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重陽入地府,寶蓮燈【求月票】

話表真人與重陽談說完畢,重陽決意入地府以轉生,真人並未將重陽帶去地府,而是喚集府中二位弟子來到瑤臺處,與重陽道別。

重陽此去,不知多少光陰方能歸得。

許是再見時,物是人非。

今日道別乃是必要的。

三位弟子在瑤臺齊聚,姜緣述說重陽當轉世去,以全金丹正道。

左良與紅孩兒聞聽俱是心下大驚。

左良上前用手攙住重陽,說道:“大師兄,何至於此?”

重陽搖頭說道:“但爲正道,在所不惜。”

左良嘆道:“大師兄,此有何等放不下之處?正道難,便選取旁門,何故一心執着於正道,但有修行門道,可得自在,足矣。大師兄,經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重陽說道:“師弟,人各有志,但我之志,在於金丹正道,除此之外,別無所求。”

左良說道:“人生有三苦,是以‘求不得,得不足,放不下’。”

重陽笑道:“師弟,我知你爲我好,但此乃我心所求,若不得正道,乃我命數也,然求道之路,我必以性命爲踐。”

左良聞聽,嘆息一聲,不再多言,他與重陽性子不同。

他以花甲之年入道修行,重陽則不然,而立之年不至,向死而生,入道修行。他多喜於知足常樂,更喜於隨遇而安,重陽更偏向於一心所求,不破不立。

故左良知他難脩金丹正道,便改修旁門,重陽則不然,非金丹不修,決死修行,不成即亡,絕無二路。

紅孩兒上前問道:“大師兄,經此一別,我等何時才能再見?”

重陽笑着撫摸紅孩兒腦袋,說道:“我等師兄弟有緣法在身,自有再見之時。師弟,但你要好生修行,你的性子不曾安穩,是故師父不曾傳門道與你,但你養靈,莫忘修心,須知養靈絕不可教你性子安穩,若要安穩,唯有修心。”

紅孩兒拜道:“大師兄,我記下了。”

重陽說道:“二位師弟,今拜別於二位,若再相見之時,二位師弟定要修有所成,如此方能教我欣慰。”

左良與紅孩兒聞言,俱是拜禮於重陽。

重陽回禮於二位師弟,遂是拜於真人身前。,說道:“師父,弟子隨時可往地府。”

姜緣坐於高臺,問道:“正微,你可想好了,須知此去,再無迴轉之意。”

重陽說道:“師父,弟子絕無悔改之意,弟子自知今時再無脩金丹之機,故以求來世修行。”

姜緣目光炯炯,望着重陽許久,起身說道:“既如此,正微你且隨我來,正淵,正慈,你二人且回室中修行。”

三人俱是領命,左良與紅孩兒離去。

重陽則是跟隨姜緣。

姜緣朝着府外而去,準備離去,前往地府。

他方纔帶着重陽行至府門前,便見着前路有三者攔道,他細細一看,乃是牛魔王,孫悟空,真見三人。

此間三人俱是各執兵器,真見手持葉扇,孫悟空披着袈裟,掄着金箍棒,牛魔王則是穿戴披掛,持着闢嶽槊。

姜緣不解其意,問道:“你等怎個在此處?”

孫悟空笑着:“大師兄,我等從師父那知得了,你將要外出,故在此處候着大師兄你哩。”

姜緣哭笑不得,說道:“候我作甚?你等可知我要去作甚?”

牛魔王說道:“老爺,自是知得。老爺要送正微去地府轉生,再是行走人間,我等知得,故來爲老爺護法,同是前行。”

姜緣搖頭說道:“縱是要去人間行走,但也不是如今,當先送正微去地府,再是歸來。再者言說,便是行走人間,亦無須你等同行,我乃是去行走人間,非是去討伐大妖。”

三人聞聽,皆是說道:“那須幾人?”

