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

話表長安城外,真人一衆辭別帝王李隆基,行駛至城外一長亭之中。

豬八戒有些不忿,說道:“此帝君轉生,卻不似個明君,乃是昏君也,口中言說甚真修出名山大川,看低我等。他卻不知得,我等方纔是真修,乃靈臺方寸山不喜宣揚罷,若是宣揚,天下間豈有勝過靈臺方寸山之名山?”

青牛說道:“此方豬八戒所說有理。”

孫悟空坐在一旁,說道:“今如此所見帝君,定然乃是功敗,以至身陷苦海,無法自拔,今靈臺已早矇蔽,故心智不善,盡爲昏庸之事。”

姜緣坐在一旁,未曾言語,他身中隱有神光閃爍。

孫悟空見之,上前問道:“大師兄,這是怎地?”

姜緣搖頭說道:“李唐氣數將近。”

孫悟空笑道:“大師兄有甚深法力,可刊除這等氣數。然則李唐氣數之事,卻不消大師兄言說,我等亦可看出。”

豬八戒說道:“老爺,正是此理,李唐如今這般模樣,焉能氣數不盡?”

姜緣說道:“帝君離再是轉生之機,恐是不遠,待其再是轉生之際,定要再來相送於帝君。”

孫悟空說道:“大師兄,今時我等,可要啓程而去。”

姜緣點頭說道:“當是啓程,往揚州而去,太白金星尚在等待。”

孫悟空聞聽,急是催促豬八戒等,快些收整,待是前行,以渡太白金星。

豬八戒不敢耽擱,手腳利落,收整完畢後,一衆方是前行,朝揚州之處而去。

……

光陰迅速,不覺有半載而去。

真人一衆終是行至揚州之處,沿途所過,無有阻道者,蓋因人人自危,縱有聞道者,亦身陷苦海,無法自拔,怎會攔道。

一衆走入揚州之處,但見此地不復昔年‘襟江帶海,舳艫相接’盛景,今見之,只得烽煙蔽日,黍離滿目。

豬八戒問道:“老爺,今已行至揚州,然不知該往何處而去,老爺且指個路來。”

姜緣笑道:“且不消前進,前方有座土神廟,我等在那處且落座一二日,太白金星自來尋我等。”

一衆聞聽,皆是朝那前方張望而去,但見前方果真有座土地廟,在得真人准許後,一衆皆是前行,朝那處而去。

不消多時,一衆便是近了土地廟,入得廟中。

待是入了廟中,見着此處青煙梟梟,打掃整齊,便知此處乃是有土神居住之地。

左良得真人允許,便親是上前,上香與此方土地,告知他等借宿一二日。

土地泥塑方纔受了左良香火,一老兒即是自泥塑像中而出,朝真人一衆而拜,說道:“山陽村土地,拜見廣心真人,拜見齊天大聖,拜見兕大王,拜見正淵法師,拜見淨壇使者。”

姜緣親是起身,將之扶起,說道:“土神無須多禮,今方我等前來,多有打擾,望請土神勿怪。”

土地慌了道:“怎敢有怪,怎敢有怪。真人能入住我這廟兒,乃我榮幸也。”

孫悟空上前扯住土地,笑道:“你這老兒,怎個知得我等名頭,你雖是地裡鬼,但乃是揚州之地地裡鬼,不該知我等纔是。”

土地拜道:“大聖,前些時日我方纔與他處土地相會,故知得大聖等衆在九州行走,今見之,即知乃是大聖,真人,正淵法師等。”

左良有些不解,說道:“但我不曾到來過,你如何知我便是正淵?”

土地笑道:“正淵法師有所不知,但法師之名,於土神山神之間,流傳甚廣,鮮少有土神山神不識正淵法師之名,我自是知正淵法師。”

左良笑道:“原來如此,多謝土神解惑。”

孫悟空說道:“土地,我等須在此處住上二三日,若有甚猛獸妖邪誤入,你卻須看好,不教驚擾我大師兄,若有妖邪到來,你可與老孫言說,老孫定去驅趕。”

土地急拜說道:“大聖安心,不消大聖趕往,老兒定不使妖邪那等侵犯,驚擾真人法駕。然不知,若有路客途徑,須我使個法子,讓其轉道而去,亦或是放任其進入?”

