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援助伊朗

由於登艦的人除了阿巴斯基地的中方人員外,還有伊朗方面的軍方高官,因此廖輝中將也是親自作陪,把禮節給做足了。

雖然說大部分中國軍政高層都已經把伊朗當成了傀儡國的存在,但人家好歹還是一個獨立國家,而且和中國簽訂的也是正兒八經的軍事同盟協定,在外交禮節上保持表面的尊重還是必須的。

如今加上伊朗後,以中國爲核心的亞洲軍事同盟協議依舊算是正式成型了。亞洲所有獨立國家幾乎都已經加入,包括朝鮮、越南共和國、安南王國、交趾共和國、泰國、老撾、馬老西亞共和國。至於日`本和北菲律賓以及緬甸三國,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問題都是沒有簽訂類似的軍事條約,但是實際上日`本已經全面處於中國的軍事控制下,說的好聽些日`本還有一個政府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實際上已經和中國的殖民地沒有什麼差別了,得到目前爲止中國還是保持着對日`本的軍事佔領狀態。

而緬甸則是因爲當年和英國簽訂的印度洋公約的存在,使得中國不好光明正大的和緬甸簽訂軍事同盟條約,但是現在緬甸實際上也是中國扶持起來了,裝備的武器都是清一色的中國製造。而菲律賓那邊局勢更加複雜,中國在菲律賓的任何舉動都會引起美國方面的極大反應,爲了保持太平洋上的整體平靜,中國暫時也是沒有和北菲律賓臨時政府簽訂軍事同盟協議,但是北菲律賓政府卻是傀儡政府,不管是外交還是軍事都是完全由中國所掌控,也是犯不着爲了刺激美國而簽訂表面的軍事同盟協議了。

因此廣泛來說,整個亞洲都已經處於中國的軍事掌控之下!

軍事掌控的話,要在這些地方駐軍,施加軍事和外交壓力,花費自然是不少的,但是給中國帶來的收益更爲龐大,中國在這些地區獲得了大量的原料供應以及工業品市場,比如東南亞地區,包括泰國、越南三國在內已經在中國的引導下,繼續以經濟作物爲經濟支柱的經濟發展策略,以求爲中國提供大量礦產之餘,提供衆多的橡膠、大米等重要的基礎物資。

現在的東南亞已經成爲了中國最爲重要的大米進口地區,泰國和越南三國每年都向中國出口大量的糧食,而整個東南亞地區也是在爲中國提供了大量的石油以及橡膠等基礎工業資源,以至於讓中國幾乎掌控了全球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自然橡膠產量。

伊朗那邊,同樣能也是給中國帶來了衆多經濟利益,工業產品市場就不說了,中國幾乎是壟斷了伊朗國內的工業產品市場,而更爲重要的是伊朗方面的石油也是被中國陸續掌控。

伊朗這邊雖然說是被迫的接受了中國提出的軍事同盟協議,但是他們從中也是獲得了不少收益,至少和中國簽訂了軍事同盟協議並徹底的倒向中國之後,伊朗就不用再擔心蘇俄和英國方面的壓力了,天塌下來有中國頂着呢。而且處於扶持伊朗的原因,中國也是對伊朗放寬了軍事裝備出口限制,以往只對盟國供應的制式裝備也是對伊朗開放,比如說中國中較爲先進的F4H、F7等防禦性的制空戰鬥機,中國陸軍裡已經處於落伍狀態的大量T9\12系列坦克等都是開始對伊朗供應,同時一些二戰前建造的戰艦,比如驅逐艦、巡洋艦之類的也是放寬了出口限制。

而這些武器裝備在前幾年裡都是很少出口的,但是隨着中國的武器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導致了大量二戰前研發並裝備的武器從中國三軍中大量退出現役,這些退役下來的大量武器裝備要麼是直接封存,要麼就是賣給盟國,總不能直接扔掉不要不是。

畢竟這些武器裝備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已經落伍,但是對於其他國家,別說是伊朗、泰國這些小國家了,哪怕是在蘇軍美軍當中,那可都還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裝備呢。比如說T9\12系列坦克,他的戰鬥力實際上和蘇軍的T34系列相當,而T34坦克可是蘇軍中的現役主力裝備呢。不過在中國,現在陸軍的主力坦克已經是全面進入了T18時代,而T15的大改型號T18坦克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全面量產,並開始全面取代T9\12坦克。至於前幾年大量生產的T15坦克,如今已經是停產,把產能讓給了T18。

而T15和T18這兩坦克一同構成了中國陸軍的現役主力坦克,並宣告着中國陸軍的坦克已經是全面進入105毫米坦克炮的時代。

而其他國家的主力坦克都還在75毫米這個口徑打轉呢,就算是T34後續有了8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但是實際穿深等威力還不如中國T12坦克上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呢。爲了對抗中國的T15坦克以及德國中的虎式坦克等,蘇俄是積極研發並生產重型坦克,比如蘇俄中大明大名鼎鼎的IS系列坦克就是研發生產了衆多型號,上面裝備的主炮口徑很是嚇人,100毫米到120毫米算是正常,但是他們甚至連130毫米的怪物都有。