姜緣說道:“一人足矣。”

聞聽真人如此言說。

孫悟空即是說道:“既如此,兄長,二師兄,我與大師兄同去便可,我有神通本事,可護法於大師兄。”

牛魔王上前說道:“賢弟,我乃真人護法,此乃我之職責,當是我去。”

真見望着二人這般模樣,嘆息無言,他的本事比起二人來說,皆有不如,若論神通,尚能鬥上一鬥,但若是比鬥,可不能只憑神通,必須是武藝俱全。

可他武藝平平,若是他與牛魔王,孫悟空那等比鬥,卻是難以得勝。

再者,真人需要的,乃是個護法。護法者,必以武藝爲重,故只得上孫悟空或是牛魔王。

姜緣望着牛魔王與孫悟空爭論不休,他搖頭說道:“若是與我護法,牛兒一人足矣,他本是我之護法,此乃他之職責,但我欲去往地府,二位師弟若是不嫌,可與我同往。”

三人俱是應聲領命。

孫悟空將金箍棒一收,說道:“大師兄,我來開道,護送師侄走上一遭,我與那閻王老子有些交情,他們俱是知我。”

真見笑着說道:“何止是知你,師弟,我早有所聞,昔年師弟你欲要大鬧地府,教大師兄所攔,後又私下再往地府大鬧一通,此事亦是個教三界皆驚的,蓋因師弟你大鬧天宮的事兒在前邊,故而不足爲道罷。”

孫悟空說道:“二師兄莫再挖苦老孫,這等俱是無知時所犯下之事。”

牛魔王笑道:“賢弟你昔年那般模樣,所犯下的事兒,可不止一樁兩樁足以言說。”

孫悟空有些羞愧。

姜緣開口說道:“悟空,既要開道,且是前行,同是護正微往地府而去。”

孫悟空聞聽,朝外邊走去。

一衆正要前行,真見搖着葉扇,望向沉默不語的重陽,說道:“師侄,此間尚未到地府,若你有悔,今尚有良機挽救一二,但若行至地府,你便再無機會,只得轉生。”

重陽神色不改,說道:“師叔,弟子絕無悔意。”

真見聞聽,只得作罷,不再相勸,說道:“師侄,願你歸來時,果能修持正道。”

重陽拜禮,謝過真見。

一衆人遂是出行,真人使得高深法力,託舉重陽而起,同是朝着地府而去。

他等此行一衆,俱是法力高深之輩,駕雲極快,直入幽冥地界,行入森羅殿外,暢通無阻。

孫悟空入了地府,掄起金箍棒開道,叫道:“十代冥王何在!還不速速現身!”

說罷。

孫悟空身中有瑞光而現,但見那‘十代閻君拱手接,五方鬼判叩頭迎,千株劍樹皆攲側,萬疊刀山盡坦平,枉死城中魑魅化,奈河橋下鬼超生,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陰司處處明’。

“大聖,大聖!我等在此!”

十代閻君俱是要將孫悟空請入殿中。

孫悟空攔住十王,指向遠邊路上,說道:“你等怎能迎入而不迎真人,不迎禪定智慧佛,不迎牛王?”

十代閻君往那處張望,但見真人一衆在遠邊站着。

廣心真人。

翠雲山牛魔王。

禪定智慧佛。

怎個一個比一個來頭大。

十代閻君慌了上前迎接,拜道:“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姜緣等俱與十王拜禮。

一衆入了森羅殿中。

十王再是拜禮,問及真人等來意。

真人說道:“今吾有弟子塵緣未了,故當轉生以斷塵緣,今入地府,望請諸位大開方便之門,教我弟子能入地府以轉生。”

十王聞聽,驚道:“真人弟子轉生?”

真人道:“正是此事,莫非有不便之處?”

十王道:“未有,未有。但遵真人法旨,不敢有違,只是尋常來說,自入仙神府下,即不歸我等管轄,鮮少有人將府中弟子送來,教我等有些驚詫罷。”

真人說道:“我弟子一心修個正道,但塵緣未斷,此不得已而爲之。”

十王說道:“既如此,我等自是應下,但不知真人,當送真人弟子轉生何處?乃富貴人家,亦是人間貴極之處,亦或是武將人家?”

姜緣望向重陽,問道:“正微,可有何去處?”

