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有宋之都(上)

過了多時行在後面的船隻趕了上來將我們的客船從河中拖了出來。

原來是水賊們在船下的水中使用了幾塊兒巨石作爲躉石之間連上牛皮繩索將船緊緊地攔住因此動彈不得。水手們再次下潛進入水中後尋到了機關用刀子將繩索割斷之後客船終於重新行了起來。

船主人令水手們將船上重新收了一番將船開動起來靠到岸邊有碼頭的地方派人上岸去購了一支新的桅杆換上之後方纔又重新回到大河之上。甲板上面的水賊屍首則被衆人扔到了大河之中隨波逐流藏身魚腹之中。

自此一路無話船隻向汴京行去。我將白衣女子贈送的丹藥與排風同服受到的內傷立時好了很多隻是外傷卻要一段時日來恢復了。其間爲排風療傷之時因爲她的傷在後肩自己無法上藥於是不免裸裎相對好在我的定力深厚再加上她身上的傷勢也令我無法聯繫到其他的想法並沒有發生什麼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香豔事情。猶是如此我也被那春光景緻困擾了整整一夜滿腦子裡面都是方纔所見的迤儷風情。

兩日之後我們終於到達了這座號稱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規模的水陸城市的大宋都城。

經歷數日的漂旅船上的人們早已經疲憊不堪浮於風口浪尖之上其間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我們乘坐的船隻從汴河入了金水溝通過咸豐水門也就是俗稱的西水門後就靠岸了衆人紛紛上岸相辭而去。

船主堅辭我的船資說是如果沒有我主僕二人出手的話那水賊早已經將一船的人斬殺乾淨哪還有什麼船資可收?推讓了一番後只好作罷我再次感受到了古人有恩必報的淳樸民風。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地因水名於是開封就有了“汴梁”、“汴京”之稱。汴水已隨時光流走但汴水遺風猶存。北宋的都城又稱東京城其歷史可上溯到戰國魏惠王“徙治大梁”。自唐建中二年宣武軍節度使李勉築汴州城五代時後樑、後晉、後周均定都於此。

說起來京城的治安仍然是在開封府的治下因此開封府尹的地位也就顯有些與衆不同了。我們一路行來就見不少的禁軍與開封府的差人們來來往往不時地攔住過往行人盤問事由。

待行至內城時我們就被守衛城門的禁軍攔住了去路因爲我的這隻大鐵槍比較惹眼。

據說禁軍也是北宋王朝最有戰鬥力的軍隊相當於正規的野戰軍只是太祖皇帝爲了防止軍隊兵變奪權以“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人的軍職。他以禁軍爲北宋軍隊主力把統兵權交給禁軍三帥調兵權交給樞密院使其互相牽制。

禁軍對皇帝雖然極度忠誠但是由於頻繁輪換駐地兵不識將將不專兵。凡遇戰事則臨時委派統兵將領。再加上作戰時必須嚴格按朝廷規定的陣圖作戰將領稍作更改即使戰鬥勝利也會被追究查辦。這使得禁軍無法使用反擊、追擊、偷襲等靈活戰術最需要謀略的將領成了死背陣圖的傻瓜使得禁軍的行動遲緩列陣和出擊呆板各兵種難以協同作戰雖然人數上不斷地擴充但是戰鬥力卻江河日下最終成了人們口中的“冗兵”。

那禁軍的頭目身穿鎧甲內罩軟皮背心一身的金屬護件被擦得錚亮手中一扶腰間的配刀正準備上前盤問的時候排風卻從懷中掏出了一面令牌來對着禁軍頭目一晃就收了回去。

“得罪得罪!原來是楊老令公門下——”那頭目看到令牌後眼睛一亮急忙喝退了身後衆軍士非常恭敬地給我們閃開一條路來。

我跟隨着排風徑直穿過內城的門洞向城裡面走去。

汴梁城有外城、內城、皇城三重城牆。外城爲後周顯德二年世宗柴榮下令營建爲南北稍長的長方形城池城牆爲夯土版築共有城門和水門二十一座。內城前身即唐汴州城略小形狀約呈正方形城牆亦爲夯土建造有城門、水門十二座。皇城在內城中部佈局仿唐洛陽皇宮磚砌城牆呈南北長的長方形周長九里象徵乾陽之數受命於天。

汴梁城地處交通要衝有發達的水系暢通的漕運。我們一路行來就見到了不少的船隻經有水門徑直入城交通十分暢快。佈局在內城範圍保留了唐汴州城由十字街分割的方塊形坊制在外城卻已形成縱橫交錯的街巷制。三重城牆相套代表了禮制上的最高等級。

“少爺天波府就在前面不遠少時可到。”排風指着西北方向對我介紹道。

天波楊府在汴梁城內西北隅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楊府”。因楊業忠心報國楊家世代忠良當今太宗皇帝趙光義愛其清正剛直不善巧言獻媚的性格敕令在內城天波門的金水河旁建無佞府一座賜錢五百萬建起了“清風www.Qingfo.Cc無佞天波滴水樓”。

