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

儘管工建委已經完全脫離了軍事組織的色彩,但畢竟還是從國防科工委老班子的基礎上改組而來,中基層幹部也只是在部委內部進行部分平調,基本維持了原來的運行架構。

因此,當要求集中上報研究成果的文件被髮下去之後,下屬各單位的反應還是相當迅速。

短短半個月的功夫,就有數百個相對符合要求的課題被申報了上來。

即便再排除掉一些明顯是爲了騙補貼而湊數的假大空項目,剩下真正有發展前景的也足有近200項。

不過,當常浩南又一次被李忠毅請到工建委會議室,逐條查看這些申報內容的時候,還是隱隱覺得有些頭疼——

真正搞過研究的人都知道,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課題“有前途”和“能落地”還是兩回事。

一項技術,從概念被提出到最終能夠面向用戶,中間涉及到的研究課題少則成百上千,多則不計其數。

而其中真正能夠起到推動作用,可以被稱爲核心的,則可能只有幾個或者十幾個。

至於剩下的那些,就好比買房子時候掏出來的零錢。

你肯定不能說它們沒用。

但也只能算錦上添花。

在基幹已成的情況下,確實能發揮一些輔助效果。

可單靠這些東西,是不可能成事的。

另一名工建委顧問陳祖譽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

“要我看吶,這裡面對於那些阿拉伯國家最有用的技術,就是這幾個和海水淡化相關的……”

“我今天過來之前特地查過資料,不光阿聯酋,包括沙特、阿曼、利比亞等西亞北非地區的國家,全國境內都沒有一條永久性的自然河流,條件又相對富裕,對於海水淡化技術的需求可以說是世界最高……”

“……”

聽到這一番話,會議室裡的另外幾人紛紛露出訝異之色。

倒不是因爲內容有什麼問題。

而是說的人不對。

缺水這個事,不光是中東國家。

華夏也一樣存在。

只不過,是以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形式表現出來。

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解決華夏北方缺水問題的思路都分爲南水北調和海水淡化兩派。

前者是從建國初期就開始進行嘗試和論證的長期工程,如果要成規模進行,工程量大到難以想象不說,且勢必造成大規模的移民外遷。

後者則是稍晚些時候才發展起來的技術,資金投入和技術風險大,但屬於研究熱點,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也搞過海水淡化大會戰,且已經在津門等幾個沿海城市展開了部分試點。

而陳祖譽作爲去年只差一步就評上院士的水利水電和土木工程專家,一直都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有力推動者。

能從他口中聽到支持海水淡化項目的話,屬實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陳祖譽大概也是看出了衆人的想法,遂露出一個高深莫測的微笑:

“我老陳也不是什麼迂腐之人……過去之所以和海水淡化過不去,主要是爲了能真正解決北方缺水的問題,不是真的對技術本身有偏見……現在中東那邊既然有大戶人家要用,那也算是讓過去的研究能找個機會發揮餘熱嘛,哈哈……”

說完之後,還帶着些許深意地往常浩南的方向看了一眼。

這有些突兀的目光讓還沒來得及說話的後者直接一愣,心說自己和這位陳教授應該從未有過任何糾葛纔對,還以爲對方是想暗示自己些什麼,遂沿着視線看了回去。

然後就注意到了坐在自己身邊的高叢傑院士。

頓時恍然大悟。

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

這位高叢傑院士正好是海水綜合利用及膜分離專家,此前主推海水淡化路線的大佬之一。

實際上,隨着一年半以前《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的審議和通過,雙方之間的爭端以南水北調全面勝出而告終。

而對於已經確定勝利的陳祖譽來說,他當然不介意在這種場合釋放一些善意。

也能在下一次院士評選中給自己消除一些阻力。

否則要是雙方一直這麼針鋒相對下去,那他可能得等到南水北調一期工程竣工之後,才能攢出足夠的硬貢獻。

但這種大項目的週期動輒以十年計數……

等待的煎熬還在其次。

關鍵是還有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得了吧老陳,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高叢傑笑着擺了擺手:

“我們當年提出要搞海水淡化,是準備依託我國沿海地區的大量燃煤發電站,還有規劃中的核電站,利用餘熱來供能,中東那邊不可能燒煤,我國又不擅長燃油和燃氣鍋爐的相關技術……”