孫悟空望向真人。

姜緣搖頭說道:“但若有路客,儘可方其而入,無須阻攔。”

土地即是領命而離。

孫悟空說道:“大師兄且在此處安座,老孫去外頭尋些果子來與大師兄享用。”

姜緣笑着點頭,未曾拒絕。

孫悟空即快步而出,去取果子。

豬八戒亦緊隨其後,意去撿些柴火。

青牛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左良則是跟隨在真人身邊,侍奉於真人。

姜緣盤坐於地上,笑道:“正淵,不必跟隨於我,你且尋個地兒,好生修行。”

左良搖頭說道:“弟子當於師父身前侍奉,但師父有何所須,皆可與弟子言說,弟子定爲師父操持。”

姜緣搖頭說道:“我未有何物須你操持,但你安心修行便可。”

左良仍是搖頭,說道:“師父無須理會弟子,但使弟子在此處站立即可,若師父有何事須弟子操持,儘可吩咐。”

姜緣聞聽,只得依了左良,然他見左良模樣,卻是心生歡喜,他這弟子,心性淳樸,雖以花甲之年修行,有些不佳,但其天資卓越,修行旁門之道,刻苦銘心,不曾因旁門而疏忽泄氣,這般弟子,誰能不喜。

真人說道:“正淵,今時你之修行,可有何困惑之處?”

左良搖頭說道:“師父,弟子未有甚困惑之處,弟子知我之門道,在於請仙之法,”故弟子一直勤修。再者,除法之外,無外修心,弟子對此不敢有忘。”

姜緣笑道:“正淵,且安心修行,但你有此修心,始終不改,來日定然可得旁門正果。”

左良說道:“師父,弟子不敢有忘師父教誨,定不改修心,一心修行。”

姜緣笑着點頭,任由左良在旁伺候。青牛躺在地上,說道:“真人,你這弟子今時修行遠勝從前,身中法力亦是不弱,何不思慮一番我昔年所言,尋個本事大的,爲其所請,我看天蓬真君便非常不錯。”

姜緣說道:“此間之事,我自有分寸,兕大王不必多言。”

青牛聞聽,只得作罷。

真人見之,不再多言,於廟中靜修。

……

真人一衆於土地廟中歇息,不覺二三日餘去,他等一衆無不是修行之輩,二三日於他等而言,轉瞬即逝。

一日,真人等衆如常在廟中靜修,忽逢大雨傾盆,電閃雷鳴。

孫悟空見着外邊天象,說道:“不知是何處龍王在此處降雨,卻擾了清淨。大師兄,不若老孫去與之通報一聲,教其將雨勢止住。”

姜緣搖頭說道:“不必,雨勢有數,不可因我等而私改,此與欺天無異。悟空,且將廟門打開,八戒,兕大王,將相貌變上一變,有貴客將至。”

孫悟空等衆聞聽,不敢多問其中緣由,各行事端,悟空上前便將廟門推開。

其方纔將廟門推開,便見着有一身穿襴袍的老者行入廟中,身上衣着教雨水打溼,有些狼狽,然其眉宇間,卻有着豁達與自在之意,教人見之,不免心覺此人不同凡響。

老者入了廟中,拍打身上雨水,見着廟中有人,起身相拜,說道:“諸位,在下本欲去往好友家中,怎料天有不測風雲,遭逢大雨,故入得此處避上一避,若有打擾之處,望請諸位莫怪。”

真人笑道:“此處非我等之地,我等乃是途徑的路客,在此處暫歇些時日,你無須與我等言說打擾,且坐便是。此處有火,你自行取暖,我見你年有五六十,卻須當心。”

老者聞聽,笑着點頭,不拘小節,坐在火堆旁取暖,他望向左良,說道:“先生言說教我當心,言是年老,但這位老先生,瞧着年數老我多矣,其該當心纔是。”

左良笑道:“有勞掛念,但我身子硬朗,乃是個修行的,卻是無礙。”

老者原本解衣烤火的舉動,在聽着左良言說其乃修行之人後,不由一愣,問道:“你乃是個修行的?”

