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

“宛兵迎擊漢兵,漢兵射敗之,宛兵走入保其城。”————————【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隨着沮雋的連聲大喝,分散在兩邊的三千多名射聲士端弩挽弓,將箭矢射了出去。這陣箭雨撲向了前方急速衝來的氐人士兵,兇狠的扎進了這些血肉之軀中。

不消沮雋再多說什麼,訓練有素的北軍射聲營開始了分批射擊,不過短短几瞬,第一批猛然衝到伏擊陣線的千餘氐人就死傷慘重,砍瓜切菜似的倒了一大片。漫天的箭羽瓢潑而下,一地的屍體倒在地上,流淌的鮮血與黃土被人踩成一片污泥。

強端拿着塊厚盾擋在頭頂,一陣陣如下雨似得‘噹噹噹’聲音在盾牌上發出,箭矢強大而持續的衝擊力讓強端的左臂不斷髮麻。剛纔那幾個叫囂着冒箭雨衝鋒的頭目此時要麼都被釘死在了地上,要麼就不知躲到那邊去了。在這山谷之中,衝在前面的想轉身往後跑,跟在後面的不明情況,還呆愣着往上衝,兩方人混雜在一起,愈發的進退不得。

有些被射聲營的箭雨嚇到的人見跑不回去,大喊大叫着先拿着刀將後面跟上來的氐兵砍殺在一起,後續跟上來的氐兵被這麼一擠兌,也跟着刺剁砍殺,山谷中各自爲戰、自相殘殺者不知凡幾,再加上被射聲營用箭雨射死的更是不計其數。

竇茂拿刀殺死了一個狀若瘋癲、到處砍殺的亂兵,他此時渾身上下血跡斑斑,背後還插着一根箭羽。竇茂抹了一把臉上的血跡,挺腰四望,只見除了身周還算鎮定的親衛以外,餘者皆驚號潰散,亂糟糟的早已經沒了再戰之心,他不停的大聲喝着,聲如洪鐘,試圖讓這支失控的軍隊重新聚攏在他身邊。

強端彎腰駝背,小心的拿盾掩飾着自己,正打算弓身走過去,沒走幾步卻被一人攔下。

那人正是與強端結伴從陰平出山,帶自家部族投靠竇茂的另一支氐人頭目雷定,他二人彼此扶持,關係親密,此時雷定好言相勸:“別跟過去,他現在就是個靶子!”

強端心頭一震,很快明白了過來,他擡眼望去,武都氐王竇茂站在毫無遮擋的平地上,虎背熊腰的軀體壯實的就像一座小山,他手上提着的一根釘滿鐵刃的木棍能砸破任何人的頭顱。

在他剛纔暴怒的嘶吼聲中,嘈雜的戰場似乎靜默了一會,漸次混亂的氐人似乎也有那麼一絲穩定的傾向。這時強端卻不禁皺着眉頭,將視線轉向兩側坡上精銳的弓弩手,以及在弓弩手之後舉重若輕的年輕將領。

那將領穿着精良的甲冑,胸前像是鑲上了兩塊明鏡,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宛如天將。

再想想自己這一身皮甲鏽盔,強端忽然有些相形見絀起來,他曾經還能拿氐人勇武,不消兵械也不弱於漢人。可直到今天他才發現,在漢軍的兵鋒之下,原來他一直都只是陰平山道上與野獸廝混的野人!

強端恍然的想着,只見那年輕將領揮了下手中的小旗,那些弓弩手組成的陣營中同時發出一陣‘嗡’的弓弦聲,緊接着便是一片由箭矢組成的方形黑雲,從山坡上升起,猶如海上的浪潮狠狠的撲向下方的敵軍!

好不容易聚起來的小股氐兵頓時被箭雨所射殺,而竇茂更是首當其衝,他龐大的身軀躲不開這密集的箭雨,頓時被射成一隻刺蝟。箭雨過後,黑雲暫且退散,那個像野熊一樣的漢子背後扎滿了箭羽,仍舊矗立在屍山血海之上,他緩緩轉動着眼珠,不知怎麼在亂軍之中尋到了強端的蹤跡。

竇茂看了眼強端,這個在之前還與強端等人歡笑暢談着要如何擊退漢軍、進取武都稱雄的漢子,這個曾經大方收留了從陰平避難歸附的強端、雷定的氐王,他在衆人的矚目下緩緩倒塌,緊跟着的崩潰的,就是這支氐人軍隊最後僅存的軍心。

強端與雷定帶着殘兵循着西邊的山間小徑倉皇奔逃,一路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他們選了一條最爲崎嶇難走的險路,偏就不敢往更爲通暢的陳倉道逃向沮縣。因爲他不知道沮縣的底細,所以只能盼着沮雋等人不敢貿然進入山林,等沮雋他們收割首級退兵領賞之後,再從林子裡出來收納逃亡,最後回陰平老家。

在後方的山谷中,射聲校尉沮雋與南鄭令、領騎都尉朱皓帶着人打點戰場,看着一名被捆得結結實實卻猶自掙扎的黝黑壯漢,沮雋說道:“氐人勇則勇矣,然則不通兵法、不曉戰陣,再勇武,又如之奈何?”

朱皓笑了一聲,答道:“此戰,沮校尉爲我大軍打通前進道路,不僅是首功、更是大功一件,實在值得稱賀。”

“現在還不是稱賀的時候,總得到了沮縣、到了陽平,我等才能鬆一口氣。”沮雋想到在沮縣的久無音信的傅幹、以及自己可能一馬當先,率爾下陽平險隘,兩種情緒既喜且愁,糅雜在一起,讓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搖了搖頭,回身對腿腳好、擅走山路的傳令兵說道:“這時候想必大軍已至河池縣,你即刻回去告知此間戰況,裴公往南行軍,大可放心從容。”

就在沮雋轉頭傳令的當口,朱皓此時也在一旁聽完了手下的彙報,對傳完軍令的沮雋說道:“適才聽彼等降人之辭,言說陽平關城之下,南北上相隔甚遠,軍不可守。而米賊張魯鮮少在此防備,若軍突至,或可易攻。”

“這倒是與來前的軍議暗相契合。”沮雋心中一動,面上從容的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先讓隨軍的義從看住降兵,我等射聲營先行南下,等到了沮縣再做打算。”

於是立即輕裝簡從,一路上除了山道艱難以外,再無旁人阻礙,沮雋花了幾天的功夫,終於來到武都郡與漢中郡毗鄰的沮縣。

閉城自守的沮長傅幹遙見漢軍到來,立即帶人挖開堵門的土石,好半天才從城中出來與沮雋相會。

沮雋入城時看到門口殘餘的土石、城內備好的工事,立時感到了傅幹守城的決心。當年其父以身殉國,作爲兒子顯然是繼承了父親的遺志。

“傅彥材能守其土、進保其身,不愧爲壯節侯的後人。”沮雋張口便說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