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北進側擊

嶽冷秋以南線勤王師總督的名義發來信函要求江東左軍揮師西進,伺機收復濟陰、臨邑、德州等城、並尾隨擾襲虜兵,尋機繼續殲滅一部虜兵。黃河決口形成的洪泛區雖然不是十分的廣闊,但是在濟南一線的南線勤王師卻給堵住北上的道路,要沿黃河南岸東進先收復章丘,繞道到陽信來,才能繞過洪泛區。

林縛可以將嶽冷秋這紙命令當成狗屁不理會,戰場瞬息萬變,“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何況嶽冷秋只是臨時總督名義。既然嶽冷秋領兵光復了濟南,林縛下一步就是揮師北進支援津海,避免渦口數寨給虜兵從京東地區出關時給順道拔掉。

只是嶽冷秋還額外發了一道軍令,要求邵武殘軍即時開拔從章丘繞道回濟南。

耿泉山、陳定邦等人都是東閩治下直屬將領,沒有陸敬嚴這樣有威信、有權勢的將領的庇護,他們是無法對抗嶽冷秋的。

江東左軍與邵武殘軍互不統屬,對嶽冷秋的這則軍令,林縛也無法庇護邵武殘軍。

外面的天色已經清亮起來,但是營帳裡還點着巨燭,燭火映照在衆人臉上陰晴不定、明滅搖曳。

“請大人許密室議事。”耿泉山說道。

營帳分內外,外間是議事大廳,裡間是休息室,林縛讓耿泉山、陳定邦隨他到裡間來。

“大人,如今只有你能救邵武軍!”走到裡間,耿泉山、陳定邦一併跪在地上。

“你們立即去投李兵部——你們只要不去濟南,有陽信守戰之功,想必嶽冷秋也奈何不了你們,”林縛心想此時也只有李卓能庇護耿泉山、陳定邦等人,說道,“剿洪澤浦流賊,李兵部會用得上你們……”左尚榮身亡、長淮鎮軍在濠州覆滅,即使沒有進一步的消息,林縛也知道此時必然是李卓全面主持江東兵事,防止江東勢態繼續惡化。

“我們去投李帥,只會給李帥製造大麻煩。此外,我等生死是小事,”耿泉山跪在地上說道,“嶽冷秋總不能公開砍了我跟陳校尉的腦袋,但是讓邵武殘軍送死的事情,嶽冷秋是幹得出來的!我與陳校尉會去濟南覆命,給嶽冷秋一個交待,但是邵武軍就剩下這些兄弟,好不容易活了下來,我們不能帶着他們去濟南送死,懇請大人收留!就當他們都在陽信戰死了!

“好,”林縛想了片刻,就斷然答應下來,說道,“便說邵武軍在戰前已給我拆散、編入江東左軍作戰,諒嶽冷秋也不能奈我何。我先替你們將邵武軍剩下來的這些將卒照顧好,你們先去濟南應付嶽冷秋……”

“還有楚崢,他是都尉親衛營指揮,他隨我們去濟南,怕是會給嶽冷秋當場殺了。在濟河給虜兵伏擊時,楚崢爲護都尉已經殘了一臂,都尉臨死前要他隱姓埋名,也希望大人能收留他。”耿泉山說道。

大將死,親衛不戰死皆斬,親衛營指揮不戰死、誅其族!邵武軍打得太悽慘,楚崢未必會給追究誅族的罪名,但是不要想嶽冷秋有合理藉口下還會保全他的性命。

林縛點點頭,說道:“我會安排好他。”

************

諸事商議完畢,林縛讓人將宋博請到營帳來,跟他說道:“嶽督要我軍揮師西進,追擊虜兵、收復臨邑、濟河等城,我等深思熟慮,以爲虜兵會從京東出關,應銳意進擊津海,擊其側腹,我決意率江東左軍北進津海,請宋書辦代爲跟嶽督解釋一二……”

“宋某曉得。”宋博說道,心想只怕嶽冷秋也沒有指望林縛能依他的命令行事。

林縛又說道:“邵武鎮殘部避入陽信時,只剩六七百人,爲了保證陽信守城戰力,我當時已經將邵武殘部撤散編入江東左軍,除耿、陳兩名校尉外,邵武鎮軍已然不復存在。嶽督要是堅持要邵武鎮軍殘部去濟南覆命,那請嶽督稍有些耐心,待戰後我將邵武鎮的將卒一一從軍中抽出來還給嶽督。”

“……”宋博訝異的看了林縛一眼,沒想到他決定要庇護邵武殘部。

不過這個藉口也難讓人反駁,總不是以削弱江東左軍戰力爲代價,硬將邵武軍殘部硬抽出來。嶽冷秋真要撕破態度強硬起來,林縛也能咬死了不鬆口。這官司打到兵部去,也沒有用,人都給江東左軍吃進肚子裡去了,還能再吐出來?

