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

“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荀子·非相】

建安元年四月初七。

揚州,壽春。

作爲楚國故都,江淮重鎮,城門城處幾乎天天都是人流如織,摩肩接踵的熱鬧景象。只是仔細看去,卻會發現城下涌入的無不是衣衫襤褸的流民、或是神色憂戚的車隊。

在城門樓上,衣着華貴的中年男子憑欄而立,看着底下不斷涌入的人羣,他皺了皺眉,說道:“這些人都是自打徐州來的?”

一個身材短小的中年文士在旁說道:“謹諾,彼等大都是從下邳國的難民。”

“下邳國亂至今未平?”華服男子微微訝然,側首看了過來,面帶譏笑:“元龍非龍啊!枉費這陳漢瑜對他這獨子寄予厚望,連二兒子都不在乎了,到頭來,也未見得這陳登有何能耐。”

這華服男子正是後將軍、領揚州牧袁術,他身邊的那人是主簿閻象。袁術久有異志,在率兵來淮的時候,便有併吞徐、揚之心。

下邳陳珪與袁術俱爲公族子孫,年輕時曾與交遊。念在往日的情面,以及下邳陳氏在徐州的影響力,袁術爲了示好,最初曾任命陳珪的從兄陳瑀爲揚州刺史。誰知陳瑀既領州郡以後,去年見袁術被曹操、朱靈等人打敗,便立即倒戈,不肯接納袁術入城,後爲袁術所攻走。

儘管遭受過陳氏的背叛,袁術仍不改交好之意,甚至還寫信與陳珪,想與對方共謀大事。哪知被陳珪嚴詞拒絕,絲毫不在乎他的次子陳應在袁術手上的死活——在袁術看來,陳珪之所以不在乎陳應,除了不肯營私廢公以外,很大原因是看在陳應庶出無才,比不得陳登沈深大略,所以寧可棄子。

此時見底下亂糟糟的一夥來自下邳等地的亂民,袁術當即判斷這是陳登虛有其表、好友陳珪糊塗昏聵的表現。

看袁術一臉得意,閻象眨了眨眼,輕聲問道:“屬下聽聞徐州陶恭祖病篤,將不絕於人世,徐州大亂在即,君侯不妨早做打算。”

袁術聽罷,先不說其他,冷笑道:“看來幼主闢了華元化,是要了陶恭祖的命!”

陶謙今年已有六十三歲,本是年老多病的時候,又因爲開罪了曹操,致使徐州遭屠,於是心憂成疾,幸賴有陳珪與華佗相善,得以延緩壽命,使元氣漸次恢復。按華佗的話說,只要接下來不再心憂,在華佗的親手救治下就可痊癒。可誰知曹操雖然轉攻泰山賊,不再進犯徐州、華佗卻被朝廷徵辟走了。

閻象笑了笑,只好順着袁術的話往下說道:“君侯睿鑑,屬下聽聞,陶恭祖本來還不欲放歸華佗,故意隱瞞其人行蹤。最後不知如何,還是爲王端所知,嚴令催促,陶恭祖無奈其何,遂不得已而任其去留。”

袁術大爲搖頭,直言不諱的說出其中辛密:“此番入朝,我看多半是有人在背後擡舉,不然區區醫者,幼主何以知其姓字?還有這陶恭祖堂堂州牧,連個人都藏不住,事後竟還怕王端這個小兒……或者是根本就不信華元化能治‘好’他的病,又不想因強留一人,而與下邳陳氏繼續交惡。”

閻象臉上露出欽佩的神色,邊奉承邊補充說道:“到底是君侯灼見,陶恭祖任職以來,親任闕宣、曹宏等讒慝之流,以致徐州刑政失和,良善之家多被其害。尤其是在下邳聚衆寇鈔的闕宣、還有割剝三郡錢糧,作亂逃竄的下邳相笮融,使此地大亂。下邳乃陳氏基業,更是首當其衝,徐州豪強高門不滿陶氏已久,彼若還不設法緩和,恐怕其麾下就要羣起而叛了。”

“現在想安撫人心?當初又何必任彼等小人加害州內豪強?陶恭祖只知任人而不善用人,老來又糊塗妄爲,哪裡還有一點年輕時的英氣?此人合該遭難。”袁術心裡其實是贊同對陶謙任用小人壓制豪強的意圖,卻不屑於對方拙劣的手段。

閻象乾笑了幾聲,又附和了幾句,這才說到重點:“陶恭祖一旦亡故,徐州必有大變,其地西有曹操,北有呂布,可謂強敵環伺,誰都想進佔此地。君侯若要進圖徐州,這下邳可是繞不開的一處,而君侯手下的陳琮、陳應二人,也該早做處置纔是。”

陳琮的親兄長是陳瑀,也是陳珪的從兄弟,曾爲汝陰太守。當初陳瑀與袁術交惡之後,陳瑀一時驚懼,遂遣派陳琮向袁術請和,卻被正處惱怒之中的袁術所關押。

如今他與陳應二人都是下邳陳氏羈留在袁術手上的直系親族,閻象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既然陳登無才,不足以成爲陳氏高門今後的指望,陳珪等人想必也會轉變態度。何況陳珪可以虎毒食子,陳瑀卻捨不得他親弟弟,陳氏內部必然會有一番分歧,那樣袁術可以趁機分化了。

聽了親信的話,袁術想了想,又低頭看向欄杆外,自己身前正對着的中軸大街。混亂骯髒的流民擁擠在城中大街小巷,許多人都是結跏趺坐,雙眼閉合下垂,像是在長途跋涉之後短暫休息。只是有些奇怪的是,許多人都兩掌相疊,面上不見苦色,比其他那些倉皇的流民要多了份沉靜。

袁術心裡隱隱起疑,隱隱約約又琢磨不出緣由,口中說道:“不急,彼二人都先留着,等我再觀徐州局勢。”

閻象就站在袁術背後,聞言,不禁擡眼深深的看了對方一下,旋即低下了頭,說道:“謹喏。”

袁術不像他的兄長袁紹那般優柔寡斷、容易聽信人言,恰恰相反,袁術主意未定還好,只要打定了主意,縱然有再多好處,也不易更改。閻象最是熟知對方性情,索性不復再言,只是在心裡暗暗可惜這一次機會。

“高元才這小子來壽春有多久了?”袁術未曾注意到閻象在他背後的神情,忽然想起一事,問道。

閻象一愣,想了想說道:“已快有四個月了,君侯故意不見他,居然還能忍到現在,可見此人性情堅定,不急不躁。”

“哼,算他好性子。”袁術冷笑一聲,也不搭話,復又問道:“誰在陪着他?”

“是二君在陪着。”這說的是袁術的從弟袁胤。

“他外甥,也是我外甥,再如何,也該去見上一見了。”袁術突然感慨一聲,說道。

閻象剛要答應,卻見袁術皺着眉往街上的流民們看了一眼,用嫌惡的語氣說道:“你一會去尋張勳,要他把城中的這夥流民都趕出去,今後不得放其入內!一羣黔首弄得城中烘臭,教我如何住得下?”

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二百零七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