由於天波楊府距離天波門甚近又是軍方要員同時受到太宗皇帝的恩寵故此守城的禁軍們對楊家的符令早已耳熟能詳所以見到排風出示後會不加盤問就放行。

見到回家在即一路上有些愁眉不展的排風心情似乎也好了許多拉着我爲我介紹沿街的各種趣事。

“這裡好熱鬧啊——”我望着街道兩旁林立的店鋪以及各種攤販發出了感慨。

市面上到處是一派繁華景象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勾心鬥角茶坊、酒肆、客棧、肉鋪、廟宇、會館等建築整齊地排成兩行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由牛馬拉着的木車裝飾華美上面的簾子都是上好的絲綢織就也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揹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似乎每個人都在忙碌着。

“看到了——”我極目遠眺隱約之間看到了那高高的碑樓就在前方正是太宗皇帝親筆御書的“天波楊府”匾額字走偏鋒氣勢不凡。

“少爺快走兩步我們就要到家了。”排風在後面催促道。

對我這個冒牌少爺她倒顯得像個主子似的頤指氣使只是言辭間卻很注意分寸看來還是因爲我同楊延昭是結義兄弟另外我對她的救治之恩或許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想到這裡我彷彿又看到了那天在河上的驚鴻仙子那翩翩飛起恍如夢幻般的白色身影那彷彿穿透了無盡時空的深邃目光豈是言辭可以描述出來的?

隨着排風神思悵惘地走到街角的時候就聽到前方有琴聲響起聲音輾轉反側意韻悠長顯然並非一般的樂師所奏。我不由自主地回過頭去看了一眼卻立刻呆立在那裡。

只見前方的金水橋旁的一艘花船之上一位白衣姑娘正坐在窗子旁邊雙手撫琴凝神擯思早已經沉醉在迷離的琴韻之中。彈的不是他曲正是司馬相如初遇君時候的一曲“鳳求凰”。

“鳳求凰鳳求凰

才子佳人痛斷腸

君不見

垓下帳裡虞姬傷

章臺柳下搖滿霜

長恨歌裡恨見長

沈園小徑空留香

又何妨

苦樂相參本無常

知音能得幾回賞

明月溝渠各一方

戍客何必盡望鄉”

我聽着聽着不覺癡了伸手擊節隨着琴聲而動神思飛揚不能自已待到一曲終了時已經是淚溼沾襟。我忽然發現自從回到這個古代的時空後我的藝術細胞似乎也受到了極大的刺激變得多愁善感起來。

第四章 血色黃昏第五章 西北重鎮第十七章 因人成事第十七章 婚姻大事(上)第八章 將取先予(下)第八章 上流人物第一章 塞北鏊兵(上)第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章 鹽字當頭第八章 上流人物第十章 土崩瓦解第七章 銀平公主第十六章 地產炒作(下)第十二章 豔詞官運(下)第五章 跳將出來第三章 業務培訓(上)第十二章 印鈔大計第二十三章 武備真藏(上)第二十章 邊塞傳烽(下)第九章 大殿之爭第六章 寒山古剎第十四章 殿試風波第十一章 陰雲密佈第三章 父子相見(上)第八章 黨同伐異第六章 聲東擊西第十章 有宋之都(下)第十章 曲意逢迎(下)第九章 有宋之都(上)第六章 魔焰升騰第九章 書生風骨第五章 與君同愁(上)第十二章 重返江南第二十四章 武備真藏(下)第二章 盪舟南下第十三章 箇中緣由(上)第四章 初見血腥(下)第四章 武裝干涉第十二章 天波女主(下)第五章 起死回生第五章 帝王私心(上)第十一章 豔詞官運(上)第二章 計行反間第十章 儀同三司第四章 血染長街(下)第十八章 權臣潘美第五章 敲詐所得第一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一章 桃花嶺上(上)第六章 禍起蕭牆第六章 帝王私心(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第一章 快崩盤了第二十四章 武備真藏(下)第十二章 月下追擊第七章 班師回朝(上)第十二章 印鈔大計第八章 運籌帷幄第十八章 陰謀陽謀(下)第一章 檀州大陣第十一章 偃旗息鼓第十五章 實至名歸第八章 意亂情迷第一章 進退有據第一章 進退有據第十四章 貴客登門(下)第十二章 本王有錢第一章 美麗錯誤第二章 斬妖伏魔第二十二章 桃花嶺上(下)第一章 意外收穫第十九章 白雲先生(上)第三章 紛至沓來第二十四章 禮部應試(下)第十一章 突發奇想(上)第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四章 武備真藏(下)第三章 四海錢莊第十一章 天波女主(上)第十一章 偃旗息鼓第六章 逃出生天第十八章 婚姻大事(下)第十章 儀同三司第八章 恩威並濟第一章 意外收穫第六章 聲東擊西第六章 誰與爭鋒第八章 熱兵時代第九章 夜入南關第六章 與君同愁(下)第二十三章 八大宗師(上)第十章 土崩瓦解第二章 風靡西北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五章 帝王私心(上)第十六章 金殿之變第八章 運籌帷幄第九章 一夜成城第六章 觀星臺上(下)第八章 生死存亡