何況江東左軍的戰功是如此的輝煌,什麼事情總要偏袒江東左軍一些。

宋博只負責傳信捎信,林縛有什麼說辭,他只負責捎回濟南,他纔不會跟林縛起什麼爭執,還事事表現得很好說話。也知道嶽冷秋搶功之舉,會讓真正苦戰立下赫赫戰功的江東左軍諸將很不齒。對此,他也很無奈,但不奢望江東左軍對他能有多親近。

事情便這麼決定下來,耿泉山、陳定邦先隨宋博去濟南向嶽冷秋覆命,只帶少量親衛先走,其他人都隨江東左軍北進。

**************

周同率領的晉中軍根本不受嶽冷秋的節制,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隨林縛北進,但是晉中軍的出路問題也提到日程上來,周同也是愁眉苦臉,嶽冷秋是心胸狹窄之人,郝宗成也不是心胸開闊的主。

在全軍開拔北進之前,林縛還有其他事情要做,他將陽信知縣張晉賢、縣尉程唯遠請來,徑直說道:“我希望捉俘民夫即時解散,每人發寒衣一件、糧二十斤、銅錢千枚,之後去留都隨他們,若是留在陽信,陽信也要以避禍難民視待,不能以捉俘民夫視待。另外,千餘叛兵,我都要押送他們去津海……”

嶽冷秋率軍北進,勢必要從陽信借道,林縛不會傻到將被俘的民夫、叛兵都留給嶽冷秋去砍頭算成他的戰功。這些事情不處理好,他還不能立即離開陽信。

“都照林大人的意思辦。”張晉賢、程唯遠對戰前避走、戰後趕來爭功的嶽冷秋也極度的厭惡,陽信能保存下來,誰纔是最大的功臣,他們心裡最清楚,當初嶽冷秋若留在山東,山東的形勢也就不會有這麼惡劣。

“我問過楚校尉以及陸都尉身前還留下來的那些親衛的意思,陸都尉停棺在陽信,不能隨我們北上,他們要留下來給陸都尉守棺,”林縛說道,“還希望張大人、程大人代爲照顧……”

“陽信能否將他們留下來?”張晉賢問道。

林縛知道張晉賢的意思,陽信現在地上兵備一千多兵力,雖然經過戰火的考驗,但是訓練、作戰經驗遠不如正規軍,若是能將楚崢等軍官、老卒留下來,對地方兵備的加強將是顯著的。

楚崢等都是陸敬嚴的親衛,陸敬嚴戰死,即使法外開恩,楚崢等人至少也是判流邊充軍。張晉賢、程唯遠等人是陽信地方勢力的代表,再說兵荒馬亂的,他們自然有能力將十幾二十人掩護好,林縛點點頭,說道:“這個要問他們自己的意見,陽信要是能將他們留下來,我沒有什麼意見。”

從江東左軍、晉中軍、邵武軍這十多天的守城戰表現,張晉賢、程唯遠他們知道能將楚崢等人留下來,是對地方極有利的事情。即使事情敗露會給問罪,但爲了地方利益,爲了下一次迎接虜兵的入侵,冒這些風險也是應該的。

張晉賢、程唯遠兩人就沒有再耽擱,立即照林縛的意思去準備。

林縛將諸將喊來,吩咐周同道:“我們押送叛兵北上,很可能會遭遇小股虜騎騷擾,我決定由你率部先行,擔任前鋒,掩護我軍左前翼。前探距離以二十里爲宜,再將斥侯放出十里許……”

又與周普說道,“降兵北上的編伍是個大問題,我決定即時給降兵發放槍矛刀盾等軍械,你從軍中抽調一百名有能力的老卒出來,臨時擔任都卒長、旗頭。行軍時,以你與趙青山率部掩護左右,邵武殘部我來親自統領,一起爲中軍;寧則臣率部掩護左後翼。”

