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

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

沒有經歷過前世ARJ21和C919的人不會知道,華夏在適航取證上面吃了多少虧。

並不是說用了歐美提供的子系統,別人就會在適航認證方面給你開綠燈了。

空客和波音壟斷生意做得好好的,怎麼可能輕易讓第三家參與進來?

未經EASA和FAA審定的型號雖然不至於賣不出去,但想找到國外的大客戶也確實非常困難。

但最可惜的事情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機會,而是明明有過機會,卻沒能抓住。

實際上,90年代末的時候,華夏已經跟歐洲多個國家的適航取證機構建立了相當不錯的關係,本來是有機會趁着JAA重組爲EASA這個過程取得一些突破的。

不過,前世華夏在航空工業方面的積累確實過於薄弱,並不能像現在這樣拿出什麼歐洲方面急需的實用技術。

更重要的是,在原來的時間線上,世紀之交那幾年,國內的民航工業,包括整個CAAC在內都正好處在被寄予厚望的MD90製造項目半路告吹所帶來的巨大動盪之中,在到底還要不要搞國產客機、搞什麼樣的國產客機,以及到底是向FAA還是向EASA的標準靠攏等事情上面搖擺不定。

最終完整地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口。

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等到多方拉扯之下的國產客機項目總算落地的時候,EASA也早就已經穩定下來,並且建立了跟FAA差不多的適航壁壘,根本不可能再留給外人什麼操作空間。

而現在,由於常浩南本人在過去幾個月中或有意或無意的操作,以及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發生,一個從源頭上解決此項隱患的機會,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必須要成功!

在大方向和基本思路確定下來之後,剩下的就是具體工作了。

“我判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洲方面對於小常同志上次談判過程中提出的,反客爲主的想法,應該是會動心的。”

懷國莫打開面前第一次談判的紀要,對衆人分析道:

“不過他們肯定也會有所顧慮,尤其是顧慮咱們在結冰和防除冰領域的技術水平,這是整個計劃的核心,也是歐洲方面完全無法控制的部分。”

這方面的問題,常浩南自然也已經有所考慮。

因此在懷國莫說完之後,他便接過了話題:

“必須承認,咱們華夏的航空工業總體水平不如歐美,所以從客觀的角度出發,這種顧慮,或者說偏見,也算是有道理的。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用事實去證明咱們的實力,消除他們的偏見!”

“用事實……那就是說,要直接給他們來一次演示試驗咯?用我們的飛機,在SLD氣候條件下飛一圈?”

現在對於支線飛機對等互認這件事態度最爲熱情的就是易元和,畢竟這直接關係到他主抓設計的新舟60能否有一個好的銷路:

“但這樣的話,就必須得對新舟60做進一步改進才行,目前的防除冰系統設計還是隻考慮了咱們新標準中的4類能力,也就是過冷液滴平均直徑100微米,最大直徑不大於200微米的情況。”

坐在另外一側的林國範也補充道:

“不只是飛機的問題,一般來說,要是溼度大到能形成毫米級的液滴,早就下雪了,所以SLD這個氣候條件本身就可遇不可求,哪怕在五大湖區都很少見,現在又已經是二月中旬,幾乎不可能在國內找到合適的試驗空域。”

易元和聽罷趕緊問道:

“那一般來說,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出現符合要求的氣候狀況?”

“基本上只有每年10月末到12月末這三個月時間。” 已經持續追蹤國內低空範圍氣象條件長達二十年的林國範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而且很看運氣。”

“但我們不可能再等十個月時間了,關於SLD的適航標準修訂是個火燒眉毛的事情,拖不到年末的。”

“不需要等到年末,或者說,不需要等自然形成的SLD氣候。。”

見到另外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已經把最關鍵的問題給提煉了出來,常浩南也就直入主題: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我們可以人工製造一個符合要求的環境出來。”

如果擱在一般時候,下面應該已經開始議論這個想法了。

但坐在這裡的所有人,至少所有技術人員都見識過常浩南在解決運8機翼結冰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能力。

