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好機配好彈

常浩南作爲見過殲15、殲16乃至殲20擺出這副陣勢的人,對於殲轟7的大象漫步還是比較有抵抗力的。

讓他感慨的部分主要是自己能有機會參與到空軍,乃至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裡面。

因此,當他放下望遠鏡的時候,鄭良羣和丁高恆還端着沒看夠呢。

“可惜啊,這才半個團,而且也不能算三代機。”

常浩南說完還咂了咂嘴,從旁邊拎起一瓶水,擰開之後喝了一口。

由於承擔的作戰任務不同,因此戰鬥轟炸機的分代一般不能照搬照抄戰鬥機,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嚴肅的場合,差不多能理解意思就行。

鄭良羣稍稍把望遠鏡從眼前拿開一點,斜着目光看向常浩南,幽幽地回道:

“12架,正經不少了……”

“這要是擱在90年代初那會,我們一個團都湊不出12架隨時能動彈的飛機……”

一個戰鬥機團的正常編制是24架,在航率50%看着不高,但對於早些年的華夏空軍來說,除非專門停飛一階段搞勤務保障大會戰,否則能實現一半飛機在航的,都屬於精銳中的精銳了。

而且飛機型號還得對上——

新飛機不穩定,故障率高,老飛機飛得太多,故障率也高……

這時候,12架飛機已經離開滑行道回到了停機坪,丁高恆也放下望遠鏡:

“更遠的我不也太清楚,但是84年那會,參閱飛機的勤務保障,是專門從航空工業系統各製造廠集中了一批的技術人員才完成的,哪像現在,直接從受閱部隊抽調就能完成任務。”

“說起84年閱兵……”

鄭良羣也插話道:

“我們之前把強5從這次閱兵序列裡面踢出去,就是因爲上次發現這個型號內油量太低,完成整個受閱任務之後餘油很緊張,萬一遇到特殊情況需要盤旋兩圈,油量就到告警下限了……”

二人聊起十五年前的時候,語氣倒是都很輕鬆,有說有笑的樣子。

畢竟這些屬於憶苦思甜了。

不過現在回看,當年的形勢絕對稱得上是嚴峻。

80年代中期,華夏這邊的主力還是仿製米格19而來的殲6——

殲7I的產量很小,殲7II直到1986年停產,都仍然有不少技術缺陷沒能解決,尤其是渦噴7乙由於提高了燃燒室溫度,在裝機初期曾經一度發生過燒蝕後機身的問題。

但F15、蘇27、幻影2000這些早期的典型第三代戰鬥機卻都已經陸續進入各主要國家的空軍服役。

甚至連隔壁的空中自衛隊,都已經從1981年開始裝備了F15J

對於很多部隊來說,面臨的情況是要用一代機打三代機。

常浩南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可以肯定,那時候剛剛從航校畢業不久就投入戰備一線的鄭良羣,以及剛剛接手科工委工作的丁高恆,肩上的擔子絕對不是和他們現在表現出來的一樣雲淡風輕。

也難怪這12架殲轟7拉開陣勢的場面,就已經讓倆人稱心遂意了。

“要我看吶,能有現在這些飛機,就已經挺不錯了,如果說真還有什麼地方感覺差一點,就是這些機載武器。”

鄭良羣看着逐次停在眼前停機坪對應位置上的飛機,對常浩南說道。

殲轟7A在閱兵時的掛載是兩枚霹靂5E、兩枚霹靂11、兩枚鷹擊81和兩個翼尖測距器。

而殲轟7原型機則把兩枚霹靂11換成了兩個副油箱。

當然是空的。

部分經過中期大改的殲轟7增加了發射半主動彈的功能,但232H雷達的性能就對空搜索而言實在比較抱歉,如果再換裝雷達,那麼無論成本還是工期都會失控,因此霹靂11一般仍然不作爲殲轟7部隊的主要裝備。

“之前剛拿到霹靂11的時候,同志們都還是挺新鮮的,但是這兩年半主動彈的裝備量,包括訓練過程中的練習量也都起來了,多得不說,裝備殲8C和三代機的單位,基本每個飛行員都能打過一次實彈,一些尖子部隊,都已經開始搞戰法層面的探索了。”

“不過,真開始研究戰法之後,就會發現半主動彈,尤其中距半主動彈的問題還是太多,雖然能打超視距,但是在導彈命中目標之前,飛機都不能做大幅度機動,否則就會脫鎖。”

“還有鷹擊81,也是一樣,不過這個型號我們部隊之前沒用過,還是上次執行築堤行動的時候,聽海軍航空兵的同志們說的,覺得空射型號50公里的射程短了點,尤其是對上美國人,還有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系統,哪怕超低空突防都有點不太夠看。”

對於常浩南和丁高恆來說,這屬於來自一線的、非常直接的反饋。

“洛邑612所已經在跟三角旗設計局聯合搞霹靂12了,正常來說估計今年底到明年初就能試射。”

常浩南雖然如今已經成爲航空動力集團的領導,但是得益於在科工委內部的地位,對於隔壁航空工業的情況還是有所瞭解的:

“另外航天技術研究院那邊,還在研發一種超遠程的空空/空地多用途導彈,用來反輻射,或者對付超遠距離外的大型目標。”

“超遠程?”

鄭良羣剛剛本來也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竟然當場就能收到反饋:

“有……多遠?”

