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此身非我身,此我非真我。

話表真人在洞府之中,聞聽府外有百姓喊冤,祭祀與青牛,祈求青牛爲其做主,真人有意知其事,以相助之,故問牛魔王事由。

牛魔王說道:“老爺,山下生民所冤屈之處,乃因山下那東萊郡中,有一貪官草菅人命,惹起民憤,是故生民有冤屈而無處以申,如此方纔有祭祀青牛,借鬼神之力申冤之事。”

姜緣聞聽,問道:“貪官草菅人命?可有詳細?”

牛魔王說道:“老爺,詳細我卻是不知,但若要詳細些,我方過去一查方知。”

姜緣搖頭道:“不必,且遣土神一問便知。師弟,勞你走上一遭,安撫此地生民,教其回去。”

真見領命,朝姜緣一拜,遂出洞府去。

牛魔王則是站在府中,口中唸咒,使個‘驅神’的法術,少頃間,便有十數土地山神即遁地現身來拜。

土地山神一衆拜道:“八百里離泉山十三位土地山神,拜見真人,拜見牛王。”

姜緣道:“不必多禮。今我聞山下生民教貪官草菅人命,以起民憤,你等可知此事詳情?”

一衆土地山神面面相覷,遂說道:“真人,我等自有聽聞。”

姜緣道:“既有聽聞,且與我說來此事詳情爲何,那一貪官,如何草菅人命。”

衆等說道:“真人,那貪官無惡不作,草菅人命乃其一也。其草菅人命,所爲乃與一修行道人有關。”

姜緣問道:“怎說?”

衆等答道:“真人且聽我等言說,離泉山下有東萊郡,其城中有一道觀,道觀乃爲‘玄帝觀’,其中有修行之人以供奉玄帝,然其心性頑劣,二神欺心,常以邪法修行,是以取童男童女心頭血爲飲,又以未出閣少女之身進紅鉛,此人與城中貪官狼狽爲奸,教人難以奈得。”

姜緣再問:“無法可降之?你等爲何不上稟?”

衆等慌了道:“無有,無憂。那貪官權勢滔天,一手遮天,教生民難以申冤,那修行法官修得五雷真法,早已警告我等,不得上稟,但我等上稟,便連坐降罪我等,故我等不可違之。”

姜緣聞聽,嘆息不語。

牛魔王罵道:“你等既爲土地山神,自當保一方平安,怎個畏懼強權,而不上稟,致使生民受難,地方不安,如此貪生怕死。”

一衆土地山神戰戰兢兢,跪伏在地,不敢言語。

牛魔王道:“老爺,此當如何是好?”

姜緣搖頭道:“將此事了之,再上稟與天宮,請天宮司職者處置。你等且退去。”

一衆土地山神不敢有違,拜禮後退去。

待一衆離去,真見走入,說道:“大師兄,我已安撫府外生民。”

姜緣點頭,遂備陳前事,將土地山神所說之言,轉述於真見所知。

真見聞聽,有些發怒,說道:“怎有這般作惡之人,卻不可寬恕,既是修行,便要修心,縱是其不曾修心,不曾歸正,那亦不當如此作惡,大師兄,卻是該管上一管。”

姜緣道:“我等且往那城中走上一遭便是。”

真見道:“大師兄,我爲你牽鹿。”

姜緣笑着應允。

真見遂將白鹿牽來,請真人上鹿背,待真人翻身騎上,一衆收整一方,離了洞府,往東萊郡而去。

牛魔王與左良緊隨其後,跟着白鹿。

牛魔王望着真見牽鹿,說道:“賢弟來時,將我手中活兒搶去,今智慧佛前來,亦將我手中活兒搶去。”

左良笑道:“牛爺輕鬆些不好麼?”

牛魔王說道:“有何好處?此乃我職責之處,護法於老爺,今有些輕鬆,教我不安。”

左良說道:“牛爺卻可安心,二位佛爺爺終會離去,牛爺方纔是先生護法,晚些時候,自有牛爺用武之地。”

牛魔王聞聽,說道:“左老兒,你較往前,變化許多,我方記你剛修行那時,行些路數便吃不消,更是肉眼凡胎,今時心有透徹,眼有靈光。”

左良笑道:“牛爺,我隨先生修行,有些年數,若無變化,那豈非白修行那般久了?”

