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甜(上)

沒有風,院子裡的樹有些蒼黃,古井上有些苔蘚,有幾隻鳥雀在樹椏上鳴叫。狄家不大,可在這個安靜的秋日裡,更有一些祥和的氣氛。看到太子來了,狄蕙狄好驚喜地迎了出來。

自從上次以後,狄蕙與狄好見到李威時,眼神越發溫柔起來,宛若江南那些小橋碧樹間的流水,或如二月晴空的一團‘春’雲。

沏上了茶,狄仁傑吃的茶並不好。偶爾有一些衙‘門’裡覈定的賞賜,便留作招待客人用的。給李威沏的茶,便是如此。看着兩位少‘女’在看書,也是一本《詩經》,‘女’子嘛,唯求識字,不大可能做官的,所以她們讀《詩經》較多。

隨心地談起《詩經》。

時光卻是快的,一晃就七個多月下來了,長進了不少,可對一些上古經義,依然拿不出手。但《詩經》與《論語》兩本書尚可,主要能說出這個時代一些沒有過的見解。

看到狄蕙在翻開的《蒹葭》上做了許多標註,問了一句:“狄蕙,你很喜歡這首詩。”

狄蕙遲疑了一下,最後點了一下頭。這首詩很優美,只是有些悽婉,名列《秦風》,倒更似《衛風》。太子喜歡寫壯詩的,即使偶爾有清新的詩或者詩餘,可大多數隱含着雄渾之氣。擔心太子不喜。

李威答道:“這首詩我也很喜歡。”

不是虛言,主要更象“詩”,不象《大雅》、《頌》裡面許多詩說教意味濃厚。再說了,只是古詩,後人將它上升到戰略‘性’的高度,但在李威心,未必有《離‘騷’》好,更不如後來李白杜甫與李商隱等人寫的詩好。

風格亦是如此,喜歡雄糾糾亦可,喜歡甜蜜蜜也行,沒有必要扣上大帽子。

外面傳來說話聲,李威迎了出來。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得到李威五百緡的賞賜,周興稍稍心安。但迴歸中書省重做都事了,現在朝堂有爭有鬥,避免不了的,任何時間都有,可不是後來的武周王朝,風氣還是很正派的。於是看周興,眼‘色’都有些不對,李威說衆官以商爲虎,倒也未必,可週興的這些酷刑纔是真正的兇虎。大家甚是不恥。

如果得勢了,會害怕,那天說不定落在此人手中,可沒有得勢,只是一個都事,於是這種恥笑都放在臉上。周興自己以爲有功,卻遭到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儘管得到了李威五百緡錢,漸漸心中又是怏怏起來。

向狄仁傑抱怨了一下。

狄仁傑也無奈,正好另兩個人也從南方回來,帶了口信到東宮,讓李威出來,“安慰”一下。小人是不能得罪的,這個道理還懂。對明崇儼也好,對周興也好,李威反而很客氣了。

“殿下,臣那敢當……”跪下泣道。

唐朝有跪禮,有伏禮,二者有區別的。比如上朝,諸臣不是站,是坐,但不是坐在胡‘牀’上,而是坐在自己的小‘腿’上。屈膝於地,其實與跪無異,不過稍稍自由一些。伏禮已是一個很大的禮節了,平常卻有單‘腿’跪禮,這是士兵之禮,要麼,彎一下腰,拱一下手,‘女’子欠一下腰。有跪禮,那是皇帝都享受不了的,是跪父母,跪神靈。與伏看很相似,其實有很大的區別。

李威將他扶了起來。

心裡又誹謗一句,小人,就是小人,自己是一個太子,還不是皇帝呢,就行跪禮,以圖討自己歡心。當然,不會在嘴上說出來。三人到了客廳當中,坐下,狄好與狄蕙重新將羃羅戴上。過來重新給他們沏茶。

李威反客爲主,伸出手說道:“周都事,請。”

“臣不敢,”很是恭遜。李威對此人更是不屑了,但如狄仁傑所說,這個小人就是不用,最好都不能得罪。因此,和顏悅‘色’地說道:“周都事,逆賊許敬宗一案,周都事出了大力。孤心中……”

撫了一下‘胸’口,意思是說,你懂的。

又說道:“周都事,你今年才三十左右,來日卻是方長。有些不公,可你再看狄寺丞……”

並沒有多說,是不能說出來,一說出來會授他話柄。不過意思周興還是能明白。周興的不公平,還沒有狄仁傑來得不公。人脈,狄仁傑身爲太子首要的幕僚,又是閻立本看好的人。出身,雖然未必是名‘門’望族,可也是官宦人家。自己本人也是正大光明的明經及第,不是通過蔭途得以爲官的。論功勞,此案中的功勞,他會佔去一大半。特別是能力

原先審案子很神奇,可只有大理寺內部知道。現在許敬宗一案,將他推到刀尖上了,一舉一動,許多人側目。傳揚最多的,就是前十幾天,關中漸漸平穩,但洛陽還有流民。這些流民纔是真正的旱災受害者,大多數是山地,平時收成就不好,這一年更是焦土千里。於是藉着旱情重,賴在洛陽不走了。

其實災民,大多數一起安置回去,準備明年的夏收,要播種小麥大麥的啥。但他們不回去,連地都不要了,漸漸就象流民方向發展。又因爲朝廷一羣人上上下下皆是心軟。李治在想辦法救災,武則天也在盡力,太子同樣在盡力,大臣更是在盡力。於是呢,掛着災民的牌子,做了一些不好的事。