捉俘降兵裡的武官都給砍了腦袋,將捉俘降兵的組織體系徹底打散,發放兵械、臨時編伍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這麼一支臨時軍隊的士氣跟戰鬥力弱到成渣,很可能給虜騎一衝就成潰兵。眼下最要緊考慮的事情,就是途中萬一與虜兵發生遭遇戰,不能讓這些潰兵衝擊到本陣。掩護在裡側,虛張聲勢倒是好的。如此一來,傷病都移到朱龍灣登船,他們沿海岸線北上的兵力粗粗的看上去也將達到四千人。

林縛讓諸將都去準備,爭取在天黑之前就離開陽信北上。

今日天晴,夜裡很可能是個好月色,就能在夜間行軍,強行到滄縣北,就有零散的塢寨可以依託,行軍相對又將安全許多。雖然風向不利,船北行不易,但是津海南下接應的船隻,明天午後也會出現在滄縣一帶海域。

黃昏時分,諸事準備齊全,傷病也早在午前移往朱龍灣登船,此時怕是已經到朱龍灣了,偵哨、斥侯也放出二十里外,林縛翻身跨上馬背,使周同率騎兵先行,他與周普、趙青山也隨時率部拔營,留寧則臣部殿後,滿城百姓也多都聚北城相送。

看着跪了一地的滿城百姓,林縛也是硬着心腸不吭一聲,元鑑海等人站在北城樓上送行,小郡主元嫣瘦小的身子遠遠看去就在城頭的一株鮮麗的迎春花,林縛朝着那邊微微一笑,與出城相送的張晉賢、程唯遠等陽信官紳拱手作揖,便勒了繮繩撥轉馬首北上了。

林縛這邊的大軍一開拔,那些守在朱龍坡未散去的民夫,就一起跟了上來。

陽信方面雖然給他們發放了衣食及路費,但是他們絕大部分人的家鄉還都陷落敵手,沒有光復,也無處可去。

有些人自以爲有門路的,留在陽信等戰事徹底的結束再回家鄉去,大部分人本來就是貧窮佃農。經此大劫,家人要麼給擄走,要麼給殺害,要麼逃難異鄉、失散怕是今生再難相見。他們中大部分都已經家破人亡,一件寒衣、二十斤糧、一千枚銅錢又管什麼用?

再說他們也擔心留在陽信會給地方上清算。

江東左軍雖然將他們捉住,但是這兩天供食供衣,今日又使陽信給他們發寒衣、乾糧及路費,在溺水的人的心裡,江東左軍、江東左軍主將林縛無疑就是狂濤駭浪中的救命船,除了跟着江東左軍北上,還能有什麼好的出路?

這麼多的民夫形成流民潮在後面跟着,嚴重影響行軍速度與陣形,林縛起初派人驅趕了兩回,只是這些人散而復聚,就跟着大軍後面。

林縛不得以使周同率部先行去津海,對渦口這樣的小城寨來說,有兩百精銳趕到,是很有力的支援;將寧則臣、趙青山部都調到左翼掩護大軍,他與周普、敖滄海帶着大軍與四五千驅散的民夫一起緩慢的往津海行進。

第23章 三月潼原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2章 濟州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15章 聯姻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24章 潘家舊部第五十三章 銳氣初挫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9章 問政殺心第99章 大勢第3章 甄氏第36章 舊瓶新酒第43章 入城擡棺第58章 北燕有新學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47章 新帝之謀第34章 河口秘情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156章 絕望第84章 牽鼻子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36章 捉虜賞刀第17章 山南第94章 圍困南陽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50章 北伐疑雲第39章 糧足傷農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16章 如此奪城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60章 偏師奇襲第99章 進逼圍塞第56章 光復濟南第10章 浙南第6章 賞匠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43章 如困籠中第42章 再勤王第10章 初戰第96章 合議第70章 長樂王第15章 圍殺第53章 君子不器第56章 態度第70章 攻守第47章 刺客第18章 激將第82章 形勢緊迫第11章 肘腋生變第113章 疑點第37章 爭盟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39章 糧足傷農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69章 爲何造反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154章 歸心第30章 美人心計第27章 聯兵接觸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95章 觀戰臺第28間 應子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19章 兵亂抵定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109章 老將第95章 危機未解第73章 舟行海上第90章 封河之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15章 王相第80章 雲崖小鎮第14章 合圍第84章 野心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17章 使臣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30章 美人心計第85章 鶴城之失第25章 雲梯關第117章 橋渡第35章 抉擇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10章 血書第53章 襲東陽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33章 危局第32章 天子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