牛魔王問道:“你今有何變化感知?”

左良聞聽,沉吟良久,說道:“牛爺,我答不上來有何變化,但覺心中有自在,任是身中如何疼痛,我並不覺疼痛,卻有此身非我身,此我非真我之想。”

此身非我身,此我非真我。

牛魔王聞聽,心下有驚,再問道:“你怎個有此般所想?”

左良笑着答道:“有時在行走時,見天地之廣,便自省於身,是以見思量,我生來壽數三五十之因,乃因我在我身中,行走疼痛時,亦是身中疼痛,此身果真是我之身耶?”

牛魔王讚歎於左良悟性,這老小子自修行來,悟性見長,卻非凡俗時能比較。

左良正是與牛魔王談說之間,忽聞耳邊有聲傳來。

“左良,你怎知你所想爲對的?”

左良擡頭望去,便見姜緣正笑意盈盈的回身與他對視。

左良拜禮,答道:“先生,我胡思亂想罷,卻知不得我所想是否爲真。”

姜緣笑着說道:“閒時你可多去感悟眉心之間,或與你有相助之處。”

左良不解其意,但仍是應聲稱是。

一衆往着東萊郡而去。

……

光陰迅速,不覺三日而去。

真人一衆不緊不慢的抵達東萊郡,待是近了東萊郡,姜緣停下白鹿,說道:“師弟,牛兒,那玄帝觀在何處,你等可知得?”

牛魔王搖頭道:“老爺,卻不知得,不若我去尋個人兒一問?”

姜緣笑着點頭。

牛魔王遂變成大漢模樣,往前而去,但見前邊有個老者要往城中而去。

牛魔王上前攔下道來。

老者見了牛王魁梧,唬得一驚,問道:“你這糙漢子,怎個攔我去路?”

牛王笑着行禮,說道:“老先生,我乃是修行的,自西方遠行而來,今行至此處,有所困惑,故攔下老先生欲要一問。”

老者回禮,說道:“外邦來的?且說困惑,既你是外邦來的,我便與你分說解惑。”

牛王問道:“老先生,我初臨城中,有在他處聞聽此城中有個玄帝觀,其觀中乃是有修行的,故欲要前往一訪,然初來乍到,不知玄帝觀何在,不知老先生能否爲我解答?”

老者聞聽牛魔王要前往‘玄帝觀’臉色有變,說道:“你這外邦來人,怎個要去玄帝觀?那地兒去不得,你趕早回國去罷。”

牛魔王說道:“怎個去不得?”

老者低聲說道:“那地兒沒有修行的,乃是個披着人皮的妖祟,但城中附近,皆知玄帝觀乃是個妖觀。”

牛魔王聞聽,卻有不解,但他一心要問個結果,便說道:“但請老先生將玄帝觀所在說與我聽,我卻不懼甚妖祟。若那玄帝觀是個有修行的,便也隨了我意,若那玄帝觀是個妖觀,我亦有幾分降妖的本事,老先生莫不信,我乃是個真修行。”

老者聞聽牛魔王這般言說,有些生怒,只道‘不識好人心’,遂與牛魔王述說玄帝觀在城西之處,便拂袖離去。

牛魔王折返回身,行至真人身前,言說那老者所說之話。

說畢,牛魔王朝城內張望,說道:“老爺,那老先生說那玄帝觀乃妖祟,但我不見城中有妖祟黑氣,此城不似有妖邪在其中。”

姜緣笑道:“牛兒,你須知,人亦可爲妖。”

牛魔王聞聽即明真人所言,說道:“這玄帝觀修行的,果真是作惡多端,其身爲人,但卻教人覺是妖祟。”

姜緣道:“我等且入城中,去那玄帝觀中一窺。”

真見說道:“大師兄,我等大搖大擺進去,亦或是使個障眼法?”