不僅有天馬行空的想法,還有把想法變成現實的能力。

所以大家都在等着他給出進一步的解釋。

常浩南站起身,把放在會議室角落裡的一塊黑板拽了出來,然後在上面畫了個簡筆畫。

一架飛機,拖着一根長長的軟管。

完成之後,他把粉筆輕輕拋入旁邊的盒中,轉過身來。

儘管很抽象,但這裡的人還是能認出來,那應該是一架轟6。

“我們可以改造一架轟油6,作爲專門用於人工模擬冰雲試驗環境的結冰噴水機。”

“因爲原始設計已經相當成熟,所以無需重新測試飛機的氣動部分,只需要更換一些新的設備即可。”

“比如把原來的儲油罐改成儲水罐,引取發動機增壓空氣作爲氣源,以及把原來的加油錐套改成一組平面噴嘴陣列,,將來自氣水系統的壓力空氣和水流分配供給每個噴嘴的氣口和水口,使水霧化,在外界低溫環境中形成過冷水滴,從而達到人造冰雲的目的。”

“這個改進唯一的問題在於,轟油6的體積還是太小,儲水量不夠大,我算了一下,一次起飛最長只能工作20分鐘時間,對於那些需要長時間測試的結冰科目而言還有點短,但SLD測試本來就是短時間高強度結冰,所以……完全夠用了!”

“整個改造項目中的核心是那個噴頭陣列,根據我的個人經驗,暫且將其設定爲由多個二流體微霧噴嘴構成的多層陣列,橫杆爲雙層嵌套氣水管路,剖面爲圓形,中部龍骨杆及兩側圍框杆僅作爲支撐結構,剖面爲橢圓形,至於具體的陣列參數設置麼……”

常浩南低頭盤算了一下這個問題的計算難度:

“給我兩到三天時間,應該就能給出設計結果。”

(本章完)

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第1080章 還是隻能回去找華夏人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第1409章 下馬威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582章 先天反輻射聖體第968章 讓他們浪費一些資源也好第1292章 什麼第四代發動機,渦扇10G而已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645章 性能太好有時候也是一種苦惱第940章 不是吧,被背刺了?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329章 從別人的錯誤中尋求啓發第135章 華麗出場(爲flankerr的打賞加更)第711章 特殊的紀念品第620章 與安南海軍的又一次交鋒第539章 先來一波反潛演習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第1037章 我對錢沒有興趣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1068章 型號保密,但參數不保密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第1211章 圖160,唯一可用載具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1356章 在點燃太陽之前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第982章 原來常總每天都這麼爽的?第549章 火炬CB法拉利機牀有限公司第100章 渦噴14的重生(下)(二合一)293.第293章 常氏模型第790章 殲11B第816章 市場競爭的教育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910章 新的潛在客戶第13章 你告訴我這叫殲7?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上)第729章 給歐洲人開開眼界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1410章 全方位的戰略對手(二合一)第1213章 一張紙解決的大問題第468章 媒體攻勢第521章 這也能叫米格21改???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583章 三句話,讓法國人爲我花18億第1102章 天基數字圖像傳輸系統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第1337章 從陸軍那邊找找靈感第608章 透支,與償還第1326章 引爆一顆水雷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83章 華夏不同意收購第1345章 別真把南天門計劃搞出來吧?第1298章 等離子體,出現了!271.第271章 獵殺獵人,殲轟電7(日萬)第1058章 嚐到甜頭的羅爾斯羅伊斯第1136章 你等着瞧!第543章 這個問題,有四種解法(4K大章)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第594章 “煥然一新”的NH90(4K)第1380章 同位素生產反應堆第199章 高級軟臥第778章 幫法國人造陣風?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1369章 集中偵察資源!第957章 華夏人的新花樣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第936章 鋌而走險!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1274章 太空捕撈!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1244章 清晨,二人世界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915章 M883發動機升級計劃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348.第348章 江城重型機牀廠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1232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977章 你倆挺會玩啊第1003章 小鷹號的行蹤第464章 還是從二毛那挖人吧第1352章 機動彈道第1457章 棱鏡計劃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