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

“願君收視觀三庭,勿與嘉穀生蝗螟。”————————【芙蓉城】

“他很美,是吧?”那人驚鴻掠過水麪似得匆匆離去之後,賈詡對猶在目視對方背影的周瑜說道,眼中少有的帶着些揶揄的神情:“涼州羌漢雜居,地通西域,不同你們江淮、江東的人生來就纖細俊秀。涼州人無論羌漢、相貌多生得端正雄偉,體格壯大,難得會有一個像他這樣‘俊美’的男子。”

周瑜淡淡的收回了目光,語氣從容平靜:“但也是個不慕名利的奇人,有古任俠之風。”

“是啊,不然他也不會單憑一句話,就從武威一路護送我到隴西了。”賈詡目光閃爍了一下,悠悠說道:“許多人初次見他,都誤以爲是女子,這對於慷慨自重的涼州人來說,是不能容忍的。若有人敢以此輕佻不端,他必會拔劍殺人雪恥,公瑾適才就應對的很好。”

賈詡用一種長輩對晚輩的語氣跟周瑜說着,周瑜並未有覺得任何怪異,反倒很是自然的接口說道:“賈公謬讚了,爲美色所惑者,皆是心志不堅之輩。瑜雖然魯鈍,但也不至於此。”

“放眼天下,也難得再尋出公瑾這般的年輕俊彥。不光是待人接物、心志品性;還是上陣殺敵、擔負大事,都遠勝同儕數倍。”賈詡緩緩說道。

周瑜心中一動,他隱隱約約能猜出來自己這回前往枹罕,很大程度上應有賈詡的舉薦,只是賈詡又如何知道他們到枹罕的時候,韓遂會下令攻城、宋建會恰好逃跑跟自己一頭撞上呢?這種對蛛絲馬跡的分析以及對人心的洞察能力、對局勢的預測推斷,縱然是周瑜也是自愧不如。

因爲水衡都尉周忠的關係,周瑜很受荀氏等在朝的一批潁川士人們的青睞,連帶着這次來西涼都有刺史鍾繇對他頗多關照。對於朝中錯綜複雜的諸多派系,周瑜或多或少的都清楚一些,當初在渭河邊與皇帝單獨交談之後,皇帝更是直接將其拉入了自己的陣營,並給了他這一次鍍金的機會。

他當初在渭河只憑幾句話便投於皇帝的門庭,皇帝作爲人主自然不會輕信,總會讓他做一些只有親信才能做的事情當做投名狀。而周瑜自來了雍涼以後,所領受的任務都是爲了朝廷,並無什麼異處。如今雍涼事務眼見就要告一段落,自己究竟是否通過了皇帝的‘觀察’,看來還得從賈詡的態度着手。

於是周瑜謹慎的答道:“這還得多謝賈公擡舉,給了在下一個機會。”

“我不過是爲你升起了帆,這船能行多遠,關鍵還要看天給多大的風。”賈詡絲毫不隱瞞自己的意圖,他看着眼前年正少壯、英姿煥發的年輕人,神色忽然有些複雜了起來。

此人既有自己與荀攸多方傾力擡舉、結交,又早已簡在帝心、寵命優渥,其自身本就聰睿勇武、年輕英俊,這樣的人,說是天之驕子也不爲過吧。

“嗯?”周瑜心裡一突,難道自己已經在不經意間達到了皇帝的預期?可是由自己斬殺宋建,賺取封侯,對皇帝、對賈詡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此時天際忽然傳來一陣‘嗡嗡’的噪聲,就像是夏夜在耳邊盤旋低鳴的蚊蟲,但夏日的蚊蟲遠沒有現在這個聲音密集。賈詡扭過頭去看向西方,動作自然的像是要看西邊即將落下的夕陽:“在枹罕的時候你應該就注意到了吧?”

他低聲問向周瑜,而周瑜也是極爲認真的答說道:“在枹罕東南、也就是此地西北處,我就聽到過這種聲音,只是忙着與韓遂寒暄,一時失於覺察。待回過神來時,耳畔卻已聽不見這個聲音了。”

此刻尚未日落,太陽懸在西邊羣山之上,而在那淡黃的天際與蒼茫的羣山之間,忽然升出一團輕飄飄的黑氣。像是山腳下有鄉村聚落的人正燒火做飯、炊煙裊裊;又像是當年防範羌胡的邊塞烽燧、狼煙沖天;更像是一團移動速度極快的烏雲,黑沉沉的、密密麻麻的在瞬間遮蔽半邊天空,可此時卻沒有絲毫起風下雨的意思。

“蝗初生如粟米,數日便大如蚊蠅,能跳躍羣行,又數日能羣起而飛,越州連郡,無所不齧。”賈詡這時已經開始撥馬往回走了,周瑜見狀,也跟着準備返身回營,不遠處的轅門底下已有一票騎兵奉張濟的軍令趕來接應。這些在平日裡總是威武悍勇的漢子,此時皆是神色慌張,顯然也是發現了天邊的蝗羣。

周瑜聞言,一邊策馬一邊看向遠處似乎離他越來越近的黑雲,問道:“可我記得朝廷屢發詔旨,要百姓搜捕蝗卵,殺蟲於卵中,爲何此時還有蝗羣?”

當初他可是屢次跟隨皇帝微服於城郊畎畝之中,曾親眼見過皇帝對趙溫等人下達滅蝗、捕蝗的決策,深知皇帝的決心之重,要趁着當時的蝗蟲尚未徹底孵化,防患於未然。

可如今爲何還是人力敵不過天命?

“我在武威守孝的時候,與田間老農常有往來,這蝗蟲分春、夏兩種。三四月間的蝗蟲是爲春蝗,由土中而生,四月以後的蝗蟲則是‘初蝗’。只要第一回不能全然防下,夏蝗依然會蔽日盈地,何況搜捕蝗蟲的是在關中,隴西這一塊,卻屬政令不達之地,所以才使蝗蟲乘勢復起。”賈詡在馬上輕聲說道。

此時兩人已經越過轅門,返回了軍營,營中此時一片嘈雜,就像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忙亂。張濟已經吩咐各級軍官帶士卒進營帳躲避、安撫軍心;又分出部分人手將糧草掩藏看護起來。雖然張濟不善謀略,卻在治軍上是一把好手,再加上有姜冏、毌丘興等人在一旁襄助,很快就將鬧哄哄的場面控制了下來。

未過多時,李參在城中派了主簿過來,說是已經派人騎快馬趕赴南邊的縣鄉告知情況、預備蝗羣。雙方交流了彼此的情況以後,當即決定,兩者即刻合兵南下隴西郡的治所狄道,由李參帶兵鎮守,主持救濟、張濟則帶着麾下萬餘人趕赴漢陽郡與隴西郡交界的襄武縣,以防受災的羌漢百姓鋌而走險、造反作亂。

“隴西侵受蝗羣,則鄰近的金城、武都等郡必不能倖免。但武都、漢陽等郡近年多承詔旨,開渠備荒,有良吏治民、又有大軍鎮守,可堪無虞。唯所慮者,就只有涼州金城等郡,若是韓遂救災不利,致使羌胡劫奪郡府,我等也應早做防備纔是。”賈詡坐於張濟下首,語氣淡然的說道。

“此事也應快馬呈報朝廷。”周瑜補充道:“關中乃我大漢根基所在,今年已受苦旱,決不可再受蝗羣。”

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