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

“孤棹夷猶期獨往,曲欄愁絕悔長憑。”————————【浦津河亭】

蜀地自古以來便是天下首屈的富實之地,暢興奢侈攀比之風,凡貨殖商賈,百姓豪強,無不錦衣玉食,就連出行的車輛都要在不僭越違制的前提下講究光鮮亮麗。

儘管作爲他鄉之客,來敏在此也得入鄉隨俗,往來拜訪之際,無不出行軒車、前後扈從騎士。他的這一切行當都是由吳氏提供,這幾個月以來,來敏正是利用自己江夏來氏的聲名,以及這番高調的陣勢,來往於蜀郡各家之中。他也不怕盧夫人會在暗中做什麼手腳,畢竟這裡是豪強雲集的蜀郡,而不是五斗米道信徒衆多的巴郡。

軒車載着來敏回到劉焉贈與的府邸,剛換了便服、洗了臉,正打算好些休息,只聽得簾鉤叮咚作響,擡眼看時,一名七八歲大的幼童打起門簾,站在門邊。那幼童不似養尊處優的士人那般白皙,卻也是健康正常的膚色,相貌普普通通,一雙眼睛又大又亮,像是兩顆黑色珍珠。

那幼童抿了抿嘴,迎着來敏的視線說了聲:“先生!”

“阿滷。”來敏親切的喚着對方的小名,對他招了招手:“過來說話。”

這幼童的大名喚作呂乂,是劉焉身邊老護衛呂常的獨子,自從拜入來敏門下以後,呂乂便經常到府上聽候教導。起初來敏收下呂乂只是爲了例行應付、給劉焉以及呂常一個交代,可後來卻發現,呂乂這個孩子雖然不愛說話,但其實是個內秀於中的人,是塊難得的璞玉。

由此來敏愈爲上了心,漸漸地把他當做自己真正的學生一樣打算傾囊相授,不過可惜的是,他發現呂乂似乎對儒家經義沒有多大興趣,反倒是更喜歡一下《管子》之類的理論。這讓來敏有些心情複雜,不知道是不是該繼續強迫他研習經義、還是爲他另尋名師,以免辜負了這等稟賦。

“先生,費公來了。”呂乂揭開簾子有些靦腆的往裡走了一步,少年清音朗聲,宛如室外雨水叮咚。

正說着,兩鬢斑白的費伯仁便安閒踏進室內,他這些天常與來敏共車偕行,彼此早已不拘禮數,所以也不在門亭蒼頭的擋駕之列。費伯仁也穿着一件便服,看到來敏手頭正準備拿書來看,輕鬆的笑道:“如此大雨,還能靜下心讀書,你倒是清興不淺!”

“天降大雨,饒是尋常黎庶也都留屋不出、無事可做,何況是我?”來敏將書簡放在一邊,笑着回答道。

費伯仁脫下溼透了的絲履,光着腳踩在木地板上,徑直走到來敏下首的客席上坐好:“我剛從使君府上來,有些事,不知道你聽說了沒有。”

“也是才知道不久。”來敏指了指侍候在一旁、正與跟在費伯仁身後進來的費禕交流眼神的呂乂,示意道:“多虧有呂公代爲溝通內外,不然,我等想見使君一面都難。”

呂乂不再與費禕糾纏,立即回道:“家君勤勞王事,這些都是應該做的。”

費伯仁剛纔旁觀了費禕與呂乂這兩個孩子之間在大人眼皮子底下的小動作,着實沒料到好動活潑的費禕居然會和沉靜寡言的呂乂玩到一起去,他捋須笑看,也不說破。

還是來敏說道:“此間無需侍奉,你二人且先下去休息吧。”

費禕立即應了一聲,與呂乂執禮拜謝之後,便拉着對方走了出去。兩人一同站在檐下看雨,費禕興許是身邊一直鮮少同齡人,遇見呂乂後直覺特別親切,何況又都是荊州老鄉,於是在他旁邊說了好些關於荊州風物人情的話。直到呂乂有些不耐了,生硬的說道:“我要回去看書了。”

“別啊,一個人看書多沒意思。”費禕趕緊攔着他,說道:“你陪我出去尋個人如何?”

“我爲何要陪你?”呂乂皺着眉頭,一直以來他都很疑惑這個事情,他與費禕並不相熟,對方一介江夏豪強出身,要呼朋引伴,何必扯上家世寒微的自己?說起來,自從拜入來敏門下,這些天的確有不少往日根本不會瞧他們一眼的豪強子弟來與他結交,這個費禕也是其中的一員麼?

費禕往來敏等人所在的地方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呂乂知道對方這是想私下裡爲來敏等人排憂解難了,來敏雖然個人素有名望,但行事之間惹人注目、仍有許多不方便。如果由他們幾個孩子作爲初次接觸,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便利,於是呂乂問道:“找誰?”

“董公的兒子,董允。”費禕年紀雖小,但性情卻十分大方磊落,他好似不知呂乂內心裡的活動,顧自說道:“你不認識不要緊,跟我去見一面就好了。董公的身份可不一般,其先祖本是巴郡江州人,後來遷往南郡枝江,這兩年又率宗族西遷回蜀。你想必也知道,益州一直都有外地、本地士人之分,這個董公可是兩邊都能說得上話的。”

費禕年紀雖小,但由於時刻跟隨在族父費伯仁身邊,耳濡目染,知曉許多隱秘事故,心智自然比同齡者要早熟。呂乂知道費禕尋董允是假、藉機試探董和的態度纔是真,這段時間經過來敏的努力,已經有不少豪強傾向於他了。董和雖然不是分量最重,但若能說其表態,這也算是錦上添花。

“這麼說,朝廷此時正頓兵陽平關外、寸步難進?”費伯仁想了一想,說道:“不過依此前,朝廷大軍輕易便擊敗憑恃山險的氐王來看,朝廷此番調遣而來的將兵皆爲精銳,料想這陽平再是險要,克平關隘,也不過計日而已。”

來敏朝費伯仁傾起上身,說道:“朝廷如今正緊着攻城討賊,我等在蜀地也要抓緊了。”

“正是此理。”費伯仁拱拱手,說道:“卻不知這些天來,敬達可有什麼進展?”

“蜀郡張氏、杜氏,犍爲張氏、費氏、楊氏等豪強聞說朝廷振奮、又知劉使君身體近況,皆早有意動,但兵來之前,也只是觀望而已。如今朝廷已經動兵漢中,最多數月便能南入益州,彼等也該做出決斷了。”來敏自知大軍就在數百里之外的陽平關,底氣也足了些:“若還是虛與委蛇、推諉敷衍,以後可就得悔恨莫及。”

“此時卻要早些知會彼等,再過幾日,漢中的消息傳來以後,會有更多人主動上門造訪。”費伯仁點了點頭,若不是劉焉病體殘軀、來者又是堂堂正正的朝廷之軍,他也不至於會跟來敏商議着一仗不打就急着望風輸誠。

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