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

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

“GE9這個核心機哪裡都好,但總壓比實在太高,而且低展弦比的壓氣機葉片對於我們來說,無論設計還是製造都是個全新的課題,既然有了渦噴14的成功經驗,那就完全沒必要在這種地方另起爐竈……”

常浩南一邊介紹一邊在紙上飛速寫下了幾串數字:

“目前世界上幾種主流的第三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F100和AL31F的壓比都在24-25範圍內,而F110的壓比一枝獨秀,應該有將近31。我看你們這個設計,甚至還給壓氣機用了效率更高的彎掠葉片設計,恐怕壓比要奔着32-33去,這樣對於我們渦扇10的兩個裝機對象來說,適裝性就會非常差……”

航發畢竟不可能一直呆在地面測試臺架上,而是要裝到飛機上面,真正升空飛行的。

所以哪怕未來航空動力系統真的獨立出來、發動機項目不再作爲飛機項目的配套而存在了,設計航發也不可能不考慮裝機對象的實際情況。

壓比高,確實是好事,但絕對不是無腦越高越好。

過高壓比的發動機,尤其是渦扇發動機在超過聲速之後,壓氣機耗功會飛快增加,導致等熵壓縮線右移,壓氣機效率降低,循環功減少。

紙面上的總壓比雖然還是很高,但實際可用的有效壓比反而低了。

反應在實際性能上就是這個發動機中低速狀態一條龍,速度高了就變成一條蟲。

F110和F404/414都有這個毛病。

差距大到什麼程度呢。

這兩臺技術水平明明更先進的發動機,在超音速狀態下不僅推力曲線不如AL31F和RD93,甚至連油耗表現都不如後兩者。

這是個被基本物理原理限制住的問題。

除非搞出可變循環發動機,否則無法從根源上實現各種工況下性能的兼顧。

F22上面的F119發動機爲了超音速性能就選擇了和F110完全相反的設計,結果就是不開加力即可超音速巡航,但軍推狀態下的油耗奇高無比,導致整個飛機在內油量巨大的情況下反而變成了個小短腿。

並不是普惠的設計師能力不行。

取捨而已。

ATF項目誕生於冷戰高峰期,當時的作戰想定就是在歐洲上空進行短促的高強度戰鬥,然後要麼被擊落要麼返航,並不需要多大航程。

只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等到2005年F22服役的時候,發現自己竟然要到廣袤的太平洋地區去發揮餘熱,結果就顯得性能跟需求脫節了。

當然,儘管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還是有辦法改善的——

給飛機重新設計個匹配更好、升壓能力調節範圍更廣一些的可調進氣道就行了。

後來的新型號F15就採用了這種思路。

至於F16和F18麼……

笑死,中型機要什麼超音速性能,老實一邊呆着去。

而眼下的情況是,殲11的總體設計是蘇27的,那個機身+進氣道的基礎設計就已經有很逆天的升壓能力,真想要調低還不太容易。

殲10則乾脆已經確定採用不可調的DSI進氣道,同樣也不可能因小失大,把進氣道狀態固定在一個低效率低升壓比的狀態下。

所以渦扇10在具體技術層面雖然可以自由發揮,但在性能風格的取捨上,還是得走F100/AL31F的路線,把升壓比確定在25附近爲宜。

航空發動機總體設計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這在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工作開始之前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哦……”

常浩南的一番解釋結束,海誼德和劉永全幾個人大眼瞪小眼地對視了幾下。

大家都是專業技術人員,儘管之前經驗不足沒想到這一層,但現在別人都已經說出來了那肯定還是能聽懂的。

“但是常總,如果把升壓比限制住的話,那這個發動機在亞音速狀態下的整體表現,尤其是油耗和推重比肯定就要受到影響了啊……”

第三代戰鬥機主要的性能優化區間,肯定還是在高亞音速到跨音速這一段。

無論F100、AL31F還是RD93,它們都犧牲了一定程度的亞音速性能,尤其是RD93,低速下的巨大油耗(還是雙發)加上本就不多的內油直接給米格29帶來了機場保衛者的名號。

對於預計可能要在遠離機場的地方進行高強度作戰的華夏空軍來說,這確實是個比較關鍵的問題。

“是啊常總,殲11有9噸內油,倒是不在乎一點油耗高低,但我看殲10那個身板,內油量應該不是很樂觀吧……”

旁邊的海誼德也表達了相同的顧慮。

實際上這也是最開始611所在設計殲10的時候,直接把內側的兩個掛架綁定了副油箱的主要原因之一。

AL31FN終究也是AL31F,只是稍微改了一些配件盒位置之類的細枝末節而已,發動機還是那個發動機。

裝在殲10上之後,不帶副油箱狀態下的航程實在是沒眼看。 不過常浩南果斷地搖了搖頭:

“油耗的問題,可以通過再提高50-100℃的渦輪前溫度來解決。”

這是相當簡單粗暴的辦法,但也是最有效的。

常浩南在渦噴14上面就採用了相同的做法,保證了殲8C不同高度和速度段下的性能兼顧。

“常總,我們第三代大推的渦輪前溫度現在就設定在1200℃附近,對於咱們的材料學水平來說這已經是個不低的門檻了,要是再往上加……”

劉永全作爲航發設計人員,自然也通盤考慮過這些問題,但看看旁邊拿着筆頭都沒擡的常浩南,再想想渦噴14那邊的事情,好像也沒有那麼不可思議。

不過遲疑了一會之後他還是開口道:

“再往上加的話,我擔心整個項目的風險程度和進度失控啊。”

