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越來越近

????目前英吉利海峽上空幾乎每天都會爆發英德空軍之間的空戰,希特勒拿下了法國後立馬就是籌備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現在英國的本土倫敦都是遭到了德國空軍的轟炸。而考慮到德國人在波蘭和法國戰役中的強勢,在今天的全世界裡,誰都不會輕視希特勒登陸英國的決心和能力。

現在英國是爲了保衛本土而努力着,這個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餘力來保護亞洲的殖民地,更加別說保護荷蘭的殖民地了。

再加上日`本進攻的只是荷蘭的殖民地印尼,而且藉口的是護僑,並不是傳統的宣戰。嚴格上來說是荷蘭流亡政府對日`本宣戰了,但是日`本並沒有對荷蘭宣戰。

最最重要的是,日`本並沒有出兵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這就代表着日`本避免了觸犯英國人的底線。

如果是在平時,如果這個時候法國還沒有淪陷,那麼英國二話不說立馬就對日`本宣戰,但是現在呢?英國方面就對日`本宣戰是爭論不休,有人說現在是抵抗德國爲重,如果貿然爲了一些荷蘭的亞洲殖民地就和日本人對抗,那麼明顯是不現實的。

而且還得考慮到另外一點,那就是亞洲不止一個日`本,而有一箇中國呢。

在二十年代乃是三十年代,中國一直都是英國在亞洲的壓制對象。甚至和美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拉攏用來打壓中國的擴張。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中國的擴張對英國的亞洲以及中東地區的殖民統治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二十年代開始中國就頻繁支持英法荷殖民地中的民族獨立,而這些舉動讓英國人變的極爲被動,隨後又在三十年代開始在中東地區和英國扳手腕,尤其是在波斯方向,中國勢力對波斯的滲透幾乎超過了英國人的容忍範圍之類,此外還有在阿富汗地區的爭端。

這些因素加起來,使得了英國和中國的關係一直不太融洽,矛盾頻發。而三十年代以來,英國人也是視中國爲亞洲地區的敵人。

現在日`本爲了擴大民族生存空間,開始進攻印尼,而傻子都知道日本人之所有有這個決心是受到了中國的默許甚至支持的,要不然日`本人也沒那麼大的膽子在本土面臨威脅的情況下就出兵印尼。

“直接宣戰是不妥當的,但是就這麼讓日`本人霸佔印尼也是絕對無法忍受的!”丘吉爾手敲着菸斗,然後道:“外交部應該和中國加強聯繫,帝國在亞洲需要一個盟友!”

在日`本進攻印尼之前,英國還視中國爲亞洲地區的最大敵人,但是日`本一進攻印尼之後,英國對中國的態度立即發生了轉變,他們是需要在亞洲地區找到一盟友,這個盟友可以是日`本,也可以是中國。

“可是他們對香港的領土要求?”旁邊的一個內閣大臣憂心忡忡的道。

中國和英國矛盾衝突是有着根本原因的,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利益爭奪實際上只是次要的,而中英矛盾的根本來源實際上還是香港。

陳敬雲從建立國民軍的那一天起,就想盡了各種辦法收回被他國奪取的領土,而這個過程幾乎持續了十多年,而且成功也非常大,各國在中國的租界都已經被收回,上海租界也是被收回,但是對於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地方,卻是一直都沒有什麼進展。

英國可以歸還所佔的各地租界,但是對於香港的態度一直都非常強硬,絲毫都不肯鬆口,這就導致了中國如果想要收回香港那麼就得和英國開戰,不然是沒有其他的辦法。

而在二十年代以及三十年期間,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期,注重的是經濟發展,所以也就暫時擱置了香港問題,但是這不代表着中國不想要收回香港,幾乎每年都會向英國方面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而每一次都是被英國拒絕,甚至連正式的談判都不肯舉行。