重陽搖頭說道:“但憑師父教誨。”

姜緣說道:“既你這般言說,那便隨緣,且任憑王者處置。”

十王聞聽,即遣來鬼判,將重陽請下去,要教其投胎轉生去。

鬼判聞令而來,行至重陽身前,說道:“先生,請隨我來,我這便帶先生去投胎。”

重陽正要起身隨鬼判而去,方纔走一步,忽是停下,轉身朝姜緣跪地叩首,說道:“師父,此一別,不知幾年,但請師父保重身子,弟子不可於師父身前盡孝,此乃弟子之大過也,望請師父待弟子功成歸來,那時定是常常於師父身前,聆聽師父教誨。”

姜緣搖頭笑道:“正微且去,我便在府中等你,終有一日,你會回來尋我。”

重陽叩首不計其數,方纔與鬼判離去。

姜緣目送重陽離去,無奈一嘆。

十王見之,說道:“真人既有不捨,不若將之帶回來。”

姜緣搖頭說道:“此道兒乃是他選擇的,不可違改。”

十王拜禮道:“真人大義。”

姜緣說道:“當不得此言。”

十王說道:“說來,真人與顯聖俱是一類之人,一人爲弟子修行計,可送弟子投胎,須知投胎轉生便有再入苦海之難。顯聖亦然有這等所爲。”

姜緣問道:“顯聖如何?”

十王說道:“近來有聞三聖母犯法,與凡人私通,且孕育一子,此教顯聖大怒,請示玉帝后,便是調兵遣將,捉拿了三聖母,將之關在華山之下。真人須知,此三聖母乃是顯聖真君之妹,顯聖真君能如此所爲,教我等敬服。”

孫悟空抓耳撓腮說道:“三聖母,我早聞他名,有說他有件寶貝,乃是寶蓮燈,有說那是件不可多得的寶貝。怎個今教真君給關在華山之下了。”

十王說道:“大聖有所不知,三聖母犯下大過,乃是違背天條,本該是處決之罰,如今只是關在華山之下,卻是輕罰。”

孫悟空說道:“仙不可與凡人私通,此我聽過。但關在山下那等滋味,卻是不好受。”

十王笑道:“但那卻是處罰,不可不爲。”

姜緣問道:“但那凡人與三聖母之子如何?”

十王說道:“此事說來好笑,那三聖母本有寶蓮燈在手,顯聖真君難以耐之,調兵遣將將之圍住,但卻難以耐得,卻是那三聖母顧忌其子與那凡人,故將寶蓮燈與之護身,送其離去,方纔被擒拿,關在華山之下。”

孫悟空問道:“既那寶蓮燈可護其子與那凡人離去,怎個那三聖母不一同離去?”

十王說道:“大聖有所不知,玉旨乃擒拿三聖母,若是三聖母離去,此番真君擒拿不得,那下回可就是天兵到來了。”

孫悟空說道:“有些理兒。”

一衆談說之間。

鬼判來報,說道:“諸位大人,今真人弟子已投胎轉生去。”

十王說道:“既已安排妥當,還不速速將投胎何處去與真人言說。”

鬼判正要言說。

但不曾開口,教真人攔住。

真人搖頭說道:“不必言說,我自知我弟子往何處投胎去。”

十王說道:“真人有高深法力,我等佩服,但請真人在殿中留些時日,我等亦可設席以迎真人。”

真人搖頭說道:“不必,我今當離去。”

十王見真人一心要離去,自是攔不得,即是見禮於真人,要送着真人離去。

姜緣擺手教其各司其職,不使地府生亂,遂使拉着孫悟空等衆離去。

孫悟空與真人往幽冥地界而外走去。

孫悟空問道:“大師兄,我等與真君爲友,今時這般,可須去尋真君一趟?”

