和兒子不也是如此親暱嗎。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年四季都在遷徙,要是羊媽媽也像你那樣,凡事捨不得放手,這小羊怎麼活下來?”這次出遊,她是負氣出走。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說着,她掏出手機,給兒子發了一篇短信。它幾乎一針見血地說:不願意與成年子女分離的父母,與其說他們是愛孩子,不如說他們想對孩子全面把控,這種控制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和強大感,讓他們對自己滿意。

七天的草原行,她拍照留念,兒子教她發微信,教她如何曬照片,如何美圖秀秀。壩上歸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手機店,買了蘋果6,賣掉了那來電如雷鳴的老人機。

從手機店出來後,她給兒子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晚上想去他家一趟。兒子很吃驚:“媽,您不是有鑰

匙嗎,直接上來就得了唄。”我笑笑,沒說什麼。

吃過晚飯,我步行去兒子家。到了他家門口,敲了敲門,是兒媳開的門。她向他們彙報了這七日的行蹤,然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小兩口說:“我準備重過晚年生活。這是我幸福晚年的第一個裝備,你們難道就不打算贊助我一下嗎。”

她晃動着手裡的蘋果6,微笑地看着他們。兒媳率先反應過來:“媽,您有沒有支付寶,我現在就給您轉3000元”,於是,在他們的幫助下,她瞬間成爲了擁有蘋果6和支付寶的人。

那是如此快樂的一個夜晚,臨走時,她從兜裡掏出了那把對於她來說,象徵着主權、話語權、家長權的鑰匙,悄悄地交到了兒子的手裡,對他說:“媽媽以後可能不會常來,就算來,也會事先打電話的。”兒子爲難地看着她:“媽,你這是幹啥?”,“媽媽不是在生氣,只是在學着退出”,兒子擁抱了一下她,她的眼睛一下子就溼了——他倆真正的告別是從這個擁抱開始的,儘管那麼不捨,但她知道,已經告別得晚了,但還來得及。

經常有人問:要孩子是爲了什麼?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終於聽到一個令人感動的答案:爲了付出與欣賞。

爲人父母,誰都渴望與子女的距離短些,但隨着兒女的成長,屬於你們的天空肯定會越來越廣闊,與父母的空間與時間距離也肯定會越來越遠。做父母的,當然特別在乎自己到底能夠佔據兒女多大的天空位置!因爲,父母的天空與兒女的天空恰恰相反。隨着一天天老去,而變得愈來愈小。凡人百姓,同樣擁有大衆情懷,同樣在乎你是否常在身邊。孩子,父母的兒女情長,你是否讀得懂!

所有的父母都不要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唯一,爲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社會交往,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在乎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幸福,這種教育帶給孩子的是什麼,除了壓力和相互之間的折磨,沒有其他。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輩子都在爲子女營造舒適安逸的愛之窩啊!孩子小時,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不讓孩子幹一點點家務活、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累,讓孩子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老爺生活;孩子大了,又要忙着給他們謀個旱澇保收日不曬雨不淋的好職業,還想着要給他們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哪怕自己爲此吃盡苦受盡累也心甘情願。

然而,這種“無微不至”的愛,這種一味營造舒適安逸的愛,恰是人生的“陷阱”。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賴和惰性,他們一無所有。

人們固然需要愛,但是,當這愛變異爲一種安樂的饋贈、一種包辦一切的呵護時,它就不再是愛,而成了一把能置人於死地的溫柔的刀子!

寵愛,不是真愛。中國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很多父母不把孩子當人,而是等同小貓小狗一樣的寵物,他們像對寵物一樣,爲孩子選擇好了一切,吃什麼,住什麼,用什麼,過什麼樣的生活,一切的一切。而實際上父母們應該做的,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做一個人,這是必須的,因爲他們真的是人,不是小貓小狗,只需要寵愛就夠了。希望父母,學會爲自己和家人活着,也爲社會活着。而不是再象過去父母那樣,只爲孩子活着,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

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父母的嘮叨,一輩子我們也戒不掉!父母健在時,我們抱怨他們的囉嗦和永遠操不完的心。當父母遠離我們而去時時,才發現:原來,被人唸叨,有人牽掛是件多麼幸福的事!趁父母還在,多點耐心,多點聆聽,多些寬容,多擔待一些他們的瞎操心。其實,所有的叮囑與嘮叨只是他們表達愛你,最樸實卻最暖心的方式!兒行千里母擔憂,對待父母親要多點耐心,多點陪伴,多點寬容。百善孝爲先,一個連父母都不孝的人,何談對其他好!

