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

“畋獵之事,古者有之,秋冬順殺氣,春夏保田苗。”————————【玉環記·富童譖非】

衆人沒有等多久,西司馬門突然開啓,沉重的大門向兩旁推開,看護門口的兵衛以及宮門司馬的神情立時莊重起來,將腰桿挺得不能再筆直。路盡頭傳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還有粼粼作響的鈴聲——那是馬脖子上繫着的銅鈴。

雖然隔得很遠,衆人還是能清晰的聽見這種聲響,在嚴禁隨意喧譁的宮中,這種車駕發出的聲音傳播的異常清亮。

皇帝身着武弁服,被隨從簇擁着來到宮闕下,他騎在一匹神駿非凡的馬上,周圍的儀仗、鼓吹、衛士、近侍無不以他爲中心,聚在一起,共同襯托了少年天子該有的威儀。

衆人行禮過後,鮮衣怒馬的郎官們跟隨着皇帝的大駕,組成一支龐大的隊伍,自直城門出城而去。

他們昂首挺胸,騎着馬行走在城外通往上林苑的大道上,路經過建章宮的廢墟,經過太液池。野生的雜木連成一片郁郁青青的森林,池邊微風輕拂,林梢搖曳如浪。

天高地闊,碧波和風,令人心曠神怡。

建章宮是孝武皇帝彰顯國家富足、國力昌盛而建的最大一座城外行宮,週二十餘里,千門萬戶,宮宇無數。它緊靠着長安城西面城牆,有複道飛閣,與未央宮凌空相連。

只是毀於戰火,如今斷碣殘碑,滋生了無數野草雜木;廢臺荒殿,也成了野獸安居之所。

太液池是建章宮北的一處水澤,其中有三座浮島,代表海上三座神山。南面流經的河流匯入此地,成就了太液池浩浩湯湯的景色,直到無人維護,泥沙淤積,才導致此地沼澤密佈,蘆葦叢生。

沼澤中野草滋生,蘆葦瘋狂的佔據着水岸,無數鵜鶘、鷓鴣、大雁棲息在這裡,時不時從青黃色的蘆葦蕩中展翅飛出一蓬白羽。鼠兔在低矮的草叢裡鑽來鑽去、野豬愜意的在泥淖裡打滾。至於麋鹿、赤麂等巨型野物更是頻頻在黃昏時出沒於此,它們一邊警惕的豎起耳朵、一邊小心翼翼的低頭喝水食草。

野獸聚集,自然也會引來覓食的狼、狐,以及搭弓引箭的獵手。

羽林騎四處馳騁,鞍旁各掛着盛裝滿滿的箭囊,柔順的箭羽排成一排,像馬身側的鱗甲。他們除了自行射殺以外,還負責將各類野物驅趕聚集,追逐到皇帝面前,供皇帝捕獵。

“蘆葦那有匹鹿!”

“把它趕過來!”

羽林郎張繡策馬在前,他身材勻稱,英武不凡,自幼在羌漢雜居的西涼長大,弓馬了得,能在馬上左右馳射。只見他一馬當先,頭戴青緄鶡尾冠,身着窄袖緋色襦袴,拿着馬鞭不住的凌空抽打出聲響,試圖驅趕那隻鹿。

跟隨在張繡身後的其他幾個人,都是身着同樣的打扮,有的在口中不停發出短促的呼喝聲、有的正彈動着弓弦,發出射箭的聲響、甚或有的趨馬上前追逐。

皇帝緩緩趨馬,在馬背上憋足了氣,勉強拉滿了弓弦,‘嗖’的一聲,箭矢正中野鹿的後臀。那雄壯的野鹿頓時吃痛,發起狂來左突右衝,竟生生讓它撞出一條生路來。

場面一時很尷尬,皇帝反應得快,眼睜睜的看着那野鹿臀部帶着皇帝的箭飛快的遁去,直到那白色的箭羽在草叢裡若隱若現時,方纔做出一副考校衆人的姿態,說道:“誰能捕殺此鹿的,我把這雕弓賜給他!”

