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

“旱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詩·大雅·雲漢】

韓遂與閻行臨時商定下行程,便簡單休息了一會,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便收拾殘餘的五千多人間道北上,試圖繞過街亭趕赴武威。

在傳達軍令的時候,蔣石雖是滿臉不屑,但看到閻行帶着傷口四處巡營,仍不免驚了一驚,說道:“你這箭創就放着不管了麼?”

閻行忙的好似才注意到箭創,他皺了皺眉,似若無意的說道:“軍中沒有醫者,只能先這樣了。”

箭創若是得不到及時救治,不僅整條胳膊會廢掉,就連人的性命都有可能不保。蔣石不信對方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對方目前可能是真的無法及時醫治。

說起來蔣石對閻行並無好感,或是出於嫉妒韓遂對他的另眼相看,或是嫉妒閻行個人出色的騎射。若是以往,當蔣石知道閻行受傷將要殘疾的時候,心裡或許會很高興,可是當他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裡卻並沒有覺得很高興,反而感到一絲悲涼。

情勢已經嚴峻到這個地步了麼?

蔣石心裡轉動着若干個念頭想法,嘴上卻是不饒人。直白的刺透心底:“你適才與韓公說了那麼久的話,韓公竟也沒有留意你的傷勢?”

看到閻行微妙的表情,蔣石眼底流露一絲驚異,自己無意間說對的事讓他這個局外人都感到心寒:“真是這樣麼?”

“管好你的事。”閻行面沉如水,似乎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至於說他心裡有沒有想法,蔣石雖然看不出來,但他相信閻行肯定是有的。

看着閻行的背影漸漸遠去,蔣石嗤的笑了一聲,在東方的晨光熹微之下,看着漸白的天際,自言自語的說道:“也是,管好我自己就行了。”

右扶風,陳倉。

皇甫嵩的筆尖冷厲的在素紙上劃下刀鋒似得一撇,力透紙背,濃黑的墨水幾乎浸透到底下的桌案上。司馬懿坐在一旁,手上同樣握着一根彤管筆,他的面前是一張白紙,旁邊是皇甫嵩剛寫好的字。看着兩人字跡的對比,司馬懿提筆久未落下,似在苦苦思量,眼神忍不住往一旁盛藥的漆碗裡看去。

“既然救不了命,這藥就沒什麼好喝的。”皇甫嵩的神采與往常一般無二,甚至比往常還要精神許多。他低聲說道,語氣嚴厲,似乎對司馬懿的心不在焉感到不滿:“你也不要滿腹心事的樣子,羌亂平息之前,我死不了。”

“爲什麼要這樣做?”司馬懿低聲問道。

“你怕了?”皇甫嵩譏笑道,他知道對方的膽子比誰都大,一旦做下了決定就會無所顧忌。不然司馬懿也不會從這混亂的朝堂中火中取栗,搏出一片天地,更不會到他的身邊來。

“事關生死,誰都會怕。”司馬懿很誠實的坦白道,他終於往素紙上落下一筆。

皇甫嵩忽地一揚眉,似乎想要說什麼,卻猛地咳嗽了起來。

早有準備的司馬懿立即伸手扶了過去,他將皇甫嵩小心的扶回牀榻上。看着咳嗽不已的皇甫嵩,司馬懿一邊爲他端來茶水,一邊平淡的自揭其短:“我其實比任何人都要怕死,因爲人一旦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還年輕,有很長的路要走,大可不必爭這一時。我已經想好了,等打完這場仗,就回老家安心讀書,養十年名再出來做官。”

“要做非常人,便不能規行矩步。”皇甫嵩微微搖頭,避開了司馬懿端來的水:“等你三十而立,天都變了。你比常人要聰明百倍,這個道理你不會不明白。何況在當下,你也知道,有些事情其實由不得你,我若真有萬一,這個擔子就必須由你擔起來。”

司馬懿將茶碗重重的放回桌案上,聲音似有不悅:“我若不擔呢?”

