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

“昔楚莊吞蛭而愈疾,孫叔殺蛇而致福。”————————【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三年】

“耿季行傳過幾封書信給我。”蘇則小口抿着豆羹,慢條斯理的說道:“因爲事涉國家,內容隱秘,就連他也不敢隨意議論……整個太學也是如此。”

馬超‘哼’了一聲,說道:“國家興復社稷,殫心如此,卻還有宵小趁機散佈謠諑、污言誹謗!若我是司隸校尉,非得將這些人盡皆捉來殺了不可。”

這兩年他在太學也有不少長進,自然知道如今的朝廷已經今非昔比,如果說在馬騰父子剛歸附朝廷的時候,他二人尚且還有隨時叛逃涼州的心思,此時也盡皆磨滅了。如今僅剩的,也就只有馬超更加迫切的想得到皇帝的信任與青睞,將他放回軍中效力。故而此時知道這些流言蜚語,馬超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朝廷的立場上,爲皇帝說話。

“此事幹涉國家威嚴,朝廷斷不會等閒視之,眼下不便發作,自然有諸公的道理。”蘇則倒是沉得住氣,他碗裡的豆羹還剩下一些,但已經喝不下去了。正準備放在一邊,卻見一旁有個五六歲的稚子手裡捧着一隻舔得乾乾淨淨的空碗,眼巴巴的看着他碗裡的殘羹。蘇則便順手遞給了對方,再轉過頭來,緩緩對馬超說道:“我等現在無官無職,還是做好手頭上的事情要緊。”

“手頭上的事情?”馬超看着那個抱着碗吃的津津有味的孩童,心裡忽然想到了什麼,連聲說道:“我正好有個主意。”

蘇則見那孩童吃的有味,索性將手中吃不完的餅餌也一齊給了對方,聽了這話,不由好奇的問道:“什麼主意?”

“我這也是今天才知道的。”馬超神秘兮兮的說道:“我有一從弟,名喚馬岱,現在在衛士令王忠手下擔任衛士,每日巡視宮禁,偶爾還能在前殿看見陛下。今天他便給我傳來一封信,說是前日裡國家與諸公憂心時下旱蝗,一衆前往籍田視察禾苗,誰知農田裡忽然跳出幾隻蝗蟲。國家當時氣急,親手將其捉下,說‘黎庶視谷爲命,爾等食之,何如食我之肺腸?天降其過,在我一人。若爾有靈,但當蝕我之心,勿害我子民’,然後張口欲食。”

蘇則着實嚇了一跳,心裡又感動又吃驚,忍不住說道:“這怎麼行,蝗蟲是骯髒惡物,吃了恐會害體,諸公沒有勸麼?”

馬超很少見對方這副揪心的模樣,心裡得意,便說的更起勁了:“勸了,可是國家向來獨斷,哪裡肯聽?當即就將蝗蟲吃了下去,說‘正是要爲民代受其禍,移災於我,縱使罹病,又何懼之有’!”

蘇則沉默了好半天,忽然站起來對長安的方向鄭重其事的拜了一拜,輕聲說道:“古來仁君如堯舜,也不過如此吧?”

“這件事沒過多久,便在長安都傳開了,城中黎庶無不感激流涕,尤其是那些受了蝗災、不得不進城討食的百姓,聽到這個事後,更是在均輸監賑濟糧谷的鋪子前跪下哭嚎。我看用不了多久,三輔百姓皆將稱讚國家仁德。”馬超說着,在圍觀羣衆不明所以的眼神中跟着站了起來,象徵性的往長安拜了一拜。

他心裡忽然想到;經此一遭,關中就算再有什麼流言蜚語,光憑皇帝這一出生吃蝗蟲、代民受過的事蹟,便足以抵消大部分不利影響。或許這就是皇帝對這些輿論的反擊,畢竟黎庶只看實際,天道德運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有那些士人才會拿來當幌子用,皇帝只要一心一意的對百姓好,再做些面子工作,黎庶自然知道該跟着誰走。

無論皇帝這麼做究竟存了幾分真心,就憑皇帝敢生吃蝗蟲的勇氣與決心,馬超就自認學不來。

蘇則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激奮的心情慢慢的平復下去,他看了眼仍坐在地上面面相覷的農人們:“看來京畿的這些流言,也該到頭了。”

馬超點頭說道:“是啊,不過,事情並不止如此,京城開始傳起了蝗蟲的吃法。”

“蝗蟲的吃法?”

蘇則立時想起了‘手頭上的事情’,他們身爲朝廷的捕蝗使,雖說是無品無秩的臨時差事,但若是辦好了也是大功一件。除了帶領一方百姓組織集體撲滅蝗災以外,還要破除百姓心中對蝗蟲的敬畏,如今第一點倒是容易,第二點該怎麼做,蘇則一直也沒有個頭緒。其實說起來,若非他與馬超的家世顯赫,足以唬住百姓,否則要想讓他們積極參與滅蝗,還有不少難度。

若是能讓百姓主動去吃蝗蟲,豈不是既能滅蝗、又能破除對蝗蟲的敬畏?

蘇則連忙追問起來,然而在細節之處,縱是馬超也知之甚少,只知道大概是要將蝗蟲暴曬成蟲幹,去掉頭、翅、足然後可食。或是將其與野菜同煮,或是將其用來飼養雞鴨、豬等禽獸。

“這些法子據說是太官研製出來的,背後沒少有國家的授意,只是此法一經推出,卻少有人願意吃。”馬超皺着眉頭,顯然對吃蝗蟲這件事也是心存顧慮。

蘇則不以爲然,此法一出,不僅是在形式上提高威望、減少流言的不利影響,還能實質性的解決蝗災,瞭解來龍去脈後,他對皇帝可以說是萬分的敬佩:“國家連蝗蟲尚可生吃,況乎熟食?我看用不了多久,國家就會親自進用。”

馬超隱隱覺得這是個契機,點頭說道:“我所想的是,與其等到消息來,不妨先推行下去,讓黎庶煮蝗而食,還能解決一時飢乏。”

於是兩人說到便做到,很快便組織人手抓了幾十只蝗蟲,又在河堤邊燒了一堆篝火。

衆人吃完各自的豆羹,都有些意猶未盡,此時見兩個身份尊貴的捕蝗使派人做這做那,一時都好奇不已,紛紛圍了上來。

只見蘇則指使一個農婦去掉蝗蟲的翅膀、大小腿與頭部後,用水洗淨,然後用一根細枝串幾隻蝗蟲,放在火上烘烤起來。

“我以前只在羌地吃過羊炙、鹿炙,這‘蟲炙’倒還是第一次吃。”馬超看着農婦熟練地翻着面,笑着對蘇則說道。

身邊的人聽得的分明,立時譁然變色。

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