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

“昔蛛蝥作網,今之人循序。”————————【新序·雜事】

婁圭一愣,似乎聽出了‘轄下’與‘治下’之間細微的區別,他緩緩垂下眼瞼,一聲不吭。半晌,他復才說道:“龐氏乃荊襄大族,龐德公又與漢南諸名士交好……黃承彥也在其中,使君縱然心中猶疑,也請止於猶疑。”

黃承彥沔南名士,閒逸散居,是南郡大士蔡諷的女婿、南郡太守蔡瑁的姐夫,與劉表是姻親,雖是南郡人,卻與江夏黃氏有幾分聯繫……江夏黃氏之中,除了如今的黃祖爲劉表鎮守江夏以外,就數當今的司徒黃琬最負盛名。

這層層關係之中,一旦涉及到本地盤根錯節的豪強人脈網,往往都會讓劉表感到苦惱棘手,何況又牽涉到朝廷重臣,更是讓他束手無策。

“黃承彥、龐德公,俱是德高名盛之輩,奈何我幾番傾蓋結交,都不得所獲。”劉表眼神閃爍了幾下,略遺憾的說道:“到底是我劉景升賢名不夠,騏驥不躍我家門。”

來了荊州這麼多年,劉表雖然憑藉個人魅力與才學、聲名很快與荊襄士族打成一片,獲得了他們的認可與擁戴,一步步鞏固自己的權力,成爲名副其實的荊州牧。論權位,劉表自詡他並不輸於故去的益州牧劉焉,反而更勝當初的劉虞一頭;論權謀,跟劉焉甫一入益州便拿州內大族開刀的手段比起來,自己分而擊之,連敲帶打,簡直是春風化雨。

故而劉焉病亡,聲名毀於一旦,而他仍能屹立於荊楚,甚至還有足夠的資本、還有很多的機會,去選擇擺在眼前的任意一條道路,難道單只是運氣不同麼?

“龐德公遣一名無有聲名的小子去潁川見司馬德操,旁人看來是爲其求名,我卻不以爲然。”這個時代常有名士之間互相吹捧、互相拔高名望的情況。龐德公與司馬徽早年有過交情,此舉在明面上着實像是爲龐統積攢名望,然後順利出仕作打算,但在劉表看來,尤其是龐德公與黃承彥、黃祖以及江夏黃氏的聯繫,其背後的脈絡就很是讓他警惕與驚怒了:“潁川也不只司馬徽一人,他去潁川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我一概不知——我不是怪他聯繫潁川官員,我是在想,我劉景升也是朝廷正式策拜的鎮南將軍、荊州牧,彼等要攜荊州之力報效朝廷,與我共商就是,又何故瞞着我呢?倒使我在天下人眼中別有用心了。”

孝靈皇帝駕崩後,劉表每每思及天下劉氏宗親,總會慶幸自己的運氣,劉焉費盡心血掌控的益州,死前又親手將其交還朝廷;劉虞早年在幽州受盡委屈,這兩年改到幷州才稍稍好解;至於劉岱、劉備這些人,更是不提也罷。

只是相比之下,彼等的不幸正是自己的幸運,自己沒有強橫霸道的部將處處頂撞;荊州境內安靜,更無盜匪肆虐。而彼等的幸運卻又是自己的不幸,由於自己在剷除州內宗賊之後,選擇了與州內豪強合作。

懷柔之策造成了荊州的富庶與安定,每年都有數萬戶百姓因戰亂饑荒南下——這兩年隨着關中、豫州安定,不僅逃難的流民少了很多,反而還要回流的趨勢——但同時也造成了豪強壯大,逐漸尾大不掉,劉表有時不得不依賴他們才能維持自己的權力。

婁圭作爲南陽人,剛纔提起龐德公與黃承彥等人的關係,也是出於好心委婉的示意了劉表,此時他連忙擡起手:“使君萬不可這麼說!名士之間,常常互有往來,議論朝政,人物臧否,又素來爲士人談資。方今天下紛亂,正是日出之前,黎明未明,彼等有所考慮,也是常情。”

看到劉表眉頭一挑,婁圭又接着說道:“不過,龐德公、黃承彥等人俱爲清高淡泊之人,若要出仕,十數年前便可仕位公卿,又何必等到今日?”

“是我猶豫了。”劉表眼睛望炭爐旁的瓦盆中看了一眼,那嫩綠的草葉在溫暖的炭火邊似乎更有活力了。他點了點頭,語氣一轉,道:“當初朝廷調徐晃等兵馬過境伐袁術,我本不該在糧草一時上推諉拖沓,一時疏忽,卻讓人議論不絕——這實在不是我的本意!是故他們疑我、忌我、甚至做此事避着我,我都不在乎,但我卻不肯讓他們逼着我做這做那!”

婁圭心裡一驚,趕忙低下頭去,眼角餘光一瞥,瞧見那瓦盆裡的草芽早已被火光映得通紅一片。年前因爲劉表對徐晃過境的事情心存戒備,處處給其掣肘,對詔令陽奉陰違,最後招致了徐晃反客爲主,領南陽太守;前將軍朱儁更是趁着冬雪南下潁川,爲徐晃整合南陽守軍、驅逐部分官吏助勢。

荊州因爲劉表的一次昏招受到了皇帝的降罪,像龐德公、黃承彥這些與劉表早就意見不合的一批士人自然會心思浮動,有所打算了。

“子伯,劉君郎病逝不過旬月,益州諸郡便重回朝廷治下,這其中除了漢中等戰之外,當真是南北軍的功勞麼?”劉焉在益州製作鑾輿,勾結賊寇,心懷不軌等事還是劉表上書揭發的,他也時刻關注着益州的戰事,甚至在朝廷討伐益州的過程中,他還試圖派別駕劉闔前往江州,以助戰爲名分一杯羹。誰知道朝廷兵進神速,益州幾乎不加抵抗就降了:“現如今彼等還想故技重施,逼我就範,我即便有這個心,也不能讓他們牽着走!”

“唯、唯。”婁圭心裡暗歎一聲,知道劉表現在雖無自立之心,但也拗了脾性,不肯跟着龐德公他們走了。所幸劉表看得清局勢,毫不猶豫的站在了朝廷一邊,不然光是荊州內部的分歧,就足以大亂。

“朱公偉南下不過是虛招,彼等要應付河北袁紹,哪裡敢帶兵南下尋我的麻煩?不過是想看看我在南陽有何應對罷了。”劉表看的不是一般的清楚,他忽然說道:“我偏不應對!”

這番話說得婁圭一愣,隨即便聽到對方冷笑着說道:“黃祖幾次說要領兵攻豫章,今日就遂了他的意,命他點齊所部兵馬過江,去會一會那個吳下孫郎!”

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