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定(二)

骨咄錄沒有將全部兵力圍於朔州城,默啜率了一部兵,扎於桑乾河源,元珍率領了一部分兵力,扎於雁門關北側。還有其他兩路人馬,一東一西,防止唐朝援兵到來。

但大部分兵力上用來圍困朔州。

孔正方在青海也見過大軍調動,可頂多幾萬人。猛然看到十幾萬軍隊,軍營連綿了幾十裡,一望無際,每天僅宰殺的牛羊就達到了幾千頭,還不包括吃的糧食。

他有些色變,不知道朔州城能不能守下巔

骨咄錄不知道他想法,也沒有工夫去理他,騎着馬,來到朔州城下,對城頭上大聲喊道:“我是阿史那骨咄錄,請你們都督接見。”。

阿史那道真走上城頭,說道:“骨咄錄,速速投降吧,突厥人經過幾十年的休生養息,纔好不容易擁有了這麼多好兒郎,莫要讓他們爲你糟蹋了。”“道真,你錯了。我們突厥人夏牧青草,冬棲山南,冰雪是美酒,風霜是甘泉。狼是我們的祖先,雄鷹是我們的朋友。世上最高貴的種族莫過我們突厥人,只是一時衰落,敗於唐人之手。可是月有陰晴陽缺,人有悲歡離合,那只是暫時的屈於人下,難道我們突厥要甘心做人家一輩子鷹犬嗎?”

這小子,居然將李威抄襲的那首水龍調頭的詞句拿來引用。

不過突厥人是有很強的自尊心。

很長時間,中原人一直在向他們低頭,李唐創業時候,也卑微地低下腦袋,向他們稱臣。所以心中有強烈的自尊感。本來數次大敗之下,這個民族應當走向滅亡了。然而唐朝的政策,又重新給了他們一次崛起的機會。在和和政策下,唐朝本土都是胡風大盛,包括李承乾居然將東宮佈置成突厥的牙帳。

因此,突厥人自尊心從來沒有停息過。

正是因爲這和自尊心,奉職與溫博一舉大旗,立即聚兵四十萬。兵敗後,溫博與伏念再聚大旗,依然聚集了十幾萬的軍隊。然後到骨咄錄,動輒出兵十萬以上。

李威也考慮過突厥人這種心理,站在突厥民族的立場,這種精神很值得鼓勵,可是突厥的崛起,傷害的只有中原百姓。不象大食,若是沒有吐蕃策略危害到西域的統治,大食無論怎麼擴張,幾乎是無害的存在。

走到了徹底解除東突厥的時候!

城頭上站着的是漢將,骨咄錄這番話起不到作用。然而站着的是道真,連士兵也多數是突厥士兵,道真不知如何回答。

阿史那骨咄錄回過頭,大聲說道:“突厥的好兒郎們,你們願不願意終生做人家的鷹犬?”

“不願意!”數萬人齊聲回答。

聲安雲霄。

骨咄錄與道真的對話,是用突厥語說的,孔正方離得不遠,兩個人一個在城頭上,一個在城牆下,必須大聲對答,孔正方也能聽到,但聽不懂。不過這不願意突厥語還是能聽明白的。

幾萬人的吶喊聲,讓孔正方聞之色變。

低聲與一個百夫長交談,才弄明白兩人對答。心中想到,這個民族無可救藥了。

無論唐朝對他們怎麼好,只想着光復昔日突厥的榮光,還能不能忠心唐朝?

骨咄錄又說道:“道真將軍,你是處羅可汗的後代,身上流着突厥最尊貴的血脈。難道你忍心,讓城頭上的弓箭施加於突厥兒郎身上嗎?”

