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父女論策

在會稽戰事失利之後,東陽與富陽是浙閩軍在浙東最後兩處要點。

富陽在手,浙閩軍則始終保持對江寧及環太湖府縣等核心區域的威脅,但對浙閩軍來說,並不因此而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放棄富陽,對浙閩軍來說,只是意識着放棄從東線威脅江寧的勢態,東線戰略徹底的轉攻爲守,但從富陽、臨水仰攻桐廬、淳安不易,故而對浙閩軍的後翼威脅不大。

東陽縣的意義則不同。

不放棄東陽縣,首先能將淮東在浙東的數萬兵馬牽制在防線上。

奢家對淮東最爲忌憚,要是讓淮東在浙東的數萬兵馬盤活,閩東沿海將會受到更大的威脅。

其次,東陽縣是浙中谷原的東門戶。

浙中谷原是奢家在浙郡所佔得的最後一塊產糧區,意義未同小可。再者浙中谷原是貫穿浙東、浙西的大通道,從東陽縣經衢州、上饒,再沿信江西進,都有相對平易的地形,可以直接進入江西境內,恰恰是奢飛熊所率西進兵馬的後路。

從衢州往南可至仙霞嶺,仙霞嶺又是閩浙兩地相接的要衝;從信州往南爲撫州,撫州南面的杉關,是閩贛兩地相接的要衝,一旦這兩處給淮東奪去,奢家將給攔腰斬斷。

這種種意義上,東陽縣是奢家勢在必守的,至少奢家在贛州、豫章等地佔穩腳跟之前,東陽縣是絕不容有失的。

在奢家有西進跡象之初,淮東集結兵馬,強行從嵊州出兵攻打東陽縣,將直接破壞掉奢家的西進戰略。

所以宋佳說淮東有驅虎吞狼之意,也不是空穴來風、無依據亂說。

“奢文莊在毅然西進之前,又怎麼可能不將東陽的問題考慮透徹?”宋浮問道,“淮東驅虎吞狼,就不怕養虎爲患?”

宋博將姐姐從冰冷的磚地上攙扶起來,心裡想:淮東有驅虎吞狼之意,奢家又何嘗不是反過來利用淮東的這種心思。即使淮東一開始就決定強攻東陽縣,也沒有幾成勝算;便算破壞奢家的西進策略,而當淮東在南線的兵馬拼殘,奢家照樣能在東線扳回主動。

如此看來,東陽縣並不能算奢家的弱點,至少目前,奢家的西進策略是成功了。

奢飛熊已經佔得豫章,大部兵馬正沿贛江兩岸南進,降服宜陽(今宜春)、贛州等地勢力是遲早的事情,閩西、浙西、贛南將連成一片;接下來可以西進荊湘,可北進克江州,居高臨下以擊江寧——奢家攻陷豫章之後,就一掃之前的頹勢,天下命數,迄今還不能窺。

宋佳走到角亭裡,就着冰涼的石凳坐下,說道:“如果給奢家三五年的時間,確實有養虎爲患之虞,但奢家哪裡會有三五年經營江西的時間?江寧那邊有意起用嶽冷秋去江州督戰,如今奢家在東線徹底的採取守勢,故而嶽冷秋可以從杭湖軍、徽南軍抽調兵馬西進加強江州——試問嶽冷秋在江州擁兵超過六萬,奢家還有經營江西的可能?”

宋浮饒有興趣的看着女兒的臉,問道:“淮東會縱嶽冷秋在江州坐大?”

