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江山一盤棋(三)

良的氣色不錯。

除了因爲早先的箭傷,而顯些蒼白之外,整個人顯|精神,絲毫沒有階下囚的頹廢。

陸賈和張良是老相識了,當初陸賈出山,就是受張良邀請,準備前往沛縣。

可沒想到,陰差陽之下,他沒有去沛縣,反倒留在了樓倉,併成爲劉+麾下的重要謀士。

而叔孫通呢?

雖然和張良不認,可他身爲孔聖人傳人,孔鮒的學生,胸中自有乾坤。

他能爲劉+拉攏來那麼多人,自然有一番交際的手段。張良是飽學之士,和叔孫通只一會兒的功夫,就相談甚歡。劉走進囚室的時候,張良正和陸賈、叔孫通高談闊論,滿面歡喜。

劉+走進來,也沒有出聲,在一旁靜的坐下。

而張良就好像沒看見劉+一樣,繼續和陸賈孫通兩人說話。

劉不在意,只靜靜的聆聽。

突然間,張良開口問道:“今項籍將兵臨函谷,唐王當何以應對?”

這猛然間的調轉話鋒,頗讓劉有措手不及的感覺。他本想尋一合適時機,開口勸說張良投降。哪知張良不等他開口,卻喧賓奪主的開口詢問,劉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回答。

好在,在這個時代已生活了十幾年,不管思想還是各個方面,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他也知道,張良這句問話,實際上是對他的一次考覈。在秦末時期,受春秋戰國風氣的影響,不單單君擇臣,同樣臣亦擇君。這與後來單方面的君擇臣不一樣,果回答的不能滿意,那麼作爲臣子就有權利棄主而去……這是一個擇的年代,考覈並非君主之權。

即便是英明若始皇帝者,當初招攬人才的時候,必須要經歷一番考覈。

從最早期的李斯,到後來的公叔繚等人,莫不對始皇帝進行過一次次的考覈,最終確認效忠。

甚至包括劉邦,張良當初選擇他,並非是沒有理由的選擇。

張良對劉邦的考覈,甚至早在當初劉邦被劉追殺的走投無路,和張良相遇時,就已經開。

劉:“以函谷雄關之險,阻絕楚項於函谷之外。”

張良看了看陸賈和叔孫通,又問:“兩位以爲,唐王所言若何?”

陸賈想了想,“唐王所言,倒也是持重之法。)”

叔孫通則回答說:“通不知兵事,實不敢妄言……”

“唐王所言,在三年前,關中精銳未失時,自無可指責。然則,今關中雖坐擁四百萬民衆,再加上北疆與巴蜀,七百萬人口,卻有些保守了。以唐王之才,當關中雖有八百里富饒之,自二登基,田荒蕪,徭役沉重。四年間三次大規模征伐兵役,更兼張楚之亂,已令關中百有厭戰之心……而今,關中民心尚堪一用,唐王欲定江山,當速戰速決。”

速戰速決?

劉何嘗不想速戰速決。

可問是,楚項聲勢正大,何速戰速決?

“還請教子房先生,當何爲之,方能速戰速決?”

劉+問這一句話的時候,多了幾分小心。

張良的態度變化,他有些無法捉摸……他到底是什麼意思?難不成,這就要向我臣服嗎?

雖然劉此行的目的,是向勸降張良。

可張良太主動了,這份主動,讓劉+心生疑慮。)

張良伸出手,用手指沾着酒水,在桌案上畫了個簡單的地形圖。

“如今,楚項挾橫掃河北之勢,兵臨函谷關下。大王若想要阻擋他入關,想必是不在話下。

可此一來,大王和楚項,必成膠着之勢。

而大王於關中的根基,並不穩定,一旦拖延過久,百隻怕會生出厭煩之心,反而不美。”

劉+微微點頭,陸賈和叔孫通兩人,也表示贊同。

“那以子房先生之意,應主動出擊?”

