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易·蒙】

初平四年三月十六。

左馮翊,東縣郊外。

春天的時候草木泛綠,沉寂了幾個月的原野上終於有了些許生機。農夫們三三兩兩的牽牛負犁,在溫暖的陽光下開始慢悠悠地耕起了豪強之家的田地。

城外原野的東南處有一大片瓜田,綠油油的瓜苗在地上肆意生長着藤蔓,像一張大網將這片土地籠罩。一個年輕的瓜農頭戴着箬笠,屁股坐在鋤頭上,懷裡正抱着一卷書,低着頭像是在勤學苦讀,其實是在濃蔭匝地的柳樹下打瞌睡。他睡的正香,卻不知從何處飛來的一顆小石子,啪的一聲打中了面頰。

“哎喲!”那人手捂着臉,登時擡起頭來,露出斗笠下那一張稍顯怒氣的圓臉。

“嚴公仲,你這瓜賣不賣?”一個風塵僕僕的路人騎着馬在路邊笑着說道。

嚴幹看清了那人堅毅沉穩的面龐,頓時沒好氣的說道:“苗都沒長大,賣個屁!滾!”

“誒我說你。”那人從馬上翻身下來,他身材魁梧高大,腰間懸着一把長劍,腳步穩健的朝嚴幹走來。他邊走邊埋怨道:“話說得這麼糙,可一點也不像個讀書人。”

嚴幹瞪了那人一眼,說道:“你叫鮑文才,難道就真的有文才了?”

鮑出哈哈一笑,熟稔的伸手攬過嚴乾的肩膀,說道:“既然來不及吃瓜,請我喝口水總可以吧。”

嚴幹有些不高興的將鮑出的手卸了下去,乾巴巴的說道:“管好你的馬,要是啃了我的瓜苗,我饒不了你!”

“那是自然!”鮑出也只有在好友面前纔會顯得如此熱情,他說道:“我可等着吃你種的瓜呢,怎麼捨得讓馬去糟蹋了?”

嚴幹把鋤頭挑在左肩上、書卷夾在腋下,一言不發的走到瓜田的盡頭,哪裡有間竹籬圈起來的茅屋。嚴幹打開竹籬上的木板門,等鮑出在院裡桑樹下繫好了馬,這才指着井臺說:“這裡多的是水,你儘管喝。”

看他老成而又幼稚的負氣模樣,鮑出覺得十分有趣,他把手一揚,手中拿着一隻酒壺:“這水還是你喝吧,我喝酒就成,孝懿呢?孝懿!”

說着,鮑出便邁步闖了進去,只見好友李義正坐在藺席上讀書。

見到鮑出,李義放下書卷站了起來,喜道:“文才?爲何來了也不先說一聲。”

鮑出哈哈一笑,指着李義,對身後跟來的嚴幹說道:“你看看,這纔是讀書人該有的樣子。”

“我可是讀書人。”嚴乾麪無表情的爲自己辯解道:“他不是。”

原來早在數年前,鮑出作爲遊俠在關中四處闖蕩,與嚴幹、李義二人結下友誼。在三人之中,嚴幹善劍術,心慕劇孟這樣的俠客,喜歡在口頭上自稱讀書人,爲人瀟灑而不脫忠厚。李義行事不拘小節,喜歡幫人辦喪事。鮑出則純孝仁義,有一腔熱忱。

三人性格雖異,但彼此之間以誠相交,倒也算是合得來。

鮑出將隨行帶來的新鮮狗肉拿去廚下炙了,又給李義等二人各倒了碗酒,便開始邊吃邊聊,盡是說些趣聞軼事。直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李義這纔將碗放下,輕聲笑說道:“文才,你到底是入仕了。”

去年在長安,李義爲恩公鄭文信辦理喪事,曾與鮑出見過一面。那時鮑出被執金吾的緹騎所震撼,不由得心馳神往,雖然已經動了心思,李義也在一旁勸過他,但鮑出當時還是藉口推辭了。沒想到才過短短數日,鮑出便因爲隻身殺死十數名啖人賊、從其手下救出老母一事,而被舉薦爲孝廉。

如今看樣子鮑出從此是青雲直上了,日後外放令長,內入郎署,仕途可謂是一片開闊。

只不過,鮑出似乎並沒有往這個傳統的方向走。

“平準監?”嚴幹常在鄉里,還不知道這個部門的權能已被皇帝重新定義,他不由懷疑地問道:“這不是掌知物價,主練染的職事麼?”