嶽冷秋曾任過東閩總督,宋浮對嶽冷秋還是頗爲了解的。

嶽冷秋受柳葉飛投敵牽累而被迫辭相,起復去江州督戰,隻身去與帶兵去,意義絕然不同——宋浮沒有料到淮東會縱容嶽冷秋帶兵去江州督戰,一旦給嶽冷秋降服江州的地頭蛇,必然又是一方諸侯。

“奢家是頭虎,總不能讓嶽冷秋去江州做一頭沒牙虎?”宋佳說道。

宋浮也坐下來,手指叩着石桌,半晌沒有言語。

宋博心裡暗暗心驚:姐姐透露應是淮東最核心的戰略,縱奢家西進,確實有養虎爲患之憂,但同時使嶽冷秋帶兵到江州督戰,就算奢家在贛南紮下根,也是兩虎相爭的格局。

再往大處看,董原也是年中時從杭州調往淮西掌握兵權,如今長淮軍撤入淮西整頓,使得淮西兵力一時間大盛。貌似董原、嶽冷秋之權勢都有重新得到穩固的跡象,與淮東不利,但實際上,整個東線將形成淮東一家獨大的局面;能對淮東構成威脅的勢力,都集中到西線糾纏,使得淮東所面對的格局變得更清晰——這種大局上的謀略,不得不說很高明。

“淮東能在徐州取得大勝,如此輕易拿下徐州城,確切很出人意外,”宋浮問道,“但看北燕在山東的軍事部署,有穩固山東、河南而轉走他路南下的跡象——比如說北燕從榆林南奪關中,淮東要如何應對?”

東路能走通,燕胡兵馬走東路南下直取江寧,速度是最快的。此時東路受阻,走中路兩翼而易受威脅,除非燕胡就此滿足,不然走西線,行“先奪關中、再奪荊襄”之策,又是必然的選擇。

榆林屬九鎮之一,北面便是燕西諸部。

關中面臨中原腹地,是山高水險、易守難攻之勢,但面對北部及西北部,則沒有那麼多的險地可守,燕胡騎兵可以從相對平緩的黃土高原南下。曹家守潼關易,但要從北面將胡馬拒之境外,卻是極難。

一旦關中失守,燕胡不需再攻兩川,就可以出武關陷荊襄,就能盡佔江淮地利之優勢。

如今淮東的徐泗防線,最重要的依仗淮河之險。只要確保淮泗等地水系掌握手裡,就不用擔心燕胡敢重兵圍打徐州。而一旦江淮上游的荊襄等地給燕胡攻陷,江寧的防禦重心將只能依賴於揚子江,江淮之間的地域,將會變成戰爭的緩衝區——燕胡兵馬即使不急着渡江南下,也可以沿揚子江北岸或淮河南岸東進,淮東核心區域的側翼將直接暴露在燕胡兵馬的打擊之下。

宋佳此次回泉州的用意不言自明,但要是天下大勢不在淮東,宋家又怎麼可能這時就倉促的做出選擇?

宋佳說道:“當淮東水營的主力悉數移到北線,燕胡能抽出多少兵馬走西線?曹家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即使燕胡順利攻下關中,而其想出武關奪荊襄之時,淮東數以千計的戰船、十數萬精銳,繞開山東,直接從燕薊、兩遼登陸,燕胡要如何應對?說到底,奢家初得兩浙裡,也是勢如破竹,今日形勢又是如何?即使奢家在江西一切順利,但也是強弩之末。此時淮東調兩萬兵馬,從陸海兩路夾攻霞浦,奢家會做什麼選擇?”

霞浦是晉安府的北門戶,一旦霞浦失守,晉安府的核心地域都會受到威脅,而淮東除了海路外,的確可以從浙南的平陽走陸路進攻霞浦。

宋浮搖頭嘆道:“奢文莊最大的失利,也許就是沒有將‘棄陸走海’的策略進行到底……”

宋博心裡也是默然,就如林縛在淮東的威望無人能及,八閩子弟對奢文莊也都有一種天然的親近跟崇拜,即使沒有複雜的利益糾葛,誰都不希望看到奢文莊會敗。

奢家奪得贛南最大的意義在於,即使閩東給淮東徹底打殘,還能殘喘延息,掙扎活下來——但奢家的根基之地,卻始終處於淮東的直接威脅之下,除奢家能毅然放棄閩東沿海地區。但又如姐姐之前所說,沒有三五年時間去經營贛南,奢家這時候放棄閩東沿海,無疑是自斷一口氣。