“既如此,你速速退兵。”

“非如此,此次我前來,是迎接道真將軍回去,主持突厥光復大計,臣叩迎道真可汗。”骨咄錄說完,立即伏。隨着,突厥將士象波浪一樣,一道接着一道,伏了下去。

道真氣得發昏,站在城頭上嘴脣真哆嗦。

骨咄錄伏了好一會兒,城頭上沒有人答話,也不生氣,笑咪咪回到大營,拍了拍孔正方的肩膀,說道:“孔君,你出的好計謀啊。”。

“那敢當。”,然而孔正方心中十分不解。

這一伏,城頭上多是突厥士兵在守城,士氣皆無,拿什麼來抵抗骨咄錄的攻城?難道是陛下出錯了主意?

城中道真更是困窘不止。就算勉強將城池守下來,今天發生的事,若是傳到疑心病很重的太后耳朵裡,自己也不會有好果子吃。與阿史那哲商議了半天,也沒有商議出來一個解決的辦法。

第二天,府邸大門打開,又出現一封信,這一回寫得有些多了。

道真都督,昨日骨咄錄明請都督拜爲突厥可汗,實借都督之旗,招撫忠於唐朝諸族子民。都督身爲都督,身份尊貴,一入漠北,兵乃骨咄之兵,將乃骨咄之將。何人聽於君命?目圖將是君所,鳩藥乃是君酒。不可不防也。骨咄曲解真義,突厥依附唐朝,豐年售唐之皮革毛角,荒年納唐之援糧錢帛,僅幾十年間,規模遠勝於初。百姓安居樂業,各族和平友好。幾宵小之輩,爲圖己位,盅惑人心,兵革立起於陰山南北。兩次大敗,屍骨橫於大漠戈壁草原,禿鷲啄屍於荒野之外。烏雲壓頂,血風裹沙。妻離子散,哀嚎遍野。

若能圖成大事,亦無不可。都督再觀西方數年,欽陵之智謀,吐蕃也鼎盛,然東敗於青海,西折於西域。損兵折將,國家動盪。大食強橫於西方,勁無能敵,僅出兵數萬,立拓地萬里,大食束手無策,國內分裂。西方唐軍始未動也,若皇帝復生,突厥會亡於一夕,縱皇帝有險,日久諸將困窘,太后招撫,必將來歸,亦爲唐朝所用也。精兵猛將,集於大河,悍士智謀,雲於代北,突厥亦會亡也。

都督不可不三思而行,突厥存亡在於君一念之間也。

阿史那道真打開一看,高人哪。正說中了他的內心深處,不能聽骨咄錄忽悠,這小子不安好心一心想做大汗,根本就沒有想過突厥子民的死活。當真突厥是唐軍的對手?

只是這幾年唐朝事情多,沒有精力來管北方。一旦安定下來突厥這羣叛軍將會死無葬身之所悄

將阿史那哲喊來,並且將諸將也喊了過來,有的人不認識漢字,道真大約地讀了一遍。

阿史那哲不由好奇地問道:“這是誰啊?”

“不管是誰了,反正他對我們是好意。大家聽到沒有?我們不僅是爲唐朝而戰,也是爲我們突厥而戰。正是因爲我們的表現,唐朝事後,也不會對我們整個突厥進行處罰。否則柔然、匈奴、高車就是我們突厥的前車之鑑。”

“是啊”,一個個地不由點頭。

骨咄錄在北方做得很不錯,但還不能與論欽陵與吐蕃相比,況且人家還有絕域高原可退。突厥一旦戰敗,往哪兒退,莫要忘記了唐朝軍隊同樣也曾殺到過小海。就沒有能力殺到那麼遠的地方,北方還有回純人在虎視眈眈。況且自己也習慣了唐朝中原的生活,穿着華麗的絲綢,吃着精美的食物,住着奢侈的房屋,能牧能耕能商。何必跑到苦哈哈的大草原上受罪?

