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電磁能發射系統

對於等離子體理論研究出身的韓陳峰來說,附面層抽吸這個概念確實有些陌生。

好在其原理並不複雜,無非是提前移除可能引起分離的低能量流體,或者至少推遲近壁面流動由層流向湍流的轉換點,從而減小損失。

最早被常浩南用於渦扇10發動機,以提高壓氣機的升壓效率。

眼前磁流體發電機的發電通道雖然不是葉輪機械,但設計方法仍然是相通的。

常浩南只用了幾分鐘,就向對方解釋明白了整個過程。

韓陳峰思索片刻,然後乾脆摘下發電通道表面的隔熱層,在壁面上比劃了幾下:

“這樣的話,除了發電通道內壁上的電極要進行修改以外,還需要一個相應的結構把抽出來的氣體安全排放出來……”

相比於壓氣機葉片端面的複雜情況,這個大體呈前窄後寬的喇叭型發電通道實在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

所以常浩南幾乎在想到解決思路的同時,就已經構思出了大概的設計方案。

他拿過一支筆,唰唰幾下畫出來了個簡單的發電通道截面示意圖:

“更復雜的情況以後再考慮,單就你這個驗證設備來說,抽吸電極可以設計成一個帶凹腔的導電平板,在外緣部分設置與下端發電通道連接的通孔,凹腔底部靠近進氣端處切削出傾斜的深槽作爲抽吸流道,排氣蓋板就直接做成一個帶排氣孔和真空法蘭的平板,二者貼合形成真空腔……”

韓陳峰一開始還對這個電極的運作過程有些疑惑,但在看到組裝起來的結構圖之後,也瞬間露出了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

“那抽出來的氣體也沒必要浪費,可以在排氣孔出口再外接一條波紋管,直接送入排氣連接段,讓稀有氣體,以及仍然殘留在其中的部分等離子體參與到下一個循環裡面……”

“我馬上聯繫負責結構設計的李子寅同志,讓他重新覈算一下發電通道的設計參數,看是否需要其它額外的結構修改……如果餘量足夠的話,那就在這個發電通道上原位改進……”

這又是開槽又是開孔的操作,勢必會對結構強度產生不良影響,偏偏發電通道又是爆轟驅動段後面的最主要負荷,需要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工作。

因此在任何改進落實之前,都必須提前確定設備本身能夠安全運行。

對於更加具體的開發工作,常浩南並不準備插手,因此在聽過韓陳峰的計劃之後只是補充道:

“關於抽吸槽的具體參數,你們核工業系統以前可能沒有這方面經驗,我讓老劉從606所派幾名技術骨幹過來支援,不過你們的進度得快一點,他們那邊現在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也很緊張……”

儘管過去十多年裡,華夏在教育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資源,但技術人員總歸不是可以量產的工業品,其中有能力獨擋一面的更是鳳毛麟角,只能通過大浪淘沙的方式進行篩選,最終導致技術發展和產業擴張的需求遠遠超出了人才培養的速度。

至少對於常浩南來說,相比於世紀之交那兩年,無人可用,以至於必須讓一個人身兼多職的情況反而變得更多了。

聽到能夠獲得額外支援,韓陳峰面色一喜,當即保證道:

“這個您放心,在搭建這臺原理驗證設備的過程中,各個子系統的供應商選擇,還有裝配製造流程我們都已經滾瓜爛熟,只要只要設計方案拿出來,大概一週之內就能搞定……”

原理驗證設備,就類似航發那邊的原理樣機。

各方面突出一個湊合,只要能跑起來就算成功,無需考慮太多具體生產需求,所以成本低週期短,一旦發現路線走不通,推翻重來的心理負擔也比較低。

“那我這就……”

常浩南剛準備說自己回辦公室打電話,就被韓陳峰從身後叫住了:

“常院士,還有個事情……”

前者腳步一頓,稍一擡手示意後者直說即可:

“按照之前的計劃,在確定爆轟驅動磁流體發電的原理可行性之後,下一步就應該考慮連續工作產生週期性電勢差……但這個先決條件在地面上基本不可能實現,您看高超音速飛行器那邊……”

這一刻,常浩南的感覺只有——

“麻了”。

自打重生以來,還是第一次被別人催進度的。

磁流體發電需要適配吸氣式高超和超燃衝壓發動機,一時間他還真就拿不出來。

但整個研發計劃又是自己給韓陳峰指出來的,要是幹到一半跟別人說你先歇上個一兩年,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

常浩南的大腦飛速運轉,很快便想到了找補的方案:

“跟吸氣式高超結合這事先不着急,畢竟兩邊都是全新的概念和技術,風險一旦疊加起來就有失控的可能。”

他不疾不徐地背過手,做出“一切盡在掌握”的樣子:

“你們先驗證一下我說的思路,看是不是能把設備輸出的峰值功率提高到250MW,或者至少200MW以上的水平。如果可以的話,那就先去做一輪應用論證……一方面是找到並解決那些原理研究過程沒能暴露出來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向上級證明,這個項目的成果產出配得上後面需要的巨大投入。”

韓陳峰聞言撓了撓頭,心說怎麼好像跟一開始講好的不太一樣。

但看了看眼前一臉篤定模樣的常浩南,還是決定不再糾結這些細枝末節——

既然常院士這麼決定,那想必肯定有他的道理。

“但應用論證……”

韓陳峰在腦海中把日常生活中需要脈衝放電的地方都過了一遍,然後無奈地皺皺眉:

