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

“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左傳·宣公十二年】

“這個,恐怕得問朱公。”荀攸低聲說道:“只是不論如何,朝廷亦得簡拔干將從旁相佐,屆時縱然朱公有心無力,也能防止萬一。”

朱儁除了次子朱皓現在漢中擔任南鄭令以外,尚有長子朱符早於中平三年擔任交州刺史至今,今年年初,朱儁奉詔提兵潁川、施壓劉表時,接受郭嘉的建議,以書信聯繫朱符提兵北上,既能從南北兩面威逼劉表、又能提前籌劃,爲朝廷東征增添一份力量,更能讓自己那無人問津的長子從偏遠的交州跳至朝堂諸公的眼前。

這份打算既是私心、又是出於公義,只是朱符沒有繼承到其父統兵的能力,又因爲平日侵虐百姓,強賦於民,未有樹德立威,導致出征兵馬還沒到韶關就發生兵變,朱符也死於屬下叛亂。出師未捷身先死,消息傳至朱儁耳中,縱然是平日不甚喜愛的兒子,朱儁也大爲痛哭了一番,此後更是言稱身體不適,無有精力處理軍務。

“其人呢?”皇帝對此不置可否,只催問道:“不是說在路上了麼?今日還未到雒陽?”

“據稱淮南軍急,袁術幾次擊潰劉備,侵佔廣陵,故而多有耽誤。”荀攸仍是很從容的說道:“陛下若要召問,不妨詔軍師祭酒郭嘉入。”

“他先到了?”皇帝微微擡起眉頭,見荀攸表情認真,不由笑說道:“朱公行事周到,竟連這都想到了。”

荀攸當即臉色一變,還未說什麼,卻聽皇帝振聲道:

“淮南劉曄不是也到雒陽了麼?彼曾爲孫伯符下士,江東之事,我正好要問一問他。就宣彼等一同入覲吧。”

荀攸覺得不妥,但詔命既已下,追回不得,只好任穆順性急口快的出去宣詔。穆順剛踏出關防嚴密的重重闕樓,迎面就見到仍徘徊此地的河南尹駱業。

“穆黃門!”駱業一臉笑意的迎了上來,兩手作揖,熱情的說道:“可是有王命宣詔?”

“不是叫你。”穆順輕飄飄瞥了他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這時穆順感覺手被人拉了一下,還沒說什麼,便覺得衣袖一沉,估摸有十幾兩重。

穆順登時改了顏色,語氣明顯軟和些了,總算對眼前這位中二千石的河南尹給予了足夠的尊重:“駱公!”他悄悄掙開了駱業的手,輕聲說道:“天子說怕觸景傷情,不願回南宮,你這又是何必呢!”

駱業心說自己爲了預備皇帝駐蹕行宮等事,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去修繕南宮部分殿落、灑掃雒陽閭里。皇帝來後連城也不進,又如何得知他在河南任上的績勞?如何曉得他對朝廷舊都的維護之功,如何知曉他侍上勤懇之心?

就憑這一片斷壁殘垣、險些被雒陽令杜襲帶流民開荒屯墾的畢圭苑麼?

“可這畢圭苑荒廢已久,起居簡陋,如何是國家駐蹕之所?”駱業一片衷心正義,苦苦勸道:“國家爲天下重,東征不臣,如何不端居正殿,以示正統?”

“喔、喔。”穆順敷衍似得應道,待他說完,便草草答道:“國家心中自有計較,駱公大可不必操心此等瑣事,若是有意表現,倒不妨安守本分!”

說着,穆順自謂言盡其意,對得起袖子裡沉甸甸的財物了,便捉着袖子沿道路走去,花了些功夫才從城外驛亭中找到預備傳詔的郭嘉與劉曄二人。

在見過司馬懿、諸葛亮等一衆英才之後,皇帝見到同樣有名的郭嘉與劉曄時,卻是比最初要從容淡定很多了。他先是打量了兩人的身形樣貌,郭嘉孱弱清瘦,劉曄英武銳氣,兩相比較,倒是劉曄更引人注目些。

皇帝先問的是郭嘉:“六年未見,朱公可比以前瘦了?”