要想和中國展開合作關係,那麼香港問題是必須解決的。

七月三號,英國宣佈對日`本實施制裁,斷絕供應一切可用於戰爭的物資,同時向日`本出口英國的產品實施嚴格控制。

而如此同時,英國駐紮的外交人員也是開始了積極的外交,試圖說服中國也加入對這一制裁行動,而陳敬雲直接拒絕,聲稱中日貿易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中國不會爲了他人的利益就讓自己失去日`本這麼一個龐大的出口市場。

中國人的拒絕是在情理之中的,英國想要在不付出足夠代價之前,根本無法說服中國停止和日`本的貿易,再說了中國要是停止了對日`本的貿易,日`本立馬就得垮掉了,陳敬雲還怎麼讓日`本去充當馬前卒啊。

陳敬雲拒絕了,但是羅斯福卻是沒有拒絕。

縱然美國國內民間的孤立主義非常嚴重,導致羅斯福雖然做夢都想要對德國宣戰,但是依舊無法施行,而面對日`本人在印尼的進攻,美國人再一次表現出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想要讓美國現在出兵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宣戰不可以,不代表着制裁也不可能,於是乎緊隨英國其後,美國也是宣佈了對日`本實施有限度的經濟制裁,對任何可用於戰爭的資源都實施斷絕供應。

只是和歷史上不一樣,歷史上英美兩國對日`本實施了經濟制裁後,日`本國內立馬就萎了,而這也是導致日`本冒險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根本原因,爲的只是獲取足夠的戰爭資源而已。但是現在呢,日`本主要依賴的是中國資源,不管是石油還是鐵礦還是其他的工業產品,絕大部分都是來至於中國,只要中國不斷絕對日`本的資源供應,那麼就不會對日`本造成致命打擊

事情發展到這個階段,實際上情況已經是非常明朗,但就現階段而言,也就是1940年的7月份局勢而言,各大國幾乎都默認了日`本進攻印尼。日本人所擔心的英國和美國會對他們宣戰,中國會對他們捅刀子的事情都沒有發生,日`本人只是派出了一支小規模的海軍和登陸部隊,就拿下了印尼,印尼裡的荷蘭殖民軍隊根本無法阻擋日`本的攻勢。

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戰略局勢對日`本是極爲有利的,在各大國中火中取栗從而獲得印尼這一大片的殖民地,讓日`本受益匪淺,印尼有着大量的石油,有着大量的稀有金屬有着大量的天然橡膠,而這些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如果能夠徹底控制印尼並把印尼的資源利用起來,就能減輕對中國資源的依賴。

日`本獲得了龐大的利益,而中國人,對於陳敬雲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英美開始把矛頭對準了日`本而不是中國,而這就是中國最大的收穫。

只要日`本能夠繼續撐下去直到世界的整體局勢出現新一輪的變化,那麼陳敬雲就不用擔心英美聯合日`本對付中國。

甚至他還想着是不是讓日`本繼續加把勁,然後把英國的那些殖民地也給佔了,甚至去進攻澳大利亞。

日本人發起南洋攻略的時候,中國人自己也沒有閒着,除了國內進一步擴大工業生產規模外,軍備擴張依舊在持續進行着,中國目前的軍事力量依舊非常強悍,但是遠遠還沒有達到陳敬雲的心中預期。

只有把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和第八期補充計劃全部完成,那麼陳敬雲纔會考慮真正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

現有中國海軍中,除了舊有的主力艦外,實際上大批的新式主力艦不是剛下水就是還在船臺上,第八期計劃中的大批主力艦要正式服役還需要幾個月時間,而預期到1940年底的時候,海軍的第八期和補充計劃中的主力艦就能夠全部服役,這個時候中國海軍就擁有了足夠挑戰任何一個國家,甚至全球海軍的實力。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第八期計劃完了就算沒事了,中國海軍在1940年初提出的第九期計劃中,已經籌備了四艘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而這四艘航空母艦已經相繼在1940年動工,而在1940年的七月份,海軍又是將第九期發展計劃擴大規模,增加了兩艘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只不過在未來的兩三年內是不用指望這些軍艦了,因爲這些主力艦基本就是屬於戰時造艦計劃的內容了,後續的建造情況得視世界局勢發展以及國內的工業經濟承受水平來進一步作出調整。就跟歷史上二戰爆發後美國海軍一口氣開工了幾十艘艦隊航母一樣,這並不是屬於海軍的正常發展情況,而是屬於特例。