作爲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會學習的“低能”孩子。

作爲孩子千萬不能對父母說的十句話:好了,好了,知道了;有事嗎,沒事?那掛了啊;說了你也不懂;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你們那一套,早就過時了;叫你別收拾我的房間;我要吃什麼我知道,別夾了;說了別吃這些剩菜了,怎麼老不聽;煩不煩啊;這些東西說了不要了,堆在這裡做什麼啊。

對於父母來說,你不經意說出這些話很可能在父母的內心狠狠地刺了一下,看似平常,傷人卻深。而很多時候,對父母的傷害就是來自於瑣碎平常之中。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深愛着自己的父母,而對父母最好的愛,不單單是給予足夠花的錢,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收起自己的不經意,多些用心。

北大才女趙婕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的,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前進和退讓,更應該知道頂峰和谷底”。

站在頂峰,有多少人仰望你;落在谷底,就有多少人貶低你;利益吸引,有多少人追隨你;好處斷盡,就有多少人拋棄你。

用得着你的時候,好話說盡;不再用你的時候,立馬轉身;喜歡你的時候,你就是最亮的星;厭惡你的時候,你就是最差的景。你不得不承認,社會太現實,惋惜自己不夠狠;你不得不面對,人心太善變,後悔自己太認真。別等天真輸給了現實,你才知道自己有多傻;別等誠懇敗給了虛僞,你才明白自己不圓滑。不要以爲人人都像你,那麼單純,那麼善良;不要覺得事事都該忍,寧願退步,甘願包容。

捨不得爲自己的健康和美麗投資的女人是傻女人!你一心撲實的管理一個家庭,那是天經地義的,沒人領你情;你專心的照顧老公和孩子,那是中華傳統美德,應該做的;你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不捨得打扮,別人會誇你過日子仔細,勤儉持家,賢妻良母。這個榮譽你很滿意嗎?這個結果你很知足嗎!等有一天你的身體累垮了,造成黃臉婆了,成了抽吧老太太躺在病榻上的時候,你的這些榮譽換來的是嫌棄!是可憐!等有一天你離開人世,用不上一個月就有新人住你的房睡你的郎,你也很快的在人家的記憶裡永遠的消失,這樣女人的一生多蠢!多傻!

相反,一個成功女人的一生是在經營好一個家庭,照顧好自己的家人的同時,把積攢下來錢拿出一小部分投資在自己的健康和容顏上,活出自我、活出自信、活出尊嚴!那你再看看,你的所有付出換來的是你的家人和朋友對你的珍惜、珍愛和不捨!

(本章完)

第三十七章 母親是情感世界的玉皇大帝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二十九章 患難與共才能領悟感情冷暖第二十四章 比能力更重要的那就是人品第十五章 逆境是成長的必經過程第四十七章 吃虧往往會帶來機會和收益第五十二章 強者是永不屈服第十三章不遠將來城市人嚮往農村第三十四章營造安逸的愛就是營造人生陷阱第二章 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給自己留生機第二十四章 比能力更重要的那就是人品第二章 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給自己留生機第三十五章 做人不能太算計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五十二章 強者是永不屈服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四十一章 心中有善勝讀真經千卷第二十一章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將來第五十一章 懂得退讓方顯大氣第三十章 播種善良才能收穫希望第五章 心存善念幸福一生第二十三章 做人不能耍聰明第五十四章 當代中國農村人的“中國夢”第十六章 家教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三十六章回報不一定在付出後立即出現第三十五章 做人不能太算計第四十章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第四十三章 唯有低調才能彰顯最好的面子第十三章不遠將來城市人嚮往農村第二十六章 講良心是做人底線第七章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第十二章 妻賢夫“禍”少第二十章寬容別人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第五十二章 強者是永不屈服第十九章有時侯愛和回報是需要等待的第二十九章 患難與共才能領悟感情冷暖第二章 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給自己留生機第五十五章 值得一輩子閱讀的人生感悟第十六章 家教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第二十六章 講良心是做人底線第九章 即使家世不好,一樣可以高貴第八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第十七章 好父親第三十六章回報不一定在付出後立即出現第二十章寬容別人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第三十四章營造安逸的愛就是營造人生陷阱第三十六章回報不一定在付出後立即出現第五十四章 當代中國農村人的“中國夢”第四十章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第二十九章 患難與共才能領悟感情冷暖第九章 即使家世不好,一樣可以高貴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二十四章 比能力更重要的那就是人品第二十四章 比能力更重要的那就是人品第二章 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給自己留生機第三十三章 一個貧困父親的縮影第三十一章 遠離不懂感恩的人第十八章心中有愛人生何處不花開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三十二章 即便十分孝,難報一世恩第五十章 恩情遠遠超過愛情第三十一章 遠離不懂感恩的人第四十七章 吃虧往往會帶來機會和收益第十九章有時侯愛和回報是需要等待的第二十八章 人生戰勝逆境和挫折就是精彩第十七章 好父親第四十一章 心中有善勝讀真經千卷第三十五章 做人不能太算計第五章 心存善念幸福一生第四十八章 我幫助他們是因爲我善良第五十四章 當代中國農村人的“中國夢”第七章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第十八章心中有愛人生何處不花開第四十一章 心中有善勝讀真經千卷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三十三章 一個貧困父親的縮影第四十六章 給予是一種高尚的收穫第十章 人類最強悍的情感就是母愛第二十五章 善待弱者就是最大的炫耀第十三章不遠將來城市人嚮往農村第三十三章 一個貧困父親的縮影第二十六章 講良心是做人底線第四十三章 唯有低調才能彰顯最好的面子第五十章 恩情遠遠超過愛情第十一章 善有善報善是鮮花第七章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第三十七章 母親是情感世界的玉皇大帝第十三章不遠將來城市人嚮往農村第四十六章 給予是一種高尚的收穫第三十五章 做人不能太算計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四十八章 我幫助他們是因爲我善良第四十章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第二十四章 比能力更重要的那就是人品第二十六章 講良心是做人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