劉+說到這裡,突然停下來,衝囚室門外喝道:“來人,取地圖來。”

這圖,是劉身必帶的物品,專門有親兵負保管。劉話音未落,就見親兵捧着一卷地圖,走進囚室之中。劉+把地圖展開,正是山東與關中的地形圖。劉+飛快的掃了眼,“若是如此,我當出兵陝,以據關河之肘腋……進,可兵發.+池,虎視~陽;退可據守函谷,扼關中之咽喉……子房先生,不知所言,可正確否?”

張良的眼睛,驀亮了!

他只開了個頭,本有考驗劉意。、

若是劉邦在,會理解他的想法;劉邦卻不能如劉這般,不但理解,甚至將細節謀劃出來。

最難能可貴之處,就是劉所說的策略,與張良不謀而合。

陝,在後世屬河南三門峽所轄。

而‘陝’的字面意思中,本就有關隘之意,就是險要難以通行的地方。這陝縣位於山山嶺懷抱,是豫西(亦即~=陽)和渭河平原的咽喉,故而‘陝’字爲名。早在一百七十年前,就屬於大秦治下,由秦孝公所置。自孝公之後,陝縣就成爲一個極爲重要的軍事要地。

大秦兵出函谷關,需以陝縣爲橋頭堡。

六國兵臨函谷關,也希望以陝縣,作爲一個撬動關中的支點。

以說,在關中老秦和山東六國的博弈之中,陝縣是一要的棋子。

然而在始皇帝橫掃六國,統一了天下之後,陝縣的重要性,就漸漸的被人所忽視掉了。

在周章攻破函谷關的時候,公叔繚曾說過:“周章運氣太好,也是函谷守軍太過鬆懈。他繞陝縣攻伐函谷關,若是先帝在位時,只需區區萬餘兵馬,就能讓他百萬大軍~

第12章 赤旗書第190章 韓信(一)第138章 大廈將傾,君欲何爲?第80章 有兄名巨第333章 會師關中(一)第133章 高漸離刺秦第171章 決戰河南地(一)第100章 楚人丁疾第143章 男兒從軍歌第83章 雍劉聯合第232章 伴駕(二)第39章 老秦後裔第354章 江山一盤棋(三)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二)第45章 傻子王信第293章 樓倉之戰(一)第12章 赤旗書第278章 厚黑第196章 劉巨將成親第333章 會師關中(一)第360章 江山一盤棋(九)第371章 垓下第82章 國風相鼠第252章 熊與魚第144章 永正原第166章 冒頓和阿利鞮(二)第3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二)第293章 樓倉之戰(一)第270章 何方神聖(一)第2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三)第212章 上邪第51章 大有來頭第226章 事發突然第21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一)第320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一)第13章 笑柄第194章 秦清的條件第77章 中車府衛第50章 灌家父子第79章 唐厲說法第54章 擔水功第150章 演武(四)第360章 江山一盤棋(九)第267章 千古第一信人第261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完)第66章 道與技第140章 亡秦者胡第55章 老秦烙印第29章 唯有義長存(一)第282章 亂局第109章 血色(三)第75章 大鐵椎第240章 北廣武君第105章 劉闞心思第16章 赤帝之子將登場(一)第160章 火燒白土崗第307章 長征(七)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71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一)第195章 盤野老第31章 笑看風雲起(二)第234章 伴駕(四)第211章 巴蜀風雲(完)第357章 江山一盤棋(六)第154章 老羆營(三)第155章 老羆營(四)第185章 老秦烙印第229章 大梁城外有賢人第196章 劉巨將成親第60章 漁村老媼第236章 伴駕(六)第87章 第二步第338章 會師關中(六)第328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九)第80章 有兄名巨第361章 江山一盤棋(十)第63章 綠蟻醅酒言天數第374章 尾聲第268章 以命換命,千金一諾第332章 女王第37章 四靈紋瓿第278章 厚黑第233章 伴駕(三)第182章 扶蘇另一面(一)第178章 氣死頭曼第241章 平原津(一)第351章 高祖末日(三)第25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五)第234章 伴駕(四)第171章 決戰河南地(一)第254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一)第207章 巴蜀風雲(二)第68章 狗屠車寧第144章 永正原第203章 唐厲無間道第323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四)第78章 虛驚一場第177章 選擇第132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第203章 唐厲無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