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正淵尋道,真人尋寶

話表三星仙洞,真人靜室之前,左良行走至此處,欲要拜見真人。

左良神色間,有些不寧,此乃心神失守,二神將起,正主失權之兆,他正是要往前而行,但在靜室之前,停住腳步,不知是否該往前而行。

如今往前一步,便可與他師父言說心中煩悶,以他師父之能,定是可以解他心中困惑。

可他又恐驚擾到師父靜修,他可有聞,師父在與祖師習全門道,恐無有空閒,他若是此刻前往,萬一驚擾師父,以至於功成垂敗,那時悔之晚矣。

不若他回去,再自己多加思量,不必驚擾師父。

左良心中雜念不斷,躊躇不前。

而真人靜室紋絲不動,未有召其入內之音。

左良望着前方,不知是否該入內,沉思許久,其仍難以抉擇,但其思量之間,心中忽是憶其,往日真人所言,苦海無邊,唯是聞道者自渡也,但聞道者,明道在前,當是往前而行。

他如今在此蹉跎,卻是何理,忘乎師父教導?

左良心下忽明,行至真人靜室前,不曾叩門,跪伏在地,說道:“弟子正淵,因修行難事,前來尋得師父,望請師父,能解弟子心中困惑。”

說罷。

左良跪伏在地,未有起身。

忽有清風徐來,室門自開。

左良擡頭張望,便是見着真人笑意盈盈的站在室門前,似在等待於他,左良恍然大悟,此爲師父考驗於他也。

若他果真退去,那方纔是丟了師父顏面,他選擇見師父,才能教師父寬慰。

他方纔心緒雜亂,實乃二神作祟,以心緒念頭,擾亂他心,若他着了門道,修行必退,若是中途不得醒悟,昔年豬八戒便是他的下場。

幸是他多以得師父教導,如此才能在關鍵之時,得以醒悟。

左良再是拜道:“弟子,拜謝師父!”

真人笑道:“你自己之悟,謝我作甚,且進來。”

說罷。

真人轉身入了室中,行至蒲團之上盤坐,在他蒲團之前,還有一空閒蒲團放置,真人使左良入內而坐。

左良再三拜禮,行走入內,落座蒲團,說道:“若無師父昔日教導,弟子何來醒悟,故弟子該是謝過師父。”

真人指定左良,笑罵道:“油嘴滑舌。且與我言說,你心中困惑,待我爲你解答,你自是去罷。”

左良聞聽,拱手沉吟許久,方是說道:“師父,但弟子自昔年迎回牛王后,便一直於府中修行,不曾外出得,然則弟子清修,修行卻未有精進,蓋因弟子有修行,便會思及在人間所見所聞,苦海之中,流民哀嚎而無救治,心神不寧,如此種種多年,弟子實在不明,故來請示師父,請師父解我之惑。”

真人聽得左良之言,嘆道:“本意留你多些時日,但如今看來,卻是留不得,留不住。”

左良說道:“師父,爲何言說留不得這等言說?”

真人說道:“自你昔日出行,我便知你之道,在府外,而非在府內,你早晚當是離去府中,在外修行,此爲你之道也。你如今之相,足以言說,你當是出府去。”

左良驚道:“師父,弟子尚未修行有成,更未在師父身前盡孝,怎能出府去。”

真人說道:“教你出府修行,又非教你逐出師門,何故大驚小怪,你出府修行罷,若是思及家中,隨時可歸來,只是不再教你於府中清修,此清修之道,非你之道也。”

左良說道:“然弟子出府修行,再不得師父身前盡孝。”

姜緣笑道:“不消說這等,但我常年於府中清修,你難以見我,談何盡孝之說?且不消說這等,安心出府修行,若我須你盡孝時,自會召今。”

左良聞聽,已知師父之意,即是跪伏在地,再三叩拜,感激涕零。

姜緣將左良扶起,說道:“莫要行那般多禮儀,你往日見我拜禮,便是作罷,但其餘諸多禮儀,儘可免之。正淵,你之道在外,有些事兒,我卻該與你說道。”

左良說道:“請師父言說,弟子定謹記。”

姜緣說道:“但你若是外出時,救治流民,有流民知你本事,欲要跟隨於你,你當是如何?”

