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打撈戰利品

與此同時。

更遠一些位置的海面上,幾乎已經被所有人遺忘的長城298號艇直接進入了水面航行狀態。

艇長馬傑穿上了一件薄棉衣,從圍殼裡探出半個身子,正舉着望遠鏡四下搜索周圍的海面。

他甚至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搞錯了定位,以至於帶着全艇開到了錯誤的海域。

“艇長,要不用電臺試試看,能不能聯繫到周圍的艦隊?”

下面傳來副艇長劉長林帶着些許回聲的聲音。

潛艇在水下,基本上無法進行任何有效通信,只能通過超長波電臺接收數據量極其稀少的信息。

一般是一些事先約定好的字母組合,4-6個字節長度,分別對應一些簡單的含義。

比如返航、前往xx海域、允許攻擊之類的。

又是從腳下傳來的聲音。

馬傑穿好救生衣,帶着幾名參謀和水兵來到艇面上,用一根鉤子的長杆,一點點把那個東西給夠到艇邊上。

“這東西后面還拖着一根線啊,不會有危險吧?”

水面狀態的潛艇可以使用電臺,不過因爲功率問題,通訊距離也並不樂觀。

“那水雷?”

馬傑扯着嗓子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就在馬傑糾結着要不要聽從副艇長的建議時,他突然在望遠鏡視野範圍邊緣看到了一個漂浮在海面上的黃色圓柱形物體。

下面又給出了新的猜測。

解釋完之後,他連着喊了兩輪號子,帶着艇面上的幾個人把那個東西給撈了上來。

“不會,體積很大,而且他們剛纔要是丟了聲吶浮標下來,那咱們早就該被發現了。”

“我們過去看看。”

90年代這會,帶有線導功能的魚6魚雷正處在方案推到重來的反覆階段,更早的魚5則只有出口型沒有自用型,所以華夏海軍的普通水兵對於線導設備沒概念也很正常。

“45方向發現一個可疑物體,距離……大約5鏈!”

033潛艇的指揮塔上有幾塊玻璃,如果不嫌視野差的話,倒也未必一定需要爬到外面去。

“更不可能,哪有在大洋上放水雷的,再說漂雷也不長那個樣子。”

馬傑直接沿着梯子爬回指揮艙,把望遠鏡丟給旁邊的劉長林:

“不會,有危險的東西不會刷成這麼明顯的顏色,後面那根線肯定是控制線,跟陸軍的反坦克導彈差不多。”

長城298艇技術上雖然落後了一點,但華夏海軍的操艇技術還是沒有問題的,很快就按照艇長的指示,精確地來到了那個不明漂浮物的旁邊。

“會不會是之前直升機扔下來的浮標?”

總的來說,潛艇軍官從踏上崗位的第一天起,受到的訓練就是獨自完成一切任務,因此聯絡友軍很少被作爲他們的首選項。

不過作爲艇長的馬傑對於前沿技術發展還是能跟上時代的。

但後面的細線纜很長,副艇長拽了半天,也沒能完全拽到源頭。

“這線應該是斷了,一般來說導線的長度能有十幾海里長,趕緊割掉好了,免得等會甩到後面去纏住螺旋槳。”

又是一陣手忙腳亂,總算是把這個圓滾滾的東西給徹底弄到手了。

“所以這到底是個什麼?”

“像是個小潛艇。”

“你們看這上面還有洋文。”

“寫的什麼?”

“看不懂,但說明估計是美國佬的東西。”

“美國人又在咱周圍幹什麼壞事呢?”“不管什麼,肯定得帶回去研究研究。”

“但是這東西太大了,塞不進去艇裡面。”

“……”

艇面上的幾個人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來回轉了幾圈之後,馬傑伸出手製止了周圍嗡嗡的說話聲:

“肯定得帶回去,咱們反正也是水面航行狀態,就先放甲板上,但是得找個繩子之類的固定住,別讓它掉下去。”

緊接着,他又轉身看向身後的劉長林:

“副艇長,你去通知通訊員,讓他試試能不能聯繫到艦隊,然後把咱們撿到一個東西的消息通知他們。”

“是!”