左良笑道:“正是。”

孫悟空上前道:“我等俱是修行的。”

老者聽言,起身說道:“不曾想諸位皆是同門中人,失敬,失敬!在下李太白,雖無有甚師承,但多與修行之輩交談爲友,更得許多傳承,算半個修行的。”

孫悟空笑着答道:“修行便是修行,怎有半個修行之說?”

李太白捋須笑道:“你有所不知,我自幼喜這等學說,但一心爲官,扶正朝堂,故無緣入真修行,然我極喜這等,故常多與人交談,其中有一道人,乃是個真修行的,與我亦師亦友,常言我乃是個爲修行而生的,而我卻不入修行,乃無緣也。故我只敢言說,我只得是半個修行的。”

孫悟空恍然大悟,說道:“不曾想是這般,但果真無有半個修行之說,你不若言說,你乃是個修行的,便是作罷。”

李太白說道:“不敢竊居而言說這等。”

孫悟空不再多言。

姜緣卻是笑着說道:“但聞你之言說,你與修行多有緣法,但你一心爲官,方纔不落修行,故你稱是無緣,然否?”

李太白點頭說道:“如你所言,卻也當得。”

姜緣說道:“既如此,你選一心爲官,不知你如今身居何位?”

李太白聞聽此言,面有難色,他官場不如意,方纔隱居揚州之地,今教真人問之,心中有些無奈,然他始終覺得,他終有一日,定會有舒展志向之時,正是如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姜緣見之,笑道:“我卻學得些許相人之術,我見你身中,無有官氣,非是個能做官的,料你時至今日,身中亦無半點官位,我所言可實?”

李太白坦然點頭,說道:“正如先生所言,我身中或無官氣,不得伸展志向,然我心中有覺,若我能得一施展之處,我之才華,不輸他人。”

姜緣笑道:“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此言你當是知得纔是,然你何苦追隨這爲官之路,你既是與修行有緣,何不嘗試他路,興許你走上修行之路,事半功倍,能得個真修行,此亦是說不準。”

李太白搖頭說道:“人各有志,我之志向,便在爲官,而非修行,故我言說無緣。”

真人說道:“既如你說,爲官到頭,有甚好處?”

李太白笑道:“爲官好處自是多,生前可造福一地百姓安寧,死後但有聲望,自可名垂青史。”

真人說道:“然你可知,修行好處何在?”

李太白說道:“長壽?法力?”

真人笑道:“但你知得,爲何不願修行?莫不是此等,還不足以令你動心?”

李太白說道:“若是這等,足以教我動心,我早便去修行。”

真人聽言,笑而不語,不再與李太白多言。

孫悟空等衆,亦未曾與李太白言說。

待是一二時辰後,雨勢稍緩,李太白見此情形,便辭別了真人一衆,起身往外而去。

真人一衆目送李太白而去。

孫悟空說道:“大師兄,此人當是李長庚轉生。”

真人笑着點頭,承認孫悟空所言乃是個真的。

豬八戒一聽,驚道:“那廝便是李長庚轉生?卻是不像,卻是不像。李長庚十分精明,但那廝卻是蠢笨至極,一心爲官,教二神亂心,修行之妙盡是不知。”

孫悟空扯住豬八戒蒲扇耳,說道:“你這呆子,莫要胡言,那便是太白金星,今時轉生,帝君尚且功敗,其苦海之中,自是無得翻身,有此二神亂心之舉,實屬正常,怎個有你這般言說的。”

豬八戒連連求饒,說道:“哥啊,我知得哩,你且將手鬆開,你這勁大,老豬我受不得。”

孫悟空聞聽,鬆開手來,說道:“但你莫要多言,謹言慎行。”

說罷,不理會這呆子,其望向真人,不知該如何渡此太白金星,他自是知得,今太白金星身陷苦海而不自知,卻是極爲難渡。

真人盤坐在蒲團上,搖頭說道:“今太白金星不願離苦海,我等自是難渡,莫要着急,但在人間多留些年數,待時機而至,我料必有相渡之機。”