郭嘉在皇帝面前不敢擺恣意不羈的姿態,規規矩矩的對答道:“前將軍奉命守護舊都,時刻不忘光復漢室,努力加餐,然長子去後,心神震盪不已。雖有良醫診治,仍是眼昏力疲,常喟嘆不得不服老了。”

皇帝不由得皺了皺眉,他很快表示理解:“廉頗也有老的時候啊!朱符是爲國而亡,死得其所,雖出師未捷,但朝廷仍會有遺恤給他。你是軍師祭酒,常在他身側,要多勸慰開釋,紓解心結。”

“臣代前將軍叩謝陛下。”郭嘉俯身一拜,瘦削的他倒像十五六歲的少年身段。

“朱公不復當年了。”皇帝輕輕感慨着,側首偏向賈詡、荀攸二人:“既如此,仍以其爲南下主將不改,只是暫攝其名。劉艾、田疇、許定、李通等豫州兵馬皆由徐晃統領,行護軍職,凡南討袁術等軍略,皆由朱儁、徐晃二人爲主。”

護軍一職始於秦,有監督管制諸將的權力,徐晃本就是撫軍中郎將,如今又代行護軍職,幾乎是僅次於朱儁的副帥了。加之朱儁意志消沉,無心作戰,只掛個名,之後南方戰事皆由徐晃做主,既能說是皇帝對徐晃的信重賞識,也能說是對徐晃的重擔。

荀攸對朱儁軍權的變相削奪沒有提出異議,反而極力贊成皇帝的決策,並補充意見:“揚威將軍樊稠與前將軍多有不睦,陳留之役,軍中議論不休。如今徐晃以郎將行護軍事,統領全軍,樊稠未必肯屈居聽命。微臣淺見,不如暫調其軍,由陛下統攝。”

皇帝想的更爲長遠,徐晃雖然有徵討河東、漢中的功績,但這四五年成長的太快,驟然讓他統率一支陌生複雜的軍隊獨力應付袁術,或許會有紕漏。除了爲他解決掣肘之外,還得多安排得力的謀士,最好是熟悉豫州人事。

“郭祭酒在朱公軍中多有謀議,此次討伐袁術,可有見教?”皇帝將目光投向了郭嘉,卻把一旁欲有所言的劉曄給忽略了。

“豫州兵馬,有前將軍親率之師二萬餘、汝陰都尉許定、陽安都尉李通、沛國司馬陳到等兵馬共一萬二千,加之徐郎將所部,可有三四萬人。”郭嘉早就對此有過籌算,當初是想供朱儁參考施行,如今換一個徐晃,本質上也毋庸做太多變動:“而反觀袁術,近月以來,因呂布、昌豨作亂琅琊,爲禍徐州,袁術趁勢擊敗劉備,襲奪廣陵。儼然有與袁譚合兵下邳、東海之勢,若坐視彼等聯兵,袁氏結成一氣,局勢或有不利。”

由於孫策未叛,袁術自謂坐擁揚州,傾力北上響應袁譚、呂布,最終讓他攻破劉備薄弱的防線,拿下廣陵,襲擾下邳一帶。如今皇帝東征,已經遣派曹操入徐,力圖阻斷二袁之間的聯繫,只要下邳、東海不失,朝廷就能將他們分而破之。

皇帝對劉備的戰績略有不滿,問道:“劉備現在何處?”

賈詡提醒道:“已帶殘兵退往下邳。”

劉備根基太淺,倉促之間領受徐州,沒有絲毫時間讓他組織消化,應付不了袁術的屢次進犯與呂布的襲擊,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理解歸理解,皇帝仍是對他當前展現的軍事才能表示失望:“他這次最好能將功折罪。”

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