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

“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

漢建安二年,十二月廿日。

未央宮,溫室殿。

這天下午大有雪意,彤雲密佈,北風呼嘯,天也黑得早。纔到申初,小黃門穆順就指派起宮人在殿內燃起燈燭、擺上炭盆。高大的青銅樹上點滿金色的燈花,在溫暖如春的溫室殿,皇帝正與承明殿諸大臣裁定事宜。

皇帝在殿內穿着簡單,單隻在外罩了件黑底紅緣的朝服,內襯一件雪白的中衣,與穿着厚袍大氅、剛從寒風中邁入殿內的趙溫等人比起來,更顯得自在從容。日益健朗的身子將兩件單薄的衣服微微撐起,他眉峰微翹,低眸輕輕抿了口穆順遞來的熱茶後,再將其遞還了回去。

與往常一樣,皇帝的這番動作,昭示着適才的議題已經結束,察言觀色的大臣們就需要及時報上下一個亟待皇帝裁決的政務。

“……幷州天寒,太行山險,冀州情勢未明,確乎不宜派兵。”皇帝輕聲說道,身子略微往前,垂問道:“劉公在奏疏裡說的樣樣是理,可我怎麼覺得,字字句句都是在推脫呢?”

司徒黃琬頭上沁出一層細汗,語氣堅定的回道:“劉虞仁厚長者,對朝廷、對陛下都是一片忠悃。陛下臆劉虞有推託之意,實非君臣之道,於陛下及劉虞,皆有礙聲名,唯望慎言。”

皇帝以手支着額角,目光放空,顯然在思索着事情而無暇迴應對方。

熟悉皇帝的黃琬、趙溫等人見狀,面色卻是凝重了。

侍中楊琦站在公允的立場,接過黃琬的話頭,就事論事道:“稟陛下,即便劉虞與公孫瓚早年結怨,也是公孫瓚跋扈張狂,目無長官之故。所謂以德報怨,劉虞所呈奏疏中,並無一言‘不應救’,而是‘不能救’。如今凜冬已至,幷州等地寒徹刺骨,鮮卑、烏桓等部族盤踞漠北,若無草糧,必有劫掠,故而度遼將軍段煨與寧胡將軍徐榮等部皆不可輕易調動。加之明年朝廷便要出兵關東,緊要處當是河南,若是此刻舉力於太行、常山,則有因小失大之弊,此皆臣等附議之言,還請陛下睿鑑。”

說着,尚書令吳碩也道:“如今燕趙之地寒徹,遠甚關中,袁軍久攻不下,長圍而氣餒,必乘勝而退,以待來年。如此,公孫瓚既有喘息之機,朝廷又得以在明年出兵時,借易京之圍牽制袁軍。”

皇帝終於沉默不下去,他緩和了顏色,出聲道:“不出兵,並不是說不助援,如今雖是寒冬,也可多遣獵戶、斥候過太行山探看井陘關、以及常山、中山等郡國虛實。劉虞言及常山等國豪強放縱公孫範入幷州一事,需得慎重。趁着還有幾個月的時候,預先佈置,總比臨了到頭還沒個籌算要好。”

黃琬立時應諾,又說道:“劉虞官居刺史,如今有益州在前,不敢擅專軍事。陛下不若由中臺擬詔,命專人籌辦。”

“那就讓段煨去辦,明年開春,再命其率麾下萬餘兵馬南下,退防雁門,守好幷州北部,至於南匈奴故王庭、及五原等地,一時顧不上了。”如今幷州的軍事力量只有度遼將軍段煨與寧胡將軍徐榮的兩萬兵馬,鑑於明年關中要調動大量人馬出征,三輔與幷州的防務就急需留下足夠的將領與兵馬鎮守。皇帝心裡已有了打算,想趁這個時候將防務重新規劃部署,調動一番兵馬:“至於徐榮,則讓他率軍往南退守上郡,一則看顧幷州西側,二則也能策應左馮翊與河東。”

