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

“蒙惠者雖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建寧府建陽縣長灘社倉記】

春寒料峭,關中冰雪初融,僵硬的土地被耕牛以堅定的步伐一寸寸的犁起,深厚的土地上,農人播撒着秋收的種子。

這是建安三年的三月二十,萬物復甦,農事正忙,東風尚未拂遍此地,一陣倒春寒卻悄然在近期侵襲了三輔。

按正常的農時來說,倒春寒應在二月末至三月初,如今已是三月末,卻陡然又來北風。讓才換上青衣春衫的人們在猝不及防之下,如霜打的茄子一般,着實病倒了好一批人。皇帝擔心這個流感會大範圍傳播,出現疾疫,近日裡常催使太醫署與太醫院選派人手,又徵集民間良醫,出巡三輔各地防疫治疾,研究病案。

本來一次小規模的流感,因爲皇帝的慎而重之,而小事變大,以太醫吉丕爲首的一批人更是親自走訪閭巷,不但有效緩解流感,更讓黎庶得到了便利。

然而皇帝的目的卻不止於此,東漢末年天下十室九空,除了戰亂與災禍以後,幾乎無法遏制的疾疫也是導致人口銳減的重要因素。他有意讓太醫們通過這個機會積累防疫的經驗,互相交流、研究病理病案,好爲以後全國性的防疫打好基礎。

只是這個時代知識交流閉塞,醫術又更爲晦澀難懂,常爲豪強士家傳繼的典籍,尋常小民連見一眼都尚且困難。如今還要太醫們不要敝帚自珍,敞開了交流,談何容易?

奈何皇帝重視,承明殿錄尚書事的諸位大臣自然要爲君分憂。

故纔有了太醫令脂習、太醫院正華佗二人同時傳進承明殿偏殿,並排跪坐在一起,猶如審訊對質一般的場景了。

只見太尉、錄尚書事董承坐在正中,尚書令吳碩、太尉長史董鳳散坐一旁,儼分高下。這樣的陣仗雖然不甚隆重,但對於六百石的太醫令來說,已足夠讓人如臨大敵了,面對着治國理政的宰輔大臣,脂習與華佗不敢怠慢,一一稽首行禮,然後默然低眉,靜候問話。

董承素來瞧不起地位微末之人,他輕輕哼了一聲,手上握着一塊玉珏慢條斯理的把玩了兩下,這纔看着身旁的董鳳說道:“子產,你來說吧!”

於是董鳳點了點頭,轉臉對脂習等人用冷漠的語氣說道:“脂令、華院正!董公奉國家之命,有話要問,爾等不得怠慢,不得誆瞞!”

“唯唯!”脂習口裡答應着,心裡不住的打鼓,怕就怕這一遭,別的倒還有情面可講、能說幾句好話,奈何皇帝委派的偏偏是董承!

脂習與華佗二人面露難色,好似有千鈞重器懸在頭上,一引即發,可董鳳要問的話,只有輕飄飄的一句:

“此次寒疾,陛下詔衆醫訪歷閭閻,共論防治疾疫之法,總結專舉,合撰病案、藥方,貢呈御覽。詔書彰然,何以爾等屢推諉貽誤,一無所出?脂令,你是太醫令,司掌諸醫,陛下過問,你得有個說法!”

脂習原已料到會有此一問,但沒想到會有‘你得有個說法’這句話!聽這口氣倒像是諸位太醫不肯將家傳拿出來分享交流,敝帚自珍,是他在從中作梗似得。

本來這件事就十分難做,若是態度堅決,不僅將會妨害太醫們的利益,遭人忌恨,自家的醫術也會外流。可若是態度曖昧,太醫們的利益確實保障了,但皇帝這關又過不了了。

脂習自己考慮了一下,反正皇帝責怪已成事實,萬一還要深究責任,自己就得先有個應付的說辭!這樣想着,他不自覺有了底氣:“承答問,所謂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經絡肺腑,幽微玄奧,變化萬端,若非才高識妙之人,豈能探其至理?醫術分綜有別,眼下太醫雖多,醫術仰憑家學,專攻傷寒者少,對寒疾雖不至於束手,卻實在是難有見地……”

“且打住!”一聲洪亮的冀州口音突然喝止了脂習正欲滔滔不絕的話,董承把玉珏往股肱上一放,自覺抓住了脂習話裡的漏洞:“醫者治得了病,卻又不知如何治的病,天底下還有這個道理?”

脂習看他倨傲自滿的神氣,不免好笑,從容答道:“譬如將士善戰,未必能述兵法要義;匠人冶鐵,豈知鐵何故從石中來?董公若是知道這個道理,又何必苛問醫者?”

董承碰了個釘子,有些下不來臺,面色十分難看,興師問罪的氣勢一下子就沒了,憤憤的說道:“你好一張利嘴!”

脂習倒是坦然的一拱手:“在下不敢。”

眼看要起衝突,無論下場如何,一個六百石的屬令與朝廷重臣公然擡槓,傳出去都是讓人笑話、雙方都顏面無光的事。

爲此,善於做人的尚書令吳碩趕緊搶白道:“這些閒話,何必贅言!脂公。”他用了一個尊重的稱呼,試圖緩和道:“天子憂慮黎庶,詔諸太醫合撰病案,推而廣之,於國、於民、於己,皆是一樁好事!可如今太醫署良久沒個動靜,天子時刻記掛着,我等身爲臣子,焉能不問個所以然?脂公深諳道義,還請教我。”

脂習如何不知其中的利害關係?拖得越久,皇帝心中的成見就會越大,他是京兆人士,往日與馬日磾、士孫瑞等關西人親近,如今馬日磾等人接連罷黜,關西一系在朝中日漸式微,自己這個位置又實在緊要。平日裡多虧他謹小慎微,沒犯什麼大錯,如今出了這一岔子,誰還能伸手保住他不成?

只是太醫署遲遲未商病理的原因衆人皆知,卻又不能堂而皇之的說出來,脂習無法,只得硬着頭皮繼續堅持道:“非我有意怠慢,此事實在難爲,今春寒疾,只是尋常症候,前人湯藥便可治之,本就無需……如今更要精研病理、病案……太醫署上下着實無措。”

脂習的話隱隱有些犯忌,但他處處推脫訴苦的話實在刺耳,董承的臉色愈加不好看了。

這時董鳳又開了口:“你的意思,卻是朝廷不懂醫理,多此一舉了?”

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