衆人呼吸頓時一滯,雕弓倒在其次,以此得到皇帝賞識才是最不容錯過的。

羽林、虎賁得到詔命,紛紛策馬追去,除了侍中、黃門侍郎等近侍以外,還有徐榮、蓋順兩個中郎將,以及騎都尉徐晃、衛士令高順、旅賁令王忠帶着衛士留守在皇帝身邊。

“右賢王。”皇帝狀若無意的看向被特意邀請來的匈奴右賢王去卑,說道:“聽聞你們匈奴騎射了得,這次不妨去試一試?”

“這、上國銳士在前,敝人不敢顯拙。”去卑猶疑了一下,下意識的拒絕道。

皇帝笑了一下,不容置疑的說道:“一次遊樂而已,去吧,莫要讓我失望!”

話說到這份上,去卑不能不知分寸,只得硬着頭皮帶着數名匈奴騎士跟着衆人策馬而去了。

皇帝看着去卑等人在馬上嫺熟的身姿,目光深沉。復又看了看留下來的衆人,見到孟達仍平靜的侍立在一旁,不由好奇的問道:“子敬,你怎麼不去?你不是喜好疆場騎射,縱情奔馳麼?”

“臣忝爲執戟,自當護衛御前,若衆人都去圍獵,那誰來護衛國家?”十七歲的孟達如今正是一名殿前執戟郎中,年紀輕輕,卻沉着有度:“另外,此乃國家之鹿,臣不敢逐。”

侍中荀攸、黃門侍郎皇甫酈等人不易察覺的變了變神色,對孟達投以好奇的目光。皇帝尤其滿意,連說了幾個‘好’字,但也不說是哪裡好。

皇帝誇完,便不再理會孟達,轉身對小黃門穆順說道:“尚方令不是說把東西造好了麼?讓他現在就拿過來,正好在此試試。”

穆順簡單應諾一聲,仍站在原地,問道:“那考工令?”

“一併詔來。”

去卑與兒子猛孫策馬站在一處高地上,眼神如鷹隼般往四下眺望,他們看見逐漸西斜的日頭給這片草地覆上一層金黃,還有岸邊衰黃的蘆葦叢,太液池上翻起的層層金鱗。

風從四面八方刮來,整個天地彷彿都翻涌着黃色的巨浪。

五大三粗的猛孫深吸了一口氣,說:“這像是回到了王庭,塞外的草原如今也是這個模樣吧。”

“不準亂說。”去卑瞪了他一眼,告誡道:“這裡是漢人的地界,說話做事都給我小心着點,漢人可不好對付。”

“我們在河東殺得漢人還少了?哪個漢人村子見了我們不是又哭又叫,要麼跑要麼求饒,過得多快活。”猛孫不高興的說道:“可自打來了長安城,處處都要守規矩,連城都出不得,真是快憋死我了!”

“你這不還好好活着麼?”去卑冷言道:“咱們住的蠻夷邸,附近明的暗的少說有數十雙眼睛盯着,一個不留神,執金吾的緹騎立即就會過來。他們時時都在試探、甚至在唆使我們犯錯,因爲只有犯了錯,他們纔好拿捏我們。”

“他們?”猛孫愣了半天,沒琢磨明白:“是說那個漢人小皇帝?”

“漢家天子是個極聰明的人物啊。”去卑點點頭、又搖搖頭,感嘆道:“本以爲來了這長安,阿諛奉承,表現出謙卑,給足漢廷面子。按他們以往的性子,怎麼也會將我等賜金髮還,說不定還能將單于的位置重新封敕。沒想到吶……除了漢家天子以外,所有人都對我等抱有戒心。”

“哼。”猛孫不屑的說道:“咱們匈奴的男兒要走,就憑他們,攔得住麼!”

去卑斥道:“當初在河東,你見識了漢廷的北軍,如今又見識到了羽林、虎賁。他們有多強,殺不殺得了你,是什麼個樣子,你心裡難道還不清楚麼?你死了到算了,別把禍患帶給族人!”

“那還能怎樣?在這裡一直給人家當孫子麼?”猛孫把馬鞭往空中狠狠一抽,不忿的說道。

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四章 坐而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