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

薛訥知道不大妙,吃過晚飯想要躲開。

剛出大營門口,李令月提着一把小劍走了過來,拿着小劍的劍尖指着他,說道:“薛訥,你給我站住。”

薛訥只好站住,怎麼着也算官二代,比老農民父親見識廣,京城之中,那些人能得罪,那些人不能得罪,心中很清楚,沒有列名單,但列了名單,太子只能排在一千位開外。只要不過份,太子仁愛,不會戒意。可這個名單上的頭號人物,就是這個小姑奶奶。

新人榜第一,潛力榜第一,實力榜第一,點擊榜第一,推薦榜是第一,月票榜還是第一。

皇上與皇后還有講理的時候,這個蛋大的小蘿莉純是黑白分明,有什麼道理可講?

李令月大步走過來,用小劍往他脖子上一架,說道:“你被本公主俘虜了,乖乖跟本公主走。”

薛訥衝旁邊的士兵直擠眼,那意思是你們過來勸一勸,可那個過來勸?一個個立即撥腿就逃。逃就逃遠一點,可這羣龜孫子,又趴在一些大樹或者營帳後面偷窺。

薛訥無輒了,只好說道:“臣見過公主,想要臣做什麼,臣一定聽命,這樣不好的。”

“可本公主的劍已經架在你脖子上,你就是本公主的俘虜。”

俘虜就俘虜吧,薛訥乖乖地被李令月押到一個拐角處,得離遠一點,怕大哥尋來斥責。然後笑咪咪地問:“好,你將今天大哥與那個蕃子會盟的事,說一遍。”

“行,你先將劍放下來。”

“不行,一放下來,你就不聽話了。”

就是這把劍架在他脖子上,薛訥也有一百種方法立即奪下來,然後秒殺李令月,可他關健有沒有這個膽量?鬱悶地說道:“可你不能張揚。”

“我不是二哥,只會幫助我大哥的。”

薛訥看了一眼這把繡花小劍,心想這樣也好,我是這個公主逼的,沒有辦法說出來的,省得太子責備。一五一十地將經過說了一遍。光說經過聽不明白,還得要解釋,與李令月解釋這些道理,不是長大的太平公主,現在的李令月纔多大點,可想而知,是何其的艱難。

聽完了,李令月笑咪咪地說道:“原來如此,這麼說來,幾個月後吐谷渾人一起過來投降,青海就完了。”

“小公主,不是那麼容易的,一旦大規模百姓向河湟遷移,論贊婆必然不會同意,想辦法阻攔。還有一些部族有子弟在軍中繼續服役,家人會猶豫不決。不過一旦阻攔,吐谷渾百姓怨氣更重。到時候就有許多機會。論欽陵回去安定政局,相信要不了多長時間,也許明年就會回到青海。所以利用這個機會,先將整個九曲奪下來,還是要戰的。只不會勝利的機率更大,所付的犧牲也更少。”

李威有意將薛訥等二十幾名錶現突出的中青年將領,冒充侍衛,調到自己身後,就是讓他們觀摩,然後學會思考,加快成長的。

離了一百步,現在計量單位很不標準。比如尺,後世發掘出來的,從二十九公分到三十一公分之間,最少有三四十種,各個具體的長度皆不一樣。步更是不標準,大步一米四幾,若縮一縮,也能縮成一米。實際這天說一百步,其實至多一百米。不敢再上了,再上,就會有曹劌類似的事件發生。這個距離是安全線以內,若是對方有不軌,無論李威或者論欽陵,對方侍衛全身盔甲衝刺而來,最少得要二十秒,能迅速後退。可是雙方的對話時聲音很大,周圍又沒有嘈聲,還是能聽得很清楚的。

說到這裡,想了想,又將另一件事捅了出來,省得這個姑奶奶知道後又要來找自己麻煩,說道:“不過這段時間正好緩一緩,還有一件事要做,張掖三道,準備用火藥炸去。”

