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上)

第138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上)

實際上,這並不是真正安裝在04號原型機上面的新渦噴14,而是用一臺以前的老發動機套上新機匣的樣子貨。

專門用來擺在航展上給人看的。

倒也不是怕泄密——畢竟從外面根本就看不到高壓壓氣機還有渦輪這些核心結構到底長什麼樣子。

而且航發設計要是隨便看一眼就能抄走,那常浩南恐怕從一開始就不會獲得施展拳腳的機會。

我國手裡可是有蘇聯末代渦噴R29-300實物的,殲10一開始的目標動力就是仿製這個東西的渦噴15,真那麼容易抄早就抄出來了。

主要還是410廠到現在爲止一共就造出來了6臺新發動機,都在三架原型機上面裝着呢……

只不過除了常浩南等少數幾個人之外,並沒有人知道這個秘密就是了。

所以,當渦噴14的“真容”從防雨布下面顯露出來的時候,周圍還是瞬間響起了一片或是讚歎或是歡呼的聲音。

90年代這功夫,像是這樣把一臺真正的航空發動機擺出來展示的行爲,哪怕在國外的航空展上面都還不算十分常見。

在國內那就更是破天荒的頭一遭了。

很多人甚至都是第一次見到一臺單獨的軸流式渦噴發動機長什麼樣子。

看着機匣表面那密密麻麻的複雜管路、還有排列整齊的幾層低壓壓氣機葉片,大家的感受基本就是一個不明覺厲。

雖然看不懂,但是好複雜、好精密、好喜歡……

總之,如果不是還有荷槍實彈的安保人員盯着,恐怕當場就會有人衝上去抱着舔。

作爲一個體麪人,席博洋並沒有一直盯着那臺航發去瞅,而是很快關注到了展板上面的具體內容。

然後,他就露出了一個“你特麼逗我”的驚愕表情。

“最大加力推力7500kg,中間推力4930kg……”

“總增壓比大於18?”

“發動機總重小於1100kg?”

“首翻週期不小於150h?”

“我艹……這數據是認真的嗎?我怎麼記着以前說渦噴14的設計目標才7噸推力來着?”

如果心情可以通過符號具象化的話,席博洋覺得自己現在應該滿腦袋都是問號。

“席老師,這數據……很厲害?”

旁邊有人忍不住開口問道。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對航空動力瞭解得那麼深入。

“何止是厲害……”

席博洋下意識想要舉起相機,隨即想起膠捲已經用光,只好無奈地重新放下,對旁邊那人解釋道:

“如果不看耗油率和壽命這些渦噴發動機先天短板的話,性能跟美國人80年代才新搞出來的F404渦扇發動機比也差不多了。”

經過他這麼一對比,能聽懂的人可就多了。

“F404……是F18上面用的那個?”

“沒錯。”

“那這麼算的話,這個殲8C的性能和F18差不多?”

“那倒也不能這麼類比……但總之單論航發水平的話,相比過去直接跨越了20年是不誇張的。”

“……” 就在距離席博洋不遠的地方,兩名掛着媒體工作證的人正神情複雜地看着面前剛剛停穩的戰鬥機。

“劉哥,我就知道您昨天晚上是跟我開玩笑的,所以……”

“不是,我沒有……”

劉哥很想說我TM真是瞎猜的,絕沒有藏私的意思。

但連他自己都覺得實在是沒什麼說服力。

“算了,你也別愣着了,趕緊拍照,回去之後我教你怎麼寫稿。”

“對了,記得查一下美國人的F18是什麼情況,剛纔我好像聽見有人說是能跟這個差不多來着。”

……

由於大部分遊客都擠在華夏航空工業這邊的展區附近,以及更多人還堵在路上,所以會場的其它部分倒是顯得有些冷清。

俄羅斯參展商的展廳內部,一名身材瘦高的灰髮中年人看着不遠處的密集人羣,向旁邊的人問道:

“剛纔飛行表演的那架飛機,就是阿爾喬姆他們之前報告過的新型號吧?”