“臣謹諾。”

見皇帝緊盯着劉虞的真正用心不放,黃琬、楊琦等人皆不免鬆了口氣,在他們看來,無論劉虞拒絕救援是出自公心還是私心,此刻都不是派援兵的時候。至於劉虞在之後是否繼續諫阻,那就與這時的朝議無關了。

就在要將此事揭過的時候,殿外忽然有中黃門進來奏報,稱秘書郎溫恢、盧毓二人在宮門外跪地大哭。

溫恢與盧毓是在不久前來的長安,他們一路在孫禮等人的護送下越過太行山,進入幷州後在劉虞的安排下送入朝廷。與此同時還帶去了公孫瓚在幽州搜刮糧草,隨意誅殺當地郡守,甚至連盧公後人都不放過的種種劣跡。盧公後人在幽州遭難,這在當時引起了朝野一片譁然,若不是幽州暫時鞭長莫及,恐怕就要有人鼓吹出兵了。

皇帝當時爲了安撫住溫恢與盧毓這兩個忠臣遺孤,又是爲了拔舉這兩個人才,特意將彼等選入秘書監,由蔡邕等大儒教導。

如今公孫瓚兵敗求援,消息很快跟着傳入長安,許多人都知道公孫瓚是牽制袁紹軍力的一枚釘子,非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捨棄,皇帝多半是要相援的。這是出於長遠的利益,可有些人從感情上卻無法接受。

“穆順,將他們帶到偏殿裡去,在宮門哭鬧像什麼樣子!”皇帝眉頭緊皺,他隱隱從外間呼嘯的風聲中聽見抽噎哭泣的聲音,兩個少年的父親、兄弟都死在公孫瓚手下,縱是往日他們再如何早成、理性,也敵不過幼失怙恃的悲慟。

穆順忙弓着身退下,殿外鉛雲密佈,風雪驟降,兩個柔弱的少年正並肩跪在殿前俯身痛哭。雖然明知道對方是心哀親人,可在溫室殿還這麼哭鬧,多少有些晦氣。只是在這個事上,皇帝不好計較,穆順也不好多做什麼。他收起往日常帶着的笑臉,半強迫的將溫恢、盧毓兩人帶到旁邊的偏殿裡去。

就這麼一會的功夫,兩人的鼻子就哭得通紅,年紀小的盧毓甚至還流下兩行清涕。穆順讓人挪了一隻火盆來,不陰不陽的說道:“朝廷大事,按說旁人是不得干預的,爾等雖有孝名,但也在此等之列。好在事有可原,國家特許你們給個交代。”

“沒有公孫瓚,朝廷大軍就匡扶不了天下了麼?”溫恢還算鎮定,他緊緊拉着盧毓的手,迎着穆順的面說道。

穆順被他一嚇,斥道:“住口!這也是你能非議的?”

溫恢從鼻腔中冷哼一聲,看似毫不畏懼的看着穆順,只有盧毓從對方抖動的手掌,才能得知溫恢心底的不平靜。

穆順轉身回去覆命了,偏殿內只留下溫恢與盧毓兩個人相互依偎着。

盧毓時不時地抽了抽鼻子,溫恢望着火堆,心裡卻是在想許多事情。他的父親溫恕始終對朝廷念念不忘,心向神往,就算是遇難前也不忘叮囑他繼承遺志。這一路上千裡風塵,他與盧毓嚐盡疾苦,當他剛來長安的時候,見到沿途風物,見到皇帝與諸大臣時,心中確實對漢室朝廷產生了不小的希望。

可如今面對着殺父仇人,溫恢卻又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動搖,所謂堂堂正正之師,朝廷作爲代表‘大義’的一方,怎麼能與豺狼爲友呢?

這是溫恢所不願想明白的。

也是想讓皇帝告訴他的一個答案。

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