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

“烏合之衆,初雖有歡,後必相吐,雖善不親也。”————————【管子】

日頭掛在天邊,晃着熾熱的光芒與溫度。

張繡套着僵硬沉重的盔甲,坐在馬上,列於陣後。雖是第一次獨立帶兵,但他曾經也沒少在叔父張濟麾下臨陣觀摩,樊稠、李傕、乃至於董卓等人的品格道德先放一邊,單說他們的用兵習慣與方式確乎有過人之處,不然也不會憑藉軍功走上臺前。

而這些人的優勢,作爲西涼軍年輕一輩的張繡很早就看在眼裡,如今親臨戰陣,他更是從容不迫的指揮着大軍廝殺攻城。發號施令、擊鼓進軍,張繡樣樣都辦的有條不紊,絲毫不像是初次領兵,很是讓手下人心服。

熱風呼嘯而過,城外傳來陣陣廝殺之聲,夾雜着腥臭的血味,薰得張繡有點頭暈犯惡心。好幾年沒有上陣,他確實有點適應不過來,恍惚記得上一次殺人,還是在長安城外的大帳中,他一一殺掉了李傕、郭汜的親族。

蘄縣不大,就是有點太吵,也有點太熱了。

依據斥候的探報,蘄縣的防務分爲內外兩部分,李豐領兵數千屯守城中,樑綱、樂就二將率萬人分屯城外。在路上張繡與太史慈初步約定,決計先剿除城外勢力最強的樂就部,逼亂兵進城。

太史慈當時說:“袁術不善將將,由此可見。既已託付北門,豈有一城之中三將分權而立、互不統領的道理?而況李豐、樂就等人素無遠見,待戰端一啓,必各自守禦,不敢相援,我等便可逐一擊破。”

張繡深以爲然,袁術既不信任手下,讓人互相制衡,又不肯定下一個決策核心,只奢望他們會遇事團聚互助,這怎麼可能!

於是就有了眼前這一幕,太史慈揮舞着手裡的長槍,率領着七千餘人徑直衝入樂就陣中,嗓門宏亮如鍾。

“殺!”

主將捨身殺敵,自然帶動麾下士氣高昂,爲了建功立業掙個前程,這些原屬朱儁、後被調入徐晃麾下的老兵一個個奮力衝鋒,勇不可擋。

樂就知道徐晃奉詔南征,自己所守的蘄縣首當其衝,而袁術臨行前又沒有具體設立他們三個人中誰來做戰時最高指揮,他們三人本就各自爲政,互相看不順眼——不然也不會分別駐守城內城外。

爲了及時將這兩萬人凝聚起來,樂就特意入城去尋李豐,他本想好了,自己兵馬最多,打仗的經驗又足,在這個危急的時候爭取另外兩人的認可自不是難事。可誰知李豐一聽到他的來意就變了臉色,說:“樑綱已與我相商妥善,城內城外,互爲犄角,實不需再另其統率。何況袁公未有此等將令,你說這個想法,可儘快收了吧。”

樂就無可奈何,只好早早退了回來,誰知剛一出城,就瞧見自家營帳被人衝擊得支離破碎。

“都站住!不許退!”樂就接近本陣時瞧見有大批人返身後退,連忙拔出劍來呵斥道。逃兵們見主將歸來,人心稍定,腳步雖停,卻不敢往回阻擊。樂就也不強逼,索性收攏部分人馬在大營東北處結成小陣,寄望能抵擋一時,撐到東北處的樑綱率軍來援。

太史慈所率領的兵馬可是當初朱儁在河南一手操練的精銳,而庸將無精兵,單論強悍,李豐、樂就麾下這些江淮遊民、蛾賊組成的兵馬根本不是一合之敵。

在樂就不在的時間內,太史慈領兵一旦殺入陣中,身後七千餘人並分散幾支,或驅或殺,同時中路由太史慈帶領向前壓迫。太史慈作戰勇猛,全然不似他文質的外表,一把長槍舞得如風車一般,砸到就死,碰到就傷,很快在樂就勉強聚集的陣中開出了一條血路,身後的兵馬也跟着突刺進去。

站在樂就的位置上遠遠望去,太史慈像極了一把錐子刺入己方腹心,而且越刺越深,口子也越開越大,最終就只剩下太史慈所部的人潮涌動,潮水過後,只剩遍地屍首。

剛剛匯合時樂就便發現自己的兵馬就只剩兩三千人不到,而對方的損失簡直微乎其微,滿眼倒下的都是他麾下的隊伍。樂就不禁膽寒心戰,本想衝出去與太史慈接戰的念頭頓時消散,不住的往東北處張望着:“樑綱呢?他瞎了麼!”

距離最近的樑綱爲何沒來,樂就尚且不清楚,只見太史慈驅散殘兵,又聚集分離各部兵馬,集中殺來。樂就大吼一聲,再也不肯坐以待斃,拿起兵器,躍馬向前衝去。餘下的親兵也大喊一聲,跟着向太史慈衝殺,這聲勢雖然不凡,但在衝殺的過程中,仍有不少普通士兵趁亂逃散。最終衝到太史慈所部面前的,不知不覺的只剩樂就麾下數百親兵而已。

“殺!”

吼聲才喊到一半,一柄長刀就劈砍了過來,親兵的脖頸登時被砍斷,傷口汩汩的噴出熱血。

“殺!“

“啊!”

一個又一個親兵被人砍殺,時或有摔倒的,還沒爬起來就被各自人馬踩踏致死。

戰場上刀劍交錯,哀嚎不斷。太史慈老於行伍,才一輪衝鋒就連續斬殺了對方二十幾人,手臂只是微微痠麻。他組織有效,知道什麼時候該散開兵力,分而擊之,也知道什麼時候該集聚全力給對方一擊。反觀樂就的形象大爲悽慘,一番混戰下來,頭盔不知道去了哪裡,身上數道血痕,蓬頭亂髮地立在對面。身邊的親兵只剩下百餘人,而他所滿心盼望的援軍卻遲遲未至。

樑綱此時正慢悠悠的整頓兵馬,再靜聽了好一會戰場上的喊殺聲之後,他接到了帳下吏的報信,嘲弄的說道:“李豐還真不去救啊?也罷,那就咱們去吧。”

他的打算很精明,對方只有萬把人,即使殲滅樂就也勢成強弩之末,等到他們精疲力盡,開始鬆懈的時候,自己再與城中李豐一同出擊,可獲漁翁之利。至於樂就的生死,戰場之上,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在城頭觀望的李豐也是抱着同樣的計算,只是他看得更清楚、更遠,他看到戰場上除了太史慈投入戰陣以外,不遠處還有一支三千人的部衆按兵不動。所以他不急着出城,而是要等到樑綱先與對方交戰後,自己再充作奇兵,出其不意的殺出去。

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