1200℃,已經是國際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主流水平。

要在短時間內造出耐熱水平反超美利堅的渦輪盤和渦輪葉片,確實還是小有難度。

材料學這種東西,很難有什麼投機取巧的機會。

華夏如今已經可以拿出跟ReneN5性能類似的鎳基高溫合金原材,但還是那個老問題,你要造東西,光有一塊原材是沒什麼用的,對於每一種材料都還需要有後續加工處理等一系列配套研究,這些東西同樣相當耗費時間和資源。

如果放棄目前手裡已經有一定配套研究成果和工業實踐經驗的第二代合金材料,直接往第三代跳,那這裡面的風險可就很很難說了。

“直接換材料當然還是太激進了……”

在直接用系統積分把TORCH Multiphysics給砸出來之後,常浩南目前已經處在“破產”邊緣,沒那麼多積分用來全方位拉高整個材料學領域的水平。

這種提高方式也過於生硬,並不符合常浩南一開始定下的行事邏輯。

再退一步講,就算有系統幫忙,中間過程一切順利,靠他一個人要想解決中間的無數問題少說也得幾年時間。

而常浩南的規劃是儘可能讓安裝了渦扇10的至少原型機有機會參加兩年多以後的50週年國慶閱兵。

乾等材料肯定來不及。

“所以我準備在渦輪結構上採用新的主動冷卻方案,目前的氣膜孔冷卻還有很大潛力可挖,在不換基體材料的情況下,把渦前溫度提高50-100℃問題不大。”

說完之後,他沒有管旁邊目瞪口呆的幾個人,而是重新拿過面前那張畫了簡單示意圖的圖紙:

“至於你們剛剛說的推重比問題,我們直接放棄3-9-1-2這個結構,或者說是這種結構。”

“啊?”

會議室裡面的另外幾人只覺得自己的大腦因爲在短時間內接收了太多信息,已經瀕臨死機了:

“不用這種結構……難道用離心式壓氣機?”

氣輪機的透平式壓氣機根據原理可以簡單分爲離心式和軸流式,一般來說,除了早期羣魔亂舞的階段之外,絕大多數渦噴/渦扇發動機都已經統一使用軸流式,只有一部分渦槳/渦軸發動機會採用離心式的設計。

“當然不是……”

常浩南有些無奈:

“我的意思是,採用更高效率的單級負荷來降低壓縮機的級數,把三級風扇壓縮成1級或者2級風扇,9級高壓壓氣機變成6級或者7級,考慮到整個壓縮系統在一臺發動機裡面的重量佔比在60%左右,如果能在這部分減少20%的重量,那整個發動機的推重比少說能提高10%左右。”

“伱們還記着上次開會的時候,我拿出來做算例的那個‘超高負荷吸附式彎掠聯合前緣邊條葉片’麼?”

海誼德上次沒去開會,但劉永全是去了的。

還聽得很認真。

因此他第一個從剛剛的茫然中反應過來,點了點頭:

“記得,我還記了筆記……”

他說着從隨身攜帶的提包裡面拿出一個本子,翻開到其中一頁。

從這個略顯破舊的痕跡上,可以看出他這段時間恐怕沒少翻閱。

“那就好。”

常浩南用手指輕輕點了點筆記本上的標題部分:

“這個東西,就是咱們壓氣機設計部分的核心技術。”

“之前你已經學到的葉形設計,不管是端彎端掠、端壁造型也好、邊條也好,都還是被動控制流動分離的手段。”

“我之所以要提到吸附式葉片,就是要在此基礎上,利用主動控制手段,進一步提高單級壓比,讓每一級發揮過去一級半到兩級的壓縮作用!”

(本章完)

第711章 特殊的紀念品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289.第289章 我原以爲他是來輔佐我的(日萬第1181章 縮比風洞第912章 也不是所有訂單都能接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1165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468章 媒體攻勢第754章 把黑海造船廠打包帶走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1290章 CT1高能混合推進劑第525章 Nh90直升機,看向東方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第1420章 已經沒有石頭可以摸着過河了第562章 GPS軍用導航模塊,到手了第867章 就叫渦扇20吧!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第1129章 先照我說的做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17章 院士的青睞228.第228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二合一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第958章 如何識別航母?第974章 要一起過年麼?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第975章 優秀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姿態出現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753章 航母專家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1268章 萬衆矚目的倒計時第1438章 這下只能返航了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請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945章 把秘密武器拿出來用一用第1210章 高空測試第906章 產能太高,也有煩惱第1282章 火箭動力有問題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585章 NH90直12,同分異構體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第539章 先來一波反潛演習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1388章 激烈的競爭第775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第1433章 華夏人要上艦!第97章 柳暗花明第1414章 故技重施第1212章 彈艙改進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1097章 準備返回第1186章 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第1091章 衛星姿態機動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第1249章 標準3,發射!第1178章 空射彈道導彈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第682章 搶了日本人的生意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283.第283章 溜了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第811章 華夏行,我也行嗎?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885章 光控相控陣雷達第28章 咱們會有更好的!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第1206章 氣動矢量噴管,柳暗花明?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1261章 軍民兩開花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上)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938章 長期間諜?(4K)第1339章 有的同志,有的,像這麼強的推進劑,我們一共有三種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544章 打破封鎖,還是要用技術說話第690章 打出統戰價值了第1102章 天基數字圖像傳輸系統296.第296章 理論結合實際第935章 挪威人的助攻第1388章 激烈的競爭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第592章 閱兵空中梯隊(4K)第1058章 嚐到甜頭的羅爾斯羅伊斯第1418章 十倍音速的真理第1243章 肘,跟我進屋!(新的一月,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