第114章 戒尺護身,靈山勝境(求月票)第242章 何時開府,長養青牛於下界第三十一章 大慧身死道消第299章 百里者半於九十,拜神亦或拜貪慾?第270章 神鼎有變,兕大王赴宴第三十八章 意馬歸位第181章 真經有兩份,山中棋局(求月票)第一章 我師父竟是菩提祖師第214章 對弈,老君言煉丹第259章 左良再隨行,顯聖相求第三十二章 鬥虎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245章 再臨福陵山,終歸方寸山第264章 全無威氣,豬八戒上天宮第225章 水官大帝,當往青州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262章 悟空請八戒,左良降妖【求月票】第164章 書生驕縱,終至淮河第319章 紫微帝君歸位,沉香懈怠第243章 兕大王下界,唐王終遲暮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95.第94章 猴王得神兵,真人走地府(4k)第219章 恐我死後,祖宗不諒第221章 封使君,人變作妖第116章 真人論法如來,賭賽真經第十二章 道常在第80章 猴王登山第138章 心猿正直行中道,木母癡頑貪口舌第253章 靈獸擒青牛,顯聖修律法第189章 兵器被盜,行者請真人第110章 外丹道,天地數第150章 一體二心難分辨,尋求真人辯真假(求月票)第175章 取經人終過獅駝山,行者得陰陽二氣瓶第204章 牛王鬥蛟魔【除夕快樂】第116章 真人論法如來,賭賽真經第四十四章 兵器94.第93章 地府因果當結,落伽山(4k)第233章 蟠龍柺杖顯神威第四十二章 真見求救第十七章 心猿定性,姜緣入道第251章 產個明珠似月圓,左良修旁門第三十五章 二神阻道第338章 天蓬尺成,但行善事(求月票)第73章 人全天地數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第四十三章 木母歸正,祖師回府第五十二章 採藥請假一天第十三章 西路金光大顯明第153章 唐僧往方寸山(雙倍求月票)第239章 再修律法,真人不露相第86章 不學,不學第168章 行者闖山,牛魔王調兵遣將第216章 當尋九鼎,與老君有緣者第144章 姜真人上天,兜率宮走牛(加更,求月票)第283章 再臨長安城第278章 真君護短,重陽轉世第三章 姜祖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第232章 悟空盜神兵第203章 蛟魔王作祟第107章 恐失真面目,五行山探猴王第316章 李白入長安,此月非彼月第209章 真君鬥悟空,誰勝誰敗第257章 捉拿三聖母,重陽當轉生第163章 心不正則邪侵,左良跟隨第111章 安爐設鼎,青牛易走脫第216章 當尋九鼎,與老君有緣者第243章 兕大王下界,唐王終遲暮100.第99章 魔障助心欺正主,心猿意馬再無縛(4k)第127章 真人來助,三過法林第十二章 道常在第299章 百里者半於九十,拜神亦或拜貪慾?第274章 降伏玄冥老母,雍州鼎第214章 對弈,老君言煉丹第194章 取經人終至靈山第328章 牛王勸誡,妖邪盡退第109章 李興實即沙悟淨,隨老君上天第81章 孫悟空94.第93章 地府因果當結,落伽山(4k)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102.第101章 神通降牛王(4k)第四十六章 請黃婆之法第131章 鬧觀有理,姜緣首徒將現請假一天第248章 重陽終難成,紫微大帝第135章 真人擒八戒,白龍請菩薩103.第102章 大聖神通欺天,真人領旨降猴(4k)第253章 靈獸擒青牛,顯聖修律法第220章 悟空言大鬧天宮,山外大蟲第199章 五人受封,鬥戰勝佛第305章 老君可爲老師,帝君終功敗第325章 衆仙參見,天帝寬廣第235章 九鼎之事第231章 鐵柺李往事第155章 行者借扇第133章 唐僧逐大聖,大聖歸方寸第65章 萬壽山五莊觀103.第102章 大聖神通欺天,真人領旨降猴(4k)第八章 姜緣定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