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地仙張載

一個月之後,八月下旬,桑子明按照周靖提供的住址,登門拜訪少師張載。

張載住在內城,位於洛河的邊上。

九卿是超品的官職,在大明國屬於頂尖的官員,每個人都住在深宅大院內。

張家府邸,門口很寬敞,九級臺階,兩個巨大的石獅子,硃紅色的大門,上面有七十二個門釘,顯示出與衆不同之處。

張載本人乃是合道九階,又是儒門大賢,開創了關學,門人弟子衆多,位高權重,聲名遠播。

因此之故,桑子明備了厚禮,也只是禮節性拜訪,並沒有想過,能不能見到張載本人,他覺得如果能見到張載的兒子,太常寺卿張因,那就不錯了。

可是他的運氣太好了!

這一天,秋高氣爽,正好張載出關,召集門下弟子五十多人,聚集在寬敞的花園中,給他們講課呢!

因此之故,當張因聽見門房稟報,拿來桑子明的名刺,還有周靖的書信時,便請桑子明進來,聽張載講解儒家奧義。

桑子明很開心,能聽見大儒講課,這機會很難得。

他跟着僕人,悄悄走進院門,來到花園中。

花園裡開滿了菊花,數十人或立或坐,靜靜的聽一位老者說話。

那位老者看外貌有七八十歲,頭髮鬍鬚都白了,臉上有不少的皺紋,只有一雙眼睛還很明亮。

桑子明站在旁邊,仔細聽了一會兒,發現老者講的乃是“太虛一氣”。

那老者便是張載,他畢生研究《周易》,也算是頗有造詣了,他認爲宇宙的本體是氣,氣的本初狀態是太虛,氣聚則成萬物,氣散則歸於太虛,由此他得出“萬物本是同一”,“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就是說把天地萬物當做一個大家庭,我們要親近同類與萬物。

張載講了一個時辰,才終於住了口,雙眼巡視一圈,看到了桑子明,並未在意。他作爲儒學大家,經常看到各種各樣的年輕人,能來聽他講課也算是緣分。

稍停片刻,他開口說道:“好了,該講的,我已經講完了,你們有什麼疑問,可以大膽詢問。”

下面的衆人中,有的低頭沉思,有的面面相覷,竟然連一個開口的人都沒有。

桑子明開口欲言,卻怕唐突了衆人,因此張了張口,又勉強忍住了。

張載神目如電,看得分明,伸手一指,道:“年輕人,你叫什麼名字?有什麼話,你不妨說出來。”

桑子明躬身道:“啓稟前輩,小子姓桑,名子明,乃是象山先生的弟子。剛剛聽了您的話,如聞天籟,深受啓發,不知不覺間,想到一個問題,我好像在哪裡看到,說宇宙之成型,先有太易,再有太初,然後是太始、太素、混沌、無極而有太極,太極分陰陽……”

衆人都轉過頭看着他,心想:“這小子是誰啊?就算你是象山先生的弟子,也不能在這裡胡說八道!你是來這兒打我們的臉嗎?我們都不吭聲,憑啥聽你說話?”

然而張載卻神情嚴肅的聽着,眼睛裡有精光閃爍,連連點頭,道:“嗯,不錯,年輕人,你接着說,很好……這先天五太,頗有見地……”

桑子明又講了三四百字,字字稀罕,令人驚歎,直指人心,然後他說道:“我聽說天地本無心,而人有心,聖人之心,廓然大公……如今妖獸縱橫,白骨盈野,生靈塗炭,大儒是否感覺心痛,我們該如何爲生民着想呢?”

聽了這話,衆人都瞪大了眼珠子,恨不得一人一拳,將他打個半死!

有人低聲道:“這混蛋!竟然說師傅醉心研究學問,不管百姓生死!”

“快,把他攆出去!太不像話了!”

張因也板起面孔,露出了怒容,心道:“周家怎麼介紹來這樣的年輕人?過來就惹我爹生氣!”

然而這時候,張載卻一擺手,沉聲道:“休要呱噪,都退下,讓這年輕人留下來!”

衆人恨恨的瞪着桑子明,心道:“這下好了,師傅要親自收拾你!有你的好看了!”

這些人紛紛躬身退出花園,去別的院落喝茶去了。

現場只留下張載、張因和桑子明。

張因不放心,怕父親盛怒之下,一巴掌將桑子明打死了,不管怎麼說,桑子明罪不至死,教訓幾句,就算了唄。

這時候,張載閉起眼睛一言不發,面上一陣紅一陣白,肚腹一起一伏,就像大蛤蟆一樣!

桑子明禁不住苦笑,心道:“我不該將春秋老仙的《連山易》和《歸藏易》講出來一點皮毛啊,這下子好了,竟然得罪了張載,這可如何是好?”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張載忽然睜大了眼睛,揚天發出一聲長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此言一出,天地爲之變色,就聽見“咔嚓”一聲,霹靂雷鳴,從天上劈了下來!“咣噹”一下,砸在張載的頭頂!

張因嚇得魂飛魄散,口裡叫道:“爹,爹,你沒事吧?”

張載怒道:“鬼叫什麼?你難道看不出嗎?這是爲父成道的氣機?你給我滾出去!只留桑子明在這兒!”

張因被訓得傻了眼,看了桑子明一眼,灰溜溜的走出了花園。

桑子明驚訝的看着頭上聚攏的五色雲彩,沒想到自己會看到這一幕!

與此同時,整個京城都聽到了張載的嘯音,也看到空中的彩雲,然後聽見“咔嚓、咔嚓”的雷鳴!

每個人都感到震驚:“天吶,這是哪位大賢要渡雷劫?我以前也見過合道劫,似乎沒有這麼大的威勢,這難道是有人渡地仙劫嗎?”

