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

“天下之患,莫大於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者,是拱手而待亂也。”————————【蘇軾文集·策略一】

自從平準令賈詡與均輸令麋竺等人合謀平抑物價,與執金吾司馬防、城門校尉伏完等人一起逮捕了京兆等地的不法豪商之後,三輔糧價大幅回落,黎庶拍手稱快。但此事件隨之而來的後果卻是各地市裡的商賈既不敢高價出售、又不捨得折價虧損,於是一個個在這個高壓的時候關門閉戶,不肯出來售糧。

於是本來還能爲朝廷分擔壓力的民間售糧的行爲消失之後,關中的災民幾乎全部都要靠官府以及太倉接濟,朝廷的糧食壓力劇增。有人爲了大局着想,上疏提請皇帝寬宥彼等入獄的商賈,讓他們用錢糧贖罪,一來可以達到懲處的效果、二來也能增加救援的力度。

皇帝正想通過此事殺一批市場裡的領頭商人,然後推出一個新制度——由朝廷制定糧食、鹽鐵等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上限與下限。這個制度要用律法保證實施,均輸監負責具體施行,太倉監提供儲備保障。由國家制定市場價格、調控市場秩序,在孝武皇帝的時候就通過平準均輸實現過一次,後來被‘國不與民爭利’的理由廢除。

如今皇帝打算搬出後世宏觀調控的法子來管理市場秩序,必然會遇到巨大的阻礙,跟商人罷市比起來,羣臣求皇帝祈雨纔是重頭戲。

“也沒人教我,都是我剛纔心裡想的。”宋都看皇帝表情嚴肅,不自覺的避開了皇帝的眼神。

“是麼?”皇帝明顯不信,他忽然想起剛纔閒逛時看到的一隻新穎的銅燈,開口道:“那銅燈是誰送來的?”

這種事明顯隱瞞不過,宋都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坦言道:“是阿翁送來的。”

“那就是了。”皇帝不禁皺着眉頭,愈發覺得宋泓爲人愚鈍無知,總愛做一些自以爲風光、卻爲別人當馬前卒的事情。以前是看在他不過一介中散大夫,影響不了朝局,看在宋都的面子上對他視而不見就是,如今竟敢把手伸到宮裡來利用宋都了。皇帝可以容許宦官在一定限度內參與朝政,但絕不容許后妃干政,他不能從宋都這裡開個壞頭:“宋公年歲大了,讓他做中散大夫,本是爲了榮養,如今實在是有違初衷。你做女兒的,平日裡也該多勸導些,讓他少在不清楚的事上跟風附會。”

宋都一愣,腦筋一時沒轉過彎來:“可是,祈雨是件好事,陛下爲什麼不允准呢?”

“我有說不允准麼?”皇帝的言辭愈發嚴厲,臉上的笑容也不知何時收了起來:“以往祈雨的流程,先是由地方祈禱山川社稷、不成,再由朝廷指派太常祈雨、不成,然後纔是公卿百官、最後才至於我。可如今地方祈雨未畢,他們就想徑直勸我主持祈雨,這裡藏着什麼心思,你不明白倒罷了,你父親若是不明白,我看他就是真的糊塗!”

祈雨本來就是一件碰運氣的事情,何況如今還是旱災,下雨的概率微乎其微,讓皇帝去求雨豈不是自找沒趣麼?皇帝都能想得出來,只要自己答應祈雨,民間必然衆人皆知、翹首以盼,結果最後空歡喜一場,這讓天子的威信往哪擱?

在這個年代,某些精英階層的士人或許不信劉氏承天治民的神權,但底層愚昧的黎庶依然是相信四百年劉氏天命的,除非再過二十年,年青一代、沒有見識過漢室威嚴的人成長起來後,劉氏的神性纔會開始破滅。

皇帝正是預見到祈雨之後會有種種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纔想儘量拖着,按他在後世所學的地理知識,六七月份南方梅雨季節過後,雨帶纔會逐漸移至黃河流域,那個時候最晚已是八月份了。此時正處旱災,氣候變化異常,降雨最早也只能是八月纔會有,所以皇帝篤定七月份下雨的概率是小之又小,只有拖到八月,下雨的機率才能增大。

等到了八月,皇帝再出面祈雨,然後過幾天等到東南季風帶水汽過境,甘霖天降,自己立時就能反敗爲勝。

這是一場比拼耐性的鬥爭,皇帝多日以來一直在默默忍受着前朝帶給他的壓力,既不能表現的對祈雨一事無動於衷、又不能一口答應親自祈雨,好不容易偷得閒時,想去最能給他解悶、最無心計的宋都宮裡紓解一下情緒,誰知道在這裡也躲不過前朝是非。

“陛下……”宋都從沒見過皇帝發怒的模樣,此時竟是小臉煞白、被嚇得愣住了。

“穆順!”皇帝心念急轉,正好藉此事給那些人還以顏色,不然真把自己的暫時隱忍當做軟弱可欺了。那些人見到就連皇帝的丈人宋泓都被懲處,一時也會收斂幾分,讓皇帝減輕一些壓力。想到這裡,皇帝猛地站了起來,全然不顧宋都的反應,衝外間招呼道。

在門外的穆順早就注意到殿內的動靜不一般,隨時準備應命,此時更是一下便小跑進去,跪伏下來:“奴婢在。”

“去尚書檯傳詔,中散大夫宋泓擅作威福、圖謀鑽營,種種惡態,不容其恕!即刻罷免,勒使歸戚里宅閉門思過,不許外出。”皇帝還記得宋泓有自己給他賜下的戚里宅邸不住,非要跑去達官貴人聚居的北闕甲第的往事,此時一併發作,索性讓他回外戚聚居的戚里去了。

穆順先是愣了一下,他剛纔在外面只聽了個模糊的大概,沒想到事態會這麼嚴重,宋泓好歹是皇帝最喜歡的宋貴人的父親,皇帝居然連宋貴人的面子都不給,可見這次是真的出大事了。穆順不敢怠慢,此時看也不看宋都泫然欲泣的神色,俯首答應了一聲,站起來躬身倒退。

“陛下,陛下!”宋都眼見穆順將要退出去,慌張失措的跪伏在地,聲音哀切:“都是妾身的錯,求陛下莫要責罰阿翁!”

“他合該接受教訓,不然以後必會變本加厲!”皇帝見宋都在他跟前苦苦哀求着,仍狠下心腸,不肯鬆口:“我這也是爲你好!”

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