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丨屈身奉上

“世間只有虔婆嘴,鬨動多多少少人。”————————【喻世明言】

董承雖然如願將女兒送入宮中,但遲遲未被冊立皇后。

這事一直懸而未決,讓董承心急如焚,誤以爲皇帝言而無信、卸磨殺驢。所以他纔有意在朝廷之上強硬的與他人爭辯立後人選,又在私下裡傳播流言,意圖將這件事與皇帝的信用、名譽掛上鉤,逼其就範。

這是楊奉早就知道的事情,當初董承要這麼做的時候,他與樊稠等人爲了儘早讓董承成爲大將軍,無不同意。如今看青牛角的樣子,似乎很不看好董承的做法?

“朝中那羣大臣不瞎不聾、一個個工於心計,豈會不知董承打的什麼主意。之所以不發一言,那是因爲他們都在等着看董承倒黴呢。”青牛角凝重的說。

楊奉不明其中的彎彎繞繞,順着對方的話頭問道:“這是何故?”

青牛角用一種經驗豐富的語氣說道:“你們涉足朝廷才幾天,根本就不瞭解國家的脾氣,當初就連王允都不能讓國家就範,董承這點伎倆就能成事了?我看現在國家多半是在忍着,或是想給董承一個收手的機會,不然的話,不僅皇后之位得不到,恐怕就連命都要保不住。”

楊奉被對方煞有其事的模樣嚇唬住了:“這、這應當不至於吧?我等拿赦詔才幾天,朝廷就要對我等動刀了?”

“董承好歹是國家外親,自然不會有事。”青牛角乜斜了楊奉一眼,見其鬆了口氣,立即又嘲諷道;“但一頓敲打是逃不掉的,如果國家有意要敲打董承,必然會從董承的羽翼着手。將軍,你說——”

青牛角賣了個關子,明知故問道:“董承手下,有哪些人是他的親信呢?”

楊奉對青牛角已徹底服帖,再也不會因爲自己是將軍對方是賤民而自鳴得意,他老老實實的答道:“有揚威將軍樊稠、中郎將王方、還有我、以及其他原屬李傕、郭汜,後來歸附的若干校尉如宋曄、楊昂這些人。”

“那、”青牛角又問了:“若論關係親疏、交情深淺,爾等又如何?”

“那自然是樊將軍與其親密些了!至於其他的,也都差不多……”話說到一半,楊奉突然想明白了,自己在裡面,還真不能算得上是董承的親信。若按青牛角的話說,皇帝如果不是真要置董承於死地,那就不會刻意針對董承的親信,而是會對付依附董承的旁系。

這樣既能起到敲打、警醒的作用,又不至於讓董承急紅了眼、激起太大的牴觸。

若給董承選擇,是願意暫且忍讓,任皇帝敲掉與自己不甚親密的旁系,還是願意爲了這個旁系與皇帝誓死力爭?

這是個顯然而易見的問題。

楊奉從席上站起,走到青牛角面前稽首一拜,苦着臉道:“在下適才無禮,有冒犯先生之處,還請先生恕罪。”

又道:“在下想先生絕不只是爲了說這些話而來,若有良計,還望先生教我,就別繞彎子了。”

見對方這麼上道,青牛角偷偷鬆了一口氣,若無其事的伸手將楊奉扶起,道:“你如今已是興義中郎將,難道就不曾想過更進一步?”

楊奉疑惑道:“我現今自保都尚且無力,怎麼又談及更進一步?”

“這也不難,你只需將我引薦給董承,之後的事情就都交給我來做。我不僅保你無虞,還能給你一個大好的前程。”青牛角自信的說出此行的來意。

楊奉聽了,半信半疑道:“先生的才智,我是再清楚不過的了。可董承卻並不清楚,若是他不願見先生,又該如何?”

青牛角篤定道:“他已技窮,譬如病重將死之人,有續命良方,便絕無不納之理。”

楊奉想起青牛角當年遊走白波、黑山之間所表現的謀略,不禁信服於他。說不定此人還真能替董承和他解決這次危機,並且逢凶化吉,讓他藉此在董承眼中更加看重。

但信歸信,楊奉心中依然還存有一絲疑惑,青牛角作爲大賢良師嫡傳,又擁有‘中黃太乙’的黃絹,無論是黑山還是白波,天下間哪裡去不得?

爲什麼偏偏要留在長安,委身投靠於他、爲他出謀劃策?

青牛角似乎是看透了楊奉的心思,呵呵一笑。以後還有用得着楊奉的地方,與其讓他心生疑竇,日夜防備;倒還不如開誠佈公,各取所需。

在楊奉探詢的目光中,青牛角斟酌了片刻,說道:“獻計董承,不過是第一步。我不僅是要幫助將軍在董承身邊立足,還要借董承的權勢,實現太平道佈施天下的理想。”

楊奉對那虛無縹緲的‘中黃太乙’一直保持着敬而遠之的態度,心中雖然不屑,面上卻是由衷的說道:“那我就預祝先生遂願了。”

於是便由楊奉引路,帶着青牛角來到司隸校尉董承府邸。

董承雖出身草莽,在戰場摸爬滾打數年,一朝得拜,譜子擺的極大。門亭長進去傳報,約莫有一刻鐘的功夫,就在楊奉快要等不及的時候,董承纔派人帶引入內。

兩人進入前廳,只見董承施施然從後面走出,他做足了氣勢,道:“中郎將不在城外操練軍隊,來我府中可有何事?”

未待楊奉說話,青牛角上前一步,坦然說道:“司隸校尉將臨大難,尚不知乎?”

楊奉驚慌於青牛角的直截了當,還未來得及補救,董承便已勃然大怒。

“哪裡來的鼠輩,敢在我這裡饒舌!”董承叱道:“你找死麼!”

“將軍且慢、且慢!”楊奉連忙阻止道:“這是在下特意爲將軍請來的謀士。”

“謀士?”董承冷笑道:“你還會給我找什麼謀士?哪個謀士會一來便口出不遜之言?”

青牛角猶自站在原地,全然不懼的說道:“我只是好說實話罷了,你擅傳流言於坊市,意圖逼迫國家就範,行跡不軌,不日必遭大禍!還真以爲這件事能瞞得過國家以及滿朝公卿嗎?未免太小看人了!”

董承從未遭到過如此不敬,他臉漲的通紅,霍然豎眉,手按佩劍,對青牛角怒目而視。

他有意拔劍立斬此僚,但幸而尚存一絲冷靜,看對方從容不迫的模樣,董承強忍着憤怒,有心聽聽他有什麼說辭:“我雖不堪,但也是朝廷詔拜的司隸校尉,你區區微賤之身,卻不知有什麼見教!”

說罷,董承冷不丁看了楊奉一眼,似乎有一言不合就將楊奉連帶處置的意思。

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