“爲什麼?”看着她一臉天真無邪的臉孔,還有手中不停搖晃的小劍,薛訥心中惡寒,只好忍氣吞聲答道:“河西走廊既狹隘,又長,北有突厥,南有青海,青海也不是一年兩年好平定的。能在河湟進駐大軍,可不能在整個河西走廊進駐大軍,那樣會有巨大的損耗,朝廷也吃不消。這三道翻過祁連山,皆有大片的沼澤,我們唐軍地形不熟悉,得之無益,只好讓吐蕃人得利。一旦象其他地方一樣築城,後方沒有大軍側應,兵留得少了,城反而有可能隨時失守,成了吐蕃人進退可據的天險。因此不如將道路毀去,吐蕃人想搬開碎石,至少得幾十天時間,只要留下一個哨所看防,通知一聲即可。殿下這樣做是對的。”

“原來如此啊,不是得到了九曲,青海垂手可得嗎,爲什麼又說很長時間不能平定?”

“青海是吐蕃北上,或者西上的重要跳板,所以吐蕃人對吐谷渾人想方設法拉攏。他們不會看我們唐朝輕易奪下青海的。實際上殿下也沒有想過立即佔領整個青海,而是想併吞党項。併吞党項,必須佔有整個九曲。”

“原來大哥與那個蕃子說的全是假話。”

“不是假話,大半是真的,順序顛倒了。不過也沒有殿下說的那麼簡單,去年殿下生死不明,今年奇蹟般地逃了出來,舉國上下皆感到歡慶。實際上這一戰,我們唐朝損失同樣慘重。一年如此還好,若兩年三年如此,吐蕃吃不消這種損耗,我們唐朝同樣吃不消。不僅是作戰所需的武器、盔甲,戰後還有賞賜、撫卹。因此,先替朝廷拓一片土地出來,立下戰功再說,又可以繼續觀望。不過吐蕃人卻擔心我們唐朝真的這樣做,不出現重大失誤,吐蕃也會真的走向滅國。特別是噶爾家族,不用等到亡國,只要青海白蘭東女羌全部丟失,吐蕃人自己就會將他們交出來抵罪求饒了。因此,攏下青海,必須血戰。殿下只能一步步地緩走。”

“我知道了,能不打最好,那怕多花一些錢。”

“是這個原因。”沒有盡實回答,花錢也不行,最終還是靠作戰解決,李令月說如何,就如何了,不去辨解。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薛訥沒有看出來,圈下了党項人,可以用党項士兵作戰,即使補償,也是“一次性付清”,朝廷壓力不會太大。當然,還需要中原將士前來磨練成長,不然全部用胡兵胡將,最後也會出大事。實戰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但有大量胡兵胡將夾在裡面,朝廷的壓力會減少。

胡人蕃人羌人越少越好,纔好融合。

也不能說。

“原來我大哥是孫武,吳起啊。”

薛訥不知如何回答,你大哥可是君,將來的皇帝,與這些臣子如何相比?

“好,看在你立功老實的份上,本公主饒你一馬,讓你做本公主的部曲。”

薛訥差點噎着,咱好歹還是一個朝廷正式封賞的小將軍,怎麼成了你的部曲?

還是不吭聲。

得知了真相,儘管薛訥解釋得很清楚,可還不大明白,知道了,大哥是用的智慧在作戰,興沖沖地將小寶劍掛在腰上,跑到李威大帳裡面。李威正在與李謹行、黑齒常之、裴行儉等人議事。

會過盟了,論欽陵要不了多長時間,準會離開。

何時將“風”放出來,又是如何地詳細的安排,還得羣策羣力商議。

李令月大步跨進來,說道:“大哥,你很了不起。”

“嗯,你爲何說這話?”

“你用計謀,都將那個蕃子打敗了。”

“什麼計謀?”