姜緣笑道:“且使個障眼法,一窺這玄帝觀乃是一人作惡,亦或全觀作惡。”

真見聞聽,取腰間葉扇朝他等一衆一扇,口中念動法咒,使個障眼法。

姜緣等只覺有神光在周身一閃,一衆遂往城中行入,行入城後,一衆未曾多望城中風景,只往城西玄帝觀而去。

不消多時,一衆行至城西玄帝觀前,但見玄帝觀佔地極廣,約有百畝,觀前通碑,上有三字‘玄帝觀’,朝裡張望,層層殿閣,疊疊廊房,琳琅滿目,又見沿道兩邊,兩路鬆篁,一林檜柏,正是個‘無年無紀自清幽,有色有顏隨傲麗’。

牛魔王見之,說道:“老爺,這兒卻是個好去處。”

姜緣笑道:“是個好去處,但不知玄帝可知他在東萊郡有這般廟宇供奉。我等入內一觀,且去玄帝神像前禮拜。”

左良上前問道:“先生,我等入內在玄帝神像前禮拜,玄帝可會知得?”

姜緣尚不曾答話,牛魔王說道:“若是等閒香客,但心誠者,自會知得,若不心誠,拜之無用。然老爺不同,老爺與玄帝爲友人也,故老爺禮拜,玄帝自是知得。”

姜緣搖頭道:“莫要多言,且快些入內。”

一衆往裡走入,沿着道路,行近正殿,但見正殿內青煙梟梟,玄帝神像供奉於上,有些許香客正在其中,殿中有五六個道人盤坐兩側,閉目唸經,似做功課。

牛魔王說道:“老爺,此處卻有香客,我等卻不好禮拜。”

姜緣搖頭道:“無妨,可在此處少待,香客離去,我等再上前禮拜,但不知那幾個道人所念爲何經,我卻不曾聽聞。”

牛魔王側耳傾聽,說道:“老爺,我亦不知,這幾個道人在念誦何等經文。”

真見說道:“他等所念,有些耳熟。”

真見側耳聽了許久,不解道:“大師兄,他等所念,非是道門經文,乃是佛經,寂滅法經文,但這幾人所念,皆是不同經文,且其所念經文東一句,西一句,其非是在做功課,乃在胡鬧。”

姜緣笑道:“供奉玄帝卻唸誦佛經,不知的尚且以爲,這些人乃我三星仙府門下,最喜‘三家歸一’。”

真見說道:“這幾人不敬於仙神,恐在此處,乃爲借道觀而謀取私利罷。”

姜緣道:“且往他處走走,看他觀中,尚有何等之物。”

一衆應聲,調轉方向,朝正殿後邊閣樓而去。

一路行走而過,見閣樓處有不少道人,多無法力,怎窺得真人一衆障眼法。

反觀是真人等衆自閣樓一道行走,教他等初窺此道觀之荒謬,他等見着有道人朝玄帝正殿下首靈官殿之中遺便,又見有道人身着正裝,於女子在玄帝后殿行苟且之事,又見多道人妄言仙神,多有不敬。

此一路走過,竟無有一處,但有善心。

一衆行至道觀觀主房舍之外駐足。

牛魔王說道:“老爺,此道觀卻無半分向善。”

真見說道:“此處教人言說妖祟之地,卻是有理。”

姜緣搖頭說道:“且待見一見這觀主。”

一衆往房中近些,待是近了房舍,但見房門處,可見房中有個鬚髮皆白的老道,正盤坐在蒲團之上,其面容和藹,慈眉善目,似行善之人。

真人一眼望去,便知此人爲惡,他自有法眼,可見其孽障深厚,這等慈眉善目,無外乎佯裝而出的罷。

牛魔王問道:“老爺,可須現身,問他一問?”

姜緣搖頭道:“無須。此處到底乃是供奉玄帝之所,牛兒,師弟,我等且回身去正殿,請玄帝而來,懲戒此處。”

牛魔王笑道:“老爺可記往日那金陽觀處?那亦是個供奉玄帝之所,但卻修心不定,不識真數,怎個供奉玄帝處,多有不法。”

姜緣說道:“牛兒,不可這般言說,玄帝於下界有大功德,知其名者甚多,供奉其者,亦數不勝數,天地有數,日月有常,有不法爲惡者,乃常事也。”

牛魔王若有所思,應了下來,遂問道:“老爺,我思及昔年初隨老爺修行時,祖師賜符以入腹,但我修行有誤,便腹痛不止,當謹言慎行。然今時以來,便有時多言,卻不曾腹痛,此爲何理?”

