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

“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晉書·宣帝紀】

裴茂深以爲然,環顧四周,於是準備派遣蓋順帶着八千餘虎賁精銳以及萬餘羌氐義從、武都郡兵,合兵兩萬,順江南下閬中迎擊張魯。畢竟聽說張魯有巴郡夷王相助,兵力雄厚,不可小視,又佔有巴郡地利。有八千虎賁精銳在,巴郡的戰事就不會興起什麼反覆。

但荀攸卻不贊同這項調兵的命令,他說道:“不妨就單派步兵校尉徐晃前去,再撥給數千羌氐義從、武都郡兵,合兵萬餘。”

正準備接令的蓋順動作一停,詫異的看向荀攸。不僅是他,就連徐晃本人也是驚訝不已,雖然如今蓋順有損聖寵,但到底還是最初一批跟隨皇帝的將領,如今裴茂剛一開口便被荀攸截了過去,未免讓蓋順的臉上有些掛不住。

“這……”裴茂有些猶疑,看了蓋順一眼,他倒不是爲蓋順說話,而是對荀攸的建議有些不確信:“會不會太少了?張魯手下不說精銳,部衆少說也有三萬人。若是出兵太少,可別耽誤了大事。”

荀攸卻是信心十足的說道:“此戰無關勝負,徐晃只需守住閬中,待蜀郡局勢有變,則張魯自服。”見裴茂若有所思的神情,他提醒道:“裴公莫非是忘了漢中府庫?”

“啊!”裴茂這才恍然說道:“倒是忘了漢中的寶貨倉庫,張魯逃時並不倉促,卻不縱火焚燬財貨糧草。當時我等尚在議論彼是否已有投誠之心,如今經荀君提醒,倒是深以爲然。”

“張魯如何也是修道之人,豈會不知大勢?”荀攸捋須道:“他如今聚衆宕渠、漢昌等地,多半還是在坐觀局勢。如今我軍已然南下,從此再無險隘,張魯既有示好在先,此次當不難決斷去向。”

裴茂的思緒被荀攸所帶動,着即改變了最開始調兵的想法,從善如流的更改了軍令。畢竟蓋順手下有八千多人,而徐晃只有三千人,爲了保證南下的戰事順利,留蓋順在身邊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被忽視的蓋順此時也反應了過來,雖然他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但臉色未免還是有些難看。至於荀攸,則是向蓋順投去一抹意味不明的眼神。

調兵之後,還沒等到徐晃奏捷的勝訊,劍閣方向主動派來了使者,說是益州牧劉焉病歿,蜀地豪強又得聞官軍南下,特遣人投誠。

裴茂一開始還表示疑慮,以爲有詐,後來得知來者身份後,才知道不是虛言。

來者正是平準監王越。

裴茂是見過王越的,早在去年王越受命南下尋裴俊,配合他謀議歸附之事的時候,裴茂就曾將王越請至府中,不僅囑他勞心國事,更是私下託他照顧兒子裴俊的安全。王越當年在雒陽成名已久,對於王越的身手,裴茂是深信不疑的,有他做出的承諾,饒是益州的計劃不遂,也能保證裴俊的性命。

“前些天劉益州病歿,其子劉瑁、舊部孫肇等人陰謀叛亂,已爲我等調兵平定。”王越騎馬從郕都北上,數百里奔波,又要沿途安撫各處縣鄉長官,以州牧公文及外在形勢迫使歸順投誠,好不容易在最快的時間內趕到劍閣。剛準備休息,緊接着又聽見葭萌失守的消息,然後便跑來了,他此時早已疲憊不堪,但軍情如火,他仍要將當時的情形簡單的複述出來。

“如今益州已爲蜀郡太守高府君暫代職權,義陽來敬達、南郡董幼宰皆出面爲其安撫人心。得聞官軍破關南下,蜀郡、廣漢、犍爲等郡國皆貢表請降,越巂、牂柯、永昌等郡地處偏遠,使者未及,不曾傳來消息,但只要裴公進軍郕都,益州諸郡,便可不戰而下。”

聽王越把話說完,荀攸心裡不由訝然,尤其是當他聽到劉瑁叛逆的消息後,更是如此。他心裡如是想到,看樣子來敏到底是沒能救得了劉焉全族,只看這回劉焉的功勞有多大,能夠抵消他往日的罪過。

至於黃琬,聽朝中傳來的風聲,這一回縱然來敏沒佔到便宜,也有資本復起了。

楊懷在一邊聽得清清楚楚,劉焉死了,益州一夜之間易主、重歸朝廷治下,自己幸好投誠的早,立下一些微薄之功,不然趕在後頭可就連湯都喝不着了。他心驚之餘,立即對裴茂拱了拱手,奉承道:“令郎年紀輕輕,便爲朝廷立下大功,日後必不可限量,裴公教子有方,有一個千里駒啊!”

裴茂不善戰陣,所以向來都是空頂着一軍主帥的名分,用兵的事都交給了荀攸。在此之外,他最擅長的就是跟軍中諸將打好關係,讓他們在自己手下服服帖帖的,這是他的本事。他知道楊懷作爲一個降將,在軍中仍屬外人,心不自安是肯定的,此時當順着一些,以免讓他覺得生分排擠了。

於是裴茂捋須笑道:“犬子無才,幸有國家庇佑、蜀地名士相佐,方成此事,當不得大功。”

話是這麼說,其實他的心裡仍是有些不高興的,好好的一次政權過渡,非得弄出這麼多幺蛾子來,還搞出了兵變。王越雖然沒有說,但想也知道當時在靈堂中死了多少無辜的士人,就算裴俊不辱使命,完成任務,也不算是克竟全功,沒有讓裴茂滿意。

一旦益州士人損傷過多,益州人出身的司空趙溫又將如何看待自己這個一軍主帥呢?

楊懷倒是未曾從裴茂的笑容中看出這麼多心事,他見主帥搭話附和,心中竊喜,不住頷首,知道接下來要商議的事沒有他插嘴的份,於是乖覺的坐於下首,不再進言。

“巴郡是怎麼回事?”裴茂開口問道:“駐守江州的趙韙如何就反了?高府君能否再派人聯繫、曉諭一番?”

王越輕吁了口氣,沉聲說道:“趙韙乃本地大族,早有反心,劉益州在時,他便久不服其政令,如今更是起兵造反,與張魯結成一氣。我看他心意難改,不是幾個信使就能說其來降的。”

言罷,王越看了眼荀攸、最後又看向正中的裴茂,緩緩說道:“依在下之見,趙韙既然頑抗,我等倒不如與他打幾場硬仗。一來也好絕其反覆之心,二來……也好震懾不服。”

“誰是不服?”裴茂忽然提聲說道。

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