姜緣搖頭說道:“我等去往,亦於此事無助,且稍安勿躁,靜心修行,但若真君有須助之處,定會來尋我等,那時再相助於真君便是,但依我看,真君用不着我等相助,真君亦是個有高深法力的。”

孫悟空說道:“說來,不知那寶蓮燈乃是何等寶貝,竟教真君難以耐得。”

姜緣笑道:“寶蓮燈縱有天大能耐,但駕馭其者未有高深法力,亦難發揮作用,真君不願傷着三聖母罷。”

第308章 呂煜更名呂岩,跟隨修行第235章 九鼎之事第四十一章 木母行周天第207章 蛟魔王終降,汾水之物第270章 神鼎有變,兕大王赴宴第九章 姜緣陽壽盡第227章 二大聖相爭,勝負難定97.第96章 悟空舉鼎,歸山(4k,求月票)第三十八章 意馬歸位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214章 對弈,老君言煉丹第318章 金星歸位,李白成仙?第293章 沉香長成,靜心之道第216章 當尋九鼎,與老君有緣者第299章 百里者半於九十,拜神亦或拜貪慾?第258章 重陽入地府,寶蓮燈【求月票】第320章 沉香心亂,八戒勸誡第197章 唐僧換經,無字真經第259章 左良再隨行,顯聖相求第305章 老君可爲老師,帝君終功敗第124章 法林辯佛,啞口無言第290章 太白星下凡第79章 百八大法第190章 牛魔王敗黃獅,九靈元聖知真人第十五章 靈臺方寸山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145章 滿天神佛拿不得,兜率宮中見真人(求月票)第五十七章 習火候第166章 六敗水猿大聖,百丈本相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259章 左良再隨行,顯聖相求第四十三章 木母歸正,祖師回府第115章 金蟬貶多時,小仙正是南瞻部洲生人(求月票)第七章 元神指路第259章 左良再隨行,顯聖相求第61章 烹煉功成第235章 九鼎之事第136章 菩薩請悟空,心猿歸來解災殃(加更,求月票)第158章 悟空請真人(求月票)第二十五章 紫氣東來第255章 傳五雷法,牛王得神兵第258章 重陽入地府,寶蓮燈【求月票】第324章 真人講道,可報吾名第319章 紫微帝君歸位,沉香懈怠第136章 菩薩請悟空,心猿歸來解災殃(加更,求月票)第149章 行者二心生,真人教徒重陽(求月票)第106章 五行山降大聖,真修行方始初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207章 蛟魔王終降,汾水之物95.第94章 猴王得神兵,真人走地府(4k)第324章 真人講道,可報吾名第300章 沉香拜師,老君弟子第283章 再臨長安城第315章 太白出竅,仙緣若夢第187章 龍王修行之難,真見當爲佛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四十一章 木母行周天第121章 孫行者,堵不如疏第106章 五行山降大聖,真修行方始初第七章 元神指路第五十二章 採藥第291章 轉生梁州,八戒心憂第四十九章 金丹作何第219章 恐我死後,祖宗不諒第63章 溫養第214章 對弈,老君言煉丹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80章 猴王登山第268章 玄冥老母之惡,孫悟空入地府第三章 姜祖101.第100章 齊天大聖亂天,姜真人候牛王(4k)第112章 青牛借鼎,烏精不沉兔髓不飛第294章 左良八戒相助,真人祖師對弈第162章 多有不法,水猿大聖(求月票)第316章 李白入長安,此月非彼月第二十章 全不似個學禮的第299章 百里者半於九十,拜神亦或拜貪慾?第281章 真人論金丹,呂梁轉世第82章 知禮(求月票)第132章 真人收徒重陽,屍魔戲唐僧第265章 八戒上天,受杖百下第五十七章 習火候第138章 心猿正直行中道,木母癡頑貪口舌第246章 廣心十四字輩,收徒第131章 鬧觀有理,姜緣首徒將現第四十九章 金丹作何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187章 龍王修行之難,真見當爲佛第245章 再臨福陵山,終歸方寸山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318章 金星歸位,李白成仙?第268章 玄冥老母之惡,孫悟空入地府第215章 煉丹神通即爲開天闢地第三十九章 木母難‘說’第三十四章 正道難第243章 兕大王下界,唐王終遲暮第125章 法林受阻,取經受挫(求月票)第197章 唐僧換經,無字真經第151章 真人妙法識六耳,一體再無二心生(加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