按照正常發展情況中積累中的實力,也就是在1940年底到1943年之間中國海軍可動用的主力艦有:四艘改裝後的高速戰列艦,一艘少昊號、三艘伏羲級共計四艘大型巡洋艦。四艘二十年代初期艦隊航空母艦,兩艘三十年代早期艦隊航空母艦,兩艘三十年代末期的改裝輕型航空母艦,兩艘新服役的兩萬七千噸航空母艦,兩艘四萬五千噸的大型裝甲航空母艦,共計十二艘航空母艦。當然這些航空母艦的數量並不包括那些商船改裝或者其他戰爭期間緊急建造的護航航空母艦,而實戰中這些低航速改裝的航空母艦戰鬥力一般都不算強,大體上可以算成輔助兵力。

艦隊航空母艦和護航航空母艦是兩個兵器概念,不可統一而論,歷史上美國的一百多艘航空母艦裡頭,絕大部分都是護航航空母艦,直到戰爭結束時美國海軍才造了二十四艘艦隊航空母艦,十艘的輕型航空母艦。而中國海軍中輕型航空母艦實際上只有兩艘,而且未來也不太可能繼續建造輕型航空母艦,歷史上美國建造輕型航空母艦的原因是因爲戰爭爆發後艦隊航空母艦不夠用,而新造的艦隊航母又無法短時間內服役,所以才改裝了十艘輕巡洋艦的船體爲輕型航空母艦使用。而中國並不存在這種情況,中國的航母發展是非常快速的,而且戰前擁有的數量比較多,現在還有六艘的艦隊航空母艦在建中,而且不出例外的話,明年肯定還得動工更多的航空母艦,當然更重要的是中國也沒有合適的一萬多噸的船體用來改裝輕型航空母艦,中國海軍的第八期以及第九期計劃中,都沒有一萬多噸級別的巡洋艦,輕型巡洋艦的噸位比較低,大的七千多噸,小的五千多噸,而更大一級別的則是兩萬多噸的大型巡洋艦,而且數量也不多,就三艘而已,這些大型巡洋艦是作爲護航兵力使用的,也不是能夠輕易用來改裝的。

不提以後,但就1940年底到1943年這個時間段,中國海軍的主力艦中艦隊航空母艦和護航的高速戰列艦以及大型巡洋艦,再加上輔助艦中的重巡、輕巡和驅逐艦,如此的中國海軍能夠組成六支雙航空母艦的高速機動作戰編隊。

而這就是中國海軍的全部實力,遠超英美日海軍的航空母艦實力。

不過縱然海軍現在還沒有完全全面的建造計劃

第八期海軍計劃沒有完成不代表着中國什麼都不幹了,實際上中國近一年來的動作非常大而且頻繁,除了和蘇俄小小的幹了一仗外,還極力的扶持了東南亞地區的民族獨立武裝,而在法國淪陷後,法屬印度支那地區的的民族獨立武裝活動非常頻繁,其中的好幾支已經是在中國的暗中支持下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北越地區的越南獨立武裝甚至已經是控制了一片和中國接壤的地區,並且向河內發起了進攻,讓維西法國在越南的統治變的搖搖欲墜。

而這一切幾乎都表明着,中國正式參戰的日子已經是越來越近了!

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14章 剪辮造反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997章 陰謀(一)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575章 伏擊戰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960章 低估(一)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82章 左將軍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28章 購軍械(一)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230章 問與答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619章 桃花情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210章 衝鋒(二)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