劉長林一個立正,然後轉身小跑着回到了圍殼裡面。

而留在艇面上的馬傑則帶着人,嘗試把這個圓滾滾的東西固定在艇面的欄杆上。

……

另外一邊。

現代潛艇的外形設計是對水下航行專門優化,加上水線位置興波阻力的存在,導致水面以上的航速反而很慢。

水下最大航速超過20節的冬潮號在水面的最大航速只有區區12節。

因此,島城號和讓巴爾號兩艘驅逐艦沒用多長時間就追上了以水面狀態航行的冬潮號,並且以一左一右的姿態“護送”着後者完全離開演習區域。

期間不僅華夏海軍,就連讓巴爾號上的法國海軍艦員們,都拍了不少照片留念。

恐怕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海上自衛隊都不會再敢跑到東海的專屬經濟區裡面造次了。

“太平洋海域,果然熱鬧得很吶……”

走到甲板上的沃茹爾中將略帶感慨地說道。

自從1991年之後,大西洋和地中海那邊,就很少出現這麼刺激的場面了。

今天這一輪有些過於真實的聯合反潛演習,反倒讓脫離一線崗位許久的沃茹爾回憶起了自己當年指揮艦隊和紅海軍核潛艇鬥智鬥勇的日子。

老對手突然沒了之後,還怪想他的……

短暫的emo之後,中將回過身,向身後的艦長說道:

“對了,問問華夏海軍那邊,後半段演習,還要不要進行下去了?”

其實想也知道,出了這麼大的岔子,肯定是得回港了。

更何況,從“聯合訓練”的角度來說,今天的收穫也遠遠超過了按部就班的演習。

因此,將近一公里外的冰城號很快給出了中止演習,準備返航的迴應。

“楊副司令,艦長,我們剛剛收到長城298艇的消息,詢問我們現在的位置,以及爲什麼一直沒有去找他們。”

“另外,他們還說,從海面上撈到了一個像是小型無人潛艇的東西,問我們怎麼處理。”

聽到無線電操作員的彙報,幾個人這纔想起來,他們這邊熱火朝天地獵殺自衛隊潛艇的時候,完全把作爲假想敵的長城298號給忘了。

後者現在應該還完全矇在鼓裡……

“咳咳……”

楊書玉的表情有些尷尬:

“讓298號艇把位置發過來吧,我們去找他們匯合。”

“至於他們撈到的那個東西……”

就在這時,旁邊的羅章明湊到耳邊小聲道:

“副司令,剛纔反潛直升機的機組報告說,那艘潛艇在被發現之後,曾經打出去過一個類似誘餌的東西,推測是個無人潛航器。”

“如果正巧被298號艇撈起來,我想可以帶回去研究研究,不過他們艇實在太小,等會讓直升機再起飛一趟,轉移到咱們艦上來吧。”

楊書玉稍加思索,也覺得這應該是最穩妥的辦法:

“那好,就這麼辦吧!”

第1132章 工程學,不存在了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465章 什麼叫話語權啊?(5k字,二合一)第435章 十倍壽命第1454章 事已至此,先找個替罪羊第1411章 再苦一苦海軍,罵名就由我來擔!第124章 最好的蘇27在華夏(爲月票金主flan第843章 我和我的大佬導師317.第317章 巧合第695章 精確制導導歪了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1027章 有些時候,太快也未必是好事第1203章 動力不是問題第89章 意大利人的橄欖枝第43章 新改型第1405章 顛覆了,但不是通過你想的方式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1449章 消失的坦克方隊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第798章 我的大佬導師jpg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1140章 形勢逆轉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1371章 “玄鳥”西南飛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第970章 這下此消彼長了第56章 前往盛京!第1363章 金屬與硅的對話366.第366章 航空產業的大勝利!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第901章 一年之期已至!第530章 人家來領獎,你是來進貨?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1122章 擴不了核,但可以擴核電第211章 不愧是你,常工(209章放出來了)343.第343章 勝利了也要總結經驗教訓第585章 NH90直12,同分異構體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1181章 縮比風洞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1123章 來自華夏的“千里眼”第762章 大象漫步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第894章 給未來鋪路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460章 殲11總裝下線,多弧離子鍍技術!301.第301章 那就說點什麼吧(二合一)第454章 成立裝備工業司!第1371章 “玄鳥”西南飛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429章 你的鬼怪我的鬼怪怎麼不一樣第519章 新世紀的陸軍主力(日萬,祝兄弟們第597章 試飛F14第205章 獵殺狐蝠第934章 你人還怪好嘞!404.第404章 首飛,成功!(加更,繼續求月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659章 西巴爾幹之謀第1305章 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第480章 國產化渦扇9!405.第405章 怎麼又是你?(日萬,求月票)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069章 軍用產品線?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第457章 汽車行業,要洗牌了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1165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706章 這臺階不就有了麼第695章 精確制導導歪了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第1328章 來自海軍的反饋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36章 作繭自縛第11章 學姐懷疑人生了第504章 42億經費,老子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556章 聯合反潛演習!第1337章 從陸軍那邊找找靈感第4章 下一步工作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485章 跟羅羅談判!你們英國人也有今天?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第962章 最受刺激的一集222.第222章 轟6AIT第425章 這課是上不下去了第1244章 清晨,二人世界第939章 我把宙斯盾的性能搞到手了?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