“我剛纔都知道了。”

“你也很了不起,但別搗亂,我們在商議正事。”

“喏,遵命。”然後一本正經地坐下來旁聽,李威哭笑不得,只好由她。聽了一會兒,突然說道:“大哥啊,也不好啊,我來的時候,聽到父皇嘆息,國庫又空了。”

今年那麼多開支,國庫怎能不空?

可唐朝國庫空掉,吐蕃吐谷渾更空,這比拼的就是相互的損耗,李威立即說道:“小妹,記好了,此話千萬不可泄露出去。還有你從父皇母后哪裡聽到的什麼話,都不能輕易說出來。一旦論欽陵知道,我大事去矣。”

“是。”

李威揉了揉腦袋,有些發暈,父母親也太過份了,你們商議國事亦無不可,爲什麼當着自己小妹面說出來,萬一傳揚出去如何?

想着父母的不對,可他自己卻准許李令月旁聽!

這一商議就是整整三天。主戰場就是在九曲,可是爲了側應與迷惑,西北到肅州,東南到鬆州,上下橫穿了四五千里路。得一步步將每一個細節討論好,否則到時候也沒有辦法通知。

爲了直觀,李威還想了一個辦法,用膠泥做了一個沙盤。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的,可看過小說,經常提到。說還能在沙盤上進行實戰軍事推演,這個李威就弄不明白了,難道各插着小旗子,中間隔着布,一碰,一萬人抵消一萬人?或者做一個巨大的沙盤,再做幾萬人智能的微型機器人,模仿真人廝殺?就是後來的電腦技術,也達不到這種逼真的模擬程度,或者以後,但在穿的時候肯定沒有。

不知道從何而來的,想不出來,只好當作更有效的地圖使用。

但做出來,裴行儉還是說道:“好東西。”

小說中的推演多半是瞎扯八拉的,但能做一些簡單的推演與預測,有了這個實物,更直觀一些,雖然有的將領看一幅平面地圖,就能預測出來,比如現在的裴行儉,或者後來的彭大將軍,都是近代戰爭,槍炮飛機都有了,還是用的平面地圖,也未見過使用多少回沙盤。可對普通的將領,還是能起到一些幫助作用的。

實際上到了現在,李威也不怨恨自己知識面不廣,就是再廣,也不能誇大它的作用。有,肯定比沒有好,但想無敵的,那不可能。

第四天,斥候就傳出論欽陵率領大軍返回吐蕃的消息。青海駐守的軍隊大約探查出來,吐蕃留了兩萬軍隊,留多了後方各部不服,吐谷渾也吃不消。另外從吐谷渾到党項,又抽調了兩萬將士。多肯定好,可第一消耗不起,第二兩部死的青壯年太多了,還要生產,不能再抽。但不能說少,若是突發情況,緊急抽調,還是能聚集近十萬軍隊。

唐軍也不多,不求有功,是一個合理的數量。

決定返回鄯州城,可還沒有到放“風”的時間,需要再熬一熬。

回到府中,幾個妻妾開心地迎了回來,又擔心了一回。無奈之下,只好燒香求佛。

本來很正常的,可是李威卻看到還有一個人,立即愣在哪裡。

第146章 定(八)第165章 甜(上)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109章 越權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141章 定(三)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219章 姚州之戰(四)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242章 高度第156章 啓航(二)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256章 圈地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149章 問鼎(一)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100章 會戰(一)第108章 神人辦案 狄公瞎想第152章 問鼎(四)第190章 象墓(上)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223章 將軍歸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295章 乾坤乃大(二)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99章 圍城第30章 多情更誰追惜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132章 春雷(四)第165章 探(三)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130章 春雷(二)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89章 一年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60章 啓航(六)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40章 立志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150章 問鼎(二)第49章 攤牌(一)第244章 問罪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147章 定(九)第346章 非川悽草(四)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282章 背棘去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86章 前夕(三)第285章 當決斷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239章 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