姜緣笑道:“悟空親戴金箍後,金箍再不縛他,但你有心修行,守戒不忘,符籙怎會教你腹痛?任是金箍,符籙皆不爲害你之用,乃助你修行也。”

說罷,真人往玄帝正殿而去。

第十八章 金公何在第309章 惡蛟作祟,沉香下山第124章 法林辯佛,啞口無言第130章 孫悟空大鬧五莊觀(加更,求月票)第66章 木母遮本心第255章 傳五雷法,牛王得神兵第237章 此身非我身,此我非真我。第106章 五行山降大聖,真修行方始初第231章 鐵柺李往事第140章 聖嬰二敗悟空,行者求助觀音第212章 笑人如笑己,再見劉賀第205章 二斗蛟魔王,萬物相生克第274章 降伏玄冥老母,雍州鼎第十六章 護他元神準無恙,逞兇鬥狠識欲神第74章 三關第131章 鬧觀有理,姜緣首徒將現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239章 再修律法,真人不露相第165章 水神納妾,相鬥水猿96.第95章 師兄弟地府相見(4k)第128章 八石五金,四聖試心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273章 玄冥老母敗逃,剔骨之仇第82章 知禮(求月票)第286章 聖母神皇,長生難求第三十一章 大慧身死道消第五章 心猿,意馬,金公,木母,黃婆第256章 三聖母犯法,知易行難第122章 心猿降木母,真見化禪師(求月票)第十四章 苦海第255章 傳五雷法,牛王得神兵第248章 重陽終難成,紫微大帝第312章 哪吒降蛟,去往東海第261章 往北懼蘆洲,天蓬舊事第224章 苦海難渡第275章 豬八戒心願第265章 八戒上天,受杖百下第156章 牛王斗大聖(求月票)第305章 老君可爲老師,帝君終功敗第123章 顯聖來訪,白鹿攔路法林第113章 外丹道難,西遊將始(求月票)第279章 王玄昭,心正邪退第207章 蛟魔王終降,汾水之物第133章 唐僧逐大聖,大聖歸方寸第四十五章 護其一程第333章 嚴氏多驚恐,劫數不自知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160章 真武借劍,取經人行至寶樑國(求月票)第323章 真人回山,請天蓬照拂第291章 轉生梁州,八戒心憂第十七章 心猿定性,姜緣入道第317章 撈月而亡92.第91章 醒時之狀,悟空心猿變(二合一章節)第三章 姜祖第二十章 全不似個學禮的第67章 藥氣休漏泄,溫養周天竅第254章 寶蓮燈,黑龍骨爲牛王用第187章 龍王修行之難,真見當爲佛請假一天第69章 修行第213章 劉賀明主客,山中見老君第239章 再修律法,真人不露相第248章 重陽終難成,紫微大帝第187章 龍王修行之難,真見當爲佛第319章 紫微帝君歸位,沉香懈怠第二十六章 函谷關關令尹喜第二十章 全不似個學禮的第328章 牛王勸誡,妖邪盡退101.第100章 齊天大聖亂天,姜真人候牛王(4k)第314章 重陽二世,再渡金星第73章 人全天地數第86章 不學,不學第327章 左良下山,牛精入夢第160章 真武借劍,取經人行至寶樑國(求月票)第262章 悟空請八戒,左良降妖【求月票】第239章 再修律法,真人不露相第245章 再臨福陵山,終歸方寸山第143章 木母作祟欺元神,心猿不得金公助第三十四章 正道難第311章 惡蛟跟腳,呂岩鬥妖第253章 靈獸擒青牛,顯聖修律法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112章 青牛借鼎,烏精不沉兔髓不飛第82章 知禮(求月票)第四十二章 真見求救第142章 糊塗鬼,取經人行至金兜山第153章 唐僧往方寸山(雙倍求月票)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第161章 真人入閻浮世界第二十二章 姜緣鬥妖第二十章 全不似個學禮的第五十章 立鼎第三十一章 大慧身死道消第69章 修行第141章 行者終敗聖嬰,紅孩兒歸方寸第249章 天蓬真君,紫微大帝所爲何事第245章 再臨福陵山,終歸方寸山第168章 行者闖山,牛魔王調兵遣將第85章 十二輩後,姜緣開洞府(求月票)第209章 真君鬥悟空,誰勝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