左良拜道:“聞道者前,僅此而已。”

姜緣再是問道:“若有達官貴人聞你之能,教你前往,與之教導本事,你當是如何?”

左良說道:“衆生平等,若達官貴人有聞道者,自會上前來,若是相招,又如何能招得我?”

姜緣笑道:“但若你昔年人間家族來尋,你當如何?”

左良說道:“師父,左良早已老逝,今者爲正淵,怎有家族之說?”

姜緣聞聽,笑意盈盈,卻未有言說,只是目光仍是落在左良身上。

左良見之,沉吟許久,說道:“師父,若是家族之人,果真有那緣法尋得弟子,又懇求於弟子,弟子多半會心軟。”

姜緣笑道:“你知己心便可,但你可安心,我未有怪罪之說,只是望你好生斟酌,一舉一動,皆要三思而後行,不可牽扯太多,以至於沉淪苦海。”

左良說道:“弟子謹記師父之言。”

姜緣再是問道:“說來,正淵,你可記昔年我與你法號之時,與你言說你法號來由?”

左良說道:“師父,弟子只是記得,弟子乃是師父二弟子,是以上善若水,虛靜如淵,故有弟子正淵之法號。”

姜緣笑着點頭,說道:“如此,你且離去,但你在府中,再是歇息一二載,那時再出府修行去。”

左良領命,拜別真人,往外而去。

姜緣目送左良離去,起身亦是要朝外而去,他離了靜室,行至祖師靜室,在得祖師恩准後,便是入內。

真人方纔與祖師見禮。

祖師便是笑道:“童兒可是要離去府中,來與我辭別?”

真人說道:“師父有甚深法力,自是知我所想,但弟子正是要離去府中,來欲師父道別,但弟子一二載間,便是迴歸府中。”

祖師笑道:“你所欲去,可是爲正淵?”

真人說道:“正是,正是。師父慧眼,但正淵之道在外,而不在內,故其今當是外出修行,然正淵身中無有寶貝護身,故而弟子當是外出,以尋一二件寶貝,教與正淵護身之用。”

祖師指定真人,笑道:“但你與我索要,我定將寶貝與你,我之寶貝甚多,你爲何不來尋我,而要外出去尋?”

真人答道:“弟子怎能要師父的寶貝,取之爲他人?既正淵爲弟子之徒,自當由弟子親自去尋。”

祖師聞聽,深知真人之意,說道:“你這童兒,若是認準事兒,卻不得改變心意,便是隨你去,但此處有一玄鐵,你可持之,若能尋得能工巧匠,或可成一寶貝,其中緣法,便靠你自身尋得,我不與你多言。”

說罷。

祖師拂袖一揮,但見一玄鐵浮現其掌心之中,祖師將之遞與真人。

真人接過一看,見着此玄鐵,其表不華,內藏靈氣,乃大法力者蘊藏多年之相,乃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真人將之奉還,說道:“師父,此寶珍貴,弟子不能受之。”

祖師說道:“莫要多說,教你收着,你便收着就是,此乃一玄鐵罷,若無緣法,不以成寶,此物無用,若有緣法,能成寶貝,方有效力。”

真人聽得祖師如此言說,只得收下此玄鐵。

祖師問道:“此方下山,可有去處?”

姜緣朝府外張望而去,說道:“師父,弟子在西牛賀洲行走。”

祖師說道:“如此你且去,隨行須何人護持,你心中可有思量?”

姜緣說道:“師父,弟子此行乃在西牛賀洲行走,自不必多人隨行,故弟子調遣牛王跟隨即可。”

祖師說道:“你有思量便可,但我與你修行之門道,你今修行幾何?”

姜緣說道:“師父教與弟子許多旁門,弟子多是觸類旁通,是故弟子如今已習全之七八,待晚些回府,再是習之一二,弟子便能盡數習全。”

祖師點頭說道:“如此甚好,你且去罷。”

姜緣聞聽,再三拜禮於祖師身前,說道:“師父,弟子這便出府去。”

祖師笑着點頭。

真人這才離去祖師靜室。

真人離去靜室,行至牛王靜室前,敲響室門。

不消多時,牛王便是行出,見得外邊乃是真人,他即是拜禮,說道:“老爺,怎個今時來尋,可是有何事?”

