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濟州

(求紅票,另感謝更俗劇院等兄弟的大力捧場,俺是南通人,南通人都知道更俗劇院,呵呵)

濟州形勢危急,高麗水軍在十一月之後,三次侵襲濟州軍塞。

林縛臨時放棄去嵊泗諸島巡視,改道返回崇州,召集在崇城的秦承祖、林夢得、胡致庸等人商議對策。

濟州島(儋羅)縱深百里餘,面積是西沙島的三倍還多,南部有大片可耕作之平原,物產豐富,是東海之上,除日本四島之外,最大的島嶼。

在遼東給東胡人控制的情況下,濟州島北臨高麗,與日本的九州、本州等島隔海相望,其戰略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自古以來,絲綢歷來都是富貴追逐的高級織物。

崇觀八年之前,平江府有一斤絲一兩銀之說,以當時之米價,一斤絲值兩石米。

一畝上好桑田養蠶,得繭繅絲,可得八斤生絲,值米十六石米,然而同時期年收米糧達三石的熟田,在平江府已經算是上好熟地了。

相比較種田,種桑養蠶投入的人力要多得多;但在人力相對較富裕的平江府,種桑養蠶之利,可窺一斑。

崇州八年以後,西北接連大旱,天下戰亂不休,東虜南侵,漕運中斷,平江府的綢緞就很難越淮河北上販售了。生絲價格持續下降,大約下滑了三分之二左右,一斤生絲僅值三錢銀稍多一些。

與此同時,江東郡的米糧價格持續上揚,絲與米比價,一斤生絲僅值半石米。

由於種桑養蠶要投入多兩倍的人力,但市場急劇縮小之後,相比較種田,養蠶產絲之利已是十分微薄了。

然而這時在九州、本州及高麗等地,一斤生絲則值十石米,是平江府生絲價格的二十倍;若以銀銅等金屬來做比價,差不多也存在這麼高額的落差。

爲此,崇州剛剛籌建了繅絲工場,第一期招募的女工就達千人,其目的就是從平江府、海陵府收購蠶繭,生產生絲,從濟州島轉運高麗、本州、九州等地販賣取利。

除生絲之外,棉布、蔗糖、鐵器、陶瓷、茶葉等物,在高麗、本州、九州等地的價格也要遠遠高過江東郡。

即使不去考慮濟州島在戰略上的價值,開闢崇州到濟州的航線,吸引本州、九州及高麗的商人到濟州島進行商品貿易,其價值也是巨大的。

此時的九州、本州諸島,比大越朝還亂,正處於藩國對峙時期,生絲、瓷器、茶葉等高端商品的市場相對狹窄,但對鐵器的需要極大。

對於那些來制霸九州、本州諸島的藩國大豪們,即使勒緊褲腰帶、餓着肚子,也想要多買一些精良兵甲的。

林縛可以打算將崇州大規模生產出來的精良兵甲先運往九州、本州諸島高價販賣,怎麼能沒有濟州島這個中轉基地呢?

樑家不能將勢力滲透到青州去,不能控制膠萊河,不想漕糧之利給東陽一系獨得,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內河漕運。

崇州從津海糧道上取利是有瓶頸的。

再說燕北防線若是給東胡人徹底捅漏,燕京不能守,遷都江寧,崇州將徹底不能從津海糧道里取利。

在這個意義上,濟州島也是絕不容有失的。

“不管花多大的代價,濟州一定要守住,不能給高麗人趕出來!”林縛拳頭重重在桌案上,倒讓林夢得等人打了個哆嗦,生怕林縛將桌子給砸壞了。

置於東衙議事堂的這張木案,價值之高,倒不在於用檀木製成,而在其上雕畫的地圖,可以說是當世最爲精準的海疆圖,不僅準備勾勒出江淮、兩浙及山東的地理,高麗、濟州、九州、本州等島及重要港口,以及利用黑水洋海流的幾條主次航線也在圖上標識出來。

當世有牽星術能辯識緯度,即測準星辰與海平面的夾角去辨認緯度,這是古代天文學最主要的實用技術成就之一。

長山島雖小,但與濟州差不多處在同一緯度上。這給從崇州出海,經長山島,駛往濟州提供了一個最大的便利,就是非常容易準確的辨識方位。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實踐,並在長山島上花巨資建造指向性大型燈塔,從崇州經長山島到濟州的航線已經成熟起來。

只要不是在陰雨天氣裡航行,駛往濟州島的海船,幾乎就不存在迷失方向的可能。

在林縛的推動下,崇州航海技術已經可以說是領先於時代了。

“高麗人的水軍不強,主要集中在西南海南備寇,集中力量調第一、第二水營過去擊潰之,廢其西南港口,濟州島則可以在一兩年間不受其威脅……”胡致庸說道。

九州、本州等島的現狀,也與林縛記憶中的歷史產生很大的偏差。

當世的扶桑,後世的日本,經過長達百餘年的南北朝割裂,如今已經演變成十數藩國割據的局面,不存在一個相對強大的統一政權。

除了海寇外,高麗國在海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威脅,沒有發展水軍的動力,水軍的實力有限。

若非如此,葛長根僅以一艘津海級戰船、三艘集雲級戰船爲主組成的一營濟州塞水軍(隸屬靖海第一水營),僅四百正卒的編制,也不能連續三次打退高麗水軍的侵襲了。

“高麗給東胡人打敗之後,就成爲東胡人的屬國,其北方邊境的駐兵大多數都調回南部國都附近,離西南海岸很近,”秦承祖說道,“雖說此時有把握擊潰其水軍,但隨之而來的,高麗會全力加強其水軍,也會加強西南海疆的防禦,就會爲以後添加許多變數……”

“高麗人不是有意要向儋羅島直接派駐軍嗎?”林縛說道,“就誘高麗軍隊上島來殲滅之!”