不得不說蘇俄人對重型坦克的執着比德國人還要厲害,至於美國那邊坦克性能一直不咋滴,現役的M4坦克都只能說是很勉強,在澳大利亞對付日`本的坦克還算可以,但是要是放在蘇德戰場或者用於對抗中國陸軍上就很勉強了,不過美國人也是在研發更加先進的坦克,比如潘興坦克。

在坦克上如此,而在飛機上也同樣如此,轟炸機之類的就不說了,而在戰鬥機上面,中國空軍得益於噴氣式發動機的極大進展,成功研發並服役了F12戰鬥機,使得中國空軍開始全面進入噴氣時代,現在中國空軍已經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噴氣式飛機的研發和生產上了。

F4H戰鬥機、F7戰鬥機已經是全面停產,因爲這兩款飛機一款是中低空制空戰鬥機,而另外一款則是高空高速攔截戰鬥機,而F12A的性能則是遠超他們,所以取代他們是非常正常的。

而F5戰鬥機以及F6系列的話,雖然已經停產,但是升級改裝的工作卻還是繼續進行,這個是因爲他們有着F12戰鬥機無法取代的作戰效能,比如F5戰鬥機的超遠航程,高達三千五百公里的航程是F12這種噴氣式戰鬥機所無法比擬的,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空軍的B11/B16等轟炸機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F12沒有辦法爲其提供護航任務,只能用F5戰鬥機。

而F6系列的話,一個是對地一個是夜戰,而這兩個型號都是F12所無法取代的,F12戰鬥機從設計之初就是爲了純制空戰鬥機而設計,雖然有些翼下掛彈裝置,但實際上F12的戰鬥機執行任務的時候挪不出來足夠的載荷用來掛彈,不然的話航程會非常悲劇連一千公里都達不到的,一架飛機的載荷是固定的,裝多了燃油就裝不了航彈,裝了航彈自然也就裝不了太多的燃油,實際作戰中就因爲任何的不同而調整燃油和載彈量的比例,至於說F12A戰鬥機,由於設計之初就是作爲純粹的制空戰鬥機來射擊,在沒有極端情況出現的話空軍是不會讓F12A掛上炸彈執行對於轟炸任務的。

夜戰的話,雖然F12戰鬥機也在有研發全天候的型號,但是還沒能出來呢,所以F6系列中的夜戰型號還得繼續擔當重任,守護中國的夜空。

在噴氣式飛機發展的最初十幾年裡,螺旋槳飛機還會繼續存在,不過將不會擔任主力制空任務而已,而是轉向其他一些輔助型的任務,比如說對地攻擊之類的。

而中國空軍爲了全面進入噴氣時代,已經是把F12A戰鬥機的諸多成果利用到其他噴氣式飛機項目上,比如說空軍提出的國土防空戰鬥機計劃,也就是X13計劃。

X13計劃是在中國的核彈以及B19轟炸機研發成功後,中國空軍想着以後敵人要是也有了這兩種武器後自己如果沒有相應的飛機攔截豈不是糟糕無比,所以就提出了X13計劃,要求設計一款時速超過一千公里,作戰高度達到一萬六千米以上的戰鬥機,這完全就是奔着對付B19轟炸機去的。

而這些性能是螺旋槳飛機所不能做到的,所以只能寄望在噴氣式飛機上面,當中國空軍的F12取得了成功後,空軍就是直接想要利用F12戰鬥機的大量先進技術,來繼續X13計劃的。

儘管到目前爲止中國除了F10、F12A外,還沒有其他的噴氣式飛機進入現役,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數年來各種型號、各種性能的噴氣式飛機就會陸續出現並全面取代中國空軍現有的其他螺旋槳飛機。

以後的事情不說,單單是現在,中國空軍裝備的F12A戰鬥機已經接近一千架,而空軍已經分別對滁州飛機公司和廣安飛機公司下達了總共高達五千架以上的訂單,預計在1946年之前能夠徹底生產完。

當大量F12戰鬥機進入現役後,原有的部分螺旋槳戰鬥機自然就會退出現役了,直接拆掉自然是不划算的,但是中國還有那麼多的盟國呢,他們現在都還在用着大量老舊型號的飛機,伊朗現在甚至都還在用着F3戰鬥機呢,這些F4以及F7等螺旋槳飛機可是非常重要的軍事援助物資。

怎麼說呢,你把這些東西當垃圾,但是在別人眼裡可就是寶啊!

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133章 籌餉處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24章 殺人奪權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73章 白雪紅梅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454章 狐狸精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133章 籌餉處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235章 岑春煊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82章 左將軍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917章 F5對P51(一)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