“除非你能說服那些石油原產國大批量上馬核電站,否則就算是他們也供不起海水淡化的能量……”

雖然嘴上說着不領情的話,但坐在近處的常浩南卻是看出,他的表情比剛纔已經緩和了不少。

看來這二位倒確實沒什麼私仇。

“高院士,有沒有可能在對方現有的電力設施基礎上改造……”

前者剛纔提出的意見,顯然還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比如坐在首位上的李忠毅就趕緊開口問道。

“很難。”

這一次,高叢傑的迴應非常果斷:

“電廠聯產淡化海水需要從設計初期就進行考慮,並且鍋爐也需要做針對性適配……舊電廠改造的工程量和新建一個幾乎差不多,而且也不能指望西門子或者通用電氣在這方面跟我們合作。”

但李忠毅還是有些不死心:

“最近幾年,常院士他們在發電用燃氣輪機這方面搞出了一些名堂,您二位看有沒有可能合作一下……”

突然被cue到的常浩南趕緊打消了對方的大膽想法:

“一方面,我們目前投產的型號都是油田或者天然氣田使用的輕型發電燃機,沒辦法滿足大中型電廠的需求……另一方面,燃氣輪機和鍋爐在能量回收利用方面的差異很大,不可能直接把高院士他們的技術搬過來用……”

“相比這個,還不如指望國際環境有變或者我國的核能利用技術取得突破,到時候把核電站修到中東國家去,那海水淡化技術也就是順手的事情了……”

燃氣電站本身就會另設一套餘熱鍋爐-蒸汽輪機作爲補充,而且即便是土豪如狗大戶,也不可能完全依賴燃氣輪機供給城市用電。

最後還是高叢傑主動岔開話題,以免李忠毅繼續往這個不怎麼着調的方向考慮:

“要我說,還是李主任你的老本行更合適一些……”

這麼一句話,果然瞬間就把後者的注意力給帶走了。

見狀,高叢傑乾脆也就繼續說了下去:

“這麼多年以來,海灣國家始終以原油輸出爲主,連成品油都很少,就更別提更復雜的石油工業產品了。”

“但就算他們守着一個世紀都開採不完的油田,也不可能一直這麼下去……我看那份報告裡面,也談到了石油深加工方面的需求嘛……”

他提到的報告,自然就是常浩南半個月前看到過的那一份。

裡面確實用很大篇幅提到了化工方面的投資。

唯一的問題在於,大化工這東西看着簡單,但內在的技術難度半點不低。

就連華夏自己的石化產業,技術、設備和資金都嚴重依賴國外,能夠拿得出手搞對外輸出項目的領域實在是不太多。

當然化工這行當有一個好,就是產品類別極其豐富。

所以一衆人倒也沒馬上潑冷水,而是各自從列表中找了幾個相關的研究方向,開始對比和分析可行性。

常減壓、輕烴回收、高丙烯催化裂化、碳二回收、全密度聚乙烯、環氧乙烷/乙二醇……

因爲研究計算材料學的緣故,常浩南對於這些基礎有機物的分子性質稍微熟悉一些,但說到底並不是化工領域的專家。

所以他也沒想着涉及什麼太深入的東西,只是走馬觀花般看個大概。

主要是選題依據、研究現狀,以及技術路線這幾個部分。

就當看故事了。

但就連常浩南自己也沒想到,這麼一看,還真就給看出來了點名堂出來。

“羧基可以與基層表面的無機鹽離子形成牢固的化學鍵……”

“分子中乙烯基的雙鍵結構則使得分子極性更強,從而更容易與水分子形成氫鍵,呈現出親水性的特徵,同時另一端的脂肪酸類基團則表現出強烈的疏水性……”

“……”

這一段內容在申請書中只是作爲研究背景隨便一提,真正的重點是後面的工藝部分,聲稱相比現有技術可以減少45%能耗云云。

屬於一眼看上去就不是很靠譜的那種項目。

但前面這段話卻讓常浩南因此而靈光一閃——

從2000年末開始,他就聚集了幾個相關課題組,在蒙省西部開始進行沙漠改性的相關研究。

如今四年過去,進度倒不能說沒有,但確實距離實用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最大的價值可能是藉此讓莊秉昌教授留在了吉省,沒有像前世那樣意外身亡於兩個小混混之手。