高麗雖弱,但也有近兩百的丁口,也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政權,當高麗人將其國力都集中在西南海疆防禦上,實力不容小窺——這是秦承祖擔心的地方。

高麗人剛給東虜打敗,誘他們上島,殲滅或重創其步卒,則能繼續誘使高麗人後期將防務的重心放在步軍與城池的建設上。這樣就能將東北海域的勢力格局發展,仍然很好的控制在崇州的掌握之中。

“儋羅人未必就甘心配合啊!”林夢得說道。

“從嵊泗諸島往南滲透的事情要先緩一緩,”林縛說道,“我率親衛營、第二水營去濟州見機行事,少則一兩個月,多則三四個月就回來……”

要不是濟州這樁事橫插進來,林縛計劃是加強嵊泗防線,以大橫島爲基地,向南面滲透,與奢家爭岱山、昌國。

如今大約以錢江爲線,崇州的嵊泗防線與董原的浙北防線、江東郡的徽州防線以及江西郡方面,共同承擔奢家用兵的壓力。相比較之下,江西方向最爲薄弱,很可能先給奢家突破,林縛想在嵊泗用兵,牽制住奢家的兵馬,使其東西不能相顧。

如今看來,嵊泗防線則要緩一緩了,總先要顧着濟州那邊。

“調長山營吧,再從親衛營調五營步卒加強之……”秦承祖建議道。

親衛營才經過大規模的擴編,沒有打過硬仗,戰鬥力還沒有經過考驗;敖滄海所率的長山營是鳳離營、崇州步營並稱的三大步旅精銳。林縛要親自去濟州,秦承祖建議將長山營帶上更穩妥一些。

“幼虎總歸也要獨自出去覓食,”林縛說道,“長山營還是留在崇州。”

下邳苦戰,長山營的傷亡頗重。長山營回崇州才休整了兩個多月,好些傷卒都沒有歸伍,工輜營擴編,長山營、鳳離營給抽調的老卒、武官也多,林縛暫時還不想調長山營。

“我陪你去濟州,還要帶哪些人去?”秦承祖問道。

“秦先生你留在崇州,”林縛說道,“如此是兵分三路,崇州居中協調最爲重要,秦先生不在崇州,我也不放心東渡濟州……”

秦承祖也不堅持什麼,林夢得專擅內政,但不熟悉軍務,不足以留下來坐鎮崇州。

守淮防線與嵊泗防線目前看上去平靜,但北面的孫壯是個極不穩定的因素,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出現變故?

曹子昂守住山陽、泗陽一線不難,但工輜營六萬丁壯,多爲流民軍降卒,張苟、陳漬等降將會不會安穩,實在難說得很,崇州這邊主持局面的人,必需足夠老辣才成。

濟州的形勢不能再拖,既然做了出兵濟州決定,動員就迅速展開起來。糧草、兵甲、軍械的準備也快,南北兩線的兵力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靖海第三水營除了部分留駐山陽,主力也要調回崇州來,只要天氣合適,臘月下旬之前就出兵。

除了周普、趙虎、葛存雄等將外,林縛特意將林景中從江寧調來,使孫文炳負責崇州在江寧的事務,要林景中隨他一起出海去濟州。

不管怎麼說,要對濟州進行全面的加強。

濟州方面僅有軍事上的長官已經遠遠不夠,林縛要調林景中去濟州負責民政與商貿事務。

第79章 算計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61章 黨同伐異第46章 點天燈第31章 疑形第99章 江寧形勢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31章 淮陽初雪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36章 選擇第56章 光復濟南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27章 僧院屠戮第92章 出戰第48章 花亭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75章 攻寨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3章 海塘說策第114章 逃離第72章 山河倒旋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74章 津海登陸第63章 盲點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70章 豔若桃花第8章 私糧之利第7章 曬鹽第29章 補充第13章 將田種好第24章 戰後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11章 降將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53章 約期良辰第25章 回崇州第15章 做賊心虛第35章 抉擇第56章 顧嗣元第43章 左軍五營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55章 伏兵多時第39章 用鹽破冰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137章 北逃路茫茫第3章 月下心迷第82章 紅顏禍水第61章 黨同伐異第8章 郊迎(一)第76章 淮陽鎮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55章 閨房秘語第32章 水煮田雞第44章 窮寇第43章 入城擡棺第11章 降將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120章 降服第33章 迷離第57章 自薦爲妾第56章 態度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38章 顧宅家事第4章 分歧第116章 亂兵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17章 釣魚作戰第55章 浙北軍司第15章 聯姻第39章 戰俘分贓第46章 點天燈第69章 江門島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13章 兵援第3章 沒落王族第53章 夜雨第40章 變局第95章 左右爲難第122章 滯敵第146章 賊船第73章 舟行海上第54章 四人洞房第65章 河中第31章 淮陽初雪第80章 王成服第36章 舊瓶新酒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8章 宴前脣戰第116章 斬將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29章 啄木鳥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