“那麼麻煩各位,將這番話帶給每一個士兵讓他們鼓起勇氣來。大唐的援兵要不了多久就會到達。”

“喏。”,一個個魚貫退下。

阿史那道真卻坐在大帳裡深思,這個人倒底是誰啊?僅憑這份眼力,也遠在自己之上。

骨咄錄又在城外喊話了。

道真心中有了底氣,從容地來到城頭上。

骨咄錄問道:“道真將軍,有沒有想好?我身後十幾萬好兒郎,就等你一句答覆了。”

道真微笑地說道:“骨咄錄,我只問一個問題,一旦你舉事失敗你身後的十幾萬好兒郎,還能活下來幾人。不是我出言侗嚇,前面有奉職溫博伏念之鑑,東西有高麗、西突厥十姓、咽面與吐蕃大食之鑑。青海西域唐朝諸將諸軍,完整無缺的存在,你捫心自問一句是不是這些虎將的對手?就算你成功了,滿足了你個的野心,你身後的十幾萬好兒郎又能剩下來多少人?”

問完了大聲說道:“突厥兒郎們聽好了,我乃是處羅可汗之剁社爾之子道真。你們的骨咄盅惑你們,說你們做了唐朝的鷹犬。我問你們這些年來,我們走出了一些士兵,在爲唐朝作戰。然而高麗之戰,青海之戰,這些大型戰役,是唐朝自己將士多,還是我們突厥將士多。僅出少量的將士,偶爾爲唐朝征戰一兩回,然而唐朝徵過我們突厥人多少稅務,又送了多少精美的絲帛,賞賜各族子民?又在困難的時候,送了多少糧食前來解救?你們再想一想,五十年前,我們突厥有多少百姓,今天我們突厥又有多少百姓?這麼好的日子,你們就心甘情願,爲了滿足骨錄咄的野心,將它葬送了嗎?”

“攻城!”骨咄錄惱羞成怒,不等他說完,下令攻城了。

但此時攻城,與昨天不同。

昨天若是攻城,城上突厥士兵軍心動搖,漢人士兵心生猜疑,說不定一天就能將朔州城拿下來。但今天各個將領已經將信上的話傳達下去,再加上劃才道真的一番說教,士氣已穩,漢人將士猜疑也減去。嗯攻下朔州城變得很艱難。

看着雙方的激戰,孔正方聽完身邊百夫長的翻譯,十分愕然。

他都不認爲是道真自己想出這些話的,要能想出來,昨天就講出來了。

難道城中有高人相助?

不過他要立即面對一件事,到此時,也達到了陛下提出的要求,自己要離開這裡了。

眼下的狀況也要離開,“自己的”計策沒有成功,骨咄錄必然惱羞成怒,那麼自己有可能會遇到危險。不怕死,但不代表着想死。

但陛下又吩咐了一件事,到了這時候,他可以離開了,可離開的時候不能讓突厥人產生懷疑,最少要保持到唐朝援兵抵達雁門關之前,不能讓突厥人懷疑他。

這纔是最困難的。

不要說不讓突厥人產生懷疑了,就是眼下想要離開,都無比的困難。看一看,前前後後皆是突厥的軍隊,空曠處也有許多騎馬奔跑打探情報的斥候。看着雙方攻防戰越來越慘烈,孔正方陷入苦惱之中。

第66章 圖窮(上)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150章 問鼎(二)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347章 非川悽草(五)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262章 衝突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47章 我的國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5章 願春暫留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63章 和親(下)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156章 啓航(二)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160章 啓航(六)第67章 圖窮(中)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3章 大非川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108章 神人辦案 狄公瞎想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153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上)第69章 煙塵第166章 探(四)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256章 圈地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104章 會戰(五)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66章 圖窮(上)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240章 立志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49章 攤牌(一)第289章 地下水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44章 脫變第419章 簫聲斷第138章 春雷(十)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402章 踏月影第156章 啓航(二)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264章 曲江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158章 啓航(四)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402章 踏月影第134章 春雷(六)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223章 將軍歸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147章 定(九)第42章 成嘆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