對於空空導彈來說,儘管紙面射程並非唯一重要的性能,但是能夠先敵開火也絕對是空戰,或者空地對抗過程中的巨大優勢。

哪怕是受到詬病的半主動彈,只要射程足夠遠,也可以有巨大的戰術價值。

“嗯……底子是蘇聯人的R33,我們改進了新的彈翼、戰鬥部和導引頭,按照國軍標的射程,空對空大概是200公里,空對地的話……可能會稍微近點。”

這個目前被暫時定名爲霹靂13的型號之所以能夠立項,就是常浩南在裡面出的力。

不僅如此,導引頭的被動搜索算法也是他開發出來的。

而且相關技術還成爲了上半年扭轉巴爾幹半島局勢的關鍵。 也算是間接保住了航天技術研究院的空空導彈研發部門。

因此常浩南自然對性能指標非常熟悉。

“奪少?”

鄭良羣差點把望遠鏡給摔到地上。

他本來想着能在霹靂11的基礎上把射程翻個倍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結果誰成想,差點多了一個數量級。

雖然鄭良羣也聽說過,美國人裝備的AIM54就有將近200公里的射程。

但聽說歸聽說,而且那也是別人的。

實際上,R33後期型號在以米格31作爲載機時的理論極限射程還能更遠,不過那個數據就太虛了,換成正常的標準(1萬米,載機和目標1.2倍或1.4倍音速對飛)之後要打個巨大的折扣。

在改進了彈翼和優化了路徑算法之後,才把這個數字穩定在200公里左右、

實戰中考慮到目標不可能一直傻愣愣的和你對飛,所以有效射程還要再短一些。

但不管怎麼樣,對於纔剛剛適應30-40公里視距外交戰距離的華夏空軍來說,200公里和300公里之間的區別其實很小。

因爲都是一個完全沒有概念的數字。

華夏空軍目前甚至沒有任何一種雷達能夠探測到200公里外戰鬥機大小的目標……

“200公里。”

常浩南笑着回答道:

“應該也離測試不遠了,只可惜靠現有的型號,很難測出最大射程的效果。”

鄭良羣這次沒有回答,只是微微張着嘴,似乎是在想象敵我之間相隔150公里甚至更遠的空空彈對射會是個什麼樣子。

想了半天,他覺得似乎單靠戰鬥機已經很難應付這種程度的空戰了。

只有預警機……

想到這裡,鄭良羣的目光又在丁高恆和常浩南之間來回掃視了一番。

顯然是想問問。

但覺得自己好像有點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畢竟現在國產戰鬥機也纔算是剛剛步入正軌,這就開始考慮國產預警機的事情……

總之他最後還是沒開口。

於是,三人之間的氣氛就這麼陷入了一陣略顯詭異的沉默。

直到另外一隊飛機的發動機轟鳴聲打破了沉默。

這次,甚至都不用望遠鏡,常浩南就能從標誌性的尖頭加雙三角翼特徵認出那是6架殲教9。

正常的灰色塗裝,說明不是八一飛行表演隊的飛機。

那就是飛行學院那邊的教練機梯隊了。

常佳瑤應該就在其中的最後一架,或者倒數第二架飛機上面。

“常總。”

鄭良羣湊過來說道:

“按照我們的集訓安排,上午是飛行訓練,下午是講評和訓練回顧,中間除了午餐之外,還會有大概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當然不能出營區,您看……”

這個話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白了——

常佳瑤飛行訓練結束,常浩南肯定不可能直接到停機坪上面去找她。

影響不好。

也會給常佳瑤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壓力。

所以應該去生活區守株待兔。

“鄭指揮,要不你帶我們兩個去生活區看看?”

旁邊的丁高恆也跟着給常浩南創造機會:

“我可是聽說,你們擔負閱兵任務的空勤竈,比平常的空勤竈標準還要再高一個檔次,正好今天趕上,我們兩個也借個光,如何?”

第1447章 CG(X)還是DDG1000?第1160章 優化算法也是純數學!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第1355章 真核電池第906章 產能太高,也有煩惱第79章 比幻影2000更強!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1238章 最堅之盾第1220章 華夏人的神奇小妙招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1213章 一張紙解決的大問題第1281章 有沒有興趣參與保密項目?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1210章 高空測試第139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中)第553章 戰略忽悠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第1076章 F136的關鍵設計評審第1079章 我已經全都算到了第1460章 吸熱型碳氫燃料第859章 沙漠能變良田?第1130章 裝配,出問題了?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第610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第71章 我選擇回國果然是正確的(爲盟主fla第425章 這課是上不下去了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1039章 甚至還不止菲爾茲獎?第612章 兩個掛壁的思維碰撞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第211章 不愧是你,常工(209章放出來了)第1044章 全新的網絡形式?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第1025章 這下真層層轉包了第759章 進入理論數學界?第1329章 從別人的錯誤中尋求啓發第1198章 被發現了?第104章 新發動機下線第1465章 什麼叫話語權啊?(5k字,二合一)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917章 “小修小補”第638章 電子偵察第1025章 這下真層層轉包了第975章 優秀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姿態出現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1089章 東風航天城第1073章 英國人的瘋狂思路274.第274章 老型號也有新春天第1424章 獨門絕技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1344章 我們的動作已經展開,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241.第241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第1031章 激光選區熔化成型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917章 “小修小補”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第1161章 他改變了測量學第504章 42億經費,老子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第914章 韓國人要偷技術?第1285章 波音的困擾405.第405章 怎麼又是你?(日萬,求月票)第1098章 全球鷹第454章 成立裝備工業司!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1217章 我們可不是說着玩的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第597章 試飛F14第1088章 自適應數控加工第1163章 一轉攻勢!第1306章 像託卡馬克那樣?第1191章 預測旋轉爆震第915章 M883發動機升級計劃第1317章 遲到了十一年的命令第723章 不講武德,偷襲幻影2000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第1356章 在點燃太陽之前第414章 走馬上任的常總設計師第685章 3月25日,“盟軍”行動第163章 讓殲8C試試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第53章 直道超車第676章 預警機也可以高低搭配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