正是目前逐漸接過蘇霍伊公司指揮棒的米哈伊爾·波戈相。

“沒錯,他們命名爲殲8C,聽上去似乎是那種米格21簡單放大版的改進型。”

“不,阿廖沙,從那架飛機上面可看不出半點米格21的影子。”

波戈相搖了搖頭:

“至於命名麼……我想應該只是研發過程中的一種障眼法罷了,就像是我們當初的圖22M一樣。”

“伱是說,他們是爲了矇蔽美國人?

圖22M和圖22之間沒有任何技術承接關係,只是爲了規避條約限制才改了這麼個名字而已。

顯然在波戈相看來,這架叫做殲8C的飛機恐怕也差不多。

“這我可說不準,但我知道在大概十年之前,華夏人就在這個飛機上面被美國人坑過一次,然後纔來找到的我們。”

波戈相聳了聳肩。

被稱作阿廖沙的男人實際上叫做阿列克謝·布拉托夫,實際上並不是蘇霍伊公司,而是留裡卡設計局的高級工程師。

他低着頭猶豫了一下,像是在回味剛纔的飛行表演:

“米沙,等到一會咱們的表演結束之後,我準備去華夏那邊的展區看一看。”

“剛剛那架飛機的垂直機動性,尤其是爬升率非常不錯,我覺得至少比米格23ML更好,可能是更換了新的動力。”

華夏過去廣泛使用的渦噴13本質上仍然是R11F-300的改進型,布拉托夫雖然是留裡卡的高級工程師,但對於同行兼競爭對手圖曼斯基設計局的產品也並不會陌生,很清楚這種發動機的極限在哪裡。

“嗯……新的飛機,新的發動機,他們最近一年怎麼好像突然開了竅一樣……”

波戈相頗有些費解地揉了揉自己的眉頭:

“看來,米哈伊爾·佩特羅維奇是對的,幸虧我們當初沒有再拖下去。等到資金到位之後,新的蘇27改進型必須提上議事日程了。”

“相比於這個,我覺得找到新客戶纔是最重要的,以華夏這個發展速度來看,他們可能很快就不會從你們那裡購買整機了。”

布拉托夫看得倒還更加長遠一些。

“你說得對,但好在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像他們這樣……”

還是爲了flankerr的打賞加更。

另外感謝【永遠的F4U】打賞的1400起點幣

(本章完)

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1267章 一次核打擊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734章 搞到名額了第842章 到底哪個學部的院士?238.第238章 海軍也想要新裝備第1272章 見證華夏速度第430章 “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第1098章 全球鷹第1127章 遄達900,首飛!第733章 設計定型不是終點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際漁船!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569章 面貌一新的江城重型機牀廠第147章 俄國人有點懵了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請第994章 決賽準備(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706章 這臺階不就有了麼第1376章 願者上鉤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1101章 克服黑障?第166章 麥道,無了?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第1227章 導彈就位!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1242章 直接上升式攔截(新的一月即將開始,先求波月票)第1052章 這下真實戰測試了第1333章 變推力固體推進劑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鍛壓機!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897章 是時候重新給業界帶來一些小小的震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第502章 抱緊常浩南同志的大腿!第935章 挪威人的助攻第864章 信我,我們的衛星是民用的!第838章 我改變了學術規則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167章 怎麼也得薅點羊毛下來第856章 瓦良格號回國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第202章 回家第902章 我,常浩南,打錢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36章 作繭自縛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1008章 這就開始搞綜合電力系統了?第923章 首長,這真和我沒關係啊第999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438章 這下只能返航了第1430章 在華夏人面前露個臉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1308章 磁流體力學第977章 你倆挺會玩啊第881章 信號傳輸層面的麻煩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559章 圍獵海上自衛隊!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信第1156章 大洋彼岸的反應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第1087章 鈦合金空心風扇葉片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第21章 技術報國335.第335章 海鷂起飛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第759章 進入理論數學界?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938章 長期間諜?(4K)第836章 七大難題變六大了?(日萬)第48章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504章 42億經費,老子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第1445章 閱兵彩排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1398章 不會真是外星技術吧?331.第331章 老一輩人的意難平(慶祝上月月第903章 從美國反向挖人才!第647章 側衛進化論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第768章 空軍纔是重頭戲(4K)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836章 七大難題變六大了?(日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