“筆不要停。”皇甫嵩含混的咳嗽一聲,他的喉嚨裡似乎有塊濃痰不上不下,卡得人難受。

司馬懿猶豫了一下,還是順從的背過身去,拿起筆繼續抄寫了起來。

那筆尖掃過紙張的‘唰唰’聲彷彿讓皇甫嵩很是安心,他欣慰又得逞的笑了:“這些天我也不瞞你,拖着這樣的身子,能撐到郿縣退敵已是蒼天眷顧,再往前走,卻是不能了。”

司馬懿聞言,手上的動作停了一停,又像是什麼也沒發生似得繼續寫了下去。他也是在不久之前才知道皇甫嵩大限將至,那一次在郿縣,皇甫嵩大可以一如既往的穩慎,等到蓋順、張濟等人攻下陳倉,再與皇甫嵩一前一後,東西夾擊,徹底殲滅韓遂。可是皇甫嵩擔心自己每況愈下的身體撐不住,便順水推舟的答應了司馬懿出擊的提議。

這些天來雖然韓遂早已攜敗兵退往街亭,陳倉也輕鬆的被馬騰說降拿下,皇甫嵩沒有付出多大的心力,但在私下裡接見司馬懿時總是一副憔悴的樣子。皇甫嵩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又不想讓自己的一番苦心付之東流,於是將希望寄託在司馬懿的身上,想讓他在自己死後暫時挑起大梁。這也並不需要司馬懿多做什麼,韓遂潰敗後,一切後續的軍事調動、佈置都會按部就班——只需要皇甫嵩的旗幟仍舊豎立着。

“前面有雍州鍾公,後面有司隸裴公,再遠一點還有徵西將軍,長安城內也不乏能人,彼等都能主持大事,你又何必要連累我?”司馬懿手上動作不停,寫了一排密密麻麻的小字,每個字都是同樣的鋒利,像是用將作監的活版泥塊印出來似的。

“因爲我不能‘死’!”皇甫嵩喘着粗氣,在司馬懿身後有些着急的說道:“我此時若是死了,必然軍心震動,而放眼雍涼、三輔,誰還能在威望、功勳上壓過諸將?張濟會服蓋順這個後進麼?蓋順會接受馬騰昔日的劣跡麼?徐榮有膽魄站出來帶引諸將麼?除開他們三個,鍾元常與裴巨光一樣是士人儒生,不知兵事,常時調和諸將也倒罷了,可臨危之時,突然之際,誰又能擔得起?至於長安城裡的王公……我聽說他的身子一直都不好,你總不會寄望於太尉吧。”

對方一口氣說完那麼多,司馬懿何嘗不知道他說的是事實,目前在西北唯一能挑起大梁、領導諸將並讓他們心服口服的只有皇甫嵩,也只能是皇甫嵩。在這個追窮寇的關鍵時刻,如果因爲皇甫嵩的死造成指揮上的混亂、人心上的不安,讓韓遂得以在金城喘息,那他們就功虧一簣了。

“明公對我不能這般信重。”司馬懿抿了抿嘴,似乎在忍耐什麼:“如果明公真有那一天,就一切等候朝廷的詔旨——”

“嗬。”皇甫嵩含混的笑了,就算按他所說由朝廷另外派人接手,也得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梳理情況、調整利益關係、甚至是平息一些不必要的紛爭。

然而大量的資源必須向皇帝所在的關東傾斜,如今朝廷傾力支持皇甫嵩,只是因爲韓遂威脅到了關中的根本,一旦韓遂逃竄而追擊不及,錯過了速戰決勝的時機,那麼雍涼又會回到先前諸將鎮守要地、長期僵持的局面。以後皇帝光復天下,又是一番修養生息,再想動兵涼州,更不知是何年月了。

在皇甫嵩眼中,這樣與自己戰敗沒什麼分別,他冷笑一聲,忽然用充滿誘惑的聲音低沉着說道:“我記得孝安皇帝時,你祖上曾任徵西將軍,領兵與諸將分道並進,討伐先零羌。當時我的叔祖皇甫公就在你祖宗帳下……如今近百年過去了,你我重遇,豈不正是天意如此,要讓你我了結這場不停不休的羌患麼?眼下諸將兵馬攏共有五、六萬……多少男兒想立蓋世之功而不可得,這樣的機會就在你眼前,難道你就真的不動心麼?”