鮑出徐徐喝了口酒,向嚴干與李義二人點點頭說:“平準監現已不管練染了,單隻負責監測物價。”

“喔”嚴幹不覺得這個職權有什麼重要性,他順口問道:“那你現在是平準令?”

“不,平準令是賈公,我只是在其下手,爲平準丞。”鮑出自打被舉爲孝廉後,還沒有分配職事,就被賈詡看中了他身爲遊俠交友廣泛、消息靈通的特性,所以被特意調爲平準丞。

“食祿幾何?”李義問了個最關心的問題。

“三百石。”

“縣令最少都是六百石。”李義隨即搖了搖頭,像是爲鮑出感到可惜:“你身爲孝廉,起家做三百石的平準丞,未免有些輕微了。”

“我倒是覺得不錯,很適合我喜歡任意來去的本性。”鮑出不以爲然的笑了笑說道:“何況我不懂治民,真讓我做了縣令,那豈不是要害了一地百姓?”

“任意來去?”嚴幹像是抓到了什麼一樣,神情專注的問道:“這個位置還能隨便走動?”

鮑出將酒碗放下,目視二人,將平準監表面上與實際上的職權範圍給大致說了一遍。

“查探輿情、蒐集風聞?”嚴幹不由得皺眉思索:“爲何聽着倒不像是監察物價那麼簡單。”

“平準監內部分爲四丞,有的只負責物價的監察,有的負責蒐集風聞輿情,有的則是負責將這些輿情整理出來、推算預示。”鮑出說了半天,這纔開門見山道:“而我則是專門負責刺探敵情的,權責比那幾個要大得多,這一回來尋兩位兄弟,正是有事相求。”

“這麼忸怩做什麼!若是要在馮翊打聽什麼事,我等兄弟少說也能幫上忙。”嚴乾爽快的說道,一邊的李義倒是沉默着不知在盤算什麼。

“不是馮翊的事,是河東。”鮑出目光炯炯的看着兩人,語氣鄭重的說道:“我想請二位兄弟隨我去一趟河東。”

“河東?”嚴干與李義面面相覷,有些摸不着頭腦。

“是的,河東。”鮑出重複了一遍,忽然壓低了聲音,悄然道:“河東有人密謀造反。”

“什麼!”嚴幹頓時大驚失色,他本想說如今關中太平,聖天子在朝,怎麼還會有謀亂的事情。可以想到現今這個世道,卻又有些不足爲奇了:“是誰?”

“能確定的只有河東郡典農校尉範先,但是沒有證據,只是猜測。至於有沒有其他人牽涉其中,朝廷一時也不清楚,爲了避免驚擾對方,所以纔派我赴河東查探。”鮑出極信任李義與嚴幹,時下游俠之間在關鍵的地方最是口風嚴密,是故他不擔心對方會走漏風聲。

“你準備怎麼查?”嚴幹問道。

鮑出說:“範先愛收集賓客俠士,所以我想請兩位兄弟幫我這個忙,設法進入範先門下,伺機查探詳情。”

嚴幹有些疑惑的看着鮑出,似乎有話卻不好說出口。

李義見狀,在一旁笑着解釋道:“鮑孝廉殺賊救母,受拜朝職,關中何人不知?範先豈會收鮑孝廉爲門客?”

鮑出訕笑道:“確實如此,不然我也不會麻煩二位兄弟。”

他沒有拿朝廷事後的封賞來誘使李義二人,因爲這樣會適得其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遭受折辱,反而不美。所以對待俠客,自然有俠客的辦法,那就用義氣來說服他們,讓他們覺得這是一件爲國爲友人的大義之事,而不是爲了圖謀什麼封賞。

“既然是文才相求,我等如何也要盡一份力。”李義一直深藏功名之心,只是身爲單家,一直沒有門路出仕,所以只好給郡里豪強之家幫辦喪事,以求結交。如今有了鮑出這個關係,又有眼前這個出人頭地的機會,他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我可是個讀書人……”嚴幹默默的插了句嘴,李義等人盡皆望着他,只聽他接着轉變話風,說道:“自當以忠義爲先了。”

嚴幹字公仲,李義字孝懿,皆馮翊東縣人也。馮翊東縣舊無冠族,故二人並單家,其器性皆重厚。當中平末,同年二十餘,幹好擊劍,義好辦護喪事……李義的兒子是魏國大臣李豐。他們倆與鮑出歷史上原無交集,只是看在遊俠彼此間應該會有些聯繫,所以將他們寫成舊識。

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