“即便是需要脈衝放電的場合,多數情況下功率曲線也是相對平緩的那種,磁流體發電的輸出時間實在太短……”

“如果附加額外的電路倒是可以調整工作特性,但現在中低功率的飛輪和電容儲能技術本身就已經比較成熟了,反倒有點多此一舉那意思……很難說有什麼競爭力啊。”

由於研究方向比較特殊,核工業240所過去很少承擔面向應用層面的項目。

儘管近些年來業務範圍有所拓寬,但想象力不足的短板很難在一兩年的時間裡彌補。

“既然面對現有需求的競爭力不夠,那我們就創造新的需求……”

對於這個套路,常浩南已經是百試不厭了:

“如果按照平均功率100MW來計算,那麼相當於說,就連這臺實驗室級別的原理驗證設備,都可以在0.05秒內產生大約5兆焦耳的能量,考慮到電磁能的終端轉化效率能達到一半甚至更高,那呈現在負載端也能有2.5-3MJ左右。”

“按照一般規律,真正上規模的工程樣機,輸出能力至少要提高兩個數量級,達到200-300MJ的水平……這個數字,可就不是飛輪或者電容能夠輕易實現的了。”

韓陳峰眼前一亮:

“電磁能武器……比如電磁炮?”

化學能火炮的炮口動能上限基本也就在25-30MJ左右,如果能一次提高10-12倍,那對於軍隊來說顯然很有吸引力。

“呃……這麼說倒也可以。”

常浩南勉爲其難地點點頭:

“但對於真正的武器來說,爆轟驅動的準備時間還是太長……我剛纔瞄了一眼你們的測試流程,全自動模式下的理想準備時間是兩分鐘,那就算用6-8組爆轟段輪流驅動同一個發電通道,也最多隻能把單次準備時間壓縮到15-20秒……”

“這個發射頻率對於戰列艦而言或許夠了,但現代火炮不可能忍受這麼低的射速,再說單憑提高初速來增加射程的效費比很差,氫氣和氧氣的成本又高,就算日後把氫氣換成甲烷也很難說比正兒八經的導彈有性價比。”

韓陳峰想了想,覺得對方說的有理:

“那您的意思是……”

“最終目標肯定是航空母艦上的電磁彈射器……當然驗證階段可以暫時叫做‘電磁能發射系統’之類不太敏感的名字。”

常浩南終於挑明瞭自己的思路:

“尤其是核動力航母,氫氣和氧氣可以靠反應堆直接產生,15-20秒彈射一次的頻率幾乎是蒸汽彈射的兩倍……這項技術我們國家其實很早就開始預研,只是因爲欠缺高規格儲能元件纔始終沒辦法實用化,而我們的方案恰好可以繞開這個障礙。”

“要說缺點,那就是多個爆轟段組合起來,體積肯定比電容儲能更大,但對於航母來說,也不差這一點空間……”

第1133章 就是針對大衛國!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第79章 比幻影2000更強!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1452章 舉世皆驚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195章 國際倒爺271.第271章 獵殺獵人,殲轟電7(日萬)第811章 華夏行,我也行嗎?第1153章 天降大禮第700章 內訌,打不下去了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397.第397章 我,總設計師!(雙倍衝刺了兄第1053章 新的預警機平臺?第940章 不是吧,被背刺了?第1287章 液體和固體,我全都要第544章 打破封鎖,還是要用技術說話第415章 航發,從核心機抓起第1000章 火炬集團,永遠的神(日萬,求一波月票)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1208章 高超音速競賽第1156章 大洋彼岸的反應第1345章 別真把南天門計劃搞出來吧?第594章 “煥然一新”的NH90(4K)第1453章 絕對震懾第1109章 向智能化生產進軍!第876章 拿一篇Nature做誘餌(4k)第1139章 相互騎臉?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第602章 給日本人一個深刻的教訓!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第1281章 有沒有興趣參與保密項目?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1081章 幾乎現成的方案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145章 二十年前的055型驅逐艦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第896章 我來當主編402.第402章 試飛員的“護身符”第1337章 從陸軍那邊找找靈感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594章 “煥然一新”的NH90(4K)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第665章 現代戰爭是炮戰!第962章 最受刺激的一集第543章 這個問題,有四種解法(4K大章)第1316章 我要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1143章 不能讓華夏人這麼囂張下去了(二合一)第1315章 突破島鏈,抵近偵察!第1000章 火炬集團,永遠的神(日萬,求一波月票)第113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剛好有我們要用的零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第544章 打破封鎖,還是要用技術說話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658章 把航母項目整個搬回來?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第681章 神秘的雷達元器件第1263章 不小心和SpaceX對上了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225章 英國人的疑惑第1259章 東風31的下崗再就業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662章 那個飛機是我設計的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286.第286章 神盾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第1413章 掃清航空產業面前的最後一道障礙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1013章 五倍不夠!244.第244章 準備複製電子戰吊艙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1156章 大洋彼岸的反應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1363章 金屬與硅的對話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59章 這個機翼還有改進的餘地第1386章 去ITER拼個桌343.第343章 勝利了也要總結經驗教訓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5章 我們一般稱之爲學婊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信第819章 兩種證法第645章 性能太好有時候也是一種苦惱第1345章 別真把南天門計劃搞出來吧?第714章 常浩南的進步第1232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202章 回家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殺遍天下斷章狗!第1461章 蔣幹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