惹下的案子多了,又不大,可官員與衙役,卻不知道如何處理。最後聽說了狄仁傑的名聲後,將這些卷宗打包了,一下子送到了大理寺。真處理很容易的。偷竅扒拿了一些,依法處理就是。可沾了災民,連商事都不敢提,怕污了名聲,況且災民?微妙就微妙在此了。

可是狄仁傑呢,將這些卷宗看完了。卻是很從容。現在有了名氣,下屬也服從指揮,調動的人更多,查案子也比以前有效率多了。然後去安排,將這些災民一起調集過來。受害者也喊了過來。洛陽的大理寺與長安的大理寺不同,它在洛陽的東城,也就是東宮的東邊。少府監、都水監、將作監、軍器監、少府寺、宗正寺等一些緊挨着在一起。

大理寺審案很正常,可這次拉來的人太多了,一下兩三千,於是官員一起從各自的衙‘門’裡跑出來看熱鬧。然後狄仁傑出來了,將流民與受害的百姓分成了兩撥站好,先來到災民面前,拿出一團黑乎乎的淤泥,問道:“各位,此泥臭不臭?”

一個災民大着膽子說道:“此泥很‘肥’。”

“狄某隻是問你們臭不臭?”

“有些臭。”

“髒不髒?”

“可沒有這泥土,那來的莊稼,”另一個災民惱惱地說道。他們家都在山陵之上,想要這樣的泥巴,都要不到呢。

“狄某不談其他,只是問你,它髒不髒?”

“髒。”

“你們說你們怎麼不好,不願意返回故土。可知不知道,爲了你們能過上好日子,太子每隔幾天,就去一次城外皇莊上,在這樣的泥巴里琢磨,甚至赤腳下去察看。想辦法使莊稼多長一些出來。狄某不知道你們是如何想的,可你們現在種種的做法,當真是沒有辦法返回去?或者能不能對得起兩位聖上,皇太子,以及衆多對你們關心的官員,爲你們捐款納物的好心人?是人,要一張臉的。”

災民臊得不能作聲。

狄仁傑又來到百姓面前,說道:“可是你們呢,看看這些案子,盡是此‘雞’‘毛’蒜皮,有沒有想法。他們這些人東藏西躲,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你們卻能過一個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說不定偶爾還能吃吃‘肉’,說不定呢,看上人家的好娘子,只用少許錢就買下來。唉,怎麼辦呢,你們命好,他們是牲畜,是部曲,是賤民……”

“別說了,”一個長者從人羣中站出來,說道:“我們也有錯。”

於是雙方皆羞愧而走。事後居然有許多百姓主動捐物幫助災民,有許多災民立即返回……

知道皇上不高興了,否則就憑藉這一案,就能升遷。

不過狄仁傑官職還是一個寺丞,可風頭之勁,名望之重,一時無兩。連周興提起狄仁傑,臉上不得不‘露’出敬重的神‘色’。

李威加重了一句,道:“在孤的心中……”

要的就是這句話,心中怏怏不樂,擔了罵名,罵就罵吧,就怕太子也在罵自己。這纔是出力不討好。只是五百緡錢,還是能賺到的,可這個名聲卻永遠洗不白。

太子放在心上了,即使罵一罵,以後還會有出息。現在皇上需要李義府與許敬宗,難道將來太子不需要自己,或者另外的某某?

很高興地離開。

狄仁傑拱手說道:“殿下,委屈了。”

還是不敢說,此人其實也可用,就看怎麼用。可每一次話到嘴邊都忍了下來。以太子的心‘性’,安撫這樣的人,終是不喜的。

李威苦笑了一下:“這就是用小人的後果。”

君子嘛,受點委屈,會計較什麼。周興不行,受了委屈,得立即安撫。不然,他有可能就會記恨。記恨了,就會反咬。這條狗沒有許敬宗大,可是卻比許敬宗更殘忍。

狄仁傑額首,又說道:“臣請太子前來,還有另外一件事,要對你說一聲。”

“狄卿,請說。”

狄仁傑沉思起來,唉,自己是低估了。這可怎麼辦?漸漸對太子的糖作坊進諫少了。到處都在用錢,皇莊在用,長安破案要用,捐災要用。以後天知道什麼時候又要用錢。用的還是不少,靠自己的薪水哪裡夠,難道將兩位義‘女’賣了不成?

但自己低估了,這一次不是錢那麼簡單,有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錢,又不知道該不該同意。

“狄卿,有話儘管說來。”

狄仁傑說道:“是陸馬與樑金柱二人回來了。”

“這個孤知道的。”

“是糖……”說完了,一臉的驚奇,一臉的猶豫不決。

第179章 合(七)第347章 非川悽草(五)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172章 探(十)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252章 決心第129章 春雷(一)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60章 啓航(六)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43章 成嘆息(二)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129章 春雷(一)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160章 啓航(六)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189章 一年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88章 聖戰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34章 春雷(六)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302章 元不是池中物(四)第146章 定(八)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55章 殖民第444章 簾影動第61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下)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85章 前夕(二)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244章 問罪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189章 一年第275章 小重山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258章 炮錘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63章 和親(下)第264章 曲江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165章 甜(上)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240章 立志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278章 種惡因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