姜緣笑道:“我當外出,你自隨我出行,此方有勞你了。”

牛王聞聽,說道:“老爺,我乃你之護法,老爺出行,我自當跟隨,此乃職責,怎說勞字?”

姜緣說道:“既如此,你且隨我出行,此方出行,乃爲個尋寶也,說不得牛王,你亦可從中尋得一二寶貝來。”

牛魔王問道:“老爺可是缺寶貝?若是缺寶貝,老牛的黑龍闢嶽槊,可爲老爺所用。”

說罷。

牛魔王從室中取來黑龍闢嶽槊,戀戀不捨教與真人。

姜緣接過黑龍闢嶽槊,掂量一陣,其重量於他手中,宛如無物,隨手揮舞,重若泰山之寶,於他手中輕如毫毛。

真人朝室內張望,見着室內只得一蒲團,一金臺,金臺上青煙梟梟,乃存放黑龍闢嶽槊之地,黑龍闢嶽槊到底以黑龍骨爲鑄,黑者,水也,龍者,亦水也。

金則生水,存於金臺,輔以香火溫養,此能助長黑龍闢嶽槊之能。

此爲天地數之理,牛王能借助天地數而強黑龍闢嶽槊,足以見其心,甚愛此寶。

姜緣笑道:“這般寶貝於你,怎有收回之理?你且持着,莫要再將之教與他人,神兵有靈,你這般卻傷其心。”

真人將黑龍闢嶽槊交與牛魔王。

牛魔王並未接過,只道真人須寶貝,他的寶貝可給真人使用。

真人笑道:“你且收着,此行外出爲尋寶,但非我缺寶貝,故你不必將此寶貝與我。”

牛魔王聞聽,方纔喜笑顏開,將黑龍闢嶽槊接過,他再是問道:“老爺,但不缺寶貝,爲何外出尋寶?”

真人說道:“我不瞞你,正淵將是外出,或是長時間不會回府,故我欲尋一二寶貝與他護身,以免魔障邪祟趁我不在,而襲擾於他。”

牛魔王驚詫問道:“老爺,正淵所取何爲?”

真人答道:“尋道。”

牛魔王說道:“何爲尋道?”

真人再答:“尋道便是尋道。”

說罷。

真人朝外而去,不再多言。

牛魔王緊隨其後,提着黑龍闢嶽槊,要爲真人開道。

二人出了府外,正要下山而去,忽見一聲鹿鳴,白鹿自山間而下,躍至真人身前,匍匐在地,請真人上背。

姜緣指定白鹿,笑道:“你這鹿兒,卻有長進,遠勝從前。”

白鹿一聲啼叫,仍是匍匐在地。

姜緣不曾多言,翻身上鹿。

牛王一手持定闢嶽槊,一手牽鹿,問道:“老爺,可要再尋個人來,侍奉老爺身側?”

姜緣笑意盈盈,問道:“牛王莫不是自覺無力,故再尋個人?”

牛王一聽,說道:“不消再尋,不消再尋!有老牛足矣!”

說罷。

牛王頭也不回,牽鹿往山下而去。

……

光陰迅速,不覺三月餘去,冬盡春來,真人與牛王行走於西牛賀洲道上,但見那前‘花香風氣暖,雲淡日光新’,又見那‘道旁楊柳舒青眼,膏雨滋生萬象春’。

牛王牽着白鹿,朝前張望,前方不遠有個小城,他即是說道:“老爺,那前有個小城,坐落在此,當是某一國也。我等繞道而去,亦或入內一觀?”

