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

“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風賦】

長安,未央宮。

上雒縣對民戶的徹底清查給各郡樹立了一個榜樣,但皇帝並沒有只着眼於關中對民戶的清查力度有多大,而是通過橫向的比較,點出了關東在此次清查行動中的不足:“關東諸州,就連豫州、兗州都頗有成效,爲何荊州與冀州卻遲遲不見進展?到底是地方郡縣守令庸鈍無能,還是有豪強富室多加阻撓?黃公,你是總管此事的,你怎麼看?”

“臣以爲,各地民情、風俗皆有不同,關中、豫州等地久行新政,早先在推行屯田時便打下根基,做了不少清查的政務。彼等仰知朝廷制度、深諳國家用心,是故詔令一下,便有立竿見影之效。”司徒、錄尚書事黃琬早有準備,他不急不緩的說道:“而荊州等地新附,朝廷簡拔的郡縣守令才赴任不久,一時未見成效,還請國家對彼等放寬時限,命爾等先熟悉民務,然後再奉施政令。”

“今年上計,必須有個粗略的籍冊,朝廷現今存放的民戶籍冊,還是數十年前的,長此以往,該如何因時施策?”皇帝不滿的說道,潛臺詞卻是認可了黃琬的建議:“此事關乎諸多國策,司徒還得多用些心,不能只着眼於一處。”

黃琬忙俯首稱是:“臣謹喏。”

“誒!”政事暫時告一段落後,皇帝突然嘆了一聲:“馬日磾去了,司徒可曾聽聞?”

曾經幫助皇帝親政驅逐王允、後因事被免的馬日磾在前些日裡病死在家中,這件事黃琬早有耳聞,也曾象徵性的派晚輩去給了賻錢。馬日磾雖是免官在家,但好歹也曾位列三公,他的故去很快便上報至朝廷,爲皇帝得知。黃琬心裡隱約知道皇帝這時提出的意思,輕聲應道:“臣已聽聞,馬翁叔是當今大儒,又是輔佐過陛下的大臣。其故去後,多少門生弟子趕來致哀,這在關中也算是件大事了。”

“馬氏儒生,除了他,也就是馬融了。”皇帝點了點頭,接着又問道:“承明殿可有商議過要給什麼哀榮?”

“這個……”黃琬愣了愣,馬日磾跟現今的承明殿諸人都沒什麼情分、關係也不算好,漢家也沒有非得給每一位死去大臣哀榮的制度,所以哪還會有人主動去提什麼哀榮?他謹慎的答道:“事關名器具,臣等不敢擅議,一切都等陛下裁奪。”

“馬日磾以前縱有千般不是,也有一樣好。”皇帝感慨萬千的說道,他吩咐起黃琬:“黃公不妨與董承等人一同議論,是給多少賻錢,要不要議諡?明天就把章程報來,再派人過去。”

“臣謹喏。”黃琬只得應下,皇帝讓他給一個昔日的政敵商辦喪儀等事,根本是在故意敲打他,顯然,皇帝是對他所辦的事情有些不滿了。

在回去後,他與負責襄助他的守尚書郎中、族侄黃射說道:“近來要多看着些關中,想辦法弄出些惹眼的事來。”

“什麼樣的‘事’纔算惹眼?”黃射皺眉問道:“不論好壞?”

“不論好壞。”黃琬肯定的重複了一遍,他必須要將朝野的視線轉向關中,皇帝再善於洞察,也不會有足夠的精力去關注所有的事情。黃射是他當下最親近、最適合的人選,黃琬擔心他年紀輕輕不知道利害,腦筋一轉,先爲他思量出明策:“京兆上雒的事情之後,右扶風也緊隨其後,不甘示弱?”

“唯,右扶風董鳳一直都在催促陳倉令張既做表率,好像是以爲只要是太學策試出來的,蘇則能做到,張既也能做到。”黃射不解其意,只是如實的說道:“可他偏偏就不想想,上雒縣真能這麼順利,真是蘇則一人之功麼?要不是我們……”

“這個事先暫且不提。”黃琬輕聲打斷道:“董鳳是個狡猾的,他正是京兆人,三輔豪強大家之間往往關係錯綜。他口上說是要效仿胡邈來一次狠厲的,可他手底下的人都不是關東來的龐士元,誰會肯真正盡心辦事?而董鳳只知催促張既,緊盯着陳倉這個偏僻的地方,可見他心裡明白極了,只是要拿陳倉做個樣子給朝廷看看他也不比胡邈差而已。”

“那我等要怎麼做?”黃射知道對方定然是想到主意了,乖覺的問道。

“班、馬、耿、竇。”黃琬一字一句的說道:“並稱扶風四大著姓,如今茂陵馬氏與耿氏卻勢力尚存,這兩家都有人在朝中,董鳳不會貿然去得罪這兩家。而平陵班、竇兩家早已不成氣候,董鳳卻沒有去動,你道是爲何?”

黃射猜測道:“必是想着國家體恤舊勳,譬如北地傅氏、南陽鄧氏。這兩家雖久被遺忘,但誰也說不準國家哪天就想起來了?”

“雲臺二十八功臣,國家難道每一家都給恩恤了麼?”黃琬冷笑一聲,大方點撥道:“左不過是因時而用罷了。”看着黃射若有所思的神情,他接着說道:“我且問你,平陵除了這兩家,近年來誰的風頭最盛?”

“平陵宋氏?”黃射陡然從口中跳出了一個名望,他忙醒悟過來,伸出一隻手悄然往掖庭的方向指了一指,低聲道:“那不是……”

“貴人得寵時尚且如此,何況如今有孕?”黃琬緩緩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他拍了拍黃射的肩膀,神情莫測的說道:“宋氏沒少在扶風一帶經營家財,侵吞他家土地,董鳳背後靠的是董承,你說他爲何至今不發一聲?”

“他在兩頭看好?”黃射震驚的說出自己的猜想,這念頭有些出乎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

“你又如何知道董承等人就沒有預謀呢?”黃琬若有所指的說了一句,但話只說了一半,立即又轉過了話題:“右扶風董鳳盡盯着陳倉不放,爲何就不肯費心去查平陵的民戶籍冊?你在尚書檯把這事挑出來,董承自然會循着這個由頭去找宋氏的麻煩。近來宮中也不太平靜,到時候,所有人就只會盯着關中的熱鬧。”

“宮中怎麼不平靜了?”聽着蹊蹺,黃射多嘴的問了一句。

黃琬神色晦暗不明的說:“以後你就知道了。”

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二百零七章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