燕胡此時兵勢最強,但跟奢家一樣,有一個最致命的弱點,就睾/丸要害都暴露在淮東的眼鼻子底下。

燕胡發跡於遼東,南下後又必然以燕薊爲基業。

以傳統的格局,燕胡只要守住山東,燕薊、兩遼就是安全的內線。淮東發展強大的海上戰力,徹底破壞了傳統的戰爭格局。淮東戰船可以載大量精銳進入渤海灣,在燕薊、兩遼的沿海登陸,直接攻擊燕胡的腹心要害。

在腹心要害都沒有擺脫威脅的情況,燕胡怎麼可能將主力兵馬壓在西線上?

換作是人,大概會有一種睾/丸始終給別人捏在手裡的受威脅感吧?

“浙閩經營夷洲,六十年置一縣繁衍萬餘戶丁口,”宋佳繼續說道,“女兒此番先在夷洲停留了數日,夷洲今日編籍已有兩萬餘戶,除原縣境外,在西南部新設四處屯區,如今編戶兩萬有餘,並有勞役三萬餘衆,新墾土地達二十萬畝;接下來,夷洲有意大規模的將生番編籍入戶……”

浙東戰事之後,浙閩軍就被迫全線放棄東海,曾趁淮東水營無暇分身之際,先一步將夷州縣摧毀,將島民雖約兩萬衆強行遷離——仔細算算,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淮東就往夷洲島遷入近十萬人,速度之快,真叫人瞠目結舌。

當然了,夷洲島除了遷民外,也有大量的原住民,即爲生夷、生番,以部落聚居的形式生存在島上。

當年奢家在夷洲置縣得兩萬餘戶丁口,除了遷民外,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強編生番入籍,粗略估算整個夷洲島上生存的生番有十數萬人不等。

比起用兵之詭異,淮東的治政之強,更叫人印象深刻。

宋佳此時來泉州,最大的作用,就是要將淮東的底細據實相告,以免宋家看錯形勢、站錯了隊。

淮東如今花大力氣經營夷洲,就註定奢家怎麼也不可能在東線扳回劣勢。

即使淮東不繼續向南線增兵,隨着夷洲島的進一步開發,閩東沿海所感受到的壓力,也只會越來越大。

第12章 議兵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27章 僧院屠戮第52章 下聘禮第94章 關門第127章 皇城第11章 行軍第89章 潰敵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4章 海塘問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29章 山間禪院第29章 飛來一城第61章 密投第15章 抵達津海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19章 禮山第77章 東海攻略第95章 左右爲難第60章 梟心難測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51章 五月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45章 叛將降兵第34章 鐵流第52章 鬍子叔叔第5章 幕僚第24章 行刺之謀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九十九章 族仇家恨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10章 淮西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62章 北還徐州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68章 戰爭陰雲第58章 軍功交易第37章 困獸第33章 迷離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27章 變化第71章 軟禁第140章 笞刑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25章 回崇州第1章 捍海堤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133章 耐心第67章 不嫁第58章 欲拒還迎第139章 借刀第62章 臨戰第11章 抵抗軍第1章 濟南城外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68章 天下未雨第53章 約期良辰第8章 不能打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76章 藥材貿易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33章 滲透第60章 賜婚傳言第32章 餌中餌第27章 結營第81章 渡河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84章 牽鼻子第62章 嶽冷秋第79章 算計第3章 聯曹第8章 宴前脣戰第40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64章 潰擊第57章 好快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63章 寧王一系第128章 太后第15章 王相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122章 滯敵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65章 開漕諸策第1章 兒女情長第32章 蝶翼之陣第116章 叛逃第23章 客訪深山第14章 激將第130章 池州謀第27章 僧院屠戮第9章 大潰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59章 負荊請罪第51章 驅虎吞狼第136章 大私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