姜緣聞聽,朝前方小國望去,見着其國上空,祥雲縹緲,瑞靄氤氳,他心知有神仙在此國中,他說道:“牛王,且入國去,此國近南瞻部洲,再者國中有神仙在其中,我等即是途徑,當是前往一拜。”

牛魔王說道:“老爺,那前是怎個神仙,竟在此小國之內,老牛雖無有老爺法眼,但可見得此處魔障深厚,此國善人甚少,神仙怎個會落居此地,教老牛心有不解。”

姜緣笑道:“有何不解的,待入了城,便是知得。”

牛王領命,牽鹿往城中而去。

第279章 王玄昭,心正邪退第三十五章 二神阻道第四十章 請木母法第246章 廣心十四字輩,收徒第68章 大仙相助95.第94章 猴王得神兵,真人走地府(4k)第329章 牛王心憂,劫數將至第187章 龍王修行之難,真見當爲佛第315章 太白出竅,仙緣若夢第274章 降伏玄冥老母,雍州鼎第三十九章 木母難‘說’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第205章 二斗蛟魔王,萬物相生克93.第92章 悟空鬥法姜緣(二合一章節)第212章 笑人如笑己,再見劉賀第四章 來時凡骨凡胎重,入道身輕體亦輕第200章 取經五人終分別,鬥戰勝佛歸方寸山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67章 北懼蘆洲玄冥老母【月票加更】第63章 溫養第166章 六敗水猿大聖,百丈本相第244章 禳星之法,沉香一夢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139章 行者遭戰敗,聖嬰顯神威第三十四章 正道難第332章 牛王劫數,坦誠相見第65章 萬壽山五莊觀第四十九章 金丹作何第234章 萬法不侵,青牛終敗第240章 擎天虯木大聖第183章 西聖觀,書生無情第三十六章 待丹成日,妖邪喪膽,鬼神驚懼第195章 取真經,真經有二份第317章 撈月而亡第122章 心猿降木母,真見化禪師(求月票)第四十二章 真見求救第221章 封使君,人變作妖第268章 玄冥老母之惡,孫悟空入地府第316章 李白入長安,此月非彼月第76章 仙香奇異第215章 煉丹神通即爲開天闢地第195章 取真經,真經有二份第336章 正淵尋道,真人尋寶第240章 擎天虯木大聖第82章 知禮(求月票)第254章 寶蓮燈,黑龍骨爲牛王用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第260章 真君相請,北懼蘆洲第277章 苦海難渡,顯聖外甥第157章 牛王變化賺行李(求月票)第82章 知禮(求月票)第303章 沉香修兵道,外丹道功成第71章 九轉成丹之法第71章 九轉成丹之法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285章 再會唐僧,武后求長生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323章 真人回山,請天蓬照拂第三十三章 伏妖歸山第223章 念動便可遣山調將,再修律法第133章 唐僧逐大聖,大聖歸方寸第215章 煉丹神通即爲開天闢地97.第96章 悟空舉鼎,歸山(4k,求月票)第139章 行者遭戰敗,聖嬰顯神威第326章 王母莊嚴,牛魔劫數第226章 再見水猿大聖第十三章 西路金光大顯明第191章 九靈元聖來路第62章 守山第四十五章 護其一程第89章 三緘其口(求月票)第228章 重陽修行有惑第234章 萬法不侵,青牛終敗第170章 牛王,聖嬰齊助陣第十六章 護他元神準無恙,逞兇鬥狠識欲神第146章 悟空請師兄,真人降青牛(求月票)第233章 蟠龍柺杖顯神威第241章 取得青鼎,左良當入門下第195章 取真經,真經有二份第336章 正淵尋道,真人尋寶第335章 二人終回府,真人習旁門第253章 靈獸擒青牛,顯聖修律法第255章 傳五雷法,牛王得神兵第304章 玄牝還元丹,迴歸三星府第292章 武周氣數減半第120章 大聖出山,六耳獼猴之說第三十九章 木母難‘說’第212章 笑人如笑己,再見劉賀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258章 重陽入地府,寶蓮燈【求月票】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第245章 再臨福陵山,終歸方寸山第105章 真見功成,大鬧天宮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201章 鬥戰勝佛之意,非戰鬥也第275章 豬八戒心願99.第98章 說甚心猿,談甚意馬(4k)第304章 玄牝還元丹,迴歸三星府95.第94章 猴王得神兵,真人走地府(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