“莫非儒門又要多出一位地仙?卻不知是哪位大人物?”

京師南方,董仲書站在白雲山巔,遠遠的望向京師,手捋鬍鬚,自言自語道:“好啊,又有一位地仙問世了!這樣下去,我很快就能離開黃昏界了!”

楊雄和鄭玄都放下黑色的石碑,急匆匆的從洞天中走出來,擡頭看着彩雲,辨認府邸的方向,露出驚訝的神色。

“怎麼會是張載?聽說他連地仙丹都沒有呢!”

“他也沒長期閉關啊!我們進階地仙的時候,都要靜心閉關兩百年,然後才完成突破,他倒是好,竟然不聲不響走到這一步,這簡直就是奇蹟了!”

張家府邸,張因和那五十多個弟子都在別院探頭張望,隨着一道道雷劫降下來,也漸漸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禁不住露出興奮的神色。

“啊呀,師傅要進階地仙了!”

“這是千載難逢的好事啊!”

“師傅厚積薄發,修煉七萬多年,終於完成突破!”

“我們錯怪那小子了!沒想到他今天說的幾句話,竟然成了師傅成道的契機!”

這些人紛紛對張因笑道:“恭喜師兄,這是大喜事啊!你趕緊準備大宴慶祝吧!”

張因心花怒放,笑得合不攏嘴,自家老子成了地仙,無論怎麼開心都不爲過!

桑子明站在後花園裡,親眼看着水桶粗的劫雷落在張載身上,心想:“他進階太突兀了,陰陽激盪,所以才引起劫雷,看來上天也被他那幾句話震驚了!”

張載的身體沐浴在雷劫中,竟然沒有一絲傷痕!看來他功德圓滿,承受了天地大道的加持,這些天雷不像是上天的考驗,卻像是禮炮一樣,慶祝他成爲地仙!

經歷了十八道劫雷之後,伴隨着朵朵天花,簌簌降臨下來。

天花很多,又很密集,五顏六色,全部集中在距離張載不足二十丈的花園裡。

桑子明站的地方恰好在天花降臨的範圍內,儘管他沒有施展吞天訣,但還是有百朵天花落在身上,隨後就聽見“咯咯”的響聲,他的功力晉升了一階,到了步虛第三重。

張載眼看着他不聲不響的,又將功力壓制到元嬰後期,禁不住讚道:“好小子,這麼年輕,就到了步虛三階!我先前竟然看走了眼!”

桑子明抱拳道:“恭喜前輩成就地仙!”

張載微微一笑,片刻之間,他的面貌發生了變化,從七旬老翁變成了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桑子明,你很好!我欠了你的恩情,還不是一般的恩情!但是這件事,你自己知道就行了,莫要說出去,明白嗎?”

“前輩修爲精湛,功力高深,積累圓滿,實現了突破,跟小子沒有關係。”

“天機莫測,言多必失。切記切記。”

“小子明白。前輩,在下告辭了。”

“你去吧,以後悄悄的來。我家的大門,一直爲你開着。”

於是,桑子明就那麼不聲不響的走了,連一杯喜酒都沒有喝。

張載是研究易經的人,他在警告桑子明,天道驚險,人道驚豔,面對無常與驚險,最好是低調應對。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那些沽名釣譽,四處吹噓的傢伙,往往下場可悲。做了好事,你知我知就行了,別鬧得天下皆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心無所求,纔會受到上天的祝福。

第456章 進階地仙第575章 青丘國第109章 鬼師鬼桑子第643章 大野星第436章 進階合道第560章 秦家崛起第664章 一位女帝第745章 鰲足天柱第733章 大戰鯤鵬第651章 古佛星第635章 天皇殿第187章 秋嬋摩頂第258章 母女閒話第627章 玉清院第151章 肉身變化第546章 大道仙階第99章 養鬼第二章 荒谷城第776章 春秋天帝第131章 吞服靈火第178章 驚天造化第302章 瘋狂的黑碑第329章 遁去的一第711章 春秋見元始第710章 元始天尊第434章 仙靈脈第176章 丹青靈霧第561章 宴請閒話第119章 三塊石碑第521章 火修寶塔第532章 仙音難繼第42章 大妖骨脂第32章 科舉功名第545章 仙丹換仙文第496章 告別第708章 太乙真人第269章 良機第469章 再見鬼桑子第389章 秦斬復仇第778章 古神之境第313章 三年頓悟第374章 助人爲樂第542章 營丘鑄劍第651章 古佛星第173章 南都第322章 衝突第620章 望塵莫及第656章 三清三垣第429章 儒門秘地第二章 荒谷城第642章 大魔王第742章 二十階仙帝第269章 良機第172章 聚靈珠第645章 三聖奴第345章 窮途末路第318章 羅府第71章 借屍還魂第92章 嚴師袁瑩第177章 神像打人115 鐘琴兒第451章 金仙土隕第96章 狐婆第346章 靈仙現世?第683章 鉢盂中的秘密第300章 全身而退第36章 香囊第79章 荒谷書冊第3章 學宮第358章 盤古嶺第694章 大帝交鋒第699章 青坪坳第528章 狐突煉形第788章 儒門下落第12章 紅衣女子第667章 老仙出馬第616章 凌雲仙城第381章 老太妃第581章 驚魂一暼第797章 千古一帝第96章 狐婆第232章 共飲仙茶第406章 花翎第745章 鰲足天柱第480章 師徒同行第457章 地位超然第229章 上墳第439章 明心見性第594章 進階金仙第118章 罕見的詩文第169章 李秋山第728章 正神之位第六章 蓮香第671章 孟婆茶第404章 還劍第545章 仙丹換仙文第689章 敲詐長生第658章 靈寶傳承第749章 偷樑換柱第213章 窩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