他這麼說的時候面帶微笑,注視着司馬懿後背的目光卻是深沉無比。

司馬懿停下筆,看着紙上既熟悉又陌生的字跡,潛意識裡似乎有個聲音在阻止他不要這麼做,這不僅是要欺君,更是欺天下人,他承擔不了這個後果。可是在他心裡又有另外一個微弱的聲音,不斷地在誘惑他,想讓他接下這夢寐以求的權力。

只要他同意了,雍、涼、並以及關中,乃至於益州的數萬大軍都將供他驅使,數不盡的糧草財物、及其背後的大小官員都將爲他服務,事後獲得的聲名是他讀書養名三十年都無法企及。他幾乎一句話就能決定一座城的興廢,一個字就能改變無數人的命運,這是所有人都渴望的權力,而司馬懿竟然在這個年紀就有機會去觸及到它了。

“我不敢。”當時他的祖先司馬鈞其實是打敗了仗,最後更是因此畏罪自殺,如果真要牽扯到‘宿命’的話,司馬懿就更不能輕易接受皇甫嵩的要求了。

他的不敢是出於別的方面:“其實這些日子以來,我無一日不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司馬懿忽然轉過身去,看見皇甫嵩不自然的抖了抖眉頭,他坦然道:“能在明公身邊見識如何行軍佈陣,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可若是要將這一切都交給我,我是如何也不敢的。”

“你是怕耽誤大事?”皇甫嵩有些欣慰的笑了,他語氣有些低,用很靜的聲音說道:“你還年輕,適才若是真一口接下了,我倒不放心了。”

司馬懿目光深沉似乎有什麼動了一下,他忽然覺得自己或許不該這麼早就轉過身來,以至於現在不知該如何接上皇甫嵩的話。

皇甫嵩已將眼眸低了下去,他知道對方是個可造之材,城府深沉,足夠穩慎,不然也不會貿然將大事託付。他垂眸思慮了良久,久的彷彿將要睡去,司馬懿仍保持着轉動上半身,扭頭向後看來的奇怪姿勢,靜靜地等待皇甫嵩開口:“你託王輔照顧馬超等人,馬騰心中對你只有感激,聽你號令,不是難事。有馬騰支持你,陳倉城內這一萬人就都是你的……你是何等自信的人,豈是真的怕耽誤事?你只是怕有禍事纏身。”

司馬懿默然不語,顯然皇甫嵩已經說到關鍵了,他擡了擡眼,接着說道:“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事你做,或者不做,你都會招惹禍事。”

這話宛如驚雷,立時震撼了司馬懿古井無波的面孔,他雙目圓睜,彷彿內心最隱秘的事被人看透:“明公……是什麼意思?”

“我聽聞朝中所有的秘書郎都隨陛下去了關東。”皇甫嵩淡淡說着,喉間咕噥着粗重的痰聲:“可你與王輔卻沒有去,是爲何?還有朝中後來出現的那些事,我本沒有想到你身上去的,直到……朝中合適的有那麼多人,卻偏是你到我身邊做監軍。”

“……原來是這裡除了紕漏。”司馬懿面色稍稍平靜,苦笑着說道。監軍幾乎是皇甫嵩的副手,是最輕易、也是能獲利最大的位置,多少人搶破了頭都爭不來,卻偏是被他一個河內豪強出身的年輕人得到了。這裡頭的隱情,是誰都會往深處去猜,而只有親身接觸過司馬懿非凡才能的人,譬如皇甫嵩,才能從中得知幾分真相。

司馬懿雖然知道在皇甫嵩軍中出任監軍謁者,就等同於將自己曝光於衆人的視線之內,但他還是不得不這樣做。因爲他苦心綢繆了那麼久,不就是爲了這一天麼?就如同這次一樣,哪怕皇甫嵩給他的分明是件禍事,他也要咬牙接下,要是不接,等待他的就會是更大的禍事。

似乎有風從窗戶縫隙裡灌了進來,司馬懿不發一言,將身子轉了回去,重又照着皇甫嵩事先寫好的兩句話一筆一劃的臨摹起來。

那兩句話彷彿是開頭與結尾,雖只有寥寥幾個字,卻分量極重,司馬懿寫完了滿滿一張紙,定睛看去,潔白的紙張上赫然寫着——

‘驃騎將軍臣嵩稽首言……’

‘……臣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

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