但要說其它成果,確實有些乏善可陳。

主要是在最一開始的理論中,就明確需要一種性質足夠特殊的固化劑,給離散的沙子顆粒引入初始的“萬向結合約束”,然後再通過植物根系的作用轉化爲能夠自主恢復的固結約束。

但只要和農學沾邊的東西,就免不了受到天時影響。

蒙省的緯度搞種植最多隻能一年兩輪,四年下來一共也做不了多少組對比實驗。

所以,如大海撈針般篩選固化劑的效率很慢。

但如果把思路放開,主動設計一個聚合物分子,使其能夠同時擁有長鏈或環狀的疏水結構作爲主鏈,同時又在支鏈末端擁有較多的親水基團和活性基團,就能與土顆粒表面發生包裹與交聯連結作用,起到加固土壤的效果……

而這個技術,先不說其它。

對於那幾個幾乎完全處在沙漠裡的國家來說,顯然會有億點吸引力。

而能讓石油佬有興趣的技術,顯然不會缺少投資……

想到這裡,常浩南當即放下了手中的那份申請書:

“李主任,我覺得這些申請的項目可行性都不是很大……但我個人倒是有個想法。”

一瞬間,十幾道視線匯聚在了他的身上。

“或許有些同志聽說過,我在蒙省那邊有一個沙漠土壤化的研究項目?”

這一次,是作爲副主任的欒文傑最先反應過來:

“我有印象……”

“神舟二號到神舟四號任務發射的時候,好像還給你特地帶過三批種子上天?”

當初莊秉昌被逼的沒辦法想要搞太空育種,所以常浩南才找到欒文傑幫忙。

也正是那個時候,他接手了給海洋一號設計篩選算法的任務,從而開始間接涉足航天領域。

也算是陳年舊事了。

被欒文傑這麼一提,李忠毅也跟着點了點頭:

“但我記得那個項目一直沒什麼太大投入,理論上講好像現在還算是可行性研究階段……”

但欒文傑卻是眼前一亮。

他可是非常清楚,對於常浩南來說,在正式立項之前就把事情做個七七八八並不算稀罕事。

至少當年海洋一號的算法就是這樣。

“所以……您那邊已經有進展了?”

“那倒還沒有。”

常浩南趕緊擺了擺手:

“只是我突然來了靈感,所以想要暫時休會去驗證一下……”

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第7章 方案敲定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260.第260章 殲轟7MLU?第1025章 這下真層層轉包了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202章 回家第1183章 極限散熱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1439章 有人要清君側?第1092章 飛天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340章 端面燃燒第1046章 反隱身能力第1278章 《太空救援》第786章 你這不是撞槍口上了麼?第659章 西巴爾幹之謀第1112章 我給兩院帶來了一份禮物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第1333章 變推力固體推進劑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第1084章 原型機,要在華夏生產第849章 被動技能的超神發揮第80章 蘇霍伊公司的決斷(爲舵主永遠的F4U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727章 真就買不如租了?第778章 幫法國人造陣風?第469章 貼牌生產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908章 江湖上處處都有我的傳說(新的一月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906章 產能太高,也有煩惱第712章 戰後結算第1019章 還有高手?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1206章 氣動矢量噴管,柳暗花明?第99章 渦噴14的重生(上)(二合一)315.第315章 又見殲10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817章 資源二號,高光譜遙感衛星第1326章 引爆一顆水雷第714章 常浩南的進步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1270章 導彈飛向雲外第145章 二十年前的055型驅逐艦第635章 機彈彈彈組網協同無源定位第791章 靈活的胖子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第1234章 女士之愛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際漁船!第209章 安排一班專機!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1284章 激波風洞的小妙用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1183章 極限散熱第938章 長期間諜?(4K)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319.第319章 進氣道異物,隱患解決!(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45)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430章 “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第90章 改進渦噴14!第1457章 棱鏡計劃第1454章 事已至此,先找個替罪羊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1056章 達索的小心思第1182章 爆轟破膜試驗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第507章 來自英國的許可申請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夾)第582章 先天反輻射聖體第638章 電子偵察402.第402章 試飛員的“護身